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從頭到腳說健康2:健身氣功與養生之道 作者:曲黎敏

從頭到腳說健康2:健身氣功與養生之道 作者:曲黎敏

第二部份:告別流感從強壯肺氣開始

[日期:2016-05-20] 來源:  作者:曲黎敏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鍛煉身體尤其是要練肺氣。現在得流感的人很多,一年四季得感冒的人擠滿了醫院,特別是小孩兒,患感冒的尤其多,這跟肺氣嬴弱有很大關係。
  
  現代人肺的問題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上,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後果會很嚴重。
  
  首先,肺為嬌髒,它是人體最後一個起動的臟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所以保健康要先從保護肺開始。
  
  其次,肺主一身之氣。人的活力都來自於氣血,肺氣虛了,人就會感到全身沒勁。這個道理在人上歲數後,感受會特別深。
  
  第三,肺司呼吸,肺統管人的呼吸。一個人如果呼吸順暢的話,心情就很愉悅。假如連起碼的呼吸都不順暢了,根本就談不上有好的生活質量。比如現在很多人有胸悶氣喘的毛病,動不動就得歎口氣,這就是膈肌的運動能力變弱的表現;而哮喘就更是腎不納氣的表現了。
  
  我們其實可以做個深呼吸感受一下,看吸進來的氣走到哪兒了?很多人都只能走到胸,能走到丹田的人很少。為什麼?因為肺缺乏鍛煉。我們要有意識地多做腹式呼吸鍛煉法,每天拿出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的時間來練習呼吸和訓練腹部的協調性。
  
  從陰陽上講,吸是主動的,為陽;呼是被動的,為陰。吸氣的時候,腹部收起,呼氣的時候腹部放鬆。這種調息的鍛煉有一個要點——屏息,一定要有短暫的或者逐漸增長時間的閉息。屏息可以讓氣機在五臟六腑中滾蕩,等於在按摩臟腑,對身體大有裨益。
  
  第四,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既怕熱,又怕寒,尤其容易受寒邪侵襲。所以,我一直都強調,要少沾冷飲,尤其是年輕人,要管住嘴,不圖一時之快。一旦形成肺寒,就容易形成胃寒,再往下走,導致腎寒。同時,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還有可能造成大腸寒,導致拉稀等。
  
  人的大便可以看出很多問題。要學養生,我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觀察自己的大便。
  
  單純的腹瀉,叫「食谷不化」,吃什麼拉什麼,沒有消化吸收,多屬於胃寒。胃有陽明火,就好像一團溫火,可以慢慢地把飯溫熟。陽明胃氣不足,就無法消化食物,導致餐洩。
  
   還有一種情況是排出來的大便非常稀,裡面不帶熱氣或者沒有肛門的灼痛,這就不屬於熱證,多為腸寒引起的。一般老人偏易患腸冷、胃寒,這和腎氣虛虧有關。 可通過經常搓熱手掌按摩腹部的神闕穴來保養。如果老人五更洩或早晨一起床就拉稀的話,可適當吃點理中丸,用艾條熏灸一下腹部的氣海穴和關元穴也是很好的解 決途徑。
  
  有人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人歲數大了,是胖些好還是瘦些好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法給定論,人的胖瘦跟很多因素相關(比如 遺傳),不僅僅是飲食所致。但突然瘦下來肯定不好,那叫脫肉,是病。胖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脾胃是否好。人身體好的標誌是什麼?能吃能睡能拉。沾枕頭就 著,看見飯就香,上廁所拉得痛快。這三件事都好,人的身體就好,我們別太在意胖瘦。
  
  第五,肺主治節,就是肺氣同我們全身的關節都有關係。老人的關節疼痛,尤其是在節氣轉換的時候出現關節疼痛的話,也多跟肺氣虛相關。
  
  第六,肺主皮毛。我們皮膚上的很多病症都是肺有問題造成的。比如人過度焦慮的話,就會使肺受影響,繼而影響到皮毛,導致牛皮癬等各種皮膚病。
  
  第七,肺主肅降。肺氣一定要往下降,人才健康。
  
  有的人一到凌晨三點就醒,睡不著了,這就是肺氣不降導致的。拿五行來說,就是土不生金,肺氣不足是脾胃有問題造成的。中醫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不會就事論事,而是根據陰陽五行的理論,發現問題的根源,從源頭下手醫治。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有錢的人去按摩 沒錢的人練導引 第2頁:第一部份:打哈欠、伸懶腰皆是養生大法
第3頁:第一部份:導引術的源起是舞蹈 第4頁:第一部份:筋長一寸 壽延十年
第5頁:第一部份:常練導引術 健身又健腦 第6頁:第一部份:左手「修命」,右手「修性」,兩個拳頭都要硬
第7頁:第一部份:左手「修命」,右手「修性」,兩個拳頭都要硬 第8頁:第一部份:行走坐臥皆導引 生活處處可健身
第9頁:第一部份:人生在世 快樂第一 第10頁:第一部份:體育鍛煉世上最好的醫療保險
第11頁:第一部份:起勢如春耕 播下健康的種子 第12頁:第二部份:調息——升降開合、按摩臟腑
第13頁:第二部份:告別流感從強壯肺氣開始 第14頁:第二部份:女人為什麼愛問「你會永遠愛我嗎?」
第15頁:第二部份:「懸葫濟世」與「抱一守一」 第16頁:第二部份:頭、面部鍛煉法
第17頁:第二部份:頸椎、耳部鍛煉法 第18頁:第二部份:肩背部鍛煉法
第19頁:第三部份:胸腹部鍛煉法 第20頁:第三部份:手部的鍛煉法
第21頁:第三部份:腰部鍛煉法 第22頁:第三部份:腿部鍛煉法
第23頁:第三部份:腳部鍛煉法 第24頁:第三部份:練功前後注意多
第25頁:第三部份:哪些情況下不宜練功? 第26頁:第三部份:哪些人不宜練功?
第27頁:第三部份:健身生活化 生活健康化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