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七冊 -- 佛教常識

佛光教科書第七冊 -- 佛教常識

第十課 學佛行儀

[日期:2010-07-28]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門教育十分重視思想教育與生活教育,因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規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業。因此,舉凡行、立、坐、臥,一切舉止動作都要威儀具足,所謂「身具德,人必敬」。以下僅就日常生活中的行立坐臥四種威儀,以及有關參訪、入殿、禮拜、出堂等應注意的行儀,略述於後:
  
  一、四種威儀
  
  (一)行:
  
  1.走路時,應目視前方七尺,不可左顧右盼,不可低頭仰視。
  
  2.穿著海青行進時,應該雙手操胸。
  
  3.穿著長衫行進時,應該雙手下垂,自然擺動。
  
  4.行進間,雙手不可置放腰後;不可跑步,若要趕路,可放大步伐,但不可奔跑。
  
  5.行進間,見大德迎面而來,應立定合掌,待大德走過,方可放掌、前進。
  
  6.與大德師長同行,應走在左後方,距離一個肩膀的寬度,不可平行,不可離太遠。
  
  7.走出房門,衣服、鞋襪必須穿戴整齊,不可赤腳或穿著拖鞋。
  
  8.如係宗教徒,有法衣在身,不可大包小包背滿全身,僧袋應當背於右肩。
  
  9.如非諸山方丈,不可掛念珠行走。
  
  10.行進間持經本,應雙手捧持。
  
  (二)立:
  
  1.站立時,應前八後二,抬頭挺胸,姿勢端正,不可倚牆靠壁,不可雙手叉腰。
  
  2.與大德同在時,不可站在大德的上首、高處、對面,或與大德並排而站。
  
  (三)坐:
  
  1.坐下時,要平肩、收齶、雙眼平視、手放雙膝。
  
  2.與大德同坐,應坐半座,不可坐滿,不可翹腿,並依大德指示的位置坐下,若招呼你與其平坐,應該禮貌遵行,不可違意。
  
  (四)臥:睡眠時,要右脅而臥(吉祥臥),不可四仰八叉。
  
  二、參訪禮儀
  
  1.寺院參訪,應事先通知,並準時到達。到達時,先到客堂報到,然後向主事者行禮,由知客法師引導至佛殿禮佛。
  
  2.參訪日期、時間一經確定,則勿隨意更改,以免造成安排的不便。
  
  3.離開寺院時,應到大殿向佛菩薩告假。
  
  三、佛殿禮儀
  
  1.入殿時,若從右門入,應右腳先進;若從左門入,則左腳先進。
  
  2.入殿後要先拜佛,才能拜人,或是瞻仰佛像。
  
  3.在大殿中不可寒暄講話,不可相互送禮,有事須退出殿外講說。
  
  4.不可隨心所欲進出佛殿,更不可衣冠不整。進入佛殿時,應操手行走。
  
  四、禮拜行儀
  
  1.禮佛時,宜在佛堂、佛殿、佛塔,以免引人側目。
  
  2.在佛殿禮佛,除非住持方丈和尚,否則應在東西兩單禮拜。
  
  3.禮拜大德師長,應至佛殿,如於路上、客堂、飯廳,或大德參禪、打坐、剃頭、臥病時,不可禮拜。
  
  4.禮拜大德不可於高處拜,或於大德背後拜。
  
  五、出堂禮儀
  
  1.出堂是大事,分個人及團體兩種。個人出堂必須請假。如係早上出,晚上歸,可向直屬主管請假,如係長假,必須向糾察、客堂及相關職務人等請假,而且必須搭衣。
  
  2.請假在外,不可於俗家或信徒家中夜宿,除非當地沒有寺院道場。
  
  一個修道者的風姿,在行立坐臥、言談舉止中皆可表露無遺。佛門中其實不只四種威儀,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威儀不僅能調攝修道者的身心,尤其可以行無言的教化,例如昔日舍利弗為馬勝比丘進止有方,端正的威儀攝受而歸投佛陀座下,威儀的重要,由此可知。所以學佛修行必須重視威儀的訓練。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課 叢林寺院
第3頁:第二課 寺院建築 第4頁:第三課 道場行事
第5頁:第四課 寺政外事 第6頁:第五課 寺院清規
第7頁:第六課 宗教法令 第8頁:第七課 法器法物
第9頁:第八課 衣單僧物 第10頁:第九課 各種稱謂
第11頁:第十課 學佛行儀 第12頁:第十一課 叢林漫談
第13頁:第十二課 法事介紹 第14頁:第十三課 婚喪喜慶
第15頁:第十四課 佛教節日 第16頁:第十五課 民俗神祇
第17頁:第十六課 佛語典故 第18頁:第十七課 生活法相
第19頁:第十八課 修持常識 第20頁:第十九課 佛教的法數
第21頁:第二十課 佛教的第一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