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秋季兒童忌生吃甘薯
秋季是甘薯的收穫時節。甘薯含澱粉很多,生吃、熟吃均可。但是,甘薯
中含有「氣化酶」和粗纖維,生甘薯中的植物細胞未被破壞,兒童吃後難以很快消化,極易引起腹脹不適、消化不良。而且,生甘薯容易被寄生蟲和病菌污染,兒童
食用後有得寄生蟲病和患腸道感染的危險,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病症。所以,秋季兒童忌生吃甘薯。
33秋季忌過量吃甘薯
秋季陸續上市的甘薯,營養很豐富,為人們餐桌上的粗糧食品。據研究測定,在每500克的甘薯中,含糖1283克,蛋白質78克,還含有脂肪、粗纖維、胡
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甘薯含食物纖維較多,具有通便、降低血脂的作用。但是,秋季忌過量吃甘薯。
因為,甘薯含一種「氣化酶」,這種酶容易在人的胃腸道裡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如吃得過多,會使人腹脹、打嗝、放屁。同時,甘薯裡含糖量高,吃多了可產生大
量胃酸,使人感到「燒心」。胃由於受到酸液的刺激而加強收縮,此時胃與食管連接處的賁門肌肉放鬆,胃裡的酸液即倒流進食管,人就吐酸水了。而且,糖分多
了,身體一時吸收不完,剩餘的在腸道裡發酵,也會使肚子不舒服。
34忌用單喝水的方法緩解秋季乾燥
進入秋季,天氣漸漸轉涼,不少人覺得口乾舌燥。專家認為,這是秋燥的一種表現,要緩解這種現象,應從飲食、生活作息和情緒調節三步入手,忌用單喝水的方法。
在經歷過夏天的暑熱後,進入秋天暑熱未盡,再加上多風、少雨,人體很容易出現燥熱。所以,入秋後天氣仍然很熱,體內的熱遇風寒,就會出現外感。肺胃受邪
時,容易出現口乾、咳嗽、口鼻乾燥、有痰咳不出、口苦、大便乾燥等現象,有的人還會出現口腔潰瘍。這些都和內火有關,喝水只能起到部分作用,還需要用清
熱、養陰、潤燥的方式來應付。
第一步是飲食調節。忌食用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起到生濕生熱的作用,對於秋燥來
說,正好是「火上澆油」。應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獼猴桃、西瓜等。蔬菜中綠葉菜是最好的,可以幫助保持大便通暢,減少食火。針對秋季的天氣,秋膘可
以晚些再貼,進補的藥入冬再吃為好。多喝冬瓜湯、冰糖梨水對緩解口乾會有一些好處。
第二步是生活節奏的調整。入秋後,天氣漸漸轉涼,對睡眠有好處,正好用來好好「補覺」。應該順應自然規律,按時睡覺、起床,不熬夜,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第三步是調適情緒。經常生氣、工作壓力大,也會變成秋燥的「幫兇」,會加重不舒服的程度。所以,保持樂觀的情緒,也能減輕燥熱的不適之感。
35夏秋換季老年人忌常飲啤酒
啤酒是夏季的飲料佳品,但其中也含有酒精。常飲啤酒或一次飲啤酒過量,會使體內酒精蓄積,導致體內酒精含量增高。在夏秋換季時,氣候逐漸轉涼,老年人如
果常飲啤酒或一次飲啤酒過量,可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從而誘發心絞痛,有時還會由於血壓突然升高而引起腦溢血。另外,老年人的胃黏膜在不斷萎縮,如果受
到大量酒精刺激,便非常容易引起急性炎症和出血。所以,夏秋換季老年人忌常飲啤酒。
秋季養生進補
36秋季忌無病進補
秋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但是,秋季進補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忌無病進補。
年輕力壯和體質強健的人就不必進補。其實,進補同體育活動一樣,是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身體健康、正氣強盛的無病者增強體質的辦法,還是以體育鍛煉和增加一些營養食物為好。即使身體虛弱多病的老年人,也應該根據體質狀況對症進補,才能起到補虛扶正、補益強身的作用。
37秋季養陰忌濫補
秋季最明顯的特點是氣候乾燥。在沒有特殊情況(如患外感、腹瀉、濕盛)時,在進補方中,食補應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
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搭配則功效更佳。藥補則應適當配以養陰生津潤肺的中藥,這些藥物種類
較為豐富,如西洋參、太子參、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蘆根、白木耳、黑木耳、龜板、鱉甲、地黃等,都適於在秋季使用。當然,在使用
這些藥物時也要有所選擇,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一股腦兒地使用。切記秋季養陰忌濫補。
38秋季少年兒童忌濫用補藥
「凡藥能治病,一定要對症。」因此,強調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對症下藥,不能濫服,特別是對於青少年和兒童來說,秋季忌濫用補藥。如果家長們盲目地給孩子
濫服補藥,不僅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還會妨礙正常營養素的吸收,破壞生理平衡,給生長發育造成種種弊端。若所用的藥劑量超過生理負擔,還容易引起胃腸功能
紊亂,導致消化不良而產生腹瀉。
39秋季進補忌虛實不分
秋季進補是對身體健康的投資,一定要以辨證施補、整體施補、補運結合、祛邪安正等為前提。
「虛則補」,是中醫進補的原則。秋季進補,如氣虛者選用補氣之品,方能達到調治目的。其補法可分為補氣、補血、補陽、補陰或雙補,必須對症施補,如若亂補,則適得其反。如陽虛反而滋陰,會重傷其陽;陰虛反而助陽,會耗傷其陰,如同火上加油。所以,秋季進補忌虛實不分。
40秋季病人忌食補性食物
秋季,病人進補忌食補性食物。例如,有外傷或皮膚破損、過敏體質、慢性哮喘的人,忌食用鵝肉、蝦蟹、竹筍等「發物」,以免加重病情或誘致舊病復發。肝硬
化患者忌飲用牛奶來補養,因為肝功能不正常,牛奶中的乳糖在體內發生吸收障礙,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忌食用哈密瓜,因為哈密
瓜中鉀離子含量較高。而腎功能衰竭患者,由於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及腎小管功能減低,如食用哈密瓜過多,過多的鉀在體內瀦留,會引起高血鉀,容易促發心血管疾
病,加重病情。
41秋季進補服用人參的同時忌食用蘿蔔
人參能大補元氣,是秋冬季節進補的首選藥材。中醫
常說,人參忌與生蘿蔔同用。因為,人參是大補元氣的,益氣而生津。蘿蔔,尤其是蘿蔔籽(中醫稱為「萊菔子」),具有破氣消食耗血的作用,與人參的功效正好
相反。若同時服用人參和蘿蔔,就會抵消人參的補益作用。所以,不管古代醫書還是現今教科書都認為,服用人參的同時最好不要食用蘿蔔,以免造成其在保健價值
上和經濟上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