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嚴得宜,勿偏一方
研究學問的人,為了要成就他的事業,應當要謹言慎行與刻苦自勵,如果沒有這種發奮努力的精神和奮鬥的意志,要想在社會上成就偉大的事業是不可能的,所以,做人與做事之道常不能夠四時日夜相同而不變,必須分清楚事物的輕重緩急和先後,所謂因人事時地物的不同,而使之咸得其宜。比方說尺蠖之蟲,想伸展身體之前必先把身體蜷曲起來,這就是說做事要緩急合宜然後才能穩操勝算。平時的休息,並非為了休息而休息,實在是為了活動而休息,這樣才能體會休息的真正意義。
學者為了修業,日夜戰戰兢兢、戒慎恐懼而不怠惰,這當然很好,但不是這樣就夠了,必須在另一方面展現不拘小節的風度,凡事要寬嚴得宜,剛柔相濟,如果對事嚴格過度毫無溫情,則無論他的行為如何純正,生活如何清苦,總是如秋天的氣候一樣,一味的寒冷肅殺,使萬物凋零枯死。
所以,天造四時必須有春有秋,春氣溫潤滋長萬物,有發育成長的生機,而我們的修養學問也和春天的氣候一樣,使它發榮滋長蒸蒸日上,然後學問有了成就,才能夠談到救世益民啊!
【前集0六一】
學者有段競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洒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