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作者:郭增華

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1)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郭增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家庭用藥的誤區
  
  1.時間錯位。不少人服藥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視夜間。有的藥日服2次,應每隔12小時1次,有的每隔8小時1次,然而病人往往選擇在3餐時服藥,這樣白天血液中藥物濃度過高,而夜間很低,影響療效。
  
  2.藥量過大。通常治療量可獲得良好效果,如果超量服用可能會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然而有的人隨意加大劑量,這樣是十分危險的,不但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還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3.藥量偏小。有人為了預防疾病或害怕藥物不良反應,認為小劑量比較安全。其實這樣非但不能產生明顯的治療效果,反而會貽誤病情,甚至產生耐藥性。
  
  4.時斷時續。藥物發揮療效主要取決於它在血液中恆定的濃度。如不按時服藥,達不到有效的藥物濃度,就可能無法控制疾病的發展。
  
  5.療程不足。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癒。若用藥二三天,症狀略有緩解便停止服藥,就可成為慢性感染。
  
  6.當停不停。一般藥物達到預期療效後就應停止用藥,否則會引起毒性反應如二重感染、依賴性,以及蓄積中毒等。
  
  7.突然停藥。許多慢性疾病需長期堅持用藥控制病情,鞏固療效如精神病、癲癇病、抑鬱症、高血壓、冠心病等。如停藥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逐步進行,不要擅自停藥。否則可能會導致舊病復發甚至危及生命。
  
  8.隨意換藥。藥物顯示療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如傷寒用藥需3~7日,結核病需半年。如隨意換藥使治療複雜化,出了問題也很難找出原因及時進行處理。
  
  9.多多益善。科學地將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常可增強療效,但如果配合不當會產生拮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應。
  
  10.小兒用成人藥。小兒肝腎功能差,解毒功能弱。因此應了解藥物的性質及注意事項。氯哌酸可引起小兒關節病變並對軟骨的發育造成影響,應禁用。
  
  11.以病試藥。有人患疑難雜症久治不愈,屢找偏方、驗方使用。這樣經常會導致病情加重,失去手術時機,病情惡化,難以救治。
  
  擇時服藥療效好
  
  關節炎病人早晨7時服用消炎藥,可得到滿意療效;若晚上再加一片,效果更佳。
  
  阿司匹林在早晨服用,藥效最佳。
  
  健胃藥在進食後10分鐘服,可以更好地促進胃液分泌,增強食慾;胃舒平、氫氧化鋁等抗酸藥,最好在飯後半小時服用。
  
  哮喘病人易在凌晨發病,晚上臨睡前服用略大於平時劑量的抗膽鹼藥物,可減輕和預防哮喘發作。
  
  心臟病病人早晨4時服用洋地黃類藥,療效是其他時間的4倍,下午藥效最弱。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傍晚最高,在服用胍乙啶降壓時,早晨宜小劑量,晚上應稍增加劑量,可減少上午產生的直立性低血壓症狀。
  
  降血脂藥物在睡前服,療效要好於一般的1日3次飯後服用,一次於睡前服用,可發揮藥物在夜間控制游離脂肪酸的作用。
  
  易引起誤用的藥物
  
  臨床上,藥物造成誤診的例子很多。病人就診前或治療過程中,應用了某些藥物,雖然疾病的症狀有所好轉,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假象,其結果造成誤診,延誤治療,甚而導致出現嚴重的後果。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1.鎮靜劑。如患嗜鉻細胞瘤的病人,在早期只是表現出頭暈與血壓輕度升高等症狀。在服用安定以後,症狀暫時好轉,往往將早期診斷線索掩蓋。又如早期青光眼病人用了鎮靜劑後,使症狀暫時減輕,但也會掩蓋病情,影響診斷和治療。
  
  2.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APC片等,不少人隨意用於退熱,結果掩蓋了重要病症,造成誤診。又如鎮痛藥嗎啡用於急腹症,看似病情有好轉,其實病情仍在惡化。還有,嗎啡有縮瞳作用,對頭部外傷所致的瞳孔擴大發生對抗與干擾,致使體征不能得到及時表露,而延誤治療。
  
  3.抗炎止痛藥。如保泰松用於治療淺表性靜脈炎,病人往往由於症狀有所好轉而忽視進一步檢查。要知道其反覆發作有可能是體內潛在著腫瘤。早期青光眼病人也不宜用止痛藥,以免掩蓋症狀,影響診斷和治療。
  
  4.抗心律失常藥。如果長期應用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可使體內積蓄過多的碘,可引起甲狀腺功能紊亂,而掩蓋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
  
  5.抗生素。如果胸腹水病人在發病初期使用了抗生素,很容易造成誤診。因為它能改變某些疾病的X線特徵,使之產生類似其他疾病的X線徵象。
  
  6.制酸劑。如用西咪替丁(即泰胃美、甲氰咪胍)治療胃痛,有時會導致纖維胃鏡診斷失誤,將胃的潰瘍性淋巴瘤視為胃潰瘍,從而錯過治療良機。
  
  7.抗凝血藥。有些病人發生出血現象,醫師開始時,很容易認為是抗凝血藥本身所致,但通過深入檢查,才發現是潛在性腫瘤或結石、潰瘍等引起的。
  
  為了防患於未然,病人不要擅自用藥,必須經醫師查清病因後,對症下藥,而且品種宜少不宜多,即使病情已有好轉,也要認真辨別真偽,以防發生藥物掩蓋作用。
  
  有些藥物不能說停就停
  
  有些藥在治療某些病時,即便病治好了也不能馬上就停藥,否則可能會導致舊病復發,甚至發生更嚴重的後果。
  
  1.受體阻滯藥長期使用普萘洛爾(心得安)、阿替洛爾(氨酰心安)、美托洛爾(美多心安)、比索洛爾等受體阻滯藥治療心律失常、高血壓或心絞痛等疾病時如果突然中斷用藥,可導致反跳性高血壓、心絞痛加劇或激發心肌梗死,嚴重者可猝死。
  
  2.降血壓藥長期使用可樂定(又名氯壓定,珍菊降壓片也含此成分)、甲基多巴、胍那苄等中樞性降壓藥物,如果突然停用,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嚴重者可致顱內出血。
  
  3.皮質激素長期使用皮質激素突然停藥,可致藥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出現噁心嘔吐、低血糖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4.抗癲癇藥長期使用苯妥英鈉(大侖丁)、拉莫三秦(利必通)、加巴噴丁、氨己烯酸(喜保寧)、唑尼沙胺、氯硝西泮、苯巴比妥(魯米那)等抗癲癇藥治療癲癇時急減藥量或突然停藥,可致癲癇重又發作甚至持續狀態。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1) 第2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2)
第3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3) 第4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4)
第5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5) 第6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6)
第7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7) 第8頁:第一部份:飲食與健康(8)
第9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1) 第10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2)
第11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3) 第12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4)
第13頁:第一部份:睡眠與健康(5) 第14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1)
第15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2) 第16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3)
第17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4) 第18頁:第一部份:運動與健康(5)
第19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1) 第20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2)
第21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3) 第22頁:第二部份:保健與健康(4)
第23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1) 第24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2)
第25頁:第二部份:心理與健康(3) 第26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1)
第27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2) 第28頁:第二部份:美容與健康(3)
第29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1) 第30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2)
第31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3) 第32頁:第二部份:衛生與健康(4)
第33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1) 第34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2)
第35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3) 第36頁:第二部份:兩性與健康(4)
第37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1) 第38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2)
第39頁:第三部份:服飾與健康(3) 第40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1)
第41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2) 第42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3)
第43頁:第三部份:家電與健康(4) 第44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1)
第45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2) 第46頁:第三部份:用藥與健康(3)
第47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1) 第48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2)
第49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3) 第50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4)
第51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5) 第52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6)
第53頁:第三部份:疾病與健康(7) 第54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1)
第55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2) 第56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3)
第57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4) 第58頁:第三部份:急救與健康(5)
第59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1) 第60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2)
第61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3) 第62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4)
第63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5) 第64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6)
第65頁:第四部份:環境與健康(7) 第66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1)
第67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2) 第68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3)
第69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4) 第70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5)
第71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6) 第72頁:第四部份:旅遊與健康(7)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