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與乳酸菌有關的食品,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酸奶,但日本人自古就從米糠醬菜、味噌1、納豆等植物性發酵食品中攝取乳
酸菌。在日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開始喝發酵奶,是1955年以後的事情,發酵奶在日本的歷史尚淺。與之相對,日本人從味噌、醬油等食品中攝取植物性乳酸菌
的歷史較長,我想日本人的肚子更習慣植物性的乳酸菌。
腸道不僅是消化吸收食物的地方,更是第一級免疫器官。腸道的健康不僅維持著我們人類的全身健康,還維持著我們身體的青春活力。
你的腸道幾歲了
我們在母親的腹中,處於胎兒狀態的時候,不要說體內,就連身體表面也完全沒有細菌。在我們出生、離開母體的同時,各種細菌便會通過產道、空氣、母乳、手指等進入我們體內。
我們在出生時附著上的細菌,會直接在腸管內增加。最初,大腸菌等惡性細菌比較多,但雙歧桿菌等有益細菌很快就會增多。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孩子,其腸內細菌
中,雙歧桿菌的比例佔到95%~99%,如果是用人工奶餵養的孩子,雙歧桿菌的比例則佔到90%~95%。母乳餵養的孩子之所以不容易患病,便是得益於這
一點點腸內細菌叢的分佈差異。
如上所述,在幼兒時期,人腸道內的90%以上的細菌是雙歧桿菌,惡性細菌非常少。但是一旦斷奶,開始吃與大人相同的食物,孩子腸道內的惡性細菌就會增加。而且,這種狀態從斷奶期一直持續到成年時期。
從成年時期到老年時期的這段時間裡,細菌的情況會顯現出變化。總之,我們希望其多多存在的雙歧桿菌數量會減少,而且據說,在老年時期,10個人裡會有3個人完全沒有雙歧桿菌。反之,產氣桿菌等惡性細菌會急劇增加(圖2-5)。
但是,這種情況終究還是比較普遍的。即使是處於老年時期的人,有的人的腸內細菌叢與年輕人也完全無異,反之,如果從腸內細菌叢來觀察的話,有些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甚至會被認為是老年人,而且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通常情況下,年輕人的腸道內應該有10%~15%的雙歧桿菌,但是一個電視節目曾調查某些二十幾歲的女性的糞便,結果發現,她們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僅在0.01%以下。她們從沒做過飯,平時只吃甜點。
如今,在出生的孩子中,有43%的孩子開始患有特應性皮炎或支氣管哮喘。這是因為母親的腸內細菌叢過於貧乏,幾乎與老年時期的人相同,未能在胎兒期賦予孩子足夠的免疫力。
在動物的世界裡,動物們總是努力使體內的腸內細菌叢豐富一些。據說小考拉一出生,就會立刻去舔舐考拉母親的糞便。它們這樣做是為了努力使自己的腸內細菌
叢與母親的接近。因為它們如果不這麼做,就無法中和桉樹的毒。熊貓也是如此,一出生便開始舔舐熊貓母親的糞便,這樣它們就能夠消化細竹了。
飼養過兔子的人應該知道,兔子在腹瀉的時候,會吃自己健康時留下的糞便,以調整腸道。
白蟻雖然吃木頭的纖維,但白蟻本身並不具備消化木頭纖維的酶。不過白蟻腸道內的微生物有這種酶。
我們人類也是如此,嬰兒出生後不久,就會頻繁舔舐各種各樣的東西。而他們這樣做是想要增加自己的腸內細菌。但我們卻會喊著「髒髒」、「髒髒」去制止他們。
「腸內革命」面面觀
人類針對益生菌所進行的研究正在發展著。這些研究是想利用「活的細菌類」,使紊亂的腸內細菌叢保持在良好的環境下。也就是說,增加腸道中的乳酸菌、雙歧桿菌的數量,從而使腸內細菌叢處於平衡狀態。
要想攝取「活的細菌類」,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能夠想到的方法,是飲用加入了乳酸菌、雙歧桿菌的酸奶、乳酸菌飲料。但是,人類喝下的酸奶等飲品中含有的細
菌並不能直接落戶腸道。雅可乳特雖然發現了能夠達到腸內的雙叉桿菌,但大部分乳酸菌和雙歧桿菌都抵不住胃酸,結果接近90%的細菌都在胃內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