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二冊 -- 佛教的真理

佛光教科書第二冊 -- 佛教的真理

第十二課 八正道

[日期:2010-07-28]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苦」是人生實相,離「苦」得「樂」,人之所欲。學佛最終的目標,即是透過佛法的修學體證,達到解脫生死輪迴的「苦」,獲得涅槃寂滅的「樂」,這是人生最究竟圓滿的境界。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為眾生開示八種轉凡成聖,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修行方法,稱為「八正道」。
  
  八正道分別為: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等,這是八條通往涅槃的捷徑。所謂「正」者,以此八法盡離邪非故;所謂「道」者,因其能通達不生不滅、寂滅最樂之境故。循此八正道,可使眾生苦集煩惱永斷,證得涅槃的聖賢境界,因此又稱「八聖道」。八正道又如船筏,可使眾生從「迷界」的此岸渡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稱為「八道船」、「八筏」。
  
  八正道為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時所說,其後陸續說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共為三十七道品。其中以八正道最能代表佛教的實踐法門,因此一般以八正道為四聖諦中「道諦」的內容,是為「滅諦」之「因」。實際上八正道與三十七道品也只是詳略之分,意義並沒有差別。
  
  八正道中,「正見」居首,「正見」即離諸顛倒邪見的正觀,是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因果的智慧,是透過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等佛教教理來觀察宇宙萬象而獲得的正確見解。學佛應該正見因緣果報、正見善惡業力、正見無常苦空、正見佛道永恆。有了正見的智慧,對於是非、善惡、真偽才能做正確的思惟判斷,發諸於身口意才有正確的行為,而不至造下三塗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輪迴之苦。《雜阿含經》卷二十八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正見的重要,由此可見。
  
  八正道可大分為八,實為一體,其中任何一項的實踐,必然使其餘七項伴隨同時圓滿成就,正如《大毗婆沙論》說:「由正見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語;由正語故,復得正業;由正業故,復得正命;由正命故,發起正勤;由正勤故,便得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佛法雖有八萬四千法門,然而每一法門都不能背離八正道,由此可見八正道的重要性。
  
  戒、定、慧三學是佛教的實踐綱領,八正道歸納起來亦不出戒、定、慧三無漏學:正見、正思惟屬於慧學;正語、正業、正命屬於戒學;正念、正定屬於定學;正精進通於戒、定、慧三學。
  
  八正道以「正見」為首,說明學佛應當以智慧為前導,才不致迷失方向,這是以修行的次第而言;若以修行的目標來說,「正定」才能離惑證真。要修得「正定」,則須借助「正見」至「正念」等前七支為緣,也就是說,有了正知正見,發乎於身的行為,才能遠離殺、盜、邪淫,合於「正業」、「正命」、「正精進」;發乎於口的語言,必然是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的「正語」;發乎於意的正確思想,才能遠離貪、瞋、愚癡的無明妄念,而起無瞋恚、無害想的「正思惟」,及憶念正道的「正念」;如此身口意三業清淨,自能入於無漏清淨的「正定」而獲得解脫自在,所以說八正道是正覺解脫的正道。
  
  八正道也是最平實而生活化的實踐法門,日常生活中對因果義理有肯定的認識,就是正見;平日所思所想,念念與佛法真理相契合,就是正思惟;與人交談說話都是慈顏愛語,令人生起信心、歡喜,就是正語;平時所行所作,都合於道德禮法,不會為了一己之私欲而侵犯、傷害別人,這就是正業、正命;進而主動濟弱扶傾、樂善好施、行善止惡,這就是正精進、正念;遇到困難挫折,能夠沉著、冷靜,運用智慧去判斷、解決事情,這就是正定。八正道包含了信仰與道德的要目,不僅是出世解脫道的實踐法門,也是人間生活中人人皆應遵守的道德準則。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課 佛教的真理
第3頁:第二課 經藏 第4頁:第三課 律藏
第5頁:第四課 論藏 第6頁:第五課 戒律
第7頁:第六課 禪學 第8頁:第七課 般若
第9頁:第八課 四聖諦 第10頁:第九課 十二因緣
第11頁:第十課 五蘊 第12頁:第十一課 業力
第13頁:第十二課 八正道 第14頁:第十三課 因緣果報
第15頁:第十四課 三法印 第16頁:第十五課 緣起
第17頁:第十六課 空有 第18頁:第十七課 中道
第19頁:第十八課 無常 第20頁:第十九課 涅槃
第21頁:第二十課 煩惱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