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已經感染風疹的患者而言,要及時對其進行隔離。因為風疹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的,所以接觸風疹患者時一定要記得戴上口罩,不要用他們用過的毛巾等物。另外被傳染的患者也最好做到不出門或少出門,以免使疫情擴大。
夏季人體多內熱,千金難買六月瀉
夏天烈日炎炎,經常讓人叫苦不迭。其實不僅外面天氣熱,我們人體的內熱也較重,所以夏日養生一定要注意祛除內熱。
許多人對內熱這個概念或許還不熟悉。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內熱。所謂的“熱”並不是說您的體內真的有熱,溫度升高了,而是說您體內的陰陽失衡了。我們平常經常喊“上火了”,其實這火就是由熱引起的。
當然,如果單純地認為火就是熱也是不對的。中醫認為熱到極者為火。這就比如您拿著一張紙去火上烤,這張紙不會立刻燃燒起來,它得達到一定的燃燒點才能著起來,這時才是火。因為火性炎上,所以上火的人總會出現頭暈、眼花、耳鳴等頭面疾病。
中醫認為,人體是由陰陽二氣構成的。陰陽二氣平衡,人體就會處於最佳狀態。如果陽過了,就是內熱了。熱又可分為實熱和虛熱兩種,那麼兩者怎麼分呢?咱們
打個比方,一個天平的兩頭一邊裝著水一邊裝著火,正常狀態下水與火是平衡的。如果水不變但火增加了,那麼這個狀態就是實熱;反之,火不變水少了,這就是虛
熱了。對於實熱患者而言,最主要的是要把多余的火給清出去;對於虛熱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把水給補回來。其實無論是實熱還是虛熱,都是陰少了。正如《黃帝
內經‧素問》所言:“陰虛則內熱。”夏天氣溫高,人體出汗本就較多。汗為“心之液”,多出汗自然會耗損心髒的陰液。再加上人們貪涼爽喜歡吹空調,毛孔受冷
一下就閉住了,熱邪向外發散不出去,也會形成內熱。
內熱會導致許多疾病,比如說呼吸道疾病。我們知道人在感冒之後經常會咳嗽,其
實這就是內熱造成的。現代人營養一般偏盛,按照中醫的說法,就是在體內形成了一種“淤熱伏氣”。“伏”就是潛伏的意思,也就是說平時我們的體內是有瘀熱
的。當天氣突然變冷,或是偶爾遭受雨淋時,毛孔就會閉住,這時熱就散不出去了。因為肺與皮毛相通,熱散不出去,首先就會犯肺,人在感冒時會咳嗽就是這個原
因。
除了呼吸道疾病外,陰虛內熱還極易導致便秘。中醫有個說法叫“無水停舟”,這句話很好理解,水可載舟,如果沒有了水,船自然
就不能走。津液屬陰,在這裡也就代表水。陰虛說明水不夠了,舟就指體內的糟粕。津液不能濡潤腸道,糟粕就會停於腸內從而造成便秘。對於這種病人如何治療
呢?民間有“千金難買六月瀉”的說法。許多人可能會理所當然地將“瀉”理解為“拉肚子”,其實這裡的“瀉”是舒通的意思,這在中醫裡叫“下法”。如何下
呢?可用番瀉葉6克泡茶喝。
番瀉葉是一種常用的瀉下藥,原產地在印度和非洲,後來才傳入中國,所以作為中藥使用的時間並不是很
長。中醫認為番瀉葉入大腸,有瀉熱行滯、通便利水的效果。一般用番瀉葉泡茶後很快就會有便意。雖然此藥瀉下的作用明顯,但卻不宜長期使用。因為番瀉葉的副
作用也很明顯,一般用量為3~6克,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嘔吐、惡心及食欲不振等症狀。而且此藥只能治標,若需治本,還需飲食調理,如平時可以多吃一些西
瓜、梨、橙子、香蕉等寒性食物。
此外,夏天多喝一些大麥粥,也可以起到清除內熱的效果。許多人對於大麥茶肯定熟悉了。大麥茶是用烘炒過的大麥泡制而成的,不僅香氣誘人,還有去油、解膩、助消化的效果。那麼大麥粥是怎麼回事呢?大麥粥是用大麥粉煮成的粥。大麥粉也就是用大麥磨成的粉了。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大麥粥的評價是“味甘、性平,可消積進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熱、益顏色、實五髒、化谷食之功”。大麥味甘、性涼,既可清除大汗
淋漓等外熱,也可以消除口干、胃脘不適等內熱。大麥粥做法很簡單。先取一碗清水,然後加入兩勺大麥粉攪拌均勻。再在鍋內放入適量大米,加適量清水煮沸。等
到米開花後,再把剛才調好的面糊緩緩注入,一邊注一邊用勺不停地攪動。粥熟後再加入少許食用鹼提香,等粥色微微泛黃時就可以食用了。如果吃的時候再配上一
小碟清爽的鹹菜,味道何止一個“香”字了得!
需要提醒的是,大麥粥不是隨便喝幾次就能解決問題的,您得長期堅持。每周至少喝上3次,一個夏日下來,保持可以清除內熱,而且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大麥粥曾是江蘇丹陽的一個特產。相傳當初乾隆皇帝途經此地,當地官員便獻上此粥供奉。乾隆一嘗此粥,果然龍顏大悅。只是在這個速食年代,人們似乎越來越
難在熬粥上下工夫了,大麥粥也就成為一種歷史了。不過如果您有時間的話,建議您自己煮上這麼一鍋。在嘗夠了大魚大肉的同時,或許會帶給您一種難得的清新之
感,不信您就試試!
紅豆薏米粥,除濕好幫手
“小滿”到來後,雨水漸漸增多。民間素有“大落大滿,小落小
滿”的諺語。“落”就是下雨的意思。這句諺語是說,如果小滿前後雨水豐沛,今年的收成一定就好;反之莊稼很可能就會歉收。雖然說高溫多雨始終貫穿於夏季,
但真正的“濕”是從小滿開始的。小滿一過,濕邪過盛,所以此時一定要注意防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