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來到中國很早,在佛教傳到中國的初期—後漢—就來到中國,相傳安世高大師有翻譯,可惜這個譯本失傳了。所以,從漢到宋總共有十二次的翻譯,可惜的是,其中有七種已經失傳了,現在流傳在我們世間還有五種。這五種譯本為:
1.《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東漢支婁迦讖譯。
2.《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東吳支謙譯。
3.《佛說無量壽經》,曹魏康僧鎧譯。
4.《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菩提流志譯。
5.《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北宋法賢譯。
如果我們只看一種本子,就不能夠了解其餘譯本裡面,佛還有很多精粹的開示,因此,後人就感覺到有會集的必要了。如果五種本子都讀,在古時候印刷術不發達,經本不容易得到,就以宋朝王龍舒居士來說,他要會集無量壽經,只看到四種本子,其中唐譯的「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他沒有見到。由此可知,古時候要想都得到、看到五種譯本,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現代印刷術發達了,我們得到經書比從前是方便太多了。但是,會集確實是有必要,王龍舒是第一個會集的人,以後有彭際清的節校本、魏默深的會集本;很可惜,古德會集裡面都有瑕疵,雖然後人也很佩服,總還有一些地方令人不滿意,所以流通就不廣了。我們今天選的這個本子,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本子,是律航老法師從大陸上帶來的,當時帶來的時候,交給台中瑞成書局,印了二千本,台灣才有這個本子流通。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國三十九年,在台中曾經講過一遍,我們現在採用的本子,就是李老師當年講經自己用的經本,本子上有他的註解,他親筆所寫的,用毛筆寫的,寫的相當的整齊。雖然註的很簡單,但是已把經文的要義,統統給提示出來了,非常難得的一個好註解。
夏老居士在民國二十一年發願重新會集,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寫成稿本,到民國二十五年印製完成初版;又經過了幾次修改,才成為定本。慈舟老法師,曾經在濟南講過這本經,而且製定有科判,我們曾將此科判印製出版過。而慈舟老法師有二個學生在台灣,都是我們佛教界所尊敬的,第一位就是道源老法師,已經圓寂了,第二位就是懺雲法師,相信台灣同修對二位法師的師父—慈舟法師的科判,應該更有一種親切之感,有助於弘揚這個會集本。以上是對於這會集本的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