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秋季養生宜養陰
中醫強調,秋季養生宜養陰。中醫認為,四時八序,春夏屬陽,秋冬屬陰。春
華夏長,秋實已成,粟黃粱紅,一派豐盈。自然界萬物因成熟而陽承收斂,陰精內蓄,及至嚴冬,天寒地凍,萬物蟄伏,陽氣潛藏。人體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
就必須在秋冬之際顧護陰氣,使其收斂潛藏,以為來年生發的物質基礎。這種適應四時陰陽,順從生長收藏自然規律的養生之道,就是《內經》「秋冬養陰」的真諦
所在。
具體而言,入秋以後,宜早睡早起,安神寧志,調攝精神,以順應秋令的特點,保養機體的適應能力,減輕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
影響。若平素感覺唇乾舌燥、口渴欲飲、舌紅少津者,為胃陰不足,宜予益胃湯(生地、沙參、麥冬、玉竹、冰糖)以生津液,養胃陰。若口乾鼻燥、乾咳無痰、舌
干無苔,為肺陰不足,可予百合、麥冬、雪梨干之類,以養陰潤燥,甚者可與清燥救肺湯加減。藥用沙參、麥冬、玉竹三味,清養肺胃,也深合秋冬養陰之旨。
82秋季養生宜重點在肺
中醫認為,秋季養生,重點在肺。由於秋季轉涼,氣候乾燥,一切生物的新陳代謝機能開始由旺盛而轉為低潮。人體如果不能適應外界氣溫的變化,體表肌膚及擔
負呼吸機能的肺臟稍有不慎,便會發生感冒、咳嗽,特別是那些素有哮喘病、支氣管炎等病史的人,也往往在秋季復發或病情加重。
秋季養肺,在飲食調理上,要堅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食物,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黃帝內經》裡說「早臥早起,與雞起興」。早臥以避風寒,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的意義。
秋季,有時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要保持體溫恆定,就應多備幾件秋裝適時增減。衣服不可驟增驟減,也不可增衣過早,這樣不利於身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春捂秋凍」就是這個道理。
不少人鼻腔黏膜對冷空氣過敏,秋季一到,便傷風、流涕,因此很有必要經常按摩鼻部。可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在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次。每天做1~2遍,可增強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傷風、鼻塞不通。
此外,在秋季生活中,根據秋季氣候的特點,除適當多食一些維生素類食物外,還可少量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調理保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遠志、川貝、胖大海等,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83秋季養生宜養護胃
慢性胃炎是秋季容易復發或新發的疾病,因此,秋季養生宜養護胃。
根據臨床診斷經驗,慢性胃炎可分為淺表性、萎縮性、肥厚性三種類型。臨床上共有的症狀為:上腹部悶脹疼痛、噯氣頻繁、反酸、食慾減退、消瘦、腹瀉等。
根據實驗研究與臨床實踐得知,幽門螺桿菌是導致慢性胃炎的主要病菌。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世界各地都較為常見。有人認為,50%的人,其胃裡都有幽門螺桿
菌定居。因此,徹底殺滅幽門螺桿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胃病反反覆覆無法根治這一老大難問題。僅僅通過止痛、調節胃的酸鹼度、提高胃動力等等,只能緩解一時
的症狀,消除不了胃內的致病菌,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因。對於較嚴重的慢性胃炎,特別是萎縮性胃炎,僅依靠注意飲食是不夠的,應該用殺幽門螺桿菌藥物並配
合適當的中藥治療。用活血化淤的方法來改善胃內血液循環,以消炎解毒來解決胃內炎症,配合正確飲食,對治癒慢性胃炎是有幫助的。
那麼,秋季養生如何養護胃呢?
第一,保暖。秋涼之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服,夜晚睡覺應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凍」一定要適度,不要勉強挨凍而凍出病來。
第二,飲食。「人食五穀雜糧,孰能無疾?」飲食入口,首先影響的就是胃。胃黏膜血管豐富,具有對食品的儲存、消化和運送功能。所以,飲食不調是引起胃病
的重要因素。專家們指出,在慢性胃炎的發病因素中,飲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防治胃炎的關鍵,這也是與其他疾病不同的地方。
進食時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
情。二是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三是細嚼慢咽,可以減少粗糙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四是注意飲食衛生,杜絕外界微生物對胃黏膜的侵害。五
是盡量做到進食較精細、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
第三,靜養。專家認為,人的情緒、心態與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應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影響了胃炎的痊癒。
第四,運動。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體征,進行適度的運動鍛煉,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促進身心健康。
84貼秋膘宜防秋胖
經過一段漫長酷暑流汗的煎熬,人體內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及脂肪等營養物質耗損了不少。立秋以後,秋風送爽,人們的食慾逐漸增強,希望多吃一些,
吃好一些,補補夏季給身子造成的虧空。雖然補身子確實有益於恢復體力和體能,但是,如果補益不當,將會導致「秋胖」。所以,貼秋膘宜防秋胖。
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認為,在進餐之前20~40分鐘,吃一些水果或飲上1杯果汁,可以順利又無痛苦地防止因進餐過多而誘發的肥胖。由於在水果或
果汁中富含果糖及葡萄糖,同屬「單糖」,可以快捷地被機體吸收「運作」,使因強體力或腦力勞作而減低的血糖得以恢復,滿足肌體對熱量與血糖的緊迫「渴
求」。
85秋季宜防肥胖反彈
秋季也是一個容易使人發胖的季節。因為,夏天天氣炎熱,出汗多,能量消耗
大,體重往往有所減輕。對於「苦夏」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進入秋季,不再有酷暑的煎熬,人們的食慾恢復。加上氣候宜人,睡眠充足,食物特別豐富,人體也為
冬季御寒而積極地儲存脂肪。所以,在秋季生活中,稍不留心,就可能增加體重。因此,秋季宜防肥胖反彈,更加注意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