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上,因為鼻子不但是呼吸道的門戶,同時還是重要的嗅覺器官。最重要的是,它還與肺部相連,與肺部的健康息息相關。《黃帝內經》上說“氣通於鼻”,因此,重視鼻子的衛生保健非常關鍵。關於鼻子的重要性,明代方孝儒還寫一篇叫“鼻對”的文章。
大意是剛進入冬季的第一天,方某坐在火爐旁烤火,燒著了下衣,而他直到燒了一個大洞才發覺。於是他指責自己的鼻子,不能行使自己的職責,連燒焦的氣味都
聞不到。鼻子感到萬分委屈,便忍不住為自己辯護起來。鼻子說:“我作為閣下的鼻子已經多年,本來辨別香臭的功能很靈敏,並一直為您盡職盡責的工作。但您自
己不懂得養生之道,對我不加愛護,天氣變化不知御寒保暖,因此經常受到風寒外邪的侵襲。生活起居又沒有規律,不能調和陰陽,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正當青
年,本應到大自然中去鍛煉自己,然而您卻只知貪圖舒適,天氣本來還不太冷,就坐在火爐旁烤火。天長日久,這樣肯定會寒暖失調,氣機不利,導致我堵塞不通。
您自己不責備自己的失誤,卻反而責怪我,這實在是太沒道理。”方某聽了鼻子的辯解,自己感到很愧疚,開始重視起鼻子的保健,不久鼻子的病就痊愈了。從“鼻
對”一文中我們不難發現,對鼻子保健的忽視往往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有句俗話說“秋天到,鼻炎鬧”,特別是在白露之後,氣候往往比較干燥,早、中、晚的溫、濕度變化較大,對鼻部的影響極大。所以在此時,我們更應特別關注自己的鼻子。
如何來做好鼻子的保健呢?按摩可說是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方法。對鼻子的按摩,可采用下面這種方法:
(1)立位、坐位、臥位均可,一般多采用立位。
(2)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意守丹田,頭正頸直,兩眼半閉,口微閉合,舌舐上顎,以鼻呼吸,松弛自然。
(3)用右手食指指腹,從鼻根部沿鼻梁自上而下輕輕地按摩20次,再沿鼻子周圍按摩20圈;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捏住鼻翼兩側,捏緊後松開,再捏緊再松開,連續20次。
(4)最後將兩手掌搓熱,用右手手掌捂在鼻子上,輕輕地拍打20次,再進行10次深呼吸運動即可。可連續做2遍,時間為2~5分鍾。
通過鼻部按摩可刺激鼻部血管,使其擴張變粗,加快血液循環,增強鼻部的抵抗能力,起到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另外,在鼻子周圍有許多針灸穴位,如人中
穴、四白穴、睛明穴等。按摩時,通過刺激這些穴位能夠通經活絡、調節氣血,防治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中風、嗅覺遲鈍、視力下降等病症,是一種簡便易行的
養生保健方法。
采用這種辦法按摩鼻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擇在空氣流通的場所鍛煉。
(2)最好在晨起運用此法。
(3)手指按摩鼻部時,動作要輕柔,不可用力重壓,以免損傷鼻黏膜。
(4)患有鼻出血,鼻部及周圍有癤腫時不宜按摩,以免使病情加重。
(5)要持之以恆,連續做1~2個月,其效果更為明顯。
除了鼻部的按摩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健鼻:
一是冷水健鼻法。先用毛巾蘸水擦鼻面部,然後將臉部浸入冷水內,在水內用鼻呼氣;呼氣終了,抬頭出水用口吸氣,再入水用鼻呼氣……如此反復十幾次。這樣對鼻部可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也有利於鼻腔內污物的排出。
二是鹽水洗鼻法。可用注射器將溫的生理鹽水(藥店有售)注入鼻孔,然後使鹽水或從一側鼻孔排出,或從口部排出。這樣借助於生理鹽水自身的殺菌作用及水流的沖擊力,可將鼻腔內已有的致病菌及污垢排出,恢復鼻腔的自我排毒功能。
薄衣御寒有講究,“秋凍”應除足和頭
白露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由於天氣時冷時熱,“秋八月,亂穿衣”的現象非常突出。特別是一些注重養生的老人甚至還穿上了棉衣,雖說有防病之心是件好事,可是違背科學規律的穿衣方法,對健康是有害無益的。那麼,這時候究竟該如何穿衣呢?
春捂秋凍可說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
為什麼講春捂呢?因為春天毛孔是從閉合向開放走的,氣候由冷到溫,您穿得多一點,有助於毛孔從閉合向開放走。不少女孩剛到早春二月就穿上裙子了,本來毛孔打開,一冷又閉上,就容易生病。
而講究秋凍的原因是,秋冬之後,天氣變涼,人的毛孔要閉起來預防著涼,如果過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會因為受熱而開放,突然降溫帶來的寒氣就容易透
過毛孔傷人。所以我國很早以前就有“薄衣御寒”養生法,明確指出“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也就是說指秋天不要太快地添加衣服。這樣,就避免了多穿衣服產
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洩,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守的養生需要。
秋凍二字,從字面上看並不難理解,但“秋凍”如何“凍”得合理、“凍”得適時、“凍”得健康,也是有很多學問在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