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春季宜防「流感」
春季氣候變化無常,稍有不慎,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很容易乘虛而入,使人發生流行性感冒。因此,從養生保健的角度講,春季宜防「流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攜帶的病毒,通過呼吸道排出,污染空氣和生活用具,並傳染給其他的健康人群。它不同於俗稱「傷風」的普通感冒,其傳染性很強,可以波及全國乃至全世界。
春季患流感的病人主要症狀有:病人突然發燒並持續高燒,體溫高達38℃~40℃,頭痛、咳嗽、打噴嚏、全身酸痛無力,不想吃東西。身體健壯的病人,一般
7~10天可恢復。身體差的孕婦、老年人、兒童,很容易發生呼吸道併發症,如孕婦容易發生肺部炎症,或導致胎兒死亡;老年人和兒童,易並發支氣管炎、支氣
管肺炎、心肌炎等病症。
另外,由於病人抵抗力差,也很容易受到其他細菌的感染,後果很嚴重。
那麼,在春季的生活中,怎樣預防流感呢?
第一,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好措施。現在,在我國交通發達的城市,大部分健康人群都接種了流感疫苗。只有一些中小城市和交通不便地區,由於人們衛生知識缺乏,未能及時地接種流感疫苗。
第二,採用藥物預防。如果本地區已經有流感流行,而又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採用藥物預防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措施。在我國,既經濟又可靠的便利藥物有中成藥板藍根,每日早晚各沖服1包;西藥有金剛烷胺,成人每次口服100毫克,日服2次,小兒按醫囑服用。
第三,其他有效的預防方法。一是調整工作的節奏,減小壓力;不要太勞累,保證睡眠時間,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二是注意冷暖,保持呼吸道通暢。三是隨時洗
手,降低流感病毒的傳染性。四是加強鍛煉,增加血液循環,改善體質;冷水洗臉,加強人體抗寒防病能力。五是開窗睡覺,讓空氣流通,減少室內病毒的污染。六
是勤曬被褥,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線殺死病毒。
40春季宜防「流腦」
流腦,全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
炎雙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冬末春初,特別是2~4月份為流腦發病的高峰期。流腦病菌主要棲居在病人或帶菌者的鼻咽部,當病人或帶菌者說話、咳
嗽、打噴嚏時,病菌隨飛沫噴出,人們一旦吸入了含菌的飛沫,有可能被感染而發病。因此,春季宜防「流腦」。
研究現代兒童病學的專家們指出,兒童由於抵抗力低,更容易感染發病。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流腦」的發病率最高。有的暴髮型病人,其病情發展極快,出現劇烈頭痛、噴射狀嘔吐、頸項強直等症狀,若救治不及,有生命危險。
「流腦」的起病雖然急驟,但如果注意觀察,還是可以發現一些早期發病跡象的。例如:有些孩子會出現頭痛、發熱嘔吐等症狀;嬰兒可能有哭鬧、煩躁、不肯吃
奶或昏睡等表現;還有些患兒的皮膚、口腔黏膜或眼結膜等處往往會出現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家長若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上述情況,則可視為「流腦」的「苗頭病
人」,應當及時去醫院請醫生診治,以防病情發展和惡化。
春季的「流腦」是可以預防和治癒的疾病。預防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及時給兒
童接種「流腦」疫苗,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二是要增強衛生意識,注意自我保健,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經常曬衣被和枕頭,經常讓孩子到向陽無風
的戶外去活動,以減少或避免發病。三是在「流腦」發生的地區,兒童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的場所去,以減少病菌感染的機會。四是注意早期發病。
41早春季節宜防肺炎
早春季節,溫差變化較大,是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的季節,也是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統感染的高發時期。因此,早春季節宜防肺炎。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肺炎按病因可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以及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桿菌感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等。
臨床實踐得出的結論認為,春季最常見的肺炎是細菌性肺炎。常見病原菌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等。其誘因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受涼;臨床症
狀多為發燒、頭疼、劇烈咳嗽、咳痰,初為白黏痰,2~3天後可出現黃濃痰,有時可出現鐵銹色痰。化驗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可達80%以上,X光片可呈現
大片狀或斑片狀的實變性陰影,痰液中可培養出病原菌。
病毒性肺炎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肺炎,其中以流感病毒
性肺炎最為嚴重。病毒性肺炎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多見於嬰幼兒。病毒性肺炎起病可急可緩,症狀有頭疼、乏力、發熱、咳嗽等,1~2天後呼吸增快,症狀加
重,兩肺可聞濕囉音,重症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及休克。
非典型肺炎是相對於經典的「大葉性肺炎」而言,因早期發現這種肺炎時其病原
體尚未完全明確,臨床症狀也不夠典型,所以稱為非典型肺炎。現在,一般把由衣原體、支原體和軍團桿菌等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微生物引起的肺炎稱為非典型肺
炎。其早期表現為:乏力、頭疼、食慾下降,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症狀,高燒、畏寒、咳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咳少量白黏痰或帶有血絲痰,胸部X光片可見兩肺條
索狀或點片狀陰影,血常規化驗白細胞一般正常或偏低。非典型肺炎具有傳染性,主要是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染,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是致病的「高危地帶」。
和細菌性肺炎相比,非典型肺炎持續時間長,有的出現黃疸、腎功能損害、呼吸困難、紫紺、昏迷等肺外表現。痰液中一般很難培養出病原菌,需要做血清血檢
查。在發病初期,由於抗體還未形成,血清血檢查結果多為陰性,只有在患病一段時間後,血清抗體才能由陰轉陽。臨床上,血清血檢查結果出來後,再進行治療就
太晚了。所以,非典型肺炎的血清血檢查,在臨床上只有診斷意義,治療的意義不大,主要依靠醫生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和對病情的全面分析判斷。
非典型肺炎並不可怕,只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病情控制後要持續治療2~3周,以避免復發。
在春季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細菌性肺炎還是非典型肺炎,都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肺炎,最重要的幾條生活保健經驗是:一是平時進行適當的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二是生活要有規律,注意休息,防止著涼感冒;三是
老年人和孩子在呼吸系統感染季節,盡可能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去,室內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四是盡量不要到醫院探視高燒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需要探
視,要戴多層紗布的口罩;五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冠心病和慢性心衰的病人要下決心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