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狀況在醫院是很難通過檢查發現的,因為氣虛的人可能器官、臟腑的結構是好的,但是就是能量不夠,不能使結構正常的器官充分發揮作用,比如弱視。
弱視的孩子家長很緊張,不知道怎麼治,總問:「能動手術嗎?」醫生只能遺憾地說,不能。因為弱視的孩子眼睛結構上沒問題,他不像斜視,有斜的問題存在,
通過手術把斜矯正了,眼睛就好了。「弱」的問題不能通過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只能把能力提上去。所以中醫可以不通過手術來治療弱視,方法就是通過中藥來補養
氣血,而弱視的孩子身體特別壯實的也少,往往都有點脾氣不足,具體說是不愛吃東西、飯量不足、有些面黃肌瘦。只有使這種孩子的氣血豐盛了,才能有足夠的營
養供應到眼睛,提高眼睛視物的功能。
上樓的時候是心臟做功最多的時候,如果一個人從來不鍛煉,他的心臟就沒多少潛力,上樓就要增
加心臟的工作量,自然就累倒了,需要通過喘來增加氧氣的吸入;如果他每天都爬樓,心臟就接受鍛煉了,慢慢的功能就會提高。但是,如果心功能本身就有問題,
鍛煉時則必須謹慎,甚至還要禁忌,因為心臟已經沒有潛能可挖,強行爬樓相當於消耗最後的餘力。
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於1928年提出一項分級方案,主要根據患者自覺的活動能力,將心臟的功能劃分為四級,級數越高,心功能越不好。
Ⅰ級:患者雖然患有心臟病,但活動量不受限制,平時一般活動不會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這種情況,病情比較輕。
Ⅱ級:心臟病患者的體力活動受到輕度的限制,休息時沒什麼感覺,但只要做一般體力活動,就可能出現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而且稍微一運動就會覺得疲勞,已經有心功能減退的信號了。
Ⅲ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平時小量活動即可引起上述症狀。還沒敢怎麼運動就覺得疲勞了,這就是所謂的手無縛雞之力,心臟功能已經出問題了。
Ⅳ級:心臟病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下就出現心衰的症狀,體力活動後加重,不運動也同樣覺得疲勞。
這是通過自己的感受對心臟功能的一個初步判斷,最後的診斷還要配合醫院的心電圖、負荷試驗、X射線、超聲心動圖等,來評估心臟病變的嚴重程度。
很多心臟已經在慢性衰竭或者功能下降的人,還用習以為常的疲勞去解釋一切,這對病情是個極大的貽誤。
我認識一個朋友,搞攝影的,很有成就了,但他的成就真是用命換來的,為了拍好片子,一直在做消耗性的工作。
他以前有肝病,因此一直貧血。他家住四樓,是老樓,沒電梯,他每次回家都要歇兩歇,但他總覺得是自己年歲大了,沒當回事。在治療肝病的時候,他有一次做
了個心臟B超,發現心臟擴大了!他和醫生都很奇怪,因為之前他的治療重點一直在肝上,怎麼突然多了心病?其實不是,這個心臟擴大應該是他的肝病導致的貧血
引起的,因為血不夠,負責給全身推動血液的心臟只能加倍地工作,結果就把心臟的肌肉累得過分發達了。
那些取得成績的運動員,身體
上的很多部位都是提前老化的,比如膝蓋、關節、韌帶,幾乎和老人的一樣,就是因為用得太多了。心臟也一樣,擴大的心臟其實是勞損的,別看大,但功能不行,
而且供應它的血管還是以前的,稍微增加點運動,血就供應不上,所以他們會比其他人容易疲勞,而且會胸悶,甚至心絞痛。因為上樓是最費力的,所以也最容易反
映出心臟功能的狀況。
有的時候,看著體質很壯實的大胖子也會氣很虛,比瘦人還容易疲勞,上樓的時候尤其明顯。別人通常會說他意志品質薄弱,太嬌氣,其實不盡然。你想想,原本適應140斤體重的心臟,突然要幫180斤體重的身體供血,自然會覺得累,功能跟不上就會氣虛,就會疲勞。
中醫體質中有氣虛、陽虛體質之分,這兩種體質的人都是功能不足,他們的典型特點是白胖白胖的,但一看就是虛胖。原因就是他們的心氣,也就是心功能不行,跟不上體重的變化,所以人變虛了。
也正是因為功能不足,體內很多污垢排不出去,積存在那兒,就形成了痰濕。有了痰濕的同時,血脂也高,血糖也高,面色也不乾淨,汗也多,自己覺得出的都是
「油汗」。我一治這種人就會想到「去污」,但是不能用瀉藥,因為他們還有氣虛的問題,功能本身就不足,動不動就疲勞,所以要攻補兼施。
看一個人是不是經得起瀉,是不是該瀉,看他的體脂含量就可以,就是看看他(她)身體重量中脂肪所佔的百分比。一般而言,男性體脂肪率超過25%、女性體
脂肪率超過30%,就稱為肥胖。三十歲以上成年女性的脂肪率超過30%,三十歲以下女性超過27%,由於體內的脂肪比例過高,雖然看起來不胖,也屬於「隱
性肥胖」。最近的一項健康檢查報告指出,19歲以上的女性中,每三人裡就有一個是「隱性肥胖」。這種被脂肪「充斥」的身體肯定是多虛的,如果想幫他們減
肥,只靠瀉藥是治不好根本的,他們甚至經不起瀉,而且僅僅是瀉也不能改變肥胖的狀況,正確的治療應該是補陽氣,甚至是壯陽,用陽氣把脂肪燃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