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夏季防中暑宜多吃含鉀食物
科學實驗表明,缺鉀的實驗動物在熱環境中有半數以上死亡,而不缺鉀的動物則沒有死亡。
現代醫學臨床也觀察到,中暑病人都有低鉀現象。所以,在炎熱的夏天,為了防止中暑發生,宜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豆製品、土豆、西瓜、香
蕉等。高溫作業人員可以適當喝些含鉀飲料,配方如下: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加1000毫升溫開水沖後,經常飲用。
同時,也可以購買鹽業部門出售的低鈉鹽(含氯化鉀),代替普通食鹽或含碘食鹽食用。
7盛夏宜常吃哪些食品
進入盛夏高溫季節,飲食關鍵在於根據季節變化,進行科學調理,有利於促進身體健康。營養專家列出的盛夏宜常吃的保健食品主要有:
第一,綠豆。綠豆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
第二,菊花。菊花性味苦、辛、涼,具有治潮熱、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
第三,蓮子。蓮子性味甘、澀、平,具有健脾固腸,治心悸、虛煩、失眠的功效。
第四,黑豆。黑豆性味甘、平,具有解毒淨血、改善過敏體質的功效。
第五,綠茶。綠茶性味甘、苦、涼,具有預防惡性腫瘤、養顏美膚的功效。
第六,紅豆。紅豆性味甘、酸、平,具有強心、消除疲勞,預防腳氣病、腎臟病、浮腫的功效。
第七,芝麻。芝麻性味甘、平,具有防止骨質疏鬆、增強髮質光澤的功效。
第八,白果。白果性味辛、甘、溫、有小毒,具有防止白濁、白帶、小便頻數等病症的功效。
第九,糙米。糙米性味甘、平,具有整腸利便的功效。
第十,豌豆。豌豆性味甘、平,富含膳食纖維,具有防止便秘的功效。
第十一,陳皮。陳皮性味甘、酸、涼,具有消心中淤血、理氣的功效。
8夏季孩子飲食應堅持做到「五宜」
一到三伏天,孩子的飲食便成了家長們撓頭的事。在炎熱酷暑的夏季,孩子的胃口不好,不愛吃飯,只喜歡吃冷飲,常常鬧肚子,容易上火……看起來,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一旦發生,痛苦的是孩子,擔心的是家長。
那麼,怎麼讓孩子在夏天吃好吃飽吃安全呢?
我國多年從事兒童膳食工作的專家們指出,孩子的食譜應該隨著季節變換和孩子身體狀況的不同而不斷變化。不同的季節,要給孩子提供不同的膳食搭配。食物的種類可以有變化,但原則只有一個:種類多樣,營養均衡。因此,夏季孩子飲食應堅持做到「五宜」。
第一,在食品採購上,宜講究食品衛生。夏季兒童容易發生兩大類與飲食密切相關的疾病,一是胃腸道疾病,二是皮膚病。而要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就要控制食品的質量與種類。
採購食品,要去有冷藏條件的大商場、超市。可是,有一些家長為了圖方便,常常在下班的時候,在路邊或居民小區的流動攤點上,買奶製品、豆製品、熟食。在
這種地方購買的食品,一方面難以保證產品是否是正規廠家出品;另一方面這些食物在溫熱條件下,容易滋生各種有害細菌,易於腐敗變質。熟食的運輸、出售,應
該在冷藏的環境下進行,而小攤點上根本沒有這種條件,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兒童肝臟的解毒能力比大人差,如果不小心吃了這些食品,容易導致各種胃腸道疾病。
在清洗食物時,最好把蔬菜和水果多在水裡浸泡幾分鐘,以避免蔬菜、水果表面的農藥殘留。不要讓孩子吃沒有清洗的水果。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以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
第二,湯湯粥粥最宜人。中醫認為,胸有寒熱溫涼四性,酸甘苦辣鹹五味;孩子是純陽之體,夏季容易上火發熱,宜多吃一些偏涼性的食物,少吃溫熱的食物。在
主食方面,宜多給孩子做一些湯、粥,如小米粥、綠豆粥、西瓜水、綠豆湯、酸梅湯等等。這些湯粥,既可以解渴,補充孩子體內損失的水分,又可清熱解表,預防
孩子因體內過熱而發癤子、痱子等夏季皮膚病。
第三,宜選擇平、涼性食品。為了保證孩子的營養均衡,可以適當給孩子吃些豬肉和鴨肉等食品,因為豬肉屬於平性食品,鴨肉屬於涼性食品。同時,還可以給孩子多吃些豆製品和冬瓜、大小白菜、黃瓜等蔬菜,因為蔬菜中含無機鹽比較多,可以補充孩子體內無機鹽的丟失。
第四,宜適量喝一些淡果汁飲料或運動飲料。夏天,在保證正常飲食的基礎上,應適量給孩子一些淡果汁飲料或運動飲料。同時,每天的奶製品也不應該中斷。這些果汁飲料,可以保證孩子的熱能需要,營養均衡,從而促進孩子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第五,宜每頓備有一個涼拌菜。維生素C具有解毒功能,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夏季兒童飲食也要注意維生素C的補充。維生素C在水果、蔬菜中含量豐富,但是遇到高熱及加工烹調就易流失。涼拌菜能保證蔬菜中的維生素C被破壞得較少。
9夏季食用海鮮宜注意飲食衛生
海產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儘管夏季氣候炎熱,許多人還是忘不了品嚐這些味美的海鮮。但是,食用海鮮要講究科學性,如果食之過度或不注意飲食衛生,則對身體有害。
大部分海鮮食品含有豐富的「嘌呤」成分。如果經常過量攝入「嘌呤」,往往會引起體內尿酸過高。其中有三分之二可經尿液排出體外,餘下的三分之一則會促使
血中尿酸濃度增高,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關節周圍或組織內,可引起急性腸炎反應、關節退行性病變,症狀嚴重時可出現關節僵硬或畸形。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這些
症狀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男子身上,尤以肥胖者最明顯。臨床也證明,在大部分病例中,或多或少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突出症狀為:90%的患者拇、趾關
節出現突發性的、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數小時內發展至高峰。患者關節及其周圍組織明顯紅腫熱痛、週身不適,發病突然,去得也迅速。
夏季食用海鮮,如果操作不潔,還會引起急性副溶血性孤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孤菌食物中毒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其最大特點是在無鹽的情況下不生
長,當鹽的濃度在3%~35%,環境溫度在30℃~37℃時繁殖最快。該菌是海洋性細菌,在海洋生物中廣泛存在。它最怕熱,在100℃水中會很快死亡。普
通食醋對它也有殺滅作用。
食用受副溶血性孤菌感染的海產品,一般在食後12小時左右發生中毒現象。典型症狀是:上腹部或臍周呈陣
發性腹絞痛、腹瀉,先出現水樣便,繼而出現膿血便。同時,還伴有噁心、嘔吐,體溫在38℃~39℃,個別患者可達40℃以上,甚至發生休克、昏迷。如搶救
不及時,可造成死亡。
預防的方法是:第一,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或外熟內生的海產品。第二,對海產品定要燒熟煮透,螃蟹要
蒸30分鐘,大蝦要煮沸10分鐘,才能保證該菌體被全部殺死。第三,吃海產品要現吃現做,做熟後盛裝在經過消毒的容器內。剩下的或存放時間過長的海產品,
下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熱。第四,盛裝過海產品的容器、用具、炊具及操作人員的手應經過徹底洗刷消毒後,才能接觸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