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春季宜防小兒感冒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對小兒來講,是習以為常的事,似無大驚小怪的必要。但是,發生在春季不同於其他季節,因為它與此季節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春季宜防小兒感冒。
感冒又稱上呼吸道感染,發生在呼吸道的門戶——鼻與咽喉部。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咽干、咽痛、音啞和咳嗽、咳痰等,還可因吸收病原體毒素,
出現發熱、頭痛、流淚、週身不適、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這些表現與春季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
百日咳、猩紅熱的初期症狀極其相似,有的甚至完全一樣,幾乎成了這些疾病的前奏曲。
鑒於呼吸道傳染病的初期症狀與普通感冒難以鑒別,在春季高發季節,對小兒發生的感冒,切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要亂用感冒藥,要由醫生檢查,確診後再行治療。
52春季兒童宜防花粉過敏症
春季,有的孩子在晴天外出遊玩時,不是流鼻涕、打噴嚏,就是流眼淚、渾身癢,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花粉過敏症」。因此,春季兒童宜防花粉過敏症。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春季發生的「花粉過敏症」表現主要有三:
第一種是表現在鼻子上。患兒鼻子特別癢,突然間連續不斷地打噴嚏,噴出大量鼻涕,鼻子堵塞。這是「花粉性鼻炎」。
第二種是表現在喉嚨裡。患兒陣發性咳嗽,呼吸困難,有白色泡沫樣的黏痰,突然地哮喘,越來越重;過一會兒好了,跟正常人完全一樣。這是「花粉性哮喘」。
第三種是表現在眼睛上。孩子眼睛發癢,眼瞼腫起來,有水樣黏液膿性分泌物出現。這是「花粉性結膜炎」。
據有關專家的調查研究,在大自然當中,有數不清的花草樹木,但是,能引起特異體質過敏的花粉,卻是極少數,以風媒花為主。而且這種病的發病率還與綠化程度有關。
研究認為,春季氣候的變化,對花粉的影響明顯。春季樹木類花粉的形成與氣溫有關(氣溫高,光照強,花粉形成多);春暖花開時節,氣溫高、空氣乾燥、風速
大,花粉的擴散量就大。由此看來,花粉的傳播程度跟溫度、濕度和風速有很大關係。所以,在春季花粉擴散高峰期,特別是在風天或天氣晴好的日子,家長應盡量
少帶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外出,到公園等地宜避開花朵茂盛的景點,賞花、拍照應盡快並選擇上風向。
什麼天氣宜帶過敏兒童外出?霏霏細雨的時候最好,空氣中的花粉已經被雨水徹底帶走,過敏兒童的病情也會明顯好轉。
53春季兒童宜防桃花癬
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不少孩子的面部周圍及雙手手背常會出現一片片紅斑,上面有細碎的糠狀鱗屑,有的奇癢難忍,夜間尤甚。因該病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容易發生,所以,民間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桃花癬。這種「癬」多見於兒童。因此,春季兒童宜防桃花癬。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桃花癬不是由真菌感染所致。一般認為,它是一種接觸性皮炎,也稱過敏性皮炎,或叫顏面再生性皮炎。主要是由於空氣中的花粉、灰塵等物
質飄落在皮膚上,經日光照射溶解後,被皮膚吸收而發生變態反應。另外,兒童植物神經功能不健全,經常便秘、消化不良、維生素缺乏、腸道寄生蟲感染等等,也
常常是本病發生的誘因。
發病時不吃刺激性食物,如生蔥、辣椒、生蒜等,以防病情加重。一旦發病,可外用硅霜、苯海拉明霜,嚴重的可用皮康霜、醋酸祛炎松、尿素軟膏等。
預防小兒桃花癬的措施是:一方面孩子外出歸來要把落在臉上、頸部、手背的花粉、灰塵等過敏性物質清洗乾淨,以減少致病的機會。注意在洗臉的過程中,不要
用鹼性強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膚。另一方面兒童外出春遊應盡量避免風吹日曬,要多吃水果、蔬菜,以保證多種維生素的供給。
54春夏之交宜防新鮮蠶豆病
在我國的南方,每年的春夏之交蠶豆成熟的季節,不管城市農村,家家戶戶餐桌上都會有新鮮蠶豆,嫩綠清香,美味可口。它既可與大米等配合煮成豆飯、豆粥,又可和其他菜餚一起烹調,作為佐餐美饌,備受人們的喜愛。
但是,有些人不僅不能大飽口福,就連吸到蠶豆花粉後,也會誘發一種疾病——蠶豆病。因此,春夏之交宜防新鮮蠶豆病。
蠶豆病是一種以黃疸、貧血為主要特徵的溶血反應疾病,醫學上稱之為「血紅細胞-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症」。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引起「蠶豆病」的原因有以下兩個:
第一,有的人在春夏之交收穫蠶豆時,大量進食新鮮蠶豆,使攝入的裂解素和多巴醌等有毒物質超過一定數量,而引起中毒發病。
第二,有的人本身患有「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症」,在進食新鮮蠶豆或吸入蠶豆花粉後,攝入了一些有毒物質,可使體內血紅細胞被氧化破壞而發生溶血性病變。
「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症」患者是因蠶豆中何種物質誘發的「蠶豆病」尚無定論,其發病程度與食蠶豆量無關。患者在平時無溶血反應,在藥物、蠶豆及感染等誘因
下,可發生急性溶血。該病起病急,初有寒戰、發熱乃至不定位的腹痛,繼而發生嘔吐,臉色蒼白,嚴重者有明顯的黃疸、少尿或無尿,甚至休克和腎功能衰竭,如
不及時搶救,可在1~2天內死亡。
蠶豆病對人體的危害雖大,但是,只要措施得當,還是可以預防的。一是不生食蠶豆(特別是新鮮蠶豆);二是不要一次大量進食或連續進食蠶豆,這樣就不會染上蠶豆病;三是有「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症」病史的人不宜食蠶豆。
55春季宜調養風濕病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從養生保健的角度講,春季宜調養風濕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大的特點是:病程長,傷害大。因此,祖國醫學早有「骨痺」「頑痺」之稱;中外醫學統一認為,此症終生殘疾。但是,若能及時得到辨證施治,防護有法,調養訓練得當,也會痊癒。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於春季反覆頻繁,疼痛腫脹諸症加重,這是受春季氣候特點的直接影響,其奧妙在於「乍暖還寒,陽氣弛張」八字之間。乍者速也,還者回也,弛張者迴旋反覆也。如此變化快速、反覆無常,往往會使久染風濕痺痛之人防不勝防,無法注意。
類風濕病的春季調護應注意以下幾點:1退換棉衣宜遲不宜早、宜徐不宜驟,不要因天氣突然變暖,中午氣溫升高,為了一時輕鬆,任意更換衣物。2每晚收聽次
日天氣預告,若變天,要高度重視,注意起居,調宜於風寒波動之先。3平素注意全身性防護並對所患肢體關節應當特殊照顧,加強保暖,如上班外出必戴手套、備
衣物,以防不測之寒。4必須注意休息,以免疲勞過度,抵抗力下降,弱不禁風,連續反覆出現外感。5一旦發現外感,必須安靜臥床休息,不得勉強勞作。6病情
穩定期要重視鍛煉,以增強體質,恢復功能。7人體一切機能春天開始旺盛,鍛煉動以養陽,安臥靜以養陰;節制性慾,注意房事,不妄作勞,有益肝腎,以壯筋
骨。8食補勝於藥補。每日服食適量的鴿子湯或雞湯、魚湯、羊骨頭湯,以溫養臟腑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