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夏季宜防「氣象病」
在夏季,有一類疾病與氣象條件有密切的關係。如天氣突變、陰濕等,常使關節炎病人疼痛加重;有手術刀痕、外傷疤痕、骨折過的人,常在陰轉雨前出現疼痛。
在氣溫超過34℃,相對濕度大於65%的環境下,很容易使人中暑;寒流過境、太陽黑子活動增加,可誘發心肌梗死;陰雨連綿、刮東南風時,腦溢血、猝死的人增多。這類疾病醫學上稱為「氣象病」。
為避免或減少「氣象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根據夏季特點和氣象因素,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對人體採取綜合性預防保健措施;
第二,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第三,按免疫程序,及時進行各種預防注射和預防服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59盛夏保健宜防「寒」
夏天貪涼快,往往會引起「夏寒」,導致陽氣受損而致病。如過食生冷食品,會導致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夏天納涼,極容易使人患感冒,出現鼻塞、噴嚏、流清涕、頭痛、咳嗽痰白等症狀。
老年人患「夏寒」,可誘發中風,這是因為多汗易使老年人感冒,引起其他疾病。由此可見,盛夏保健宜防「寒」。
60夏季宜防熱浪病
所謂熱浪,是指在炎熱的夏季出現的35℃~40℃的持續高溫天氣。熱浪引起的「熱浪病」分為日射病和熱射病兩種。
日射病多發於乾熱型天氣。它是由於太陽輻射中的波長600~1000毫米的紅外線穿透顱骨,導致腦組織溫度驟然升高,致使腦神經功能受損而引發的。主要症狀是:患者自覺劇烈頭痛、頭暈、煩躁不安、耳鳴、噁心、嘔吐以及心肺功能障礙等。
熱射病是因為皮膚在高濕熱浪的侵襲刺激下,溫度驟然升高,使得皮膚散熱功能下降,體內熱量不但不能散發,而且紅外線和紫外線可穿透皮膚直達肌肉深層,引
起皮膚乾燥、肌肉溫度升高。繼而影響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出現局部肌肉痙攣、發熱、口乾、咳嗽、哮喘、呼吸困難、血壓升高和呼吸衰竭等症狀。
患上熱浪病的病人,應立即到空氣流通、陰涼遮陽的地方平臥休息,並大量飲水,或立即沖溫水澡,再衝涼水。症狀嚴重者,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61炎夏宜防日光角化病
日光角化病,俗稱老年角化病,是長期在夏季日光暴曬損傷皮膚引起的癌前期損害,易發生於中老年皮膚白皙者。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日光角化病對皮膚的損害,開始為淡紅色扁平小丘疹,表面有鱗屑及結痂,天長日久,可有色素沉著,表面乾燥,角化顯著,通常分佈於面、耳、手背及前臂等經常受日曬的部位。臨床研究顯示,有一些日光角化病例可變成鱗狀細胞癌。
防治日光角化病的方法:一是減少日照,尤其是夏季上午10點至下午3點這段時間內,避免日曬尤為重要。二是擦一些防曬膏,對皮膚有較好的保護作用,應慎
重選用有效、穩定、作用持久、不易被汗水沖洗、無毒、無刺激的防曬膏。三是外用維甲酸類藥物,對於此病及皮膚老化均有很好的作用。四是冷凍、激光、磨削術
等皮膚外科治療手段,可較好地去除此病。
62夏季宜防光感類皮膚病
夏日,陽光強烈,對於皮膚較白皙的
人、對光敏感者和攝入光敏物質的人來說,宜防光感類皮膚病。因為,夏季氣候炎熱,陽光長時間照射在皮膚暴露處,往往會引起手背、面部發紅、腫脹,嚴重者還
可以發生水皰,通常稱為「光感性皮炎」。其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在夏季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光敏物質和日光直接照射。
63夏季宜防微生物感染類皮膚病
夏天氣候炎熱,人體出汗多,汗液浸漬皮膚,塵埃黏附,很容易招致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真菌的感染,往往會引起毛囊炎、膿皰瘡癤、體癬、汗斑和股癬。在醫學
上將這類病稱為微生物感染類皮膚病。所以,專家們提醒,夏季宜防微生物感染類皮膚病。其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在夏季日常生活中,勤洗澡、勤換衣服,避免汗
漬,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64夏季宜防股癬
股癬是由於皮膚癬菌的感染引起的,夏季發病率較高。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此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夏天氣溫高,濕度大,適宜於癬菌的滋生和繁殖。因此,夏季宜防股癬。
股癬初起先在大腿內側靠陰部處出現一個或數個小紅斑,以後紅斑擴大呈環狀,邊界清楚,皮損逐步擴大,可發展至外陰和肛門周圍,瘙癢明顯。患有手癬、足癬、甲癬者,最容易通過手引起自身傳播。夏季,在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患股癬,也可通過手、浴盆、浴巾、衣物等互相傳播。
預防股癬和治療的方法:一是選用溫和的復方雷瑣辛搽劑效果較好。克霉唑霜、咪康唑霜、達克寧霜劑,每日2次外用,一般2~3周可達到理想效果。另外,久
治不愈者,可口服廣譜抗真菌藥伊曲康唑,對所有皮膚真菌感染均有效,每天200毫克,飯後即服,連服1~2周。二是患者要同時治療自身的足癬、手癬和甲
癬。三是要勤洗澡和勤換內褲,選用透氣、吸濕性能好的棉織品內褲為好。四是患者的內衣、內褲、被單、襪子要單獨洗,或用開水燙洗,不要與家庭成員的衣物混
洗,避免交叉感染。
65夏季宜防鼻面部癤腫
夏季氣候炎熱,人體出汗多,稍不注意鼻面部的清潔衛生,就易發生鼻面部癤腫。因此,專家們提醒,夏季宜防鼻面部癤腫。
在人的面部,有一個三角形區域(自兩側口角至鼻根部)稱為面部危險三角區,該區及其周圍靜脈血管相當豐富。但是,缺乏防止血液倒流作用的瓣膜很容易生鼻
面部癤腫。如果對鼻面部癤腫未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或進行了擠捏,病菌就會很快由面靜脈進入內眥靜脈,經眼上靜脈向上直達顱內海綿竇,引起海綿竇血栓,或
引起其他顱內外併發症,對生命構成威脅。
夏季生鼻面部癤腫,一定要抓緊治療。癤腫初起時局部紅腫,可肌肉注射青黴素,每天2次(注射前須作皮試)。局部紅腫隆起有膿頭時,可在無菌操作下切開排膿引流。有併發症者需要住院治療。
在夏季日常生活中,勤洗澡、勤洗臉,保持鼻面部清潔,戒除挖鼻孔、拔鼻毛或拔鬍子等不良習慣,是預防鼻面部癤腫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