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加勒比海岸,或是置身工作與家庭的重重包圍,哪種環境能讓你徹底放鬆呢?顯然是前者。如果你又累又乏,情緒低沉,
肚子裡裝滿了咖啡鹼和白糖,你怎麼可能發揮出潛能呢?我們都知道,日常生活的繁重壓力——不管它來自何方,會搾乾我們體內的能量,以至於把你逼到耐受力的
邊緣,再加上一丁點的不順心,比如路口的綠燈遲遲不亮,都可能使你突然崩潰。用不著費多大心思我們就可以發現,人的身心之間有種神秘繁雜的聯繫。
從西方的觀點看,疲勞在根本上是一種身心問題。也就是說,美國大多數醫生認為,慢性疲勞兼有身體與心理兩方面的原因,而且是一個一般性的純醫學問題。也
有例外,有些嚴重的內分泌失調,比如糖尿病,也會引起疲勞。有時,疲勞感更多是來自心理上,而非身體上,或者反之。但兩者之間一定有所相關,儘管你的疲憊
感可能多是由於某種心理原因(比如你的生活方式問題)引起的。
不幸的是,一說到心理問題,有人就深以為恥。所以,有很多感到疲憊
不堪的人不願意被人扣上這頂帽子。你可能覺得,承認自己壓力過大或者生活方式有問題令人難堪:你可能還覺得,性格堅強而道德高尚者都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
如果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就說明你有個性缺陷或者道德水平低下。這完全錯誤,這是我們的文化助長的一種錯誤觀念。實際上,經過明確的醫學診斷證明你的疲
勞感真的「合法」存在,這對你只有好處。那種非理性觀念會形成一個「盲點」——不承認心理因素的作用,就等於不承認你有能力擺脫這種狀態。請記住,壓力過
大既不說明你懶惰、軟弱,也不說明你道德水平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