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不顛倒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
能夠預知未來,有兩種可能:1.是自修神通而得天眼;2.是藉諸佛菩薩的方便,使令得見。此如《觀無量壽經》云:「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若修淨土念佛法門,即能「獲得諸佛護念,將欲命終,諸佛如來,以異方便,而令淨業行者,預知時至」。也就是使得即將往生西方淨土的人,自己知道,當於何年何月何日何時,捨此業報色身,往生蓮邦,於彼蓮花化生。
有的人在數個月前就知道了,有的在一個月前,有的數日前就知道什麼時候將捨報往生,就像流落異鄉的旅客,知道了歸家的日期,便能很安詳、從容、自在的準備放下一切,等待佛來接引回家。念佛念到能夠自知時至,這是善根福德所致,水到渠成,也不用強求。
前述曾提及,我們每人各有三條命,此處的命終,指的是身命。所以色身的命終之後,尚帶著生命及慧命,往生佛國淨土。
身無病苦
當臨命終時,身體沒有病苦,即是無疾而終。要能少瞋少惱,不造殺業,或以修大功德消除業障,始能得到。我的先師東初老人,就是無病無苦,坐在椅子上,說走就走,那是很不容易的。平常人,可以修到無苦而不能無病,但是有病卻無苦也不容易,那得修空觀成就,始能心不受苦。
病是身體機能故障,誰都難免;苦是心的感受,心有不甘、心有不捨等煩惱,便有苦受。
我見過一位老居士,在捨報以前害了三個月的癌症。他的兩隻腳先被切掉,問他:「苦不苦?」他說:「不苦。」後來他的兩條腿又被切掉,我再問他:「苦不苦?」他說:「有點痛但不苦。」問他:「為什麼不苦?」他說:「念阿彌陀佛,就沒有什麼好苦的!」我又問他:「你怕不怕死?」他說:「念阿彌陀佛,還怕什麼!」這位老居士很了不起!他就是送法鼓山許多畫的寒山樓主鄒葦澄老居士。
我們學佛念佛的人,能夠臨終無病無苦是最好,有病無苦這一點,但願能夠做得到。
心不貪戀
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一個學佛的人要貪什麼?要戀什麼?
臨命終的人應該這樣想:馬上就要去阿彌陀佛那裡了,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那麼好的地方,對這個世界又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放不下親人愛人、家庭事業,有的人放不下冤家對頭、名位財產,有的人放不下理想以及種種人、事、物等等,更有的人捨不得放下自己的身體。很多人都快要死了,還要叮嚀如何處理他的遺體,要火葬、要土葬,這都叫貪戀;如此貪戀的人,身死以後,就成了守宅鬼、守屍鬼,或是飄浮不定的遊蕩鬼,不願往生西方去了。
意不顛倒
顛倒就是執迷不悟,以苦為樂,便無法往生淨土,所以《阿彌陀經》特別說明:「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顛倒有四大項目:以苦為樂、不淨為淨、無常為常、非我為我。如在臨命終時,仍然顛倒妄想,對世間千般迷戀、萬般執著,縱然彌陀現前,而你不想去,也是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
如入禪定
好像進入禪定狀態,身心都在寧靜中,不僅沒有妄想顛倒,也沒有淒涼恐怖,而是在禪悅及法喜中離開人間,往生西方淨土。
「禪」是梵語禪那(dhyāna)的略譯,意為思惟修,新譯為靜慮。「定」是梵語三昧(samādhi)的音譯,意為正受,心定止一境;即一心考物者為禪,一境靜念者為定。
此處〈淨土文〉的如入禪定,乃是根據《觀無量壽經》的「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而達「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這正是每一位修行淨土的人,最理想的臨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