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生活保健
87秋季護胃忌精神緊張
在秋季生活中,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通過大腦皮質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分泌出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排空障礙、胃黏膜保護層受損,形成潰瘍。所以,秋季護胃忌精神緊張。
88秋季護胃忌過度疲勞
研究和臨床實踐都表明,秋季護胃忌過度疲勞。因為,疲勞過度往往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黏液減少,使胃黏膜受到損害。
89秋季養生忌忽視調整心理
現代醫學認為,氣候對人類心理、生理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經臨床觀察,入秋後,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醫院的抑鬱症門診中,前來就診的人越來越多,數量顯著增
加。這與氣溫不定、花木凋零、草枯葉落使一些人心中產生淒涼、苦悶、垂暮之感有關,特別是老年人易產生消極抑鬱的心理。所以,秋季養生忌忽視調整心理。
另外,由於日照時間漸短、氣溫降低,導致人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使生命活動處於不興奮狀態。鑒於秋季氣候對人類心理、生理的影響甚大,專家們指出,
在秋季生活中,應堅持做到下列五點:一是調適心態;二是排除憂慮;三是適當增加光照;四是加強鍛煉;五是調整飲食。只有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
90秋季病後調養忌心煩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天長日久,病人往往心情煩悶,不利於康復。因此,秋季病後調養忌心煩。
從調養的角度講,要設法解除病人的精神負擔,讓病人多聽聽音樂、笑話、相聲等。使病人始終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這對於病人康復是非常重要的。
91秋季保健忌忽視「秋燥症」
秋令時節,氣候比較乾燥,如果病邪侵入人體,很容易出現以乾燥為特徵的病變,通常稱之為「秋燥症」。發生於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咯血等,均可出現乾燥的症狀。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秋季感受了燥邪,可根據病邪性質及人體自身情況的不同,分為溫燥和涼燥兩種。在久晴無雨、秋陽暴烈時感受病邪或者病人體質以陰虛為
主,陽氣偏亢,感邪以後,很容易從熱而化,即可出現溫燥。如果在深秋季節,氣候偏涼,秋風肅殺時感受病邪或者病人體質以陰虛為主,陰寒較甚,感邪以後,會
從寒而化,出現涼燥。通常,在秋燥病人中,以溫燥者多見。溫燥症狀有發熱、頭痛、少汗、乾咳、咽干、鼻燥、口渴、舌質偏紅、脈數等。涼燥症狀有輕度發熱、
惡寒、無汗、皮膚乾燥、苔白、脈浮等。所以,秋季保健忌忽視「秋燥症」。
92秋季養生忌讓「秋愁」上心頭
秋風蕭瑟,秋雨淒涼。的確,在秋三月裡,紅衰翠減,百花凋零,容易讓人觸景生情,憂愁纏心。因此,秋季養生忌讓「秋愁」上心頭。
當然,秋風秋雨易使人憂愁,並不完全是審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著一定的生理原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底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出
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鬱不歡的情緒。在夏日裡,由於陽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秋以後,由於日照時間
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會有較多的分泌,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極,精神也容易委靡不振。這就是古人說的「天昏昏兮人鬱鬱」。
此外,氣候規律表明,每一次秋風秋雨,往往伴隨著一次冷空氣的活動,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在低溫條件下,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處於受抑狀態,容易
產生內分泌功能紊亂,從而進一步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低溫抑鬱症」。
那麼,怎樣預防或減輕「秋愁」這種不良情緒呢?
現代養生學家們指出,比較有效的辦法:一是起居要有規律;二是注意體育鍛煉;三是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肉類和豆類等),在情緒低落時,
可適當飲些咖啡、綠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從而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境。在秋雨連綿之時,晚上要增加光照,從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不過,「秋愁」既然是一種「心病」,心理調節就非常重要。在秋日裡,要少看一些感情纏綿、充滿失意情緒的小說和電視劇。同時,要少一些懷舊情緒,多想想
美好的未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外出遊玩,不宜去那些草木枯黃的荒涼曠野,宜多登高遠眺,「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飽覽秋
日美景和碩碩果實,定會心曠神怡,百愁皆消。
93秋季養生忌忽視「秋凍」
所謂「秋凍」,是指雖然到了秋
涼的時節,但也不必忙於加衣服。即使是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做到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因為,這一「凍」,可以避免因多穿衣服而導致的體熱出汗、汗液
蒸發、陽氣外洩,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因此,秋季養生忌忽視秋凍。
古往今來,「秋凍」是中醫一直強調的一種養生方式。中醫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觀點,強調人和大自然和諧同步,生命才能有序。
大自然不僅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還蘊藏著使人健康長壽的宇宙奧秘。專家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由於人類的進步,醫學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些人產生了懶惰、貪圖安逸的心理,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正在逐漸減弱,有的甚至成了「溫室之花」,一旦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反而容易罹病。
人們應該重視對大自然的適應。秋天是人們鍛煉御寒能力的最好時機,通過對外界氣溫突然變化的逐漸適應,進一步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斷加
強,有效地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種疾病的發生,即使患病,症狀也較輕,恢復也較快。同時,加強「秋凍」鍛煉,還能提高肌肉和關節的活動能力,促進血
液循環,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隨之增加,提高抗寒能力。「秋凍」既是順應自然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