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冬季宜用哪些食物進補
第一,補氣虛。宜用栗子、花生、大棗、荔枝、蓮子、菱角、白扁豆、黑木耳、山藥、蜂乳、蜂蜜、粟米、雞肉、鴿肉、海參、驢肉、牛肉、泥鰍、鯽魚等食物。
第二,補血虛。宜用龍眼、葡萄、桑葚、胡蘿蔔、菠菜、黃豆、玉米、豬血、豬皮等食物。
第三,補陰虛。宜用梨、甘蔗、椰子、松子、銀耳、燕窩、豆腐、豆漿、小麥、燕麥、蕎麥、黑豆、芝麻、鴨肉、兔肉、豬蹄、鱉肉、龜肉、雞蛋等食物。
第四,補陽虛。宜用核桃、韭菜、羊奶、蝦、羊肉、狗肉等食物。
30冬令進補宜用十一種肉食
第一,羊肉。中醫認為,羊肉性味甘、溫,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
第二,牛肉。中醫認為,牛肉性味甘、溫,具有安中益氣、補脾胃、壯腰膝的作用。
第三,鵝肉。中醫認為,鵝肉性味甘、平,具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的作用。
第四,鹿肉。中醫認為,鹿肉性味甘、溫,具有補五臟、調血脈、壯陽益精的作用。
第五,驢肉。中醫認為,驢肉性味甘、平、微酸,具有養血止血、益氣息風、安心神的作用。
第六,雞肉。中醫認為,雞肉性味甘、溫,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的作用。
第七,鴨肉。中醫認為,鴨肉性味甘、鹹、微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
第八,烏雞肉。中醫認為,烏雞肉性味甘、平,具有養陰退熱的作用。
第九,鯽魚肉。中醫認為,鯽魚肉性味甘、溫,具有益氣溫中的作用。
第十,鵪鶉肉。中醫認為,鵪鶉肉性味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
第十一,野雞肉。中醫認為,野雞肉性味甘、酸、溫,具有補中益氣、滋養肝臟的作用。
31冬季進補宜多食紅棗
紅棗為我國民間常用滋補佳品。冬季進補多食紅棗,不僅能大補氣血,而且還能防治眾多的疾病。
紅棗是我國著名的特產,質細味甜,個大核小,皮薄肉厚,營養豐富。鮮棗的可食部分達91%,蛋白質含量比梨高11倍左右,脂肪和糖的含量都是梨的兩倍,
每100克可食部分含鈣11毫克,磷23毫克,鐵05毫克;尤其突出的是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約含400~600毫克,居鮮果之首,國外稱之為「活的維生
素丸」。此外,還含有澱粉、胡蘿蔔素、單寧、有機酸等物質,維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新近的研究還發現,紅棗內含有多種抗腫瘤的活性因子,如三萜類化
合物、山桂酸;還含有大量的環磷酸腺甘,後者是參與正常細胞生理代謝的一種重要物質。因此,紅棗還是抗癌防衰老的天然保健食品。
中醫認為,紅棗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善補陰陽、氣血、津液、脈絡、筋腧、骨髓,一切虛損無不宜之。」特別是曬
乾的紅棗,其藥用價值更高。醫書上記載的民間流傳的紅棗食療驗方不勝枚舉。如產後貧血、大病後虛弱,用紅棗煮雞湯補之;多汗、自汗,用黃芪25克、大棗
10枚,水煎服;治咳嗽,用杏仁、大棗各適量煎服;治脾胃濕寒、納呆洩瀉,用白朮10克、紅棗20枚、乾薑10克、雞內金10克四味煎服。長期食用紅棗,
還可補血養顏。民諺曰:「天天吃大棗,長長不見老。」
在我國民間流行的紅棗雛雞、紅棗煮粥、紅棗燉羊肉、紅棗燉豬手等食用方法,進補效果較好。
32冬季防口角炎宜補充維生素B2
冬季氣候乾燥,容易出現嘴角和嘴唇皮膚潮紅、脫屑、糜爛、發紅,接著發生口角裂開、糜爛、出血等病症。再有,冬季蔬菜水果較單調,人們從膳食中攝取的維生素減少,容易造成體內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缺乏,這就容易患核黃素缺乏症,引起口角炎。
冬季要積極預防口角炎。一方面應注意面部皮膚清潔衛生,適當用護膚脂或防裂油塗在口唇和口角上,保持皮膚滋潤,防止裂口;及時糾正用舌頭舔裂口的不良習
慣,更不要用手去接觸;另一方面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胡蘿蔔、豆製品,以及含維生素B2豐富的蛋類、牛奶、動物肝臟和瘦肉等。患者只要及時進補一些維生
素B2,局部塗金黴素軟膏、龍膽紫或塗敷中藥青黛散,幾天之後即可痊癒。
33冬季補鈣宜食用哪些食品
第一,宜食乳類與乳製品。如牛奶、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等。
第二,宜食豆類與豆製品。如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豆腐乳等。
第三,宜食水產品。如鯽魚、鯉魚、鰱魚、泥鰍、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田螺等。
第四,宜食肉類與禽蛋。如羊肉、雞肉、豬腦、豬肉鬆、雞蛋、鴨蛋、鵪鶉蛋、松花蛋等。
第五,宜食蔬菜。如胡蘿蔔、蘿蔔纓、香菜、雪裡紅、黑木耳、蘑菇等。
第六,宜食水果與乾果。如蘋果、蓮子、核桃、杏仁、花生、黑棗、杏脯、橘餅、桃脯等。
34冬令時節宜水補
冬令進補滋養身體,在我國中醫界,向來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從養身的角度講,中醫歷來有「冬不藏精,春必溫病」的醫訓。因此,冬季養身要滋陰補陽,以補腎為主。
從醫學更高層次來理解和認識,中醫所指的陰與陽,是以物質為基礎的。人體的宏量及微量元素構成了平衡人體生命需要的物質基礎。這些物質的來源,除去先天
帶來的,在後天補充方面,補藥中有,食物中有,水中更有。從速效角度來講,藥比食好,比水更好。而從長效角度來講,藥比食差,比水更差,藥補不如食補的說
法的理論依據就在於此。所以,從更長的效果來講,水是最好的進補品。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水中的微量元素的表現形式為活化的離子
態,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在養生方面講,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缺醫少藥,人為什麼會長壽?這是因為,鄉下空氣污染少,水質好。由此可見飲水
與長壽的關係。有資料表明,在我國有些地區,長期飲用天然礦泉水,人均壽命長,癌症發病率低,其保健作用已被現代醫學研究所證實。
我國中醫的聖典是《黃帝內經》,更有神農氏嘗百草的傳說。百草之所以能成藥,它的藥效是微量元素的作用起效果。因此,在醫學界有西醫治表,中醫除根的說法。其實,飲用天然礦泉水也有同樣的作用。
據現代醫學研究分析,在天然礦泉水中含的微量元素天然配伍構成了對人體有益的保健作用。如老廟礦泉水的微量元素構成,主要成分是鍶與偏硅酸,它們的作用
有益於長骨骼,防止心血管病,其他微量元素還有鋰、溴、鋅、鐵、氟、碘、鈣、鎂等等。這些物質具有養胃生血、鎮靜安神的作用。但是,飲用礦泉水養生,必須
持之以恆,才能獲得保健效果。
所以,冬令進補時節宜水補,對養身保健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