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3)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郭增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急救方法
  
  1.盡量找出引起病人休克的原因:如由於體外或體內創口或潰瘍造成的嚴重出血;大量嘔吐或經久腹瀉並發的脫水;嚴重的過敏反應;感染後的毒血症;心源性原因如心臟病發作等。應盡可能辨因施治。
  
  2.安慰病人,解開病人頸部、胸部及腰部的衣服,以免妨礙病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環。
  
  3.立即撥打120救助電話或附近醫院電話,在等待救護車到來過程中,盡可能抬高病人的雙腿,使其血液流到腦部。
  
  4.注意病人的保暖,但切勿用熱水袋,以免主要器官內的血液被抽引到皮膚上去。
  
  5.不要非病人飲食,以免延誤施行麻醉的時間。但可以給病人一點水潤潤嘴唇。
  
  6.若非必要,不要搬動病人。
  
  7.若病人呼吸停止,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猝死的急救
  
  通常人從心跳停止到完全死亡需要8分鐘,如果超過8分鐘,就可能會使腦細胞損壞,即使搶救過來,人也會喪失思維能力。因此,如果出現猝死,應立即進行搶救。
  
  首先讓病人仰臥並撤去枕頭,頭上仰,脖子伸開,使病人氣道通暢。然後通過人工呼吸施救,施救者應用右手托住病人下頜,左手捏住病人鼻孔,進行口對口呼吸,並同時做心臟擠壓,以每分鐘20~30次的速度交替進行。
  
  人工呼吸要在2~3分鐘內完成,否則,會因施救不及時而使病人死亡。
  
  中暑的急救
  
  中暑時,人會感到頭暈、噁心。此外,患者可能變得很沒方向感,甚至焦躁不安。當體內停止調節體溫,中暑患者經常會停止排汗。但也不盡如此。暈倒可能是中暑的徵兆,也可能不是。如果在2~5分鐘後甦醒,那有可能是中暑。
  
  發生中暑時,應盡速送醫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腎臟衰竭等併發症。但在送往醫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處理。
  
  防治措施
  
  1.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
  
  在換季初期,每天花一點時間,作戶外活動,使身體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而不要總是待在空調室內。
  
  2.減慢速度
  
  當天氣十分酷熱時,不論在戶外從事什麼活動,應該放慢速度。
  
  3.穿棉質及淺色的衣物
  
  棉質的衣物比較透氣,淺色的衣服可以反射陽光,兩者結合起來就不至於使體溫過高。
  
  4.適時進補
  
  家中如有老年人、體弱人,應在高溫天氣到來時給予西洋參、黃芪等補氣藥適量,用水煎服可預防中暑。
  
  5.常備消暑藥
  
  應常備消暑飲料及藥品,藥品如解暑片、風油精、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消暑飲料如:綠豆湯、西瓜汁、番茄汁、菊花茶,並在上述飲料中加少許食鹽,平時隨時飲用即可。
  
  6.飲食宜清淡
  
  夏日不宜高脂厚膩葷腥飲食,不宜辛辣飲食。如肥豬、牛肉、羊肉、辣椒、辣醬、椒粉、咖哩粉、生薑、海蟹等應盡量少吃。高溫氣候應予清淡飲食為佳。
  
  7.補給水分作降溫處理
  
  水仍是脫水者最佳的飲料。應分多次慢慢飲用。多吃水果及蔬菜,它們含豐富的水分及均衡的鹽類。同時為患者潑水,而不是讓他浸入冷水中。潑在皮膚上的水,蒸發較快,以增加降溫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濕敷患者,如果可能,將患者移到有冷氣設備的地方。
  
  8.戴上帽子
  
  因為頭頂對氣溫的變化尤其敏感。最好選用透氣且能遮到頸部的帽子,當你必須作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清晨及黃昏的時候從事。某些人在休息數小時後,再回到太陽底下,仍有可能復發。
  
  9.勿抽煙喝酒
  
  抽煙會收縮血管,並損害抽煙者適應高溫的能力。喝酒過量會加速虛脫。咖啡因也會加速虛脫。
  
  消暑偏方
  
  1.薄荷、鮮竹葉、鮮荷葉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10分鐘,過濾後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攪勻冷後隨意飲用。
  
  2.荷葉15克,綠豆100克,黃豆、白扁豆各30克,加水煎爛後取濃汁溫服。
  
  3.金銀花、菊花、淡竹葉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煎15分鐘,過濾後加適量蜂蜜(或白糖)飲服。
  
  4.青竹葉5克、鮮藿香葉10克、茶葉5克、青蒿5克,先將竹葉、藿香、青蒿三味加水煎沸,取汁沖茶飲用。
  
  5.菊花浴:用杭菊花30克,水煎過濾去渣兌入洗澡水中,入浴浸泡20分鐘後,反覆擦洗即可,此浴很適宜腦力勞動者。
  
  6.金銀花浴:用金銀花15克煎水過濾去渣兌入洗澡水中,入浴浸泡20分鐘反覆搓洗,此浴能祛暑除燥,使人倍感氣舒神爽。
  
  顱腦損傷的急救
  
  由外界暴力而造成大腦的損害,稱為顱腦損傷。顱腦損傷通常發生在意外情況下,如交通事故、地震、摔傷、工傷事故等。大腦是神經中樞所在,腦組織裡最脆弱,而且腦神經損傷後很難再生和修復。顱腦損傷死亡率和殘疾率都較高。
  
   顱腦損傷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顱內出血以及腦挫裂傷造成。二者均會發展形成腦疝。腦疝是由於腦組織受傷後出血或水腫而膨脹,腦組織被限制在顱骨腔內, 腫脹的腦組織及水腫壓迫腦幹,使神經中樞失去功能,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腦疝形成後隨時可能出現死亡,時間越長,搶救成功的機會就越小。
  
  主要症狀
  
  1.發生腦疝的標誌:意識障礙逐漸加深(也就是說昏迷程度加重);一側瞳孔進行性散大,表現為兩側瞳孔一大一小,最後兩側瞳孔均散大。
  
  2.受傷後即發生昏迷的傷員,通常為頭部受傷,雖然休克傷員也會昏迷,但稍晚於頭部傷。
  
   3.腦震盪識別:腦震盪是顱腦損傷中最輕的一種,這是透露受到外界暴力作用而引起的一過性大腦功能障礙。其表現為:短時間不省人事,或僅有短暫的神志恍 惚、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血壓低、出冷汗,幾分鐘或半小時後即可清醒,醒後記不清受傷經過,病人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分散,出現睡眠障礙等症狀。不少病人出 現噁心、嘔吐。腦震盪如能及時治療,基本不會遺留後遺症。
  
  4.頭部受到暴力打擊或摔傷,但沒有傷口,傷後當時神志清醒,回到家裡又發生昏迷,常是顱內血腫的表現。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1) 第2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2)
第3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3) 第4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4)
第5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5) 第6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6)
第7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7) 第8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8)
第9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1) 第10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2)
第11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3) 第12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4)
第13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5) 第14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1)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2) 第16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3)
第17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4) 第18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5)
第19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1) 第20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2)
第21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3) 第22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4)
第23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1) 第24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2)
第25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3) 第26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1)
第27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2) 第28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3)
第29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1) 第30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2)
第31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3) 第32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4)
第33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1) 第34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2)
第35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3) 第36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4)
第37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1) 第38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2)
第39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3) 第40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1)
第41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2) 第42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3)
第43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4) 第44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1)
第45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2) 第46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3)
第47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1) 第48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2)
第49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3) 第50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4)
第51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5) 第52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6)
第53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7) 第54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1)
第55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2) 第56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3)
第57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4) 第58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5)
第59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1) 第60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2)
第61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3) 第62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4)
第63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5) 第64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6)
第65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7) 第66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1)
第67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2) 第68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3)
第69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4) 第70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5)
第71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6) 第72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7)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