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第四、五品是阿彌陀佛的傳記、本生故事。他在因地是一個國王,名為世饒王,因為聽佛(世間自在王如來)講經說法,非常的感動,覺悟了,自己發願捨棄王位,發心出家修行,並在老師面前,說明他的志趣。他的願力不可思議,慈悲不可思議。他自己成就了,還想幫助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都能在一生中,得到圓滿的成就。他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是接受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廣博的教導與威神加持。在第四品跟第五品,可以看到他求學的經過。
我們在《六祖壇經》裡看到,慧能拜見五祖弘忍大師的時候,忍和尚問他,你來想求什麼?他告訴忍和尚說:我想作佛。這樣的口氣,非常稀有。諸位同修想想,我們為什麼想出家?是不是為了想作佛?世饒王發願出家,不但要作佛,他還要超過諸佛。這個願比六祖就高了,六祖只說作佛,沒有說要超過諸佛。法藏比丘發的願:我要作佛,還要超過諸佛。實在講,他真的做到了。法藏比丘向老師要求,為他說法,佛也就真的答應,為他宣說二百一十億佛國土依正莊嚴。「二百一十億佛國土」,諸位要知道,二百一十億,這不是一個數字,是表法的意思,在密宗裡面代表大圓滿。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也沒有漏掉,全部都宣說;不只宣說,而且以神力展現在他面前,讓他統統看到,使他對於整個法界,諸佛剎土裡面因果善惡,完全通達明瞭,法藏比丘才發願的。
老師以威神力將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仔細去參觀。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是不斷地累積圓滿的大願。圓滿這四十八願,是在接受老師的教導,參訪十方諸佛剎土,有感而發的。所以他這種修學的歷程,是非常合乎我們現代所講的科學,不是盲從,不是感情衝動。他見到許多的世界,有六道輪迴、三惡道,有善的、也有惡的。於是他發心,取人之長,捨人之短,建立一個完全沒有缺陷的世界。避免一切不善的,採取所有諸佛剎土裡面好的、善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變成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最美好的世界,為什麼呢?所有十方世界裡面不好的,西方世界沒有,找不到;一切諸佛世界,美好的地方,它統統都有;換句話說,法藏比丘所建立的極樂世界,就是集一切諸佛國土美好的大成,非常符合今天科學的理念。所以極樂世界,不是憑空想像的,也不是什麼神力變現出來的,是參考許多諸佛剎土而建造的。讓我們看到非常歡喜,也非常敬佩。
極樂世界建好之後,他向老師報告,第六品就是他的報告,全文把極樂世界一切狀況為我們詳細說明。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講了許多經典,我們仔細觀察,確實沒有一句違背四十八願。可以說,所有一切淨宗經典,都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可見得這一品就是淨宗的根本、淨宗的根源,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