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醫不如求己》中,我就是想向您傳遞一種溫度,傳遞一種感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曲,當我撥動您的琴弦時,您如果感受到了我的溫度,我就會覺得快樂。
我的一位朋友學習西方音樂時下了很多工夫,從樂理到器樂產生,再到人文歷史,通通讀了一遍,但就是學不明白。直到有一天,他偶然走過一扇小窗前面,燈光隱約印在窗上,一段鋼琴曲從窗內緩緩地流淌出來。
當時正是傍晚,夕陽映照,和著優美的鋼琴曲⋯⋯他忽然開悟了:音樂不是考試,不能死記硬背,完全是心靈的感悟。
中裡巴人健康私房話:
現在,很多人的心靈通道暫時閉塞了。但只要有契機、有緣分,人與人的心靈之間是完全可以溝通的。
好多感覺都不需要用語言來說明。比如一些曲子,您並不需要刻意去理解裡面的歌詞,聽著就會有感動。就像《青花瓷》那首歌,聽著聽著,彷彿就回到了明清時
代,一下子走進了江南那種煙雨朦朧的情境,亭台樓閣,小橋流水,一位少女倚窗而坐,正描畫刺繡,對詩吟唱,撥琴彈曲⋯⋯
曲子蜿蜒,就可以抵達一種意境。這與歌詞無關,也不需要關乎歌詞,心裡早已感覺到了,而且比文字勾畫出來的東西更多,可以進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情境當中。
音樂這東西,用旋律的方式來表達真是意味深長,回音繞樑。而文字表達的就是另外一回事,它讓您所看到的、想到的,遠遠沒有曲子本身傳遞到您心靈中的東西
多。就像下雪了,我們只有親自在雪中踩上幾個腳印、打打雪仗,才能感受到雪意。相比之下,再好的文字功底也沒辦法完全表達這種心靈之間的溝通。
所以,我想要傳達的東西,不需要用文字特別細膩地描摹出來。我告訴您經絡穴位,其實就是把您埋藏在心之深處的靈感給激發出來。
每個人都是有靈感的。一旦您的靈感被激發出來,您就不再是一架人形的機器,您這些就不會按現有的這種思維慣性行走下去。您的心靈被激盪了,生命就有了色彩,就鮮活了,就不是行屍走肉了。
但是,現代社會似乎給我們圈定了很多條條框框。當您被規範得久了,有種叫「感覺」的東西就漸漸麻木了,然後您只能很聽話地按規矩向前走。比如,過去我們
一摸腦袋覺得熱,就知道那是發燒了,要趕緊去醫院治。現在呢,光用手摸著熱還不能證明您發燒,得拿體溫表測試,要到多少多少度了,才能確定自己真的發燒
了。
現在似乎沒人相信手裡的感覺了,都覺得手已經不准了。
中醫的診斷方式和西醫的診斷方式不同。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這四個字裡既有作為醫生的判斷,也有病人自己的思維和感覺。西醫呢,化驗、X線、CT,這個標準化,那個標準化,把一切交給了沒有溫度的儀器,讓人感覺冷冰冰的。
在《求醫不如求己》中,我就是想向您傳遞一種溫度,傳遞一種感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曲,當我撥動您的琴弦時,您如果感受到了我的溫度,我就會覺得快樂。
畢竟,獨樂不如眾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