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膏方進補不應該簡單地理解成傳統意義上的“冬令進補”概念,而是側重對慢性虛損性疾病的一種長期調理和滋補,起“救偏祛病”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缺乏對膏方的正確認識,認為膏方是用來進補的,什麼時候都可以吃,甚至盲目地追求滋補,一開膏方必有野山人參、冬蟲夏草、鹿茸、燕窩等貴重藥
物,認為“越貴越好”。其實不然,吃膏方並不是一味進補,而是調理。例如,陰虛的人可以在膏方裡加生地、麥門冬、沙參一類的養陰藥;氣虛者則要加黃芪、人
參這類補氣藥;高血壓就要加平肝潛陽的藥,如牡蠣、石決明、鉤籐等。有很多人都因為服用方法不對起不到一定效果,甚至造成補過頭而傷害身體。因此,服用膏
方應在醫師的指導下,辨證用藥、辨證用補。
一般來說,以下幾種人最適合膏方進補:
(1)容易疲勞、經常感到身體不舒服、腰酸背痛、睡眠質量下降或難以入睡、體力不支,力不從心者。
(2)有婦科疾病、月經不調,及由此而引發黃褐斑、痤瘡、脫發的婦女。
(3)面色灰暗、性功能減退、容易感冒亞健康者。
(4)患有慢性老年病如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老年性耳聾、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中風後病情穩定者、骨質疏松症者。
(5)病後及手術或出血後處於恢復期者,包括手術後、化療後、放療後的腫瘤病人。
但也有幾類人不適宜進行膏方進補。比如急性病,如最近患有感冒、發熱、咳嗽、傷食期間不能進補,應先等病愈後再進補。此外,急性病或慢性病活動期患者、慢性肝炎者、膽囊炎、膽石症發作者、胃痛、腹瀉也不太適合膏方進補。
膏方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以冬季服用效果最佳,一般在冬至前一周到立春前後服用。膏方開診最好提前一個月進行,對於那些病情變化比較大或病情不明確的患者,要先用“開路方”,避免直接服用膏方而走彎路。
立冬後老年人要養陽護陽,預防突發病
從立秋開始,人的氣血從外面向裡收了,一過立冬,氣血都儲存到裡面去了。立冬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時候,陽氣剛剛來,因此,一到立冬後,人體就應該把身體的大門關得嚴實點,避寒就溫,不僅僅是保溫,更是保護陽氣。
不過許多人單純地認為,立冬後就應該穿得很多,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還有很多家庭,一到冬天,室溫往往很高,其實不是這樣。如果穿得太多,室溫過高,皮膚
為了散熱而大開,要是這時候出門的話,室內外溫差大,遇冷氣一襲擊,就給隨之而來的寒冷留下了可乘之虛。其次,這樣的話則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中醫認為
“寒為陰邪,常傷陽氣”,衣著過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比如心肌梗死便是老年人冬季的高發病。
當人體受冷刺激後,由於血管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誘發心絞痛,若措施不力,會發生心肌梗死猝死。此外,對於老年人來說,中風在寒冷的冬季也易發
生,這是因為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天氣,身體就適應不了,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生中風的危險。因此,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生理機能漸弱,抵御能
力也隨之衰減,正是病邪乘虛而入之時,立冬過後要盡量做到外出不宜過久,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8~22℃之間為好,但切忌緊閉門窗,要堅持開窗換氣,保持
室內空氣流動。這樣出門溫差不至於突然變化太大,可以免遭突然的風寒交襲。
還有就是老年人冬季感冒,說起來不算什麼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並發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因此立冬後,老年人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發生。
對於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以及兒童和患有胃及十二腸潰瘍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立冬過後暖背尤其重要。這是因為,背為陽中之陽,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循
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陽膀胱經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人一旦受寒,就會損傷陽氣,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陳疾復發、加重等現象。像這類人,從立冬起要防背寒,
最好穿一件貼身棉背心,背為人體護陽的屏障,“背不寒則全身不寒”。
此外,還應該多曬太陽。由於冬季人和大自然一樣都處於“陰盛陽衰”狀態,故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曹慈山的《老老恆言》說:“背日光而坐,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