要想講清非理性認知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到完美主義這種個性特徵,完美主義即非理性地追求精確有序、準確無誤、完美無
缺、萬無一失。馬丁‧安東尼(MartinAntony)和理查德‧斯文森(RichardSwinson,1998)在他們撰寫的《當完美也不夠好的時
候:對待完美主義的策略》,
(WhenPerfectIsn'tGoodEnough:StrategiesforCopingwithPerfectionism)一書中這樣寫
到:
如果完美主義引起情緒的不快或者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就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做人的標準過嚴過高會影響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身體、飲食、人際關係和興趣愛好。
追求完美主義的人,在其內心有一種過度的擔心,總想把一切都控制在手裡。這是一個絕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只能使人過多地消耗能量,產生慢性疲勞,甚至精力
透支。按照艾倫‧馬林傑(AllanMallinger)和傑內特‧迪威茲(JeannetteDeWyze,1992)所著《過於完美:當控制一切的能
力失控時》(TooPerfect:WhenBeinginControlGetsOutofControl)一書中的說法,完美主義者很像是迷戀沉溺
者,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企圖控制一切的願望:
為了生存,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並掌握自己的環境。但是許多沉迷者有一種過度得不成比例的控制欲,這是一種強硬而迫切的慾望,而非合理的、靈活可變的慾望。
這種超乎尋常的需要往往出自一種非理性觀念,即認為把一切控制在手就可以保證諸事順利。我認為,每個沉迷者都有這種迷信觀念,認為完全控制一切是有可能
做到的,儘管他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像是地下的樹根,「控制一切」這種念頭在他心裡紮下了根,助長他養成控制一切的習慣,這是他自己和他周圍的人
所熟悉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你可能沉溺於控制別人、控制環境這種習慣中難以自拔。當然,這是一種不可能產生結
果的空想。希望你讀到這裡,就能意識到:你不可能真正控制一切事情、控制一切人,你能夠控制的只有你看問題、感受事物和做出反應的方式。你想控制一切,得
到的只能是挫折和壓力。如果持續時間過長,結果只能把自己累垮。
另外一種能把人累垮的個性特徵是對於批評意見過於敏感。我們發
現,受慢性疲勞之苦的人常常對他人的批評過分敏感。當然,誰都不喜歡被批評,尤其當對方想傷害你或操縱你的時候。但是,這裡的要點不是批評意見本身的出發
點怎樣、性質如何,而是你對批評意見是怎麼理解、如何接受的,這和書中講到的許多潛在的負面因素一樣。換句話說,你可以把批評看作對你自尊心的威脅,也可
以想想是誰在批評你,然後忘了它,繼續做自己的事。被丈夫或妻子指責為一個不稱職的家長當然可能令人不快,不過並沒有到糟糕透頂的程度。你不一定同意他們
的意見。他們的意思可能是說你不愛幹活,不過沒人規定你一定得接受他們的看法。
恰當處理批評意見的能力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能力,你
可以把它添加到你的心理策略表上。不過,在此讓我們先談談如何區分兩種不同的批評意見:建設性的(友好的)批評意見和破壞性的(不友好的)批評意見。前者
是有益的,受到歡迎,批評者關心你,關心你的感受:而後者是傷人的,不受歡迎,批評者並不關心你。建設性的批評意見可能很珍貴,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你更瞭
解自己,幫助你成長,或者幫助你提高某項才能。而破壞性的批評意見沒有價值,它對你毫無益處,主要目的是中傷你、貶低你或者控制你。人們想到「批評」的時
候,往往一下就想到它的負面作用和破壞性,引起不快的感受。
要想有效地處理這兩種不同的批評意見,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應該怎樣想,
怎樣說。受到批評時,你應當先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他批評得有道理嗎?」在許多時候,大家相互提建設性意見,是因為互相關懷互相幫助。某個意見說得有理
——這種可能性永遠存在。當然,人非完人,有的時候會提出錯誤的意見。只有你自己能判斷,哪些是正確意見,可以接受,哪些是錯誤意見,不可以接受。說來說
去,不管批評意見的實質如何,我們要記住我們有權堅持自己的觀點。
許多疲憊不堪的人對於批評過分敏感,核心問題是他們那種追求完美、追求被認可、追求責任的強迫性心理。那麼,要學會容忍批評,就要向你心中的這種強迫性要求、這種扭曲的認知模式提出挑戰。對批評過於敏感的人通常有三種典型的非理性想法:
一是我必須在各個方面完美無缺,否則,我就不是一個好人,誰也不會愛我。
二是其他人必須接受我的一切,同意我的看法,否則,我就不是一個好人,也不值得活著。
三是我只能聽我願意聽的,因為我不能容忍別人講我的缺點和錯誤。
還要注意不應把批評當成一種人身攻擊,很多人容易有這種傾向。一般情況下,批評者只是在評論你做的事,而非給你這個人下結論。你如果認為批評意見的矛頭
指向是針對你個人,把他人對你所作所為的批評當成對你自我價值的否定,你的麻煩就開始了。如果你有過這種傾向,一定要記住,別人說你是什麼,認為你是什
麼,跟你無關。別人說你是懶漢並不說明你是懶漢,怎麼能因為別人說你不是好人就相信自己不是好人呢?要相信事實,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