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六冊 -- 實用佛教

佛光教科書第六冊 -- 實用佛教

第三課 般若的妙用

[日期:2010-07-28]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在世間上為人處事,都要講求效能、功用。正如賺錢有什麼用?讀書有什麼用?賺錢不但能解決生活許多問題,而且可以造福社會人群;讀書可以增加知識,懂得做人處事,將來可以成功立業。同樣的,「般若」對我們有什麼妙用呢?「般若」就是智慧,而且妙用很多。
  
  梁啟超先生說:「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智慧的學問,而般若則是佛法的雙眼,因此菩薩行六度波羅蜜,以般若為首,如《大智度論》云:「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若無般若,五度如盲。」世間法因般若才能成為出世法。
  
  因此,「布施無般若,為得一世榮,後受餘殃在;持戒無般若,暫生上欲界,還墮泥犁中;忍辱無般若,報得端正形,不證寂滅忍;精進無般若,徒興生滅功,不趣真常海;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萬行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
  
  今就「般若」對我們人生的妙用,提出四點看法:
  
  第一、可以正信真理
  
  人不能沒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但是信錯了就很危險。
  
  般若能讓我們正信真理,認識真理的條件,因而選擇正確的信仰。例如:
  
  一、正信有歷史考據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歷史上記載,有生養他的父母、國家,以及他的修行經過,在時、地、物上都可以考據的,他是真實的佛陀。
  
  二、正信有般若智慧的:佛陀有能力幫助眾生度一切苦厄。佛陀曾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之不行,非導過也。」是真正有能力可以為眾生消災免難的。
  
  三、正信有慈悲道德的:佛陀不僅有能力,真實存在,他所宣說的教法、所領導的僧團,都是智慧、慈悲、道德,善行美名,普傳十方。
  
  有般若就能明白真理的「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因果性、緣起性、永恆性」。比方說,佛教講「有生有死」、「有業有報」,這是亙古亙今不變的真理。
  
  四、正信有淨化人心的:有很多外道,常以主宰人間禍福,降災招殃來控制信徒,而正信的佛教則主張「命運」是操在自己手中。
  
  有般若就能懂得以「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印證真理。
  
  第二、可以體證般若
  
  古人說:「若人識得般若性,春花秋月大地春。」又說:「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宇宙世間森羅萬象都是從我們自性的般若裡面所顯現的。
  
  究竟什麼是般若?什麼不是般若?只要能令眾生開悟,一切都是般若,譬如佛陀教周利槃陀伽拂塵掃垢,周利槃陀伽因而開悟,則掃地作務皆是般若;不能令眾生覺悟,則一切都不是般若,例如:講者諄諄,聽者藐藐,則般若又有何用?
  
  有一個老婆婆,每天一大早都到寺院拜佛,有一次禮完佛,經過寺院的丹墀時,不小心踩到一團東西,吱的一聲,像是青蛙的叫聲,心想:「我是來拜佛求功德的,怎麼不小心殺生了!」回家以後,一直懊惱懺悔。於是回到寺院,請法師為青蛙誦經超度。法師一聽,就帶著老婆婆到丹墀一看,原來不是青蛙,而是一條被踩爛的茄子,一時之間,老太婆心中的陰影、罪業、不安都消失了。
  
  般若的功用就是要我們去認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為假相迷惑而患得患失!
  
  第三、可以明白價值
  
  般若有什麼用?有般若就可以明白人生的價值。般若的價值非語言文字可以道盡,詩云:「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同樣的衣食住行,有了般若,價值就不一樣。比方說,穿衣,不一定要綾羅綢緞,淡雅樸素的粗布衣單,更能展現非凡的氣質;飲食,不一定要山珍海味、滿漢全席,清淡的白水菜根,青蔬黃果,細細咀嚼,更甚於珍饈美味;居住,非得洋房別墅,在國民公寓裡,更能增加聯誼,體會人我關係處,一花一葉一如來。
  
  現代人出門,往來交通,大多以汽車代步,反而使身體機能退化,有了般若就不一樣,安步以當車,不但能減少環境污染,更能多留一份閒情給自己。
  
  現實的人生,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忙碌,但到頭來卻又不知為何辛苦為何忙。有了般若,忙,有忙的意義;奉獻,有奉獻的價值,人生就不一樣了。
  
  因此,般若的價值妙用,在於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淨化我們的思想,提升我們人生的境界。
  
  舉喻而言:般若如「橋樑」、「舟船」,能運載一切眾生到達彼岸;般若如「鋒刃」,能斬斷一切煩惱業識;般若如「光」,得以照破眾生累劫以來的無明陋習;般若如「眼目」,是一切功德善法的根源;般若如「慈母」,諸佛菩薩、二乘行人、人間行者,莫不由般若而證悟真理,故又稱為「三世諸佛之母」。
  
  第四、可以生活自在
  
  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所證悟的就是般若;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就是相應的般若;禪宗五祖弘忍為惠能說法,當下明心見性,亦是般若;提婆求見龍樹菩薩,投針於滿缽水,所契入的亦是般若。
  
  何以般若能有這樣的妙用呢?所謂「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象」。在般若大智慧裡面,時空統一了,差別對待銷融了,人我距離消失了,世間的學問知識轉換為出世間的真理,執著的情感昇華為對一切眾生的大慈悲,心意不為苦樂所動,止惡向善的力量也增強了。
  
  因此,人生有般若,就能生活自在,縱使遭遇再多的災難、難堪,都能在一念間逢樂不喜,遇苦不憂。善用般若思想,哭婆變笑婆,一個轉念,苦難的人生就會成為般若的人生。用般若待人,你大我小,你有我無,沒有計較的必要。用般若生活,能有能無,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多能少。用般若做事,插花,花姿意境不一樣;煮菜,菜香的味道不一樣;說話,談吐的風格不一樣。有了般若,心境一轉,海闊天空,人生何其快樂自在!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課 佛教的道德標準
第3頁:第二課 佛教的倫理觀 第4頁:第三課 般若的妙用
第5頁:第四課 佛教對經濟的看法 第6頁:第五課 佛教的戰鬥觀
第7頁:第六課 佛教對教育的看法 第8頁:第七課 佛教的政治觀
第9頁:第八課 佛教的參禪須知 第10頁:第九課 持戒與犯戒
第11頁:第十課 佛教的師弟之道 第12頁:第十一課 佛教的家庭觀
第13頁:第十二課 佛教的事親之道 第14頁:第十三課 佛教對感情的處理
第15頁:第十四課 佛教徒的生活禮儀 第16頁:第十五課 佛教徒的一日行
第17頁:第十六課 密行百事 第18頁:第十七課 佛教徒的生涯規劃
第19頁:第十八課 佛教對生老病死的看法 第20頁:第十九課 探病須知
第21頁:第二十課 臨終關懷應有的認識 第22頁:第二十一課 佛教徒應讀專書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