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1)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黃中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節人體的陰陽平衡
  
  夏朝時,古人通過對世間萬物的觀察,將它們分為「陰陽」兩類,建立起一 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思想,這就是「陰陽說」的雛形。到戰國時,《呂氏春秋》將其進一步具體化,使「陰陽說」成為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它所提出的 自然界的陰陽變化和現在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不謀而合。
  
  如今一提到「陰陽」,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易經》。從表面上看,《易經》 是一部講「占卜」的經典,其實它所蘊含的哲理是中國整個陰陽文化的基礎。比如這個簡單的「易」字就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的。《易經》中說「天地 氤氳,萬物化醇」,意思指天地初開之時是一片氤氳元氣,之後才逐漸劃分為陰陽,形成了這個世界。
  
  那麼什麼是陰陽呢?古人解釋說, 凡是向著陽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溫熱的都屬於「陽」。與之相反,凡是背著陽光的、內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涼的就稱為「陰」。比如天和地,即 天為陽,地為陰;晝和夜,即晝為陽,夜為陰;還有外為陽,內為陰;出為陽,入為陰;熱為陽,寒為陰等。陰和陽相互對立,但又相互統一,只有這種統一才能生 成萬物,成為一切事物的始終。
  
  就我們的身體而言,同樣是分為陰和陽兩個部分,比如上身為陽,下身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部 為陽,腹部為陰;四肢的外側為陽,內側為陰。《素問·寶命全角論》中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五臟六腑也有陰陽之分,大腸、小腸、膀胱、膽、胃和三焦 為陽,心、脾、腎、肝、肺為陰。再具體一點,每一個臟腑也可以分為陰陽兩部分,比如心臟可以分為心陽和心陰,腎臟可以分為腎陽和腎陰。由此可見,人體既有 陰陽的對立統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同時它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陰和陽的關係既有對立也有協調和統一。具體而言,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
  
  陰陽對立即雙方處在相反的屬相,比如天與地,晝與夜,寒與熱等,它們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
  
   陰陽互根即對立的雙方又同時存在著互相依存和互相利用的關係。正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所記載:「陰在內,陽守之;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和陽都必 須以另一方來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沒有陰便沒有陽,沒有陽,陰也就不會存在。當雙方失去了互為依存的關係,也就不能再生化和滋生。天地法則的維繫,依靠的 就是陰陽的互利、互化作用。陰陽互根使萬物生生不息、循環不已。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用作者簡介 第2頁:編輯推薦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一部份:人體健康的標準
第5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1) 第6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2)
第7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1) 第8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2)
第9頁:第一部份:人體為什麼會陰陽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陽失衡,百病始生
第11頁:第一部份:以飲食平衡人體 第12頁:第二部份:人體的五行
第13頁:第二部份:肺屬金肺的功能 第14頁:第二部份:肝屬木肝的功能
第15頁:第二部份:腎屬水腎的功能 第16頁:第二部份:心屬火心的功能
第17頁:第二部份:脾屬土脾的功能 第18頁:第三部份:春生(1)
第19頁:第三部份:春生(2) 第20頁:第三部份:春生(3)
第21頁:第三部份:春生(4) 第22頁:第三部份:春生(5)
第23頁:第三部份:春生(6) 第24頁:第三部份:春生(7)
第25頁:第三部份:春生(8) 第26頁:第三部份:春生(9)
第27頁:第三部份:春生(10) 第28頁:第三部份:春生(11)
第29頁:第三部份:春生(12) 第30頁:第三部份:春生(13)
第31頁:第三部份:春生(14) 第32頁:第三部份:夏長(1)
第33頁:第三部份:夏長(2) 第34頁:第三部份:夏長(3)
第35頁:第三部份:夏長(4) 第36頁:第三部份:夏長(5)
第37頁:第三部份:夏長(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