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5)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郭增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2.搶救者應立即關閉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若一時拉不開電源開關,就應該用帶絕緣柄的鉗子、刀斧等刃具將電線截斷。
  
  3.若觸電者是被漏電電線或被刮斷、割斷的電線擊倒,搶救者可用木棍、竹竿或帶木柄的鐵器將電線挑開,手上戴著絕緣橡皮手套站在木板(木凳)上將觸電者拖開。
  
  4.如果觸電者呼吸、心跳微弱、不規則甚至停止,在脫離電源後救治者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摩等心肺復甦搶救。
  
  5.如果觸電者離開電源後,自己還能呼吸,但因觸電時間較長而一度昏厥,可將其抬到暖和安靜通風的地方躺著休息,並速請醫生診治或送往醫院搶救。
  
  6.如果觸電者有皮膚灼傷,可用乾淨的水沖洗拭乾,再用乾淨的紗布或手帕等包紮好傷口,以防感染。
  
  注意事項
  
  1.碰上觸電事故時,切勿貿然用手去接觸傷者,因為觸電者自身也是導電體,直接用手去拉,同樣會引起自身觸電,這種慘痛的救人意外事故時有發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切勿用濕的、導電的物體去撥電線,以免引起搶救者自身觸電。
  
  3.觸電者呼吸、心跳停止後恢復較慢,有的長達4個小時以上,因此,搶救時要有耐心,不要輕易放棄。
  
  4.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法不得中途停止,即使在救護車上也要一直進行,知道急救人員到達,並採取進一步急救措施。
  
  縊死的急救
  
  縊死(俗稱上吊)造成頸部血管、神經、食管和呼吸道受壓,繼而引起呼吸障礙、腦部缺血缺氧和神經受壓反射性導致的呼吸、心跳停止。
  
  急救措施
  
  1.在割斷吊繩前先抱住自縊者,以免繩斷時墜地受傷。
  
  2.如自縊者呼吸已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頸部軟組織出血或喉頭有骨折發生影響人工呼吸效果時,可迅速施行氣管切開術。
  
  3.如自縊者心跳已停止,則立即進行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應同時進行,越早越好,並持續2~3小時,不可輕易放棄。
  
  4.對於心跳尚存而呼吸微弱者,可靜脈或肌肉注射尼可剎米0.5~1毫升,以興奮呼吸中樞,必要時還可加大劑量或重複使用。
  
  割脈的急救
  
  割脈會引起大量出血,使肢體循環血量驟減,若延誤搶救時間則會因為失血過多而出現休克導致死亡。
  
  急救措施
  
  1.迅速將無菌棉墊或多層消毒紗布壓迫傷口止血,或加壓包紮傷口。
  
  2.加壓包紮後出血仍不止者,應在心臟近端按規定方法行止血帶止血,或在血管搏動明顯處採用血管鉗止血。
  
  3.傷者取頭低足高位,以保證腦部和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
  
  4.同時速送醫院搶救。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1) 第2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2)
第3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3) 第4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4)
第5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5) 第6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6)
第7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7) 第8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8)
第9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1) 第10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2)
第11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3) 第12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4)
第13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5) 第14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1)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2) 第16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3)
第17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4) 第18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5)
第19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1) 第20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2)
第21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3) 第22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4)
第23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1) 第24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2)
第25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3) 第26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1)
第27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2) 第28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3)
第29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1) 第30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2)
第31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3) 第32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4)
第33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1) 第34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2)
第35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3) 第36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4)
第37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1) 第38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2)
第39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3) 第40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1)
第41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2) 第42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3)
第43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4) 第44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1)
第45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2) 第46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3)
第47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1) 第48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2)
第49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3) 第50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4)
第51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5) 第52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6)
第53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7) 第54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1)
第55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2) 第56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3)
第57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4) 第58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5)
第59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1) 第60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2)
第61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3) 第62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4)
第63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5) 第64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6)
第65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7) 第66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1)
第67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2) 第68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3)
第69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4) 第70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5)
第71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6) 第72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7)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