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者,動也。武俠電影中的高手出場,都是以風為引,要麼風過葉落,要麼風聲大作,風動之時無影無蹤,風過之處滿目瘡痍。中風的病人,就是被這無影無形的「風」所傷;因為風性飄浮不定,忽左忽右忽東忽西,所以中風也可以說是醫學中最為詭異的一種病。
試想一個人好好的,突然就半邊臉麻木,或者口歪眼斜,或者半身不遂,或者昏仆跌倒;由於風動所致,中風的症點也飄浮不定,一會兒在左臉,一會兒在右臉,有時轉移到脖子,讓人覺得很是不可思議、難以捉摸。在古代和現代一些落後的地區,人們甚至還以為是中了邪了。
由於中風的詭異,這種病經常叫人驚懼不已、談虎色變。話說有個朋友某天早上起來,突然發現自己左臉有點腫痛,便以為是中風,大驚失色之餘,廣發短信告之
四方朋友,然後到醫院又是超聲波,又是透視的,結果醫生診斷是腮腺的毛病,幾粒藥下去,腫痛立消。真可謂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黃帝內經》有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過四十,積損正虛,氣血虧耗,內風外風就會趁勢作亂,並且專挑你最無防備的時候來襲,比如在大庭廣眾的宴會
上,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在日以繼夜的加班過程中。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風」擊倒,這幾年年輕白領因中風倒在崗位上的報道越來越多。
中風按照腦神經受損程度以及有無神志昏蒙障礙,可分為中經絡、中臟腑兩大類。中經絡為手足肌膚麻木,一側肢體無力,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這
種症狀屬於中風中病情較輕的;相比之下,中臟腑則要嚴重得多,它表現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語言不利、不省人事等。西醫中所涉及的腦出血、大面
積腦血栓、腦栓塞、腦梗死等所表現出來的中風症狀,一般都屬於後者。
好端端的一個人,沒有誰會想著自己有一天會中風,更沒有誰會
時刻為中風準備藥物。對於急性發作的症狀,尤其是那些中臟腑、出現神志不清的病人,必須趕緊叫救護車送醫院,這裡沒有神藥,也不需要偏方,最需要的就是冷
靜和時間。早晚幾分鐘,對病人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片天地。
有一位以健忘、手腳麻木為特徵的女病人,最開始她只以為是暫時的勞
累,等到突然中風倒地,被送到醫院搶救時,發現一半的大腦已經軟化了;還有一位半身麻木、口歪眼斜的病人,由於先在家裡用「偏方」折騰了一陣,病邪日深,
本來十天半月可治好的病,拖了將近一年;更有突然昏倒,或搬運不當,或延誤搶救,最後導致生命危險的,這樣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中風治療講求的是中西醫結合,在急性發作期以西醫救治為主,在恢復期多由中醫辨證施治。對經過搶救仍然留下後遺症的,中醫可以發揮它扶正固本的作用。
中風的病人,經過有效救治後,多數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比如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歪斜等。
半身不遂,多是由於氣虛血淤、經脈阻滯,如同颱風地震等災難過後,道路往往阻塞,只有打通這些道路,才能使生活恢復正常,因此益氣、活血、通絡才是當務
之急,補陽還五湯可擔此重任。半身不遂也可能是由於陰虛陽亢、脈絡淤阻,這種情況則要平肝潛陽、息風通絡,鎮肝息風湯或天麻鉤籐飲加減治療,是不錯的選
擇。
言語不利,一般是由於風痰阻絡或腎虛精虧,可用解語丹祛風化痰、宣竅通絡,或用地黃飲滋陰補腎。如果病人只是單純的口眼歪斜,那多由風痰阻絡所致,治法以祛風除痰、活血通絡為主,可用牽正散加減治療。
凡是用藥都需要辨證,切不可盲目自主,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除了藥物外,中風患者病情穩定後都要回家療養,這時一些操作簡單的保健方法對患者病情的恢復是很有幫助的。
中風患者的肢體長期得不到鍛煉,因此,為了防止患側肢體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我建議家屬每天都要幫助患者進行一些經絡推拿和穴位點揉,對肢體進行經常性
的刺激。首選當然是陽明經--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也就是常說的「治痿獨取陽明」,疏通陽經的經氣,然後點揉一些重要的穴位--太沖、豐隆、足三
里、梁丘、合谷、手三里、曲池和肩井穴,然後再點一些其他經和陰經中較重要的穴位--風池、三陰交、陰陵泉、血海,每穴每次點揉兩三分鐘即可。
飲食上,患者每天盡量以清淡為主,別吃得太鹹、太膩,最好適當吃些瘦肉、魚肉,保證營養。在這裡,我推薦中風患者每週吃一兩次獨活黑豆瘦肉湯。
這個湯我們自己在家裡都能做。去藥店買些獨活,將它與黑豆按1︰5的比例配好,稍稍浸泡一下,和切成塊的豬瘦肉一起煮一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獨活,《名醫別錄》說它「治諸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本草通玄》認為它「治失音不語,手足不隨,口眼歪斜」;黑豆可以活血、養血。因而,這個湯主要是具有祛風止痛、通經絡、活血脈的功效,對於輔助治療中風後肢體癱瘓、活動不靈、語言障礙很有幫助。
中風真正地體現了「風聲鶴唳」,而佛家認為「風隨心動」,如果心不動,風也就不能作怪,所以你還是要保持一顆沉靜平和的心,病來養病,無病養生,把無形之風化解於無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