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冬季兒童宜防病毒疹
冬季氣候寒冷,由於許多兒童的身體抵抗力較弱,容易患上病毒感染性疾病。除了全身症狀外,不少患兒還同時伴有皮膚發疹,稱為「病毒疹」。病毒疹是因感染病毒而引起的皮膚發疹的總稱。因此,冬季兒童宜防病毒疹。
病毒疹的皮疹多為紅斑、丘疹,有癢痛感。其特點是發病一般較急,常常伴有發熱、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也有合併腹瀉及食慾不振的現象。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患者大多數為嬰幼兒,這應引起家長們的普遍重視。
皮疹的出現可能是內臟器官病毒感染的最早體征。所以,還應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其他系統的症狀,特別是胃、腸、心臟等臟器。如果出現胸悶、心率快、頭痛、嘔吐等症狀,就應該及時上醫院檢查。經過仔細全面的檢查,就會抓住造成病毒疹的「元兇」,以求達到徹底的治療。
如果病毒疹的其他症狀不明顯,一般持續5~7天自愈。如同時伴有發熱、咽痛等,可煎服諸如金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貫眾、蟬蛻之類的中藥。一邊對症治療,一邊觀察,直至痊癒。如果症狀加重,則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45入冬宜防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在很多鼠體內繁殖,並在鼠群中傳播。病理研究表明,它是通過兩種途徑傳染給人類的:一是叮咬鼠類的小蟲(如螨、蜱),又叮咬人體,把病毒帶入人體;二是含出血熱病毒的鼠屎污染了人類的破損皮膚。
每年4~7月,人類的生產勞動很頻繁,與田野裡的鼠接觸增多,病人也增多。到了冬天,田野裡的鼠類為了覓食,向居民點靠攏,病人再次增多。這就是流行性出血熱每年流行的雙峰。因此,有關專家提醒,入冬宜防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的特點是:起病急,有突然發病、頭疼、腰痛、眼眶痛、皮膚和黏膜充血、皮疹等症狀。3~5天後,病人的體溫下降,病情反而加重。隨後出現低
血壓、休克、少尿及腎功能損傷;尿中有大量蛋白、紅細胞、管型,還有膜狀物。如搶救不及時,可危及生命。一般說來,患者過了低血壓、休克、少尿這一時期,
進入多尿期後,可恢復健康。對出血熱的治療強調「三早一就」,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並就近治療,不可隨意搬運,以免加重病情。
冬季預防流行性出血熱宜採取哪些措施呢?
第一,滅鼠、防鼠是消滅出血熱的關鍵性措施。可於本病流行之前,大力開展滅鼠活動。
第二,大搞環境衛生,清除雜草,除害滅病,保持室內通風乾燥、清潔。村民應人畜分居,盡可能不居住廚房、糧倉等鼠類常出入之處。
第三,在流行此病的地區工作時,將衣服的領口、袖口和褲管紮緊,防止螨類進入衣內;必要時應塗防護藥膏。
第四,藥物內服。在流行此病的季節裡,運用中藥內服以保護易感人群。1出血熱預防片:陝西中醫學院郭謙亨等,採用玄參、生地、丹皮、板藍根、五味子等清
熱涼血、解毒活血、滋陰之品,創製成「出血熱預防片」,於每年10~12月發病高峰內投藥預防,共9次,每次服藥3天,間隔7天,每天服藥2次,每次5
片。經對照試驗,證明本方確有良好的預防作用。2復方螃其菊湯(片):螃其菊10克,大青葉、板藍根、魚腥草各15克(亦可按比例製成片劑),煎湯取汁,
每日服用1劑,於5~6月或10~12月份投藥,服用5天,停5天。據報道亦有良好防病效果。
46冬季保健宜防「低體溫症」
每年有成千的人因體溫過低而致殘或死亡,這是由於人們低估了寒冬的危險。凍傷專家說:「許多病例出現在中等寒冷的溫度下。」特別容易受害的是幼兒,因他
們身體損失熱量的速度比成年人快。還有老年人、經常營養不足的人、因服藥改變了身體對溫度反應的人以及甲狀腺功能減退者、特別瘦長者、節食者、酗酒者,均
易患「低體溫症」。
那麼,冬季如何預防「低體溫症」呢?
第一,適當飲食。節制飲食的人和特別瘦的人,比一般人容易發生低體溫。因為,他們體內缺少由脂肪細胞提供的「隔熱層」,所以應攜帶高熱量的快餐。
第二,防止脫水。這一點在鍛煉時特別重要。出汗和呼吸損失了體液,減少了血容量,而「腦子和心臟不能在缺氧的血液下充分活動」。專家們建議:「在進行戶外活動之前,要飲足量的液體和熱飲料。」
第三,避免飲酒。因為,酒精使血管擴張、皮膚充血,會造成溫暖的錯覺,但同時卻使體內重要器官缺血,體溫迅速下降。
第四,重視藥物的影響。有些藥物,如控制血壓的藥物、抗抑鬱藥、某些心臟病藥物,均可影響人體對外界低溫的反應。應向醫生們詢問,你正在服用的藥中有哪些潛在的危險性。
第五,穿適當的衣服。許多野營者在冬季出現體溫過低,這是因為「他們外出時穿得太少」。專家們認為,到山區要注意帶足夠保暖的衣服和供取暖的火灶,以防
萬一。準備衣服有三條原則:輕便、寬鬆、多層次。一件薄的擋風、寬鬆、多層次的外衣,足以抵擋寒風,但又不影響透氣,而且可根據天氣變化適當增減。需特別
注意的是,人體的熱量可經頸部散發掉,因此,冬季帽子與圍巾必不可少。專家們還建議,帶上防水的連指手套,從而形成一個充滿熱氣的口袋;下穿不太緊的襯褲
和防風罩褲。
第六,保持乾燥。水分蒸發時,由於吸收熱量,使人體迅速發冷。要設法穿輕些,行走慢一些,以減少蒸發。雖穿防水外套,但仍應使身體透氣,汗液蒸發。如果人體受濕,要避免風吹,因為風寒是致命的。
47冬季宜防腦中風
醫學氣象研究表明,人類與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外界氣候的變化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我國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院對11萬人群中3年腦出血發病率進行了連續
電子計算機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與腦出血關係較為密切的是低氣溫、高氣壓並偏向低氣溫,即氣溫愈低氣壓愈高,腦出血發病率越高。腦出血多發生於秋末、冬季
和初春。
研究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秋末、冬季和初春氣溫低,溫度變化大,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致使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兒茶
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從而引起小動脈血管收縮、血壓增高,易致腦中小動脈血管破裂出血;而且寒冷還能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濃度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易造成
腦血栓形成。所以,研究人員指出,冬季宜防腦中風。
48秋冬之交高血壓患者宜防「心梗」
秋冬之交,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往往要比夏季的血壓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的障礙。所以,高血壓病人宜防「心梗」。
秋冬之交,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做好自我保健工作。預防「心梗」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二是應防止進食過飽,晚餐以八分飽為宜;三是晨起喝杯白開水,以稀釋血液;四是日間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