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夏季宜治糖尿病
醫學研究認為,人體血糖水平與季節有密切關係。一年之中,冬天血糖水平相對較高,而夏天相對較低。從病理生理學分析,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夏天胰島素分泌較多,人體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也增高;二是夏天活動量較大,代謝功能加強,消耗量較大。
根據人體與季節這一變化規律,不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一致認為,夏天是降血糖的最佳時機。按「順水推舟」的原理,利用夏天具有天然降血糖的特點,強化治
療,可促使輕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重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濃度也有較大幅度下降。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能夠改用口服降糖藥。如果能達到上述效
果,則對以後控制病情,進一步改善病情有重要作用。
糖尿病的主要特點是持續高血糖,並由此而引起各種併發症。如果利用夏天具有天然降血糖的特點,將血糖有效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於正常水平,對進一步維持療效,加強患者治療信心,都大有好處。
值得提醒的是,夏天雖然血糖水平較低,但糖尿病患者卻不可隨意停藥或減藥。相反,必須經常用藥,有時甚至還可稍加劑量,即採取「推波助瀾」的方法,使血
糖降至正常。待血糖水平降至一段時間後,再考慮減藥。當然,即便是可以減藥,也必須與醫生配合,不能驟然停藥,以免發生意外。
夏天強化治療糖尿病,也符合祖國醫學「冬病夏治」的理論。中醫除使用降糖藥外,還特別注意「益氣養陰」。
夏季生活保健
93夏季宜調整情緒
近年來,許多地方發生了自殺事件。據有關專家分析稱,自殺事件的頻頻發生,除跟自殺者本身的心理有關外,還與持續高溫的夏季有著直接關係。因為,夏季炎熱的天氣更易引起人們情緒波動。所以,從心理保健的角度講,夏天宜調整情緒。
據心理學家介紹,在炎熱天氣的刺激下,正常人的生理狀況往往會發生變化,比如肝火會變得旺盛。在這種生理條件下,人們往往會變得很煩躁,情緒一般處於易
激動和不穩定之間,由此也導致人們在行為和情緒控制能力上與平時相比差了許多。加上本身心理存在一定疾病因素的影響,所以,一旦有什麼外界刺激,本身自控
能力不強的心理疾病患者,在炎熱天氣下,情緒失控更容易發生過激行為。自殺就是一種情緒失控的極端體現。因此,專家們特別提醒,那些情緒易波動者,在炎熱
的天氣下,除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外,最好不要做一些刺激性的劇烈運動。
94盛夏保健宜養心
第一,宜調神安。中醫認為,盛夏養心,宜調神安,實為養心之首要。《醫鈔類編》說:「養心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所謂凝神,是指要保持精神上的安謐和清靜。只有這樣,人的神氣自然會心平氣和,血脈流暢,促進身體健康。
第二,宜節情志。中醫認為,盛夏養心,宜節情志。所謂情志主要是指人的情緒,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情緒對人的影響極大,而對心的影響就
更大,特別是在盛夏季節。心主管情志,在七情中,尤以怒、悲、恐等對心臟影響最大。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因大怒、大悲、恐懼等原因而誘發心臟病發作的人,
已屢見不鮮。因此,中醫特別強調,夏季養心,必須節制情志,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第三,心宜清靜。夏日,氣候炎熱,容易煩躁上火。因此,應注意養心調神,保持心境平和,心靜自生涼。
第四,宜善運動。中醫認為,心屬火,盛夏亦屬火。盛夏季節,心氣火旺,養心宜善運動。通過各種運動,會促使人體的氣血流暢、百脈俱通,毫無淤滯,心氣充
盛。現代醫學研究已證明,適量的運動可以使人心肌得到鍛煉,加大心臟的冠脈血流量,對於預防和改善冠心病等病症均有很大的幫助。
第五,宜調飲食。夏季,為一年中天氣最熱的季節,人的心氣旺盛,汗出頗多,使人氣陰易傷。因此,在這個季節裡,不宜過食溫補潤膩之物,否則易犯火上澆油的過錯。飲食宜吃清淡之物,如水果、蔬菜等食物。還宜飲用清暑和補氣生津的飲料。
95夏季老年人宜養脾
從養生保健的角度看,夏季老年人養脾顯得尤為重要。
夏季老年人養脾,在我國民間有許多方法,現介紹幾種如下:
第一,醒脾法。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許,飯前拌食,具有醒脾健胃的功效,而且可預防腸道疾病。同時,可用山楂條20克,生薑絲5克,拌食,也具有消食開胃的功效。
第二,護脾法。可選用各種藥粥護脾益胃。如蓮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加水煮食;或銀耳20克,百合10克,綠豆20克,糯米100克,加水適量,煮粥食用;或山藥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加水適量,煮粥食用。
第三,健脾法。可經常仰臥於床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用手掌旋轉按摩腹部20次。
第四,溫脾法。夏天貪食生冷,容易寒積脾胃,影響消化功能。可用較厚的紗布袋,內裝炒熱的食鹽100克,置於臍上三橫指處,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96夏季養生五宜
第一,宜起居有常,勞而不倦。休息的同時,宜適當地進行一些家務活動和鍛煉。因為,通過活動和鍛煉,可以促使溜滯在體內的廢物通過呼吸、出汗而排出體外,散熱排溫。
第二,宜調攝精神,戒躁戒怒。夏季的3個月,氣候炎熱,容易使人急躁發怒,情緒緊張,很容易「上火」,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第三,宜科學納涼,防止感冒。夏季的感冒,大多由於避暑納涼時不注意,導致暑熱風寒乘虛而入,患「熱傷風」。因此,夏季不要過分納涼或晚上睡在室外不穿不蓋。
第四,宜避暑躲日,預防中暑。盛夏天氣,尤其是伏天,萬萬不可在烈日下勞動和奔走,否則極易中暑。
第五,宜飲食有節,講究衛生。夏季宜不吃過飽,以素淡為主,多吃一些新鮮蔬菜、瓜果等。夏季腹瀉者多見,在飲食方面,應講究衛生。
97夏季養生保健宜四防
炎夏來臨,為了保持人體健康,人們應根據夏季氣候的特點,做好以下四防。
第一,宜防中暑。夏季氣溫高,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或在烈日下遠行,或房屋不通風……當外界溫度超過人體正常體溫時,極易發生中暑。因此,應盡量避免烈日曝曬,避開高溫環境,適當飲些綠豆湯、菊花茶、銀花露、蘆根水等解暑降溫飲料。
第二,宜防傷濕。夏季多雨,加上不講究飲食,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及冷飲,或者大汗後用冷水洗澡,容易導致人體傷濕,而出現頭昏困乏、身重無力、精神萎靡、不思飲食等症狀。因此,夏天要注意防雨,不要暴飲生冷食物。同時,不可久居濕地。
第三,宜防受涼。對於絕大多數的家庭來說,電風扇、空調等是夏天室內主要降溫器具。但是,注意不要過多使用或入睡後使用,以防體溫驟降。另外,還要避免在露天、過道有穿堂風處臥睡,以免受涼。夏季感冒,因多夾有暑濕而纏綿難愈,要格外小心。
第四,宜防疫病。夏季天氣炎熱、潮濕,適宜細菌及一些致病微生物生長。加上大量飲水,沖淡胃液,消化功能減弱,往往會使胃腸抗病能力降低。一旦食入被污染以及變質的食物,容易發生痢疾、食物中毒、肝炎等腸道傳染病。所以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