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秋燥讓肺最先受損,為了保證肺腑的功能不受影響,犧牲的就是我們的皮膚了,所以一到秋季,發干開裂的肯定是肢體末
端的皮膚。因此,要保證皮膚的水嫩光滑,為肺補水可說就是第一要務了。說起常用的辦法,用得最多的就是多喝水,可是這種方法並不一定能夠真正解決問題。這
點從西醫的角度很難解釋清楚,畢竟“燥邪”就是使人體液損失,“補水”就是補充損失的體液,但實際上,喝水多真不見得能夠見效。比如很多人有這種經驗,嘴
唇和咽喉的干燥不適,多喝水只能導致如廁次數的增加,卻解決不了問題。這一點從中醫角度則好理解,喝水多雖能提供較多的水源,但並未解決“氣化”這一功能
性的問題。“氣化”在中醫是個常用的概念,涉及多種人體多種功能,靠意會易而加以解釋難,若非要用形象些的方法來解釋,我們在這裡可以理解為人體將喝進去
的水吸收,並最終充實到每個細胞中去,並完成新陳代謝的過程。
所以去燥最簡便的辦法不是補水,而是選擇一些具有潤肺功能的食物來吃。如我們前面介紹過的梨、蜂蜜、冰糖、大米、蓮子、百合等都具有潤肺的功效,可多吃。
需注意的是,在吃潤肺食物的同時,要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在這裡,再告訴大家一種
獨特的潤肺方法——鼻吸蒸汽法。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鍾左右就可以了,原理是肺“開竅於鼻”,通過吸入蒸汽而使
肺髒得到水的滿足。另外還要勤洗澡。因為洗浴有利於血液循環,能使肺髒與皮膚氣血流暢,發揮潤膚、潤肺之作用。當然,您也可選擇一些油性的護膚品來補水保
濕。因為單純地給皮膚“喝水”,雖然能夠讓皮膚暫時保濕,但天氣干燥,皮膚上的水分很容易散發,同時會帶走原有的水分,皮膚就成了“越補越干”的狀態。如
果有了一層薄薄的油脂,就像一道隔離牆,可以將水分和空氣隔離開,讓皮膚能“痛痛快快”地喝個夠,補水保濕的效果自然明顯。
按摩
相應的穴位,如位於手肘外側肘橫紋終點處的曲池穴以及內踝上四指位置的三陰交穴。按摩這兩個穴位具有活血滋陰清熱、改善皮膚干燥狀況的作用。此外,經常按
摩合谷穴和迎香穴,也可以改善臉部皮膚的干燥問題。合谷穴也就是俗稱的虎口,迎香穴在鼻旁法令紋處,這兩個穴位為臉部美容大穴,經常按摩,可以改善臉部循
環,使您擁有健康好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