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冬季吃狗肉宜講究衛生
狗,又稱犬,為我國「六畜」之一。早在漢代以前,人們吃狗肉的數量與普遍性,相當於今天的吃豬、牛、羊肉。它的美味為人們津津樂道,有「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牆」之說。
狗肉味道鮮美,內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肌肽、肌酸和鉀、氯、鈉、鐵、鈣、磷等微量元素、嘌呤類物質。寒冬時節,它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人們常食些狗
肉,以補脾胃,強筋骨,益血脈。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吃狗肉宜講究衛生。否則,往往會引出人們消化、呼吸、循環系統的多種疾患,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這是因為,在狗肉中常寄生一種叫旋毛蟲的寄生蟲。旋毛蟲為雌雄異體,蟲體細小,成蟲3~4毫米,幼蟲01毫米。別小看雌蟲,它的生殖力極強,一條雌蟲可
產幼蟲1500條,多可達1萬條。這些幼蟲可鑽入人或動物的淋巴管或靜脈血管內,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部位,1個月內便可在肌肉中形成「囊包」。幼蟲可
在「囊包」中生存數年之久,人吃了這種帶「囊包」的狗肉就會染上旋毛蟲病。
據專家們的研究,旋毛蟲病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幼蟲在1
周內便可鑽入腸壁,引起十二指腸、大腸廣泛的變化,患病的人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並伴有乏力、畏寒、發熱等症狀。2~3周後,幼蟲經血
管又侵入肌肉組織,引起肌肉發炎。這時病人會出現持續高熱,全身肌肉酸痛(以小腿部肌肉為重),全身水腫和咀嚼、吞嚥、呼吸、說話困難等肌組織及呼吸系統
症狀,部分病人還會有肝、腎的病理改變。4~16周後,患者水腫加劇,脫水虛脫,呈惡病質象,常因毒血症、心肌炎和其他併發症致死。國外報道,此病的死亡
率高達6%~30%。我國的西藏、雲南、瀋陽等地區也曾多次發生過。
7冬季宜食羊肉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人都喜食羊肉。羊肉是一種價廉物美,我國民間傳統冬令進補的佳品。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能補中益氣,開胃健力。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李東垣也指出:「人參能補氣,羊肉可補形。」
羊分為綿羊與山羊兩類。綿羊毛厚而密,是專供羊毛的品種,肉雖可食,但肥而多膏,膻味甚濃;山羊則專供食用,肉質甘腴,紅燒清燉皆宜,而山羊又有黑白之分,民間認為,黑山羊比白山羊更滋補。
羊肉營養豐富,性味甘熱,據食品成分分析,每100克羊肉含優質蛋白質111%,脂肪288%,是豬肉的一半;每100克羊肉含熱量306千卡,比牛肉
多近1倍。且含無機鹽類、磷、鐵、鉀及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具有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力、益胃氣、補陰衰、壯陽腎、增精血的功效,還可通乳治
帶,有益於產婦。
羊肉在冬季食用對身體更為有益。因為,羊肉所含的熱量比牛肉還高,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
而導致的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症狀。羊肉中鐵、磷等物質的含量比其他肉類高,適於各類貧血者食用。婦女、老年人氣血不足、身體瘦弱、病後體虛等,冬季不妨
多吃羊肉,可養氣血、補元陽、益腎氣、療虛弱、安心神、健脾胃、御寒氣、健體魄。
羊肉是冬季的理想食品。我國北方地區甚至一年四季都喜食羊肉,故大菜、小菜、火鍋、比比皆是。而我國南方的廣東、海南、廣西、港澳地區等,羊肉的烹製多在冬季才稍流行,用作御寒暖胃菜餚。
因為山羊各部位肉質成分不同,所以,冬季製作羊肉美食也應有所區別。例如,羊腿肉厚骨粗,燉食最適宜,以淮杞、蟲草同燉,可為滋補湯品。羊脯皮薄肉韌,
紅燒最為理想,配以豆豉、蒜子、陳皮、薑片、生蒜等一同紅燒,香鮮味濃。同時,也可以烹製羊扒,以薑汁醃過,煎熟後調味,以鐵板上桌,熱氣騰騰,脂香四
逸,別具一格。山羊頭蹄,皮軟肉滑,可以制燉品及湯類。羊肉以熱食為佳,涼了會有一層羊油凝結。
北風呼呼,手腳冰冷,享用一盅淮杞燉羊肉湯,則祛寒生暖,補氣旺血,保你手腳暖和,增強抗寒能力。
8隆冬宜食臘鴨
俗話說:「臘鴨飯面焗,香氣傳三屋。」隆冬季節,臘鴨營養豐富,食療價值高,極受人們的歡迎。所以,隆冬宜食臘鴨。
臘鴨的食法千變萬化,多姿多彩,高貴質優,炆、蒸、扣、炒皆宜。其特點是香鮮味濃,甜美可口。香者如焗飯的香氣四逸,鮮者則雖鹹而鮮味不減。臘鴨皮下脂
肪極豐,適於炆荔甫芋、馬鈴薯之類的「瘦」物,這類物料味淡而質瘦,臘鴨肥油與其中和,烹製後的食物軟滑甘香,肥而不膩。
臘鴨全
身是寶,可烹製各種質高美饌。如油鴨鵪鶉松,以臘鴨去骨,取淨瘦部分,剁粒,鵪鶉起肉剁爛,配以肉、叉燒、冬菇、冬筍、韭黃等粒共炒即成。亦可用生菜包起
上席,其味清鮮甜美。還有玉簪蝦球、玉簪雞翅,以蝦球、去骨雞翅、臘鴨肉改成條形和菜穿上,則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熱葷菜式,別具一格。有的名廚以臘鴨
代替雲腿,選用清遠雞肉,靚北菇,以麒麟排列,扣熟成「生扣鴛鴦雞」,效果頗佳。臘鴨的頭、頸和骨是民間煲湯、煲粥的佳品。以西洋菜或菜乾煲湯,味香,湯
濃,清熱,去骨火,還具有食療價值。
9冬季宜食魚鰾
魚鰾,俗名魚泡,主要成分為高級膠原蛋白、黏多糖,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及鈣、鋅、鐵、硒等微量元素。
中醫認為,魚鰾味甘性平,養血止血,補腎固精。用魚鰾配合中藥可治療消化性潰瘍、肺結核、風濕性心臟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脈管炎等疾病。魚鰾還能增強胃
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慾,利於防治食慾不振、厭食、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等疾病。此外,魚鰾還能增強肌肉的韌性和彈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滋潤皮
膚,使皮膚細膩光滑。魚鰾能加強腦與神經及內分泌功能,促進生長發育,維持腺體正常分泌,並可防治智力減退、神經傳導滯緩、小兒發育不良、產婦乳汁分泌不
足、老年健忘失眠等。
由於魚鰾含有大量膠汁,又具有活血、止血、補血、御寒、祛濕等功能,所以能提高人的機體免疫力。
10冬季養生宜選擇菌類食品
冬季,在蔬菜缺乏、綠葉菜少的情況下,菌類成為人們養生的首選保健食品。
第一,蘑菇。中醫認為,蘑菇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潤燥化痰、健胃平肝等作用。從蘑菇中提取的多糖類物質,對白細胞減少症、傳染性肝炎有療效;蘑菇的
培養液可降低血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及大腸桿菌有抑製作用。蘑菇營養豐富,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E、維生素C及微量元
素,是一種低脂、低糖、低鹽、低熱量、高蛋白的食物。蘑菇還富含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加血色素、明顯提高智力的賴氨酸,是冬季老少皆宜的食物,特別是小孩常
吃蘑菇益智健腦。
第二,香菇。中醫認為,香菇性平味甘,具有補氣健脾、和胃益腎等作用。日本學者發現,香菇所含的多糖能降解癌毒
素從而減小癌毒素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香菇中含有的葡萄糖甘酶,可加強機體抗癌作用。香菇的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它含有30多種酶和18種氨基酸,並含有
一種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麥角固醇等,被譽為「蘑菇皇后」。因此,它成為冬季家庭食用火鍋的佳品。
第三,黑木耳。黑木耳營養豐富,滋
味鮮美,是冬季家庭烹飪的常用佳品。黑木耳的醫療作用很早就被我國人民所認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指出「木耳生於朽木之上,味甘平,可輕身強志。」中醫
認為,黑木耳有清肺益氣、活血、益胃、潤燥、滋補強身的功效,主治痔瘡出血、血痢、便血、崩中漏下等病症。現代醫學證明,黑木耳能減少血液凝塊,軟化血
管,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黑木耳中所含的植物膠質,還是有益於人體的天然滋補劑。
第四,銀耳。中醫認為,銀耳性平味甘,具有潤肺化痰、養陰生津等作用。銀耳中的抗癌多糖對多種腫瘤有抑製作用。銀耳糖漿能顯著增強巨噬細胞的功能,對射線損傷有保護作用。冬季經常食用銀耳,對神經衰弱、失眠、心悸、身體虛弱、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調養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