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初春宜防肺結核咯血
每到初春,在結核病防治所診室裡,前來就診的肺結核咯血的病人,比其他季節多。因此,初春時節宜防肺結核咯血。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咯血是肺結核常見症狀之一。在臨床實踐中,約1/3的患者在患病過程中,均有過不同程度的咯血。有關研究人員在對肺結核病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初春時節,肺結核容易出現咯血的原因之一是忽視了預防保健工作。
事實上,初春時節,注意做好預防工作,完全可以有效地把誘發咯血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初春時節,肺結核患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注意氣候與該病的關係。對於肺結核患者來說,初春乍暖還寒,早晚氣溫偏低,要注意保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睡過熱的電熱毯或火炕。
第二,生活要有規律。起居有時,鍛煉適度,飲食應清淡,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多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辛辣食品,戒除煙酒,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等刺激性較強的飲料。
第三,保持穩定情緒,防止過度疲勞。盡量不要在室外停留過長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如長途旅行。
第四,排除誘發因素。當病人發生了痰中帶血或少量咯血時,家人要及時安慰病人,不要精神緊張,避免精神刺激,囑咐病人絕對臥床休息。進流食或半流食,不宜食高熱量飲食。排除誘發因素,積極止血,對症治療。
第五,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刺激性劇咳。有時病人會突發大量咯血,作為家屬必須沉著、冷靜,立即送病人到離家近且條件、設備好些的結核病防治機構診治。
同時,指導病人側臥,頸部傾斜於床邊以利於血液的咯出。囑咐病人不要深呼吸、屏氣,不可將血嚥下,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刺激性劇咳。
第六,堅持服藥。在咯血治療期間,無特殊情況,不必停用抗結核藥。
43春季宜防中風
中風是中醫的病名。中醫認為,「春主風」,與「風」有關的疾病,春季最容易發生。從西醫研究結果來看,高血壓是導致中風的罪魁禍首。隨著春季氣溫的不斷升高,血液循環加快,血壓也隨之升高。當血壓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容易導致腦血管破裂而中風。所以,春季宜防中風。
從表面的情況看,高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素。其實,血壓高或血壓低,同樣是中風的「高危因素」。血壓在正常情況下,由於生理狀況的不同,也具有一定的波動
幅度,但一般變化幅度不超過10%。高血壓病人的血管,一方面由於長期承受的壓力較大,處於痙攣狀態,彈性下降,脆性增加;另一方面血管內皮細胞處於痙攣
狀態,加快了內壁粥樣硬化和斑塊形成,這樣在腦動脈壁增厚、變硬、變脆、管腔變細的病變基礎上,一旦血壓波動過大,極容易引起中風的發生。當患者的血壓突
然增高時,就會發生腦血管破裂,造成腦溢血;如果血壓下降過快或幅度過大,也會使血液流動變緩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形成腦缺血性中風。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暖中有寒,暖寒交替,有時一日氣候三變,忽風忽雨,忽冷忽熱。寒冷可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外周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引起腦出血。
當然,寒冷還會增加血纖維蛋白原濃度,引起血黏稠度增高,造成腦血栓形成。溫暖可使人體交感神經受到抑制,外圍小動脈舒張,導致血壓降低。血壓的驟降,也
是造成腦缺血中風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春季溫差較大的日子裡,有中風傾向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氣候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同時,患者要注意血壓的變化情況,以
便採取相應措施。
當然,中風是有先兆的。大約70%的病人有以下早期信號:突然眩暈或頭痛,視物不清或突然舌根發硬或失語,突然
肢體麻木或活動不便,無原因的嗜睡等症狀。一旦發現中風先兆,應立即臥床休息,保持鎮靜,避免緊張,就近就醫,要盡量減少移動,防止頭頸扭曲,多應偏向一
側,以免突然嘔吐引起窒息。
44春季宜防鼻出血
春季,由於風大、塵多,空氣乾燥,容易導致老年人鼻腔黏膜乾燥,細小血管擴張而破裂出血,如鼻出血處理不及時可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宜採取相應的措施,預防鼻出血。
第一,宜調節室內濕度。居住環境乾燥時,可多噴灑些涼水或擺放幾盆鮮花,既可增加室內美觀,又可調節室內濕度。有條件者還可安裝空氣加濕器,效果更佳。
第二,宜合理調攝飲食。春季飲食,宜以清淡為主。但是,不要忽視補充營養,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這類食物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同時,多飲溫開水、鮮果汁、茶水等,既能補充體內水分,可又濕潤鼻腔。
第三,宜局部用藥防治。春季鼻子易出血的人,可以在鼻腔內適當塗些紅黴素軟膏,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對於出血不止者來說,需用麻黃素或腎上腺素藥棉、紗布緊緊填塞鼻前孔,也可以局部使用凝血酶、雲南白藥等藥物來進行止血。
第四,宜及時搶救處理。經採取上述方法處理後仍出血不止者,應立即送往醫院,明確病因,搶救治療。
45早春時節宜防漏肩風
漏肩風,又稱「凍結肩」、「肩凝」、「肩關節周圍炎」。50歲左右的人發病率較高,所以,又有「五十肩」之說。漏肩風多在早春時節發病,因此早春時節宜防漏肩風。
在臨床上,漏肩風具體表現有三:
第一,自感痛。肩關節周圍廣泛性疼痛,初為酸痛或刀割痛,怕冷、疼痛逐漸加重,以夜間疼痛為重。疼痛可以逐漸向頸部或上臂擴散。疼痛性質多為鈍痛,活動時疼痛加重。
第二,壓痛。在肩關節周圍有廣泛性壓痛,病程長久者,肩部肌肉(三角肌)可以出現萎縮。
第三,功能障礙。肩部活動逐漸受限,主動性與被動性活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以上臂上舉、外展及外旋最為明顯,高舉時有扛肩現象。嚴重時不能梳頭、穿衣、脫衣、洗臉等。
「三分療,七分養」。自我保健是恢復健康的又一重要舉措。這裡所說的「養」,除了指加強營養、適當休息之外,主要是指正確的功能鍛煉,動靜結合,促進早期痊癒。
預防漏肩風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熊步晃肩。站立,體前傾,雙手握拳,兩上肢自然下垂,雙膝微屈,踏左步,兩上肢向左晃肩。再踏右步,兩上肢向右晃肩。如此交替連續晃動,幅度由小到大。重複10次後休息,做2~3遍。
第二,原地雲手。站立,原地做太極拳雲手的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連續10次後稍息。可重複2~3遍。
第三,聳肩環繞。站住,雙手搭於肩部,向前向後連續環繞10圈,還原稍息,再做向後向前環繞10圈,環繞動作要慢,幅度由小到大。重複2~3遍。
第四,雙手托天。站住,雙手各指相交,自腹前徐徐抬起,舉平後翻掌向外,繼續上抬至最大限度。保持片刻後,兩手分開,兩上肢向各側劃弧落於各側。重複8~10次。
第五,扶持牽引。患者雙手把持固定物體如床沿、桌邊,做下蹲動作,用體重牽拉患肢向上舉直。再用雙手持身後的固定物體,做挺胸腹動作,牽拉患肢向後。
第六,抱頸展臂。患者取坐位,雙手插指抱於頸後部,兩肘先同時向內挾抱,再用力向兩側展臂,幅度盡量大,反覆進行。
此外,「秋勿忙加衣,春忌早減棉」。早春由於濕氣濃,霧又多,風寒常侵入於不知不覺之中。所以,注意保暖,避免風寒濕氣的侵襲,以降低發病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