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願講話》目錄
【總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第十八願的殊勝重要
第二章 設我得佛
第三章 十方眾生
第四章 至心信樂
第五章 欲生我國
第六章 乃至十念
第七章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第八章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第九章 成就文及付囑文
第十章 淨宗祖師解釋本願
附錄一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義
附錄二 《大經》第十七、十八願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附錄三 名相索引.故事索引.比喻索引.法語索引
【細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第十八願的殊勝重要
第一節 四十八願之根本願
第二節 淨土宗開宗根源
第三節 淨土宗傳承根本
一、龍樹菩薩釋
二、曇鸞大師釋
三、道綽大師釋
四、善導大師釋
第二章 設我得佛
第一節 彌陀救度主動、平等、無條件
第二節 彌陀久已成佛
第三節 何故示現法藏
一、為啟眾生信心
二、為顯超世大願
三、為成諸佛之王
四、為使諸佛稱揚
第三章 十方眾生
第一節 十方眾生之所指
一、九法界一切眾生
二、二十五有眾生
三、三惡道眾生
第二節 彌陀悲心五點
一、不簡眾生
二、凡夫為本
三、苦機為先
四、亦使成佛
五、自覺為我一人
第四章 至心信樂
第一節 三心、目標、方法
第二節 至心之義
一、真心
二、誠心
三、凡事要真
四、世間難真
五、願生必真
第三節 信樂之義
一、信與樂
二、信之功德
三、信之定義
四、淨土門之信
五、善導大師的解釋
第五章 欲生我國
第一節 彌陀呼喚
一、彌陀救度的特點
二、彌陀的呼喚聲
三、法藏成佛的目的
四、古德偈語
第二節 眾生願生
一、願生的心情
二、世間的真相
三、釋迦勸願生
四、諸佛勸願生
五、祖師勸願生
【曇鸞大師】
【善導大師】
【印光大師】
第三節 生佛相念
一、佛念眾生
二、眾生念佛
第四節 古德願生偈
一、不念彌陀更念誰
二、不如西方歸去來
三、寧可九蓮居下品
四、神棲佛國永無生
五、千生萬劫常安泰
六、但得蓮中托化來
七、投胎一錯悔時難
八、彌陀發願之本意
第五節 願生的功德
一、勝世間善
二、勝二乘善
三、必得成佛
四、具足三心
五、結勸願生
第六章 乃至十念
第一節 「乃至十念」之義
一、念之義
二、念即是稱
三、臨終十念亦得往生,顯平生業成
四、「乃至」者:上包一形,下包一念
五、「乃至」含多義
六、念佛即是乘佛願
七、乃至十念,攝前三心
八、印光大師惕弟子之事
第二節 何故發「念佛往生願」
一、以問啟答
二、總標二義
三、捨劣取勝
四、捨難取易
第三節 念佛諸行比較
一、自餘眾行,全非比較
二、雜善難生,故教專念
三、一切善業,不如念佛
第四節 念佛的利益
一、真實之利
二、現當二益
三、名體一如、光號不二
四、佛光護身
第七章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第一節 此二句之重要
一、顯誓願弘深
二、顯生因願王
三、顯彌陀「不可思議」之所在
四、難信難說之法
五、必說必信之法
第二節 此二句之釋義
一、大意
二、約誓願原理—— 生佛同體
三、約修行成就—— 萬德成名
四、約成佛功能—— 歸命必生
五、約眾生聞信—— 往生已成
六、舉譬喻以明—— 生佛相感
七、善導大師釋—— 稱念必生
八、善導大師釋—— 歸命必生
九、法然上人釋—— 機法一體
第三節 往生之義
一、淨土宗宗旨
二、捨此往彼,蓮花化生
三、正覺華生
四、生皆平等
五、生即無生
六、往生證果皆由佛力
第四節 機法一體
一、往生正覺機法一體
二、身心功德機法一體
三、彼此三業機法一體
第八章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第一節 五逆謗法罪重
一、五無間業
二、小乘五逆
三、三福田
四、大乘五逆
五、謗法墮阿鼻地獄
六、謗法相
七、謗法重於五逆
第二節 孝養父母 恭敬三寶
一、內外典勸孝之文
二、敬田恩田之果報
第三節 五逆謗法 唯除攝取
一、曇鸞大師單複說
二、善導大師未造已造說
三、已迴心未迴心說
四、謗法迴心得生之經證
五、極惡念佛,變瓦成金
六、攝抑二門,悲智雙運
第四節 總括唯除 大意有四
一、顯抑止攝取
二、顯眾生根機
三、顯無一遺漏
四、顯誡惡勸善
第九章 成就文及付囑文
第一節 第十八願白話譯文
第二節 第十八願成就文
一、第十七願成就文
二、第十八願成就文
第三節 流通付囑文
一、依文解釋
二、法然上人釋一
三、法然上人釋二
第四節 第十八願、念佛成佛表解
第十章 淨宗祖師解釋本願
附錄一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義
附錄二 《大經》第十七、十八願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附錄三 名相索引.故事索引.比喻索引.法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