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夏季電冰箱腸炎宜以預防為主
夏季電冰箱腸炎宜以預防為主。其具體措施為:
第一,在冰箱中生熟食物宜分開。熟食應放入加蓋的容器中存放,避免細菌交叉感染。
第二,存放於冰箱內的熟食必須燒透再食用。存放於冰箱內的熟食,再吃時一定要徹底燒透,以殺滅可能因污染而帶入的致病菌,防止病從口入。
第三,食用生拌菜必須講究衛生。夏季製作生拌菜,宜多加一些醋、生薑和芥末等佐料,它們也有較好的殺菌作用。
第四,冰箱內物品存放要科學。在冰箱內應留有適當空間,以利冷氣穿透全部存品。
第五,冰箱要定期消毒。一方面每3~4週一次用稀漂白粉水或01%高錳酸鉀水擦拭;另一方面定期清洗冰箱,包括各板層,特別是過濾網,此處常常是污垢和病菌的積聚場所。
53夏季宜防中暑
夏季,由於氣候炎熱,是中暑的高發季節。因此,在夏季生活中宜防中暑。
專家們指出,中暑是發生在夏日酷暑或高溫環境下的一種急性病。當人在高溫(一般指室溫超過35℃)環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曬下從事一定時間的勞動或活動,無
足夠的防暑降溫措施,體內積蓄的熱量不能向外散發,以致體溫調節發生障礙,如過多出汗,身體失去大量水分和鹽分,很容易引起中暑。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
但由於溫度較高和通風不暢,亦可發生中暑。盛夏,年老、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飢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熱、糖尿病、心血管病等,
常為中暑的發病因素。
現代醫學臨床研究得出的經驗是:中暑發生前多有一些先兆,如全身軟弱、乏力、頭昏、頭痛、噁心、出汗減少、
注意力不集中、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過375℃)。此時,如及時休息,離開高溫環境,在短時間內症狀即可消失。若繼續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則可發生中
暑。輕度的中暑通常表現為:發熱,體溫385℃以上,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伴有呼吸及循環衰竭的早期症狀,如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
冷、血壓下降和脈搏細弱而快等情況。重度的中暑除有上述表現外,患者還可有昏倒或發生痙攣,或皮膚乾燥無汗、體溫在40℃以上等症狀。
54夏季發生中暑宜採取哪些急救措施
第一,當出現中暑先兆症狀或輕度中暑時,應立即離開高溫作業環境,到陰涼安靜地方休息,及時補充清涼含鹽飲料。
第二,應將昏倒的患者迅速抬到環境涼爽的地方,解開衣扣和褲帶,有條件者,一方面可在患者頭部、兩腋下和大腿內側等處放置水袋,用冷水、冰水擦身。同
時,還可以用風扇向患者吹風。另一方面可以採用民間的刮痧療法,也有較好的效果。上述治療過程中,必須用力按摩患者四肢,以防止周圍血循環停滯。
第三,病人清醒後,可以適當給病人喝些涼開水,最好是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藥品。
第四,對重度中暑者,應在作上述降溫措施的同時,將患者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55夏季解暑宜「以熱解熱」
夏季氣溫高,人們喝杯冷飲,或沖個冷水澡,渾身頓感涼快。然而,這種涼快感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其實,「以熱解熱」才是一種有效的解暑良方。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夏日飲上一杯熱茶,可以在9分鐘後促使體溫下降1℃~2℃;洗個熱水澡,其效果與沖個冷水澡有著明顯的不同,它可以促進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擴張,有效地將體內熱量迅速排放出去。
因為夏天氣溫高,接近於人的體溫,所以,人體的散熱方式以出汗蒸發為主,每蒸發1克汗液可以帶走058卡的熱量。當人喝茶或洗熱水澡時,「熱」刺激人體
的溫度感受器(外周的熱感受器和中樞熱敏神經元),信息傳遞到體溫調節中樞,再通過一系列的神經反射調節,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迅速得到擴張,血流量大大增
加,汗液分泌加強,從而有效地將人體深部的熱量散發出去。
此外,研究分析認為,茶葉中的茶鹼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帶走一部分熱
量。吃冷飲或洗冷水澡解暑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為「冷」刺激人體的溫度感受器,感受器馬上將信息報告給體溫調節中樞,而溫度中樞產生了「冷」的錯覺,以
至於大腦發佈錯誤的命令。這時,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毛孔關閉,汗液分泌減少。雖然冷水沖去體表的部分熱量,冷飲也使局部溫度降低,但是,在總體上說,體內
熱量由於毛細血管、毛孔的收縮,分泌汗液減少,而難以及時順利散發。所以,皮膚涼爽了一陣子後,又馬上覺得熱了起來。由此看來,喝熱茶、洗熱水澡是「以熱
制熱」的良方。
56夏季宜防缺鉀性軟癱
夏季氣候炎熱,人體大量出汗,大量的鉀離子隨汗液排泄而丟失。同時,人體在炎熱的環境中,新陳代謝加快,血漿中的鉀容易轉入到細胞內,從而發生低血鉀症。因此,專家們提醒,夏季宜防缺鉀性軟癱。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低血鉀症在臨床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四肢酸軟無力,出現程度不同的神經肌肉系統的鬆弛軟癱,尤以下肢最為明顯,肌張力減弱,腱反射減
退。病情嚴重時,還會伴有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障礙,如胸悶、心悸、腹脹、噁心等,甚至可出現呼吸肌麻痺,呼吸困難以及嚴重心律失常。專家們指出,夏季一旦發
現低血鉀症,應立即送到醫院,及時地進行補鉀治療。病情嚴重者,可在心電監護下從靜脈補鉀,大約3~5天可使軟癱狀態下的肌肉恢復正常。
在炎熱的夏季,缺鉀性軟癱應當以預防為主。一方面宜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瘦豬肉、動物內臟、雞、魚、蝦、鱔魚、花生、豆類、紅棗以及新鮮蔬菜(油
菜、菠菜、水芹、馬鈴薯、花菜和蘑菇)、海帶、香蕉、蘋果等。另一方面夏天活動後出汗較多時,不要馬上喝大量白開水或糖水,適當地喝些果汁或糖鹽水,防止
水分過快吸收,使血鉀降低。
57夏季宜防四種常見疾病
第一,宜防腹瀉。腹瀉是夏季腸道傳染疾病的高發季
節。因此,在夏季生活中,一方面注意飲水、飲食衛生,嚴把病從口入關,不吃不乾淨與腐敗變質食品,不吃霉變食品。熟食品或隔夜食品,在食用之前一定要加熱
煮透後再吃,預防食物中毒;另一方面注意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潔,堅持飯前便後洗手,避免病菌入口。夏季預防腹瀉的主要措施是,每餐飯前食用醋或大蒜,既
能增加胃內酸度,又能幫助消化、殺菌,提高胃腸道抗病能力。
第二,宜防痱毒。痱毒好發於炎夏,瘙癢後極易發生紅腫熱痛而繼發感
染,常發生化膿性疥腫。夏季預防痱毒的主要措施為,一是經常用熱水洗澡,可用艾葉、金銀花、馬齒莧各10克,煎濃湯,用於清洗患部;二是在日常膳食中,少
吃油膩和刺激性食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為宜;三是注意避免太陽暴曬,保持居室通風。
第三,宜防疰夏。疰夏的主要症狀是胃腸消化
功能減退,如食慾不振、睏倦乏力、胸悶不適、貧血消瘦等。預防疰夏的措施,一是調理飲食,做到飲食清淡,少食多餐,及時補充機體水分;二是結合自身體質狀
況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三是適當地服用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丸等藥物。
第四,宜防乙腦。乙腦是夏季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乙腦最
大的特點是發病急、病情重、後遺症多。夏季預防乙腦的最好方法,一是消滅蚊子,採取防蚊叮咬措施;二是在流行季節前注射乙腦疫苗。發現可疑病人,應盡快送
醫院隔離治療;三是在流行地區,對於密切接觸者、體弱兒童,可以服中藥進行預防。其配方為:大青葉15克或板藍根9克,金銀花9克,煎服,每天服用1次,
連續服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