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醫師同時也是植根於道家思想傳統的哲學家。道家學說強調自然中一切事物的和諧,包括人體。
按照傳統中醫的觀點,人的身體、心理和精神健康與人體中的生命能量即自由運行的「氣」密切相關。確切地說,氣被認為是運行於週身經絡的能量。氣不足則體弱身衰,也就是西方人所說的「usedup」、「burnedout」,或者「rundown」。
氣在人體內運行,表現形式為兩種相反相成的元素:陰與陽。陰陽分別代表著冷與熱、濕與干、夜與日,以及許多其他相反相成的事物或狀態。
身體是否和諧要看陰陽是否平衡。由於人與自然萬物都處在一種動態的平衡當中,人不斷對外在影響和內在影響做出反應,以維持這一平衡。如果產生不適則失衡,則致病。中醫診病的目的就是找出人體不平衡之處。
當陰陽相調,氣行通暢,人的身體和能量就處在一種最具潛力的狀態。也就是說,為了使氣不外洩,能量不流失,你必須過一種平衡而協調的生活。中醫醫病就是
要防止不平衡的結果出現,這種結果一般表現為疾病、勞累和情緒失常。換句話說,大部分疾病都是由於氣不調引起的身體失衡所導致的。中醫所用的種種療法如針
灸、按摩、飲食調理、草藥、鍛煉、呼吸控制、生活方式轉變、意念療法和入靜等等,都是為了恢復和維持身體的平衡。
當然,短短的幾頁紙難以概述有數千年歷史之久的東方醫學哲學的精髓。我們只希望,這裡介紹的一些概念可以引起你對中醫的興趣,並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