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7)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郭增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偏方療法
  
  1.牛髓山藥蜜
  
  牛骨髓250克,生山藥250克,冬蟲夏草30克,胎盤粉30克,蜂蜜250克。共搗勻,入瓷罐,放鍋中隔水燉30分鐘。每次服2湯匙,每天2次,連服數劑。適用於臨床表現見頭暈、耳鳴、午後發熱、手足煩熱、遺精盜汗等肝腎陰虛型貧血症。
  
  2.黃豆芽豬血湯
  
  黃豆芽、豬血各250克,料酒、植物油、蒜茸、蔥末、薑末、精鹽、味精各適量。黃豆芽去根洗淨;豬血劃成小方塊,用清水漂淨。鍋內加植物油燒熱,爆香蒜茸、蔥末、薑末,下豬血並烹入料酒,加水煮沸,放入黃豆芽,煮2分鐘,調入精鹽、味精即成。隨意服食。
  
  功效潤肺補血。適用於血虛頭暈,缺鐵性貧血等症。
  
  消化不良的膳食療方
  
  食物過敏可能是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慢性胃病、生活壓力、情緒緊張、缺乏消化酶等,均可能引起消化問題。如果你邊吃邊說話、狼吞虎嚥、邊吃飯邊喝湯則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會引發包括脹氣、腹痛、胃灼熱、打嗝、噁心、嘔吐、進食後有燒灼感等症狀。
  
  一、膳食原則
  
  1.保持飲食均衡
  
  保持飲食均衡並富含纖維素,例如新鮮水果蔬菜及全麥等穀類。需細嚼慢咽,勿狼吞虎嚥。
  
  2.避免食用的食物
  
   避免精製的糖類、麵包、蛋糕、通心粉、乳製品、咖啡因、柳橙類水果、番茄、青椒、碳酸飲料、洋芋片、垃圾食物、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紅肉、豆類、可樂。 減少鹽的攝取量。加工食品、垃圾食物及所有乳製品會刺激粘膜分泌過量,導致蛋白質消化不良。節制花生、扁豆及大豆的用量。它們含有一種酵素抑制劑。
  
  3.注意食物的搭配
  
  蛋白質與澱粉、蔬菜與水果不是有益的搭配,牛奶最好不要與三餐同用,糖與蛋白質或澱粉合用也不利於消化。
  
  4.對付胃腸脹氣
  
   上半部消化系統脹氣可用胰臟酵素,下半部消化系統脹氣可用微量礦物質。制酸劑對排氣及脹氣均無效。當氣體產生過多,可用一新鮮檸檬搾成汁加約1.14升 的溫水,當作灌腸劑,以平衡體內的pH值。如果體內排氣仍持續數日,可用雙叉乳桿菌灌腸劑,此物將於數小時內解除問題。
  
  5.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也可用嗜酸菌來改善,因為缺乏這些良性菌是最常見的消化不良因素。打開10粒膠囊服用,或使用一湯匙的粉末配方。對乳品過敏者,可改用不含牛乳的產品。嗜酸菌也是頗安全的灌腸劑,幾乎很少出問題。你可能感到輕微的不適,不過大約1小時後即可平息。
  
  6.服用酸性飲料
  
  用一湯匙純的蘋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時啜飲,有助消化。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檸檬水,有治療及清血的作用。
  
  7.喝米湯
  
  米湯及大麥清粥對脹氣、排氣及胃灼熱等毛病有效。使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穀物(米或大麥),煮沸10分鐘。蓋上鍋蓋再慢燉50分鐘。過濾,冷卻後,一天喝數次。
  
  二、飲食保建
  
  1.大麥茶
  
  大麥芽30克水煎服。消食化積。(本方適用於米食積滯)
  
  2.胡蘿蔔茶
  
  胡蘿蔔50克,茶葉10克。胡蘿蔔與茶葉煎水服。理氣消食。
  
  3.雞內金湯
  
  雞內金100克,曬乾研碎過篩,每次用3克,用米湯沖服,每天2次。可治消化不良、食積等症。
  
  4.佛手薑湯
  
  佛手10克,姜6克,白糖適量。先將姜、佛手放入沙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後加入白糖即可。代茶頻飲。具有理氣寬胸,和胃止嘔之功效。適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脘堵悶,嘔逆時作,納食不香等症。
  
  5.消食散
  
  谷芽、山楂、檳榔、枳殼各等份,將它們共研細末。每次服3~5克,每日3次。理氣消食,健脾開胃。適用於食積氣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腹瀉便溏等症。
  
  6.三鮮消滯飲
  
  鮮山楂20克,鮮蘿蔔30克,鮮青梅皮6克,冰糖適量。將鮮山楂、鮮蘿蔔、鮮青橘皮洗淨、切絲,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旺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煨半小時,然後用乾淨紗布過濾,棄渣取汁後,加入冰糖繼續煮沸即成。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連飲3日為1個療程。
  
  消化性潰瘍的膳食療方
  
  消化性潰瘍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總稱。是一種慢性常見病,多發生於青壯年。
  
  一、主要症狀
  
  1.病程較長,疾病纏綿難愈。一般為幾年,多則10餘年甚至幾十年,其間發作與緩解相交替。
  
  2.一般在季節、氣候變化時易發作。
  
  3.精神過度緊張、情緒波動、飲食失調或服用與潰瘍發病有關的藥物常可誘發該病。
  
  4.胃潰瘍多在飯後半小時至2小時內發生疼痛;十二指腸潰瘍則在飯後2~4小時內發生疼痛,直至下次進食時疼痛緩解,且常於夜間發作。
  
  5.適當進食或服鹼性藥物可暫時緩解疼痛或止痛。
  
  6.伴有噯氣、返酸和消化不良症狀。
  
  二、膳食原則
  
  1.營養豐富含渣少,易於咀嚼消化
  
   食物含渣多,就不易嚼爛,難以消化,對胃通常有一定的刺激,對潰瘍病的治療和康復不利。如硬米飯、未煮爛的豆類、玉米、芹菜、韭菜、蘿蔔乾、鹹菜、花 生、火腿、臘腸、年糕等均不易消化,可使胃腸負擔加重,均不宜食用。如果潰瘍高度活動或有少量出血,則以進流質飲食為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牛奶為主要食 物,不僅可供給較多營養,而且牛奶可中和胃酸,有利於止血。但對於肉湯、雞蛋和甜羹,患者應忌食,因為它們可促進胃酸分泌,不利於潰瘍癒合。對一般的病 人,可吃發面饅頭、麵包、麵條、稀飯、蛋羹、麥糊及煮爛的肉、魚類等。
  
  2.飲食定時
  
  消化性潰瘍患者每天 飲食要定時,應有一個基本定量,避免過饑、過飽和偏食。過飽會使胃的負擔過重,過少則食物不能完全中和胃酸,而引起胃壁的自身消化,或因潰瘍受刺激而引起 疼痛。飲食種類要適當搭配,千萬不要偏食,以保證各種營養成分的攝入。病人進食時思想應集中,否則,不僅對食慾產生影響,而且還不利於消化。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1) 第2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2)
第3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3) 第4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4)
第5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5) 第6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6)
第7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7) 第8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8)
第9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1) 第10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2)
第11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3) 第12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4)
第13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5) 第14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1)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2) 第16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3)
第17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4) 第18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5)
第19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1) 第20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2)
第21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3) 第22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4)
第23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1) 第24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2)
第25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3) 第26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1)
第27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2) 第28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3)
第29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1) 第30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2)
第31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3) 第32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4)
第33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1) 第34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2)
第35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3) 第36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4)
第37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1) 第38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2)
第39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3) 第40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1)
第41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2) 第42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3)
第43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4) 第44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1)
第45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2) 第46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3)
第47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1) 第48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2)
第49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3) 第50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4)
第51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5) 第52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6)
第53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7) 第54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1)
第55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2) 第56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3)
第57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4) 第58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5)
第59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1) 第60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2)
第61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3) 第62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4)
第63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5) 第64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6)
第65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7) 第66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1)
第67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2) 第68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3)
第69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4) 第70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5)
第71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6) 第72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7)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