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第三部份:春生(2)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黃中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谷雨
  
  春季裡最後一個節氣,此時雨量增多,空氣濕度增大,如果不注意,會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各種神經痛正是此時最容易發作,為人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不便。
  
  此時養生應需順應時令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飲食宜綜合調養,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協調,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進而預防疾病的侵擾。
  
  針對以上六個節氣的氣候特點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們總結出春季飲食養生原則:
  
  原則一:春季養陽,重在養肝
  
  (1)要掌握好平衡的原則,注意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應盡量多食用新鮮蔬果和一些高維生素、高礦物質、低脂肪的食物,減少辛辣、油炸、煎烤食品。
  
  (2)春季養陽宜選擇辛甘發散之物,不宜食酸收之味。應盡量多食用一些像蔥、香菜、花生、大棗、豆豉等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食物。
  
   (3)順應春升之氣,宜多食溫補陽氣的食物。早春時宜多食韭菜、蔥、姜、蒜、洋蔥、芥菜、香菜等性溫味辛的食物,有利於抑殺細菌;晚春時則應多食菠菜、 薺菜、芹菜、蕎麥、菊花苗、萵筍、蘑菇等清解裡熱、滋養肝臟的食物;水果可食用甘蔗、梨、香蕉等。另外,春季易上火,可自制清火茶飲,如煮些綠豆湯、菊花 茶、蓮子心茶等。
  
  (4)春季多風乾燥,宜多喝水少飲酒。早春時天氣較為寒冷,肝陽難以開發,少量飲酒具有通經、活血、化淤的作用,進而達到肝臟陽氣生發的目的,但切忌不可貪杯,否則容易傷肝。
  
  原則二:春季宜養脾氣
  
  唐代百歲醫家孫思邈提出的春季食養原則之一:「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春天肝氣旺盛,容易傷及脾臟。根據「食甘健脾」原則,春季宜多食甘味食品,少食酸味食品。
  
  所以,春季應注意盡量少食難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幼兒和老人,味酸、辛辣、冷涼以及肥膩之物應少吃,盡量多食白米、糯米、玉米、蜂蜜等食物。
  
  原則三:營養均衡,防病保健
  
  春季陽氣生發,萬物復甦,各種病菌和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成為疾病的易發期,若能均衡營養,人體體質得以增強,便能達到防病保健的效果。
  
  早春時較為寒冷,人體為了御寒需要消耗一定的熱量來保持體溫,此時的飲食就應以高熱量為主,高蛋白食物就成了首選,如雞蛋、魚類、牛肉、雞肉以及豆製品等應多食。另外,一些乾果類食物如核桃、花生,還有乳製品也應多食。
  
  氣候由寒轉暖後,應適當增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的攝取,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維生素大量存在於新鮮蔬果中,像春季裡常見的山楂、橘子、檸檬、枇杷、櫻桃、柚子等,以及蔬菜中的西紅柿、韭菜、菠菜、胡蘿蔔、紅薯、菜花、小白菜等,都應多多食用。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用作者簡介 第2頁:編輯推薦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一部份:人體健康的標準
第5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1) 第6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2)
第7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1) 第8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2)
第9頁:第一部份:人體為什麼會陰陽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陽失衡,百病始生
第11頁:第一部份:以飲食平衡人體 第12頁:第二部份:人體的五行
第13頁:第二部份:肺屬金肺的功能 第14頁:第二部份:肝屬木肝的功能
第15頁:第二部份:腎屬水腎的功能 第16頁:第二部份:心屬火心的功能
第17頁:第二部份:脾屬土脾的功能 第18頁:第三部份:春生(1)
第19頁:第三部份:春生(2) 第20頁:第三部份:春生(3)
第21頁:第三部份:春生(4) 第22頁:第三部份:春生(5)
第23頁:第三部份:春生(6) 第24頁:第三部份:春生(7)
第25頁:第三部份:春生(8) 第26頁:第三部份:春生(9)
第27頁:第三部份:春生(10) 第28頁:第三部份:春生(11)
第29頁:第三部份:春生(12) 第30頁:第三部份:春生(13)
第31頁:第三部份:春生(14) 第32頁:第三部份:夏長(1)
第33頁:第三部份:夏長(2) 第34頁:第三部份:夏長(3)
第35頁:第三部份:夏長(4) 第36頁:第三部份:夏長(5)
第37頁:第三部份:夏長(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