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一冊 -- 佛法僧三寶

佛光教科書第一冊 -- 佛法僧三寶

第四課 佛德

[日期:2010-07-28]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陀是三覺圓滿,萬德具足的聖者。三覺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萬德即: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大悲、十八不共法等。由於佛陀具此異於三乘的殊勝功德,因而受到世人的尊崇,此圓滿功德稱之為佛德。
  
  所謂「十力」,是指佛陀證得法身實相後,具有十種智力,能說法度眾,摧伏邪見,成辦諸事,自在無礙。十力是:
  
  一、處非處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因緣果報定相。
  
  二、業異熟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三世因緣果報。
  
  三、禪定解脫三昧淨垢分別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禪定的深淺次第。
  
  四、根上下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
  
  五、種種勝解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欲樂善惡的差異。
  
  六、種種界智力:指佛陀遍知種種世間的性相。
  
  七、遍趣行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善道、惡道、聖道所至處。
  
  八、宿命智力:指佛陀遍知眾生過去世種種事。
  
  九、生死智力:指佛陀以天眼了知眾生死生之時,以及未來受生之處。
  
  十、漏盡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漏盡與否。
  
  「四無所畏」又稱四無畏,指佛陀具有四種臨眾無畏的信心,無論說法、
  
  問答、論難,從容而安詳,勇猛而安穩。四無所畏是:
  
  一、一切智無畏:佛陀覺知諸法,住於正見,無所怖畏。
  
  二、漏盡無畏:佛陀自信斷盡一切煩惱,而無外難怖畏。
  
  三、說障法無畏:佛陀闡示修行障礙之法,對任何非難皆無所怖畏。
  
  四、說盡苦道無畏:佛陀宣說出離之道而無所怖畏。
  
  「三念住」又作三念處、三意止,指佛陀以大悲攝化眾生,恆常保持正念
  
  正知的心境,即使在三種情況之下,都無有歡喜憂慼之情:
  
  第一念住:當眾生熱心聞法、行教時,佛不生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第二念住:眾生不敬信佛法時,佛亦不生憂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第三念住:眾生中有信與不信佛法者,佛不生喜心,也不生憂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大悲」,乃佛陀恆常繫念救度眾生的悲愍心,因此示教利喜,引導眾生入佛知見。此外,關於十八不共法,大、小乘佛教各有所指。小乘佛教的十八不共法指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與大悲。大乘佛教則在《大品般若經》中提出十八點不共佛法,即:諸佛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己捨心、欲無減、精進無減、念無減、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見過去世無礙無障、智慧知見未來世無礙無障、智慧知見現在世無礙無障等。
  
  除了上述的殊勝功德外,還有「三德」、「四無礙解」。一般所謂「三德」,即智德、斷德、恩德,以及《大般涅槃經》提到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四無礙解」則包括:善能契入正理的「法無礙解」、善能詮釋法義的「義無礙解」、精通各種地方語言而無礙自在的「詞無礙解」、隨順正理而巧說無礙的「辯無礙解」等。表示佛陀能時時運用四種自在無礙的智解辯才化度眾生。
  
  佛陀之於眾生,正如慈母眷顧愛子一般,無有疲厭;眾生亦應如子憶母般時常感念佛德,時常念報佛恩。因此,「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是則名為報佛恩。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課 佛的意義
第3頁:第二課 如來十號 第4頁:第三課 佛身
第5頁:第四課 佛德 第6頁:第五課 佛像的種類
第7頁:第六課 他方佛名 第8頁:第七課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第9頁:第八課 法的意義 第10頁:第九課 佛陀說法因緣
第11頁:第十課 修學佛法的次第 第12頁:第十一課 佛法的內容
第13頁:第十二課 經典的來源 第14頁:第十三課 譯經事業
第15頁:第十四課 僧的意義 第16頁:第十五課 僧團的組成
第17頁:第十六課 比丘尼教團 第18頁:第十七課 六和敬
第19頁:第十八課 聲聞僧與菩薩僧的區別 第20頁:第十九課 結夏安居
第21頁:第二十課 弘法利生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