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九冊 -- 佛教問題探討

佛光教科書第九冊 -- 佛教問題探討

第十三課 生死

[日期:2010-07-29]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何謂「分段生死」、「變異生死」?
  
  佛教將眾生的生死分為兩種:
  
  1.分段生死:又作分段死、有為生死。是變異生死的對稱。指眾生由於每一世所招感的果報不同,而有形貌、壽命等區別,稱為分段身。受此分段身後,必有一期生命的結束。故稱分段生死。
  
  2.變異生死:又作無為生死、不思議變易死、變易死。是分段生死的對稱。指阿羅漢、辟支佛及大力的菩薩等三乘聖者因悲願心而來世間所受的生死。三乘聖者已跳出三界,結束分段生死,由於修行的結果,煩惱迷惑漸除,智慧聖果漸增,此種迷悟的遷移,感得意境的昇華,每一期都不相同,由前期轉入後期的變易,恰好一度生死,故稱不思議變易生死。
  
  二、生死有何譬喻?
  
  在佛教經典有許多形容生死的譬喻:
  
  1.生死如泥:指眾生由於無知、不自覺,因而陷溺在生死的泥沼中,難以出離。《俱舍論》云:「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諸眾生沈溺處故,難可出故,所以譬泥。」
  
  2.生死如夜:指生死猶如長夜夢境,唯有黎明來到,方能覺知夢境的虛幻。《成唯識論》云:「未得真覺,恆處夢中,故佛說為生死長夜。」
  
  3.生死如海:指眾生輪迴流轉,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忽而上昇天道,忽而墮落畜生,彷彿在無邊無際的生死苦海中載沈載浮一樣。《佛所行讚》云:「當乘智慧舟,超度生死海。」《大般涅槃經義記》云:「如來得涅槃船,周旋往返,濟度眾生,故能於彼生死海中得作船師。」
  
  4.生死如雲:指生死魔障遮覆靈覺本性,好像浮雲覆蓋日月一樣。《無量壽經》云:「慧日照世間,消除生死雲。」
  
  5.生死如輪:指眾生以惑、業、苦三者輾轉相因,猶如車輪,在生死中流轉不已。《大智度論》云:「生死輪載人,諸煩惱結使,大力自在轉,無人能禁止。」
  
  6.生死如園:指生死界猶如園林,凡夫耽戀不捨,菩薩遊化其間。《往生論註》云:「示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
  
  三、人為什麼會貪生怕死?
  
  生死的事實是假相,眾生隨著業力,在生死流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常人不知,信以為實。其實,生與死是同一件事。表面上看起來,生命的誕生有種種的形相,種種的歡喜;生命的殞滅,有種種的傷感;以悟者的心智觀察,則一切皆為虛妄。死亡只不過如同舊屋殘破剝落,搬了新家而已,身體好比房子,損壞了,換一個好身體,如是而已。事實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並非真正的生,死也並非真正的死。人之所以會貪生厭死,乃我執在作祟,一旦有了我執,世間上的紛擾、動亂、痛苦就如影隨形般逼迫而來。去除了我執,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一如,表裡不異,當下就能得大解脫,獲大自在。
  
  四、人死一定會下地獄嗎?
  
  一般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親人死了一定會變成鬼,或下地獄。佛教雖然承認鬼的存在,但是佛教認為人死了之後卻不一定變成人見人怕的鬼。人離開了這個世界,前往的地方,不僅僅是地獄而已,也許到天堂去享樂,也許再降生為人。縱然輪迴為鬼,也必須具備有成為鬼的罪惡因果。好人不但仍然可以做人,還可以做個更好的人,甚至還可以成為聖賢,成為諸佛菩薩。
  
  五、人死有輪迴嗎?
  
  有。佛經上說:「生又何嘗生?死又何曾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其實,這一個死,不正是另一個生的開始嗎?人本來就不會死。佛教講「十二因緣」,生命是環型的,與其他宗教所講的直線型不一樣。譬如耶穌教講:「人從那裡來?」「人從上帝來。」「上帝從那裡來?」「上帝本來就有,不需從那裡來。」佛教主張:「人從那裡來?」「人從死來。」「死從何來?」「死從生來。」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我們的心則有生住異滅,生死永遠不停止,像時鐘一樣,循環不已,那裡是開始?那裡是結束?事實上,沒有終點,也沒有起點。
  
  六、人死後的世界為何?
  
  人死亡之後的情形如何?依佛經記載,由於軀殼形體從有形有限轉化為無形無限,人死後的境況要比生前好多了。從下面幾點可作一比較:
  
  1.時空的限制:人在生前受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隔絕,不能隨心所欲,萬里遨遊,也無法返老還童,縱情恣性,可是一旦死亡而脫離形體的桎梏,他的道心真性就可以自由自在來去,穿越三界時空了。
  
  2.肉體的負擔:《法句經》說:「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饑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我們的大負擔--餓了要找東西餵它吃,冷了要替它加衣服,生病時要忍受皮肉的痛楚顦顦這個身體所帶給我們的煩惱遠比帶給我們的快樂多。而死亡之後,業識不再受軀殼的牽制,不必再去侍候這個色身,就沒有饑寒、病痛的生理折磨,也沒有種種觸受壓迫的負擔了。
  
  3.人天的神通:活著的時候,人的種種能力都受到軀體限制,死後則不受物理世界的拘束,能夠穿牆越壁,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聽到耳朵所聽不到的訊息。而且業識具有浮留在空中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飛行,其運動的速度可以隨意念所生而無遠弗屆。除了佛陀的金剛座、母親的子宮胎不能穿越之外,其餘物理世界的任何阻礙都可以穿梭自如,真是「念動即至」了。
  
  七、佛教為何要提倡火葬?
  
  佛教主張火葬,既方便又經濟,更合乎衛生,尤其適合於人口爆滿,用地日狹的今日社會;不像土葬費用高,佔地廣,並且埋葬幾年後還要撿骨,非常不方便。火葬安厝靈骨,不需要佔太大的空間,真是一勞永逸。
  
  八、如何永斷生死?
  
  人生在世,最苦的莫過於生死。當親人臨命終時,那一種生離死別的苦楚,如刀刃在心上亂割,真是肝腸寸斷!如何才能免去這種痛苦?佛陀告訴我們,惟有永斷生死苦惱,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才有辦法免除生離死別的痛苦。怎麼樣才能永斷生死苦惱,進入涅槃?佛陀說:惟有修行。
  
  一個人若不修行,則永遠不能出頭。平時若只做些功德,至多僅能獲得人天果報,雖然在天界得以享福,但當福報享盡,仍須墮落受苦,不能出離生死。唯有發出離心,厭離塵世的欲望,不為欲望所縛,再以入世的精神,從事弘法度眾的工作,才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苦海。
  
  過去諸佛菩薩能出離生死苦海,逍遙於常寂光中,都是經過多生多劫的刻苦修行與磨練,才能有所證悟。因此,若想永斷生死苦惱,則必須認真修行。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課 信仰
第3頁:第二課 教理 第4頁:第三課 文史
第5頁:第四課 宗派 第6頁:第五課 戒律
第7頁:第六課 制度 第8頁:第七課 稱謂
第9頁:第八課 儀禮 第10頁:第九課 菩薩
第11頁:第十課 修行 第12頁:第十一課 宇宙
第13頁:第十二課 人生 第14頁:第十三課 生死
第15頁:第十四課 生活 第16頁:第十五課 家庭
第17頁:第十六課 素食 第18頁:第十七課 民俗
第19頁:第十八課 應世 第20頁:第十九課 神異
第21頁:第二十課 破邪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