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冬季保健宜多飲紅茶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秋去冬來,氣溫驟降,寒氣逼人,人體
生理機能減退,陽氣漸弱,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具體地說,在農曆的十、十一、十二月三個月裡,養生之道貴於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紅茶是冬季最佳飲品
之一。因此,冬季適宜喝祁紅、閩紅、川紅、粵紅等紅茶。中醫認為,紅茶性味甘溫,含有較多蛋白質,可以補益身體,養蓄陽氣,生熱暖腹,增強人體對寒冷的抗
禦能力。
此外,冬季人們的食慾增強,進食油膩食品增多,常喝紅茶可去油膩、開胃口、助養生,使人體更好地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
18冬季老年人宜重視飲食調理
中醫素有「虛則補之」,「寒則溫之」,「藥補不如食補」之說。因此,老年人要重視飲食調理,在冬季的日常膳食中注意溫補腎陽。一是多吃些瘦肉、禽蛋、魚
類、豆類等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二是多食用牛、羊、狗肉等溫熱性食物;三是要注意多喝熱湯,以滋潤臟腑,增進食慾,驅寒保暖。
19冬季高血壓病人飲食宜遵循什麼原則
冬季,高血壓病人飲食宜遵循的原則是:以選擇低鹽、低膽固醇及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的食物為宜。應當多吃一些產熱量高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魚、乳類及豆製品,少吃油膩食物,保持大便正常暢通。
研究表明,歐、美、日本近十多年中風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明顯下降的原因是多數人吃蔬菜、水果比以前增多了。還發現日本本土的日本人與住在夏威夷的日本人
高血壓的發病率相同,但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中風發病率要比住在夏威夷的日本人高3倍。研究認為,夏威夷的日本人吃動物蛋白比日本本土的日本人多,這表明動
物蛋白質有減少中風發病的食療效果。
20「老慢支」患者過冬宜科學調攝飲食
在冬季生活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簡稱「老慢支」)患者視過冬如過關。因此,專家們指出,「老慢支」患者過冬宜科學調攝飲食。
在冬季飲食方面,宜科學調攝飲食,堅持以健脾開胃為主,清淡、溫軟為宜的原則,要注意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因為「老慢支」患者身體比較虛弱,所以平時應多食牛奶、雞蛋、瘦肉、魚、豆製品等營養食品。同時還可以適當吃些羊肉、狗肉、牛肉等,以起到溫補作用。
此外,還要選用具有健脾、補腎、益肺、理氣、止咳、祛痰作用的食物,如梨、橘子、大棗、百合、蓮子、白朮、銀耳、核桃、蜂蜜及豬、牛、羊肺等。這些食物既能強身,又有助於症狀的緩解,可作為「老慢支」患者的自療方,有利於促進身體康復。
21冬季冠心病患者宜合理安排飲食
現代養生學家們倡導,冬季冠心病患者宜合理安排飲食,有利地促進身體的康復。
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冬季合理地安排膳食,是預防冠心病急性發作的基礎。科學飲食宜講究「紅、黃、綠、白、黑」,其科學養生道理在於:
第一,紅。指紅葡萄酒。每日飲少量紅葡萄酒(50~100毫升),有助於預防冠心病,但不能過量。
第二,黃。指黃色蔬菜。如胡蘿蔔、甘薯、西紅柿等,富含胡蘿蔔素,能減輕動脈硬化。
第三,綠。指綠葉蔬菜。如菠菜等,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預防中風。
第四,白。指燕麥粉、燕麥片。每日食用50克,能有效降低血甘油三酯、膽固醇。
第五,黑。指黑木耳。每日食用5~10克,對降低血黏度、血膽固醇有良好效果。
22冬季避免發胖宜控制和平衡飲食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避免冬季發胖,關鍵是控制和平衡飲食。
近年來,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內的胰島素在早晨含量處於最低值,到了傍晚則上升到最高值。胰島素能促進脂肪在人體內大量堆積。因此,肥胖者更要注意膳食平衡,在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攝入量的同時,可在早晨多吃一些食物,晚餐應嚴格控制進入量,要經得起美味佳餚的誘惑。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的專家們最近發現,體內脂肪在轉化釋放能量的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維生素B6、煙酸等參與,若體內缺乏這些維生素,脂肪不易轉化為能量。所以,為了避免脂肪累積,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主食盡可能雜一些、粗一些,以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
冬季養生進補
23冬季進補宜遵循的基本原則
炎夏過後,便是金秋。人體經過暑熱的消耗後,漸漸趨於生理平衡,準備入冬的營養儲存。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進補。冬季進補有利於改變病人的虛弱狀態,增強人體健康。用現代醫學語言來講,稱之為「健康投資」。
中醫認為,秋季進補宜「容平」,冬季進補宜「封藏」,這是秋冬進補的基本原則。
一般來說,體虛的人冬季才需要進補。中醫將虛證又分為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等類型。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陰虛者補陰,陽虛者補陽,氣血兩虛者氣血雙補,陰陽兩虛者陰陽雙補。
中醫認為,氣虛者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盜汗,活動時諸症加劇。因此,在冬季進補時必須遵循「封藏」的基本原則,可選用黃芪、黨參、白朮、大棗等,中成藥可選用補中益氣丸等。
中醫認為,血虛者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行經量少、延期甚或經閉等。在冬季進補時,應選用當歸、熟地、阿膠等,中成藥可服當歸膠、歸脾丸等。
中醫認為,陽虛者除了有氣虛的表現外,還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白帶清稀、陽痿早洩等症狀。在冬季進補時,可選用巴戟、肉桂、冬蟲夏草等,中成藥可服金匾腎氣丸等,食補可用狗肉、羊肉等。
中醫認為,陰虛者除了有血虛的症狀外,尚有午後潮熱、手足心熱、顴紅盜汗、男子遺精、女子經量少等症狀。在冬季進補時,可選用天冬、沙參、生地、枸杞等,中成藥可服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食物中的銀耳、山藥也有補陰的功效。
在選用補藥及食物時,還需注意補藥的效力,有峻補和緩補之分。峻補類藥物如人參、鹿茸等,應禁用或慎用,必須使用時也應遵照醫囑並嚴格控制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