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的善知識,心懷淨土者有無量無邊。以我見聞所及的,前已授梓刻印。廣求而繼續得見,或他書偶而觸見者,本來準備以每個人各自為一本,然而因頻頻而至、頻頻增加,源源無盡,於是共作一蓮池海會也。以此供養十方修淨土人,同為蓮海之遊耳。雲棲會下妙意庵廣貴識。
淨土偈有引
明蕅益
博山禪師拈淨土偈,每每云「淨心即是西方土」,這實在是欲以因攝果也。而讀者不能通達,遂至以理奪事。我觸耳所聞心中極為感懷,於是更拈「西方即是唯心土」,使其能夠以事扶理,而理體不致於墮入偏空也。非敢凌駕超越於先達之人,聊且依附而作為補偏救弊之職而已。
西方即是唯心土,一串明珠萬行圓。掐到斷時頻換線,蓮邦左券更無愆。
西方即是唯心土,離土談心實倒顛。念念總皆歸佛海,何須重覓祖師禪。
西方即是唯心土,緣具方能了正因。忍慧互資成戒品,明珠護惜不宜輕。
西方即是唯心土,未到西方深可危。夙障已如波浪湧,那堪新業又相隨。
西方即是唯心土,淨戒堅持莫使疏。世人總皆跼蹐境,不須旅邸覓安居。
西方即是唯心土,不識西方豈識心。何事謬希圓頓解,卻將落葉作黃金。
西方即是唯心土,理事相應始有功。日用未能違現行,如何妄欲擬真宗。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淨心空病亦忘。良藥不勞從外覓,阿伽一味有餘香。
西方即是唯心土,篤信西方即信心。念念若開圓頓解,不須離教自玄深。
西方即是唯心土,擬撥西方理便乖。極樂一塵同剎海,假饒天眼未知涯。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淨方知心體空。一切境風猶罣念,云何妄說任西東。
西方即是唯心土,悲智相應始克生。莫謂大悲應愍濁,化他須是自功成。
西方即是唯心土,像季尤為法海梁。信念剎那能甫具,珍池已覺寶華香。
西方即是唯心土,功行應教日日鮮。一息不存誰努力,豈將精進遜先賢。
西方即是唯心土,三昧中王道最微。瞥爾生疑千古隔,咬釘嚼鐵莫依違。
佛會偈一首
已信彌陀大願舟,共修三昧度迷流。六時行道無餘想,一句洪名似救頭。
應痛盲龜常在溺,獨忻孔木只今浮。殷勤拶入無生理,七寶池邊握手遊。
禪宗與淨土互相譏諷,已經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然而此二種法門如果能夠真實地去下工夫,不論是分開獨修或禪淨合修俱是十分微妙。參禪如果真的能夠達到一念不生、前後際斷,雖然不言及淨土,而其國土已經清淨了。念佛如果能夠真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也沒有不心開悟道者也。博山與蕅益二位大師,雖然各有其修行之主旨,然而其原本就是如同水乳交融而和合。假使悠悠散散以輕忽之心念佛,豈只是心地不明,正憂慮其往生極樂淨土之不穩當也。若只是口頭禪者沒有實修,而輕視抹殺西方淨土,豈只是失去極樂淨土,正可惜其心地之未能明了也。禪宗與淨土之二者,各有其所得與所失,而就其中道以入門下手,此即是諸佛諸大菩薩,以及諸大禪宗祖師之所以孜孜不倦地勸人念佛的原因,想必不致於擔誤後世之學人吧!妙意庵廣貴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