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法語》略講
一、序 講
淨土法脈
我們中國淨土宗,有十三位祖師。這十三位祖師,是後人根據他們當時弘揚淨土的影響大小而認定的,從法脈傳承上來說,是有些差別的,而公認善導大師的念佛思想是中國淨土宗的正脈。善導以上,道綽、曇鸞,善導以下,法照、少康,這是一脈相承。
大師思想
印光大師大家不陌生,是近代淨土門的祖師。
印光大師的思想,注重他力本願。他的弘化,一是深信因果,一是勸歸淨土。他自己說:一生專賣「南無阿彌陀佛」一味藥,是真正專弘淨土的祖師。
印光大師的思想,可以說和善導大師很接近。他的主要著作是《印光大師文鈔》,有《增廣文鈔》,有《續編》,有《三編》,很厚。一是印光大師回答信眾的來信,還有他作的一些序文、跋文、論文等等。開示的很慈悲,老婆心切。
我本人,非常喜歡讀《印光大師文鈔》。在接觸阿彌陀佛本願以前,也把《印光大師文鈔》通讀過兩遍,第三遍也是節略性地拜讀,直到現在,也經常願意去翻閱。
我們這裏邊所選的《印光大師法語》,主要從闡明他力本願的思想來作選擇的,分為四部分:
一、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的不同。所謂自力、他力。
二、讚法門超勝。
三、勸深生信願。
四、一些對聯。
我們選得很少,很精要。
印光大師的文鈔很磅礡,我們初次看,不一定能把握他的思想本質,往往也講到自力修行,但是有一點很明確,無論橫講、豎講,總是導歸念佛。
由於時代的特點,應機的不同,特別是《文鈔》絕大多數是書信,書信總是針對特定的根機,所以往往同一個問題,開示也有差別。我們這邊側重他力本願思想,見得和善導大師的相同之處。
印光大師本人很崇仰善導大師,他在《文鈔》裏說:
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
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
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
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
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
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
則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
印光大師讚揚善導大師的「專、雜二行判」,是「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千秋萬代不會改變的鐵案。
二、正 講
我們來看這兩位祖師的共同之處。(印光大師說:)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
印光大師把一代佛教說成兩種不同的法門,這一看,就是我們淨土的傳承。龍樹菩薩分成「難行道、易行道」;曇鸞祖師解釋為「自力門、他力門」;道綽禪師判定為「聖道門、淨土門」;善導大師在淨土門之內,細判為「要門、弘願門」。如果不細判,淨土門就是指弘願、他力、易行道。
淨土門,大致而言,都是他力法門。他力法門當中,「要門」帶有自力,「弘願門」不帶自力。
通途法門與特別法門
印光大師說有兩種法門,語言上有所差別,意義上完全一致,哪兩種?
一、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
名為「通途法門」。
二、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
名為「特別法門」。
從名目來講,有兩種:一個是通途法門,一個是特別法門。「通」就是普通,大家都這樣;「特別法門」就跟大家所普遍認同的不一樣,所以叫「特別」。
通途法門仗自力,特別法門仗佛力,這跟曇鸞祖師講的一樣。仗自力修戒定慧,三學、六 度……修戒定慧到什麼程度才能了生死呢?「斷惑證真」。不是光有修戒定慧的名稱,是要達到斷惑證真,所有的煩惱惑業了無餘存,證得真如自性,現生親證,入 聖位,這樣才可以了生脫死。如果雖修戒定慧,還有一絲一毫的煩惑沒有斷,決定不能了生脫死。就好像一粒沙子,縱然再輕,投入水中,直沉海底。所以,自力了 生死難,太難!這個叫做通途法門。
如果你說:「不修戒定慧,不斷煩惱,怎麼能往生?」那就根本不瞭解什麼是淨土法門,你是在修學通途法門,也就是聖道法門。你能夠自力斷惑證真,用不著淨土法門了,不須為你開特別法門了。
特別法門之所以特別,就是為那些靠自力修戒定慧,不能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的人所特別慈悲,開的方便法門,也是究竟真實的法門,所以才叫特別法門。
我們在理論上要分清楚,不然,就會把聖道修行的觀念帶入淨土門,這樣就會混淆,就會誤了往生大事。
特別法門就很簡單,「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念佛是信願行具足。
印光大師是經常在一起講的,經常講「信願念佛」,善導大師呢,講「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似乎不怎麼提「信願」,而印光大師特別強調信願,《文鈔》裏邊處處講到。是不是有不同呢?不是,完全一樣。善導大師的思想自唐朝末年在中國失傳以後,人們 對於念佛有了不同的見解,尤其是後來,禪宗的思想滲入淨土門。善導大師的系統著作雖然失傳,但是其簡便易行的修習方法還是保留下來,但是,各宗的人,對念 佛給予不同的解釋。比如,禪宗的念佛是參話頭,看「念佛的是誰」,也有人念佛是為了求開悟、念佛是為了伏煩惱、念佛是為了修清淨心,這些想法,已經背離了 淨土宗的宗旨。
淨土宗的宗旨就是「信願求生」。「信」就是信:稱念名號必定往生,「願」就是願生極樂淨土,「行」就是稱念彌陀名號。
因為在印光大師的時代,有的人鼓勵念佛求開悟,因此他老人家特別慈悲說:「要信願念 佛!」念佛不是求開悟的,是唯一求往生的。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也講,如果念佛不注重信願,即使「風吹不入,雨打不濕」也不能往生,這句話的意思,不 是說名號沒有作用,是勸導大家要有信願,不能作為一種修開悟、求清淨心、求人天福報的手段,不是這樣子的。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印光大師特別強調信 願。
善導大師所講的念佛是「望佛本願,一向專稱」,是在淨土門之內,已經信受本願、願意往生的人,他的行法,簡潔歸納為「一向專稱」。
這就很明瞭了:兩位祖師的思想一致。「真信切願,持佛名號」,這是我們淨土宗專修之行。沒有提到別的,就講一條。
「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是不是自己的力量呢?不是。「以期仗佛慈力」,「信」也是 信佛的慈力救度,「願」也是願佛的慈力救度,稱念名號也是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救度,所以叫做「以期」,「期」就是希望,心中的目標;「仗」就是仰仗, 善導大師講:「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文辭不同,意義一致。
我們念佛,之所以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斷煩惱、得證涅槃 ── 戒定慧三學,一學不能成就,完完全全是一個罪惡凡夫,為什麼念佛能到西方呢?「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定得往生。」是阿彌陀佛的大誓慈力,所以說「仗佛慈力,往生西方」,這個叫做特別法門。
我在想,印光大師一生,不喜歡自己創造新名詞,他總是依據古德、前人講的話,他這裏 講「通途法門」、「特別法門」,前人沒這樣說。這有什麼樣的時代意義呢?是因為當時的行人,雖然稱念名號,雖然講念佛,但是把淨土法門的特質埋沒掉了,用 一般的聖道修行的觀念,解釋淨土念佛,所以印光大師才說「通途法門」、「特別法門」,是讓我們清楚地明瞭:淨土法門和一般法門不一樣。這是印光大師的慈 悲,鑒察當時眾生的根機。
現在還有人不相信,說:「淨土法門有什麼特別呀?」他還是用聖道門來解釋,那就不瞭解淨土法門的特點。
如果從法脈傳承來說,「特別法門」一詞也是有來歷的,就來自於善導大師《觀經疏》「別意之弘願」── 有特別之意的阿彌陀佛的本願。
仗自力與仗佛力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
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
《印光大師文鈔》裏邊,講通途法門、特別法門之處特別多。很簡捷地說明:通途法門仗自力,特別法門之所以特別,在於仗佛力。
由茲,拈去自力,注重佛力,
冀娑婆具足惑業之含識,
現生同赴蓮池。
印光大師的思想非常明確:由這樣法門的判別,我們應該勸導眾生捨掉自力,不要執而不捨。
心中有自力的觀念,就像水杯中裝滿水,決定甘露裝不進來,即使裝進來,也雜有你原來的成分。所以,有自力觀念的人,他看淨土門,怎麼看都是自力,就像戴了有色眼鏡,怎麼看都是那個顏色。
純粹的淨土門,「揀去自力」,全靠佛力。半自力、半佛力就不純粹了,淨土法門是仗佛力。純粹仗佛力,就是純粹淨土門。
有人誤解說:「仗佛力……要不要我念佛啊?」當然要。
「念佛不是自力嗎?」
這是一個觀念。如果你這樣認為,也無妨,只要你肯念。
但是經典、歷代祖師告訴我們:念佛是乘佛願力。你不念佛的名號,你念別的,能不能到淨土?肯定不可以。
就好像坐船過海一樣,坐船是全靠船力吧?如果說靠自力的話,自己游泳叫靠自力;那 麼,是全靠船力,還是半靠船力?當然是全靠船力,如果需要幫助划船,那是半靠船力、半靠自力。有人講了:「那不對,全靠船力的話,那不坐船也可以過海呀! 全部靠船嘛!」這個人自己覺得很聰明,聽的人覺得莫名其妙。
你坐上船,才能全靠船力,你不坐船,怎麼能靠上船的力量呢?念佛才是全靠佛力,不念佛怎麼靠佛力呀?阿彌陀佛把六字名號給你,就是讓你稱念,決定往生。
當然,如果腦子轉不過彎,你認為是你的自力,也無妨,只要你肯念,肯定往生。
印光大師在這裏對我們說:「揀去自力,注重佛加。」我們學淨土門,這個就是我們的方向,迴轉自力,趨向佛力,重點在這裏。
我們聽聞經教,不是形成一個傲慢心,說:「我有力量修行,所以我能往生。我是賢善。」── 不是這樣!要通過經教這面鏡子,照見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沒有力量出離生死,如果能感受到這一點,自力即是無力。自力哪有力量啊?自力能夠了生脫死,才叫有力,不能了生脫死,就是沒有力。
佛的力量在哪裡?在一句名號當中。我們就專稱名號、專仰佛力。我們曾經講到了,有人雖然念佛,心中作為禪定的功夫,作為斷煩惱、修善的一種方法,雖然念佛,落在定散二善當中。
善導大師的念佛呢?「一切善惡凡夫,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口口聲聲念佛,不認為是自力,一天念十萬句,也不是自力。
不是說「念得少就是他力,念得多就是自力。」── 不是的!他力念佛,每一聲都是他力,一天十萬聲,也是他力。自力念佛,你念一聲,還是自力。
善導大師念佛,冬天念得渾身出汗,道綽大師每天念七萬聲,慧淨法師每天也有幾萬聲,但是,都不認為是自己的力量,而是完全仰靠佛力。
所以,「念佛念佛」,重點是在「佛」那個地方,不在「念」這個地方。是佛能讓我們往生,我們念的是佛,而不要注重「這樣念?那樣念?」是阿彌陀佛的誓願、名號讓我們往生的。
就像吃飯能飽一樣,是飯本身有營養,能讓我們飽,你不要在吃的動作上做文章,「這樣嚼、那樣吞,才能夠飽?」那就錯了,你自然吃飯,就自然飽。你牙痛,左邊牙痛,就右邊嚼,右邊牙痛,就左邊嚼,兩邊都痛,就吃稀飯,也行。根據你的特點。
念佛也一樣,並沒有規定要怎樣念,根據你的時間忙閒,你煩惱心重,就煩惱心念佛,你心裏比較清淨,就清淨心念佛。你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是佛的本願名號不虛。
就像吃飯一樣,如果規定三十二顆牙必須齊全,吃了才能飽,那老年人牙缺了怎麼辦?缺了就用缺了的牙吃,也能飽。
我們念佛,音聲不準,也沒關係。所以叫「一向專稱」,根本不談你的心怎麼樣,心清淨啊,不清淨啊,有雜念啊,無雜念啦……只要從早到晚、從晚到早,有空就念,只要張口發聲,以名號不可思議之力,決定往生淨土,這個叫佛力,名號本身就是佛力。
「冀娑婆具足惑業之含識」,這個法門就有這樣的希望,弘揚這個法門,就有這樣的心。「冀」就是希望,娑婆世界個個都是具足煩惱惑業,「含識」就是有情,煩惱眾生。
「現生同赴蓮池」,今生今世,統統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淨土。
你靠別的法門,能做到這樣嗎?要你達到「功夫成片」,要你每天誦幾卷經才能往生?那大家都能做到嗎?有人或許還能做到,但是,一萬個裏邊,難得一兩個,絕大多數做不到。
念佛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本願不虛,稱念必生」。
甘於平淡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行極平常,益極殊勝。
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
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念念之間,沒有離開自己的真如本性,學別的法門,就沒有這個利益了。這還是佛力。比如說,你不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念別的經咒,就沒有這個功能了,就不能達到「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了。
善導大師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這即是「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聖道門講「理體真如本性」,淨土門不從這個角度講,講六字名號。
「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行法極 為簡單,很平常,任何老太婆,年紀再大,發音再不準,也可以念;任何小孩,也可以念;任何愚癡的人,你教他念,也可以念;再不識字的人,也可以念,所以叫 「行極平常」,「平」是平淡,「常」就是永遠這樣子。我們學淨土法門的人,心要甘於平淡,不要好求玄妙,我們念佛就很簡單,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 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有人覺得說:「這個有啥稀奇呀?我要見一點光、見一點花啦,我要念得有一點味道啦……」你就已經在別尋玄巧,不甘平淡。
這個法門很平常,平平淡淡才是真,就是這樣平平淡淡念佛,能往生,平平淡淡當中,有不平淡,這是佛力不可思議。
不可在名號之外,別求感應,別求開悟,別求種種境界,那個叫不老實。
煩惱心來了,也是念佛;清淨心現起,也是念佛;願生心湧現,也是念佛;願生心懈怠,也是念佛;歡喜心踴躍,也是念佛;沒有歡喜心,還是念佛。始終貫徹一向專稱,就是平常。「行極平常」,極為平常,淨土法門一定要還歸平常。沒有稀奇!
利益超勝
但是利益呢?「益極殊勝」,利益特別超勝,我們任何人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也不懂得很多教理,也沒有達到什麼樣的功夫,也沒有感動得痛哭流涕的體驗,就 是口稱名號,甚至心裏邊還有很多疑惑,還有很多事情耽誤,但是,隨忙隨閒念佛,可以往生淨土。這個利益,其它一切法門所沒有,除了淨土經典,其它一切經典 都沒有講到。
為什麼這樣?「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果地覺」,果地的覺悟,法藏菩薩成為阿彌陀 佛,成佛了,佛的果地的覺悟,就是六字名號,是佛修好的現成的佛果。「為因地心」,「因地」就是我們現在,在凡夫的位置上念佛求生淨土。六字名號為「果地 覺」,作為我們現在凡夫的願生之心。六字名號無上的功德,來到我們凡夫的心中。
凡夫沒有功德,也有了功德;不會修行,也有修行;沒有信願行,也有了信願行;沒有戒定慧,也有了戒定慧;沒有六度,也有了六度。為什麼?「果地覺」呀!連普賢、文殊、觀音、勢至尚且不及,所以,這六字名號殊勝無比。
我們自己所修的那些小善根、有為有漏的隨緣雜善,能夠和「果地覺」相比嗎?所以,淨土法門其大無外,連普賢、文殊、觀音、勢至、彌勒都要稱念六字名號啊!那我們呢?當然要專修專念六字名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無上果覺,成為今日因心。
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因」就是我們現在凡夫的心,「該」是該羅、包括,「果海」,阿彌陀佛果地的覺悟像大海一樣,廣大無邊;但是我們現在因地的心,口稱一句,「全修即性,全 事即理」,「因該果海」,我們現在因地,因為彌陀果地大海一般深廣的功德縮到六字名號中,來到我們的心中,口中稱念,這個因地,就包含了果地一切的功德, 叫「因該果海」,因地包羅了果上的一切功德。
「果徹因源」,「徹」,貫徹、遍及,「源」是源頭,阿彌陀佛果地的覺悟,能夠貫徹到我們心中,這叫做「因果不離」、「因果不二」、「因果相即」,因即是果,在現在凡夫地,口稱一句佛號,就得佛的無上正等正覺。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裏講:「釋迦本師於此五濁惡世,所得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這句名號),今以此果覺,全體授予濁惡眾生。」令我們濁惡凡夫聲聲稱名,同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叫「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印光大師也講:「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括三乘。」你不要眼睛都睜大了、舌頭都伸 出來了,「這六個字,念一聲怎麼能超過十地菩薩呢?」當然超過啊!這六字是阿彌陀佛果地覺悟啊,當然超過十地了,是彌陀無上果覺。所以,六字名號,超過聲 聞、緣覺、菩薩乘,直至佛果,「不用三祇修福慧,但憑六字出乾坤」。
我們平時對這些名詞應該有所瞭解,「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都是指這個法門的高超。
口稱名號暗合道妙
但是,並不是說一定要懂得這些道理才可以往生,你不懂得也沒關係,「行極平常」,你只要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師父,你剛才講一大堆,我都沒聽懂。」沒 關係!你只要口稱名號,決定往生,跟佛一樣。「暗合道妙,潛通佛智」,暗暗地跟佛道吻合了,不知不覺之間,就跟佛的智慧相通了。
獨為特別法門
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弘法,所說的一切法門、一切經教,唯獨淨土法門堪稱特別法門。別的法門,你不修戒定慧、沒有達到斷惑證真,肯定不能解脫生死,禪宗這樣,律宗、天臺、華嚴、密宗……無不要求以戒定慧為基礎── 通途法門。唯有阿彌陀佛本願、念佛法門,是特別法門。所以,《無量壽經》講「說奇特法」。
特別法門,經中講「奇特法」,善導大師講「別意之弘願」,印光大師在這裏講「特別法門」,所指都是一樣。
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淨土法門修因證果,因地很簡單,單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證果極為高超,直到淨土,證無生忍,成就佛果。
因地的眾生是罪惡凡夫,乃至五逆謗法,而成就的果地呢,是直入涅槃界,獲得無生法忍,因與果懸殊太大!如果依通途教義,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修行── 怎麼能夠相比呢?所以,「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繩」就是準繩,就像木匠用墨斗彈一條線,作為標準,如果以通途教理,修戒定慧才能解脫,那你這個繩子就量不準了,因為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凡夫不需要伏煩惱、不需要清淨心,只需要念佛,決定往生!
不插助
所以,法然上人講:「念佛者,不插助也。」什麼叫「插助」呢?「插」就是插入,「助」就是幫助,就說「念佛還不夠,用別的來幫忙」,那就不是念佛了,念佛 是獨立出來的,不插助,不插智慧來助,不插戒行來助,不插種種的善行來助── 不是不讓你做── 說「念佛如果沒有智慧,不能往生」,不是這樣,念佛,愚癡之者,照樣往生,不用智慧來助;說「念佛不會誦經,不能往生」,不是這樣,念佛不需要誦經來幫 助,單念佛,決定往生;說「念佛沒有出家、受五戒、具足戒不能往生」,不是這樣,念佛不以出家身份來幫助,在家念佛,一樣往生,沒有受五戒,甚至沒有到寺 院辦皈依的手續,你一向專念,決定往生,不需要任何插助。
這是六字名號不可思議,彌陀大願真實不虛。
聰明反被聰明誤
須知淨土法門,
乃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
不可以通途法門並論。
這幾條都是講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的差異。我們往往很多人學淨土宗,都拿通途的戒定慧的修學,和淨土法門相提並論── 那個不可相提並論的。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裏講:「自餘諸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較。」其它的修行雖然是善,但是不能與念佛相比,所以,印光大師說不可並論。為什麼不 能並論?一個是自力,一個是佛力。「自力何可與佛力相比乎?」凡夫眾生的自力能跟佛力相比?菩薩的自力尚且不能跟佛力相比,何況我們全在煩惱當中,哪有自 力呀?
自力就是罪業之力,沒有解脫之力。我們講的「力」,是指解脫啊。讓你下地獄,那個叫什麼力呢?無量劫來,引起我們六道輪轉,業力牽隨。
若不明此義,
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
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
而不肯信受,則其失大矣。
我們心中有自力的觀念,懷疑淨土法門,說:「這麼簡單?我不會修行、不會誦經、不能達到某種程度、沒有伏煩惱、沒有達到一天幾萬遍、功夫成片……這樣也能 到淨土?」以自力通途法門的教義,懷疑仰仗佛力特別法門的利益,不肯相信,不肯接受,那麼,他的損失就太大了。
有人說:「這幾天講的,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我還覺得不放心。」這是用自力在疑惑佛力,「我還要自己搞,不然的話,怕不放心。」損失就大啦!
祖師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專修專念,百即百生,雜行雜修,千中無一!你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真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為自己搞得多一些,更有把握,不知道「隨緣雜善恐難生」。
所以,要放下自力,放棄雜行,放捨種種雜行雜修,從早到晚,從晚到早,一向專稱六字名號,這才是一個純粹的念佛人,這才是純粹的淨土門。
得失只在信疑之間
在《無量壽經》裏講:「彌勒當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疑惑什麼呢?疑惑阿彌陀佛本願救度。說:「這樣就能往生?佛有這樣的智慧、神通、功德?」雖然是菩薩,發菩提心了,但是對這個不可思議的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產生懷疑了,就損失了大的利益。
後面又講:「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一個疑惑佛智,為失大利;一個明信佛智,為得大利,得失只在信疑之間。這不是很明朗化了嗎?
所以,印光大師在這裏講:「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而不肯信受,則其失大矣。」往生不定,一旦不能往生,又來輪迴,可恐可怖!可悲可嘆!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今生大家遇到佛法,佛法當中遇到淨土門,你還不老實念佛?印光大師講你這種人哪,「非癡即狂」,不是愚癡,就是狂妄。
大家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根機,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要切依佛經祖語,規範自己的行持,老實念佛。
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佛說難信,蓋即指此。
佛在《阿彌陀經》裏講:「為五濁惡世眾生,說此難信之法。」在《無量壽經》裏邊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為什麼難?「佛說難信,蓋即指此。」佛說這個法門這麼難信,就是指這個地方,「仗佛力」、「特別法門」,人們都以仗自力的心來懷疑,所以難信。
難信,並不是說信有什麼難,是你自己不願意相信,佛說:「念佛能往生!」你用自己那個固執己見的心,「哪有這麼容易、這麼簡單?」所以,難在你那一邊,不 是佛講的教法有什麼難,你聽到了,就相信了──我看在座有很多老太婆,她們一聽就感激萬分,「太好啦!」── 我們前兩天到莊河去,有位老太太八十幾歲,一直在念佛,講一堂課下來,馬上下來磕頭,「師父啊,講得太好了!我從今天以後,再也不會走錯路了。」對她來 講,沒有難信。
很容易,很簡單,之所以難信,是你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認為自己有所自力的修行,沒有 打得妄想死,妄想不能打死,法身不能成活,「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在我們淨土門裏邊,「打得妄想死」就是善導大師講的「機深信」,你不能深信自己是 罪惡生死凡夫、任何修行不能出離、必定墮入地獄,沒有這樣的深信,你就把淨土法門當作兒戲,「我還要去廣弘佛法,八宗都要學!」你是什麼身份哪?你是什麼 根機呀?不要講大話!大話好講,大事難做。說「我學地藏菩薩,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對!你確實這樣子,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不老實念佛,當然下地獄 了!地藏菩薩下地獄,猶如清涼之樂,你下地獄,油煎火烤啊!佛法不是講大話就能成就的,要老實念佛!
放棄執著
若無此執,則誰不信受奉行焉?
如果人們沒有自力的執著,哪一個不相信淨土他力法門呢?所以,我們這幾天來,委委婉婉,一層又一層,講重了,怕你一下不能接受,講輕了,又怕沒有給你一個印象。就是要慢慢引導,讓你破除、放棄自力的執著。
但是凡夫自力的執著心太重了!你講他,他不高興,他反抗,他甚至造下謗法之罪都不知。
所以,對於佛法,大家一定要謹慎,於你自己不知道的,不要隨便開口亂講話 ── 再三告誡每一位,我們是凡夫啊,佛法廣大無邊,你不依據佛經祖釋,光依自己想的,不依佛祖講的,「某某講的,跟我想的不一樣,跟我以前聽的不一樣?」不一樣是正常的,不一樣都對!
《金剛經》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對的!那淨土門呢?就是音聲求佛,口口聲聲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色相求佛,觀察阿彌陀佛形相,也對!你說那個不對呀?不能彼此相破,因為宗旨不同。
所以,佛告誡我們說:「切莫縱汝意,汝意不可信。」你不能放縱你自己的思想見解,你的思想見解不可相信。
傳承的重要
任何人講經說法,要依佛經,要以祖師的解釋為依據,自己雖然有某種體悟,如果沒有祖師的教言,不講為好!那是你一機一緣之教,你自己的體悟。佛經和祖師決定沒有這樣的失誤。
我們淨土門,依善導大師的正釋、楷定古今的教說,決定不會有偏差。
你要離開了善導大師,決定不純淨,決定有摻雜,決定利益不殊勝,決定有人不能成就。
依善導大師所解釋的淨土法門,決定人人可信,決定人人可證,這就是傳承的重要。
傳承,不是講給你一個法券,一張紙──不是那個意思,是你瞭解他的法脈,接受他的思想、教義。傳,是上給下;承,是下接上。一傳一承,只是一樣東西,好像接力賽跑的接力棒,這一支棒,一個交,一個接,從最開始直到結束,不中斷、不改變。
淨土宗所傳承的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善導大師圍繞阿彌陀佛本願展開念佛思想;龍樹菩薩圍繞阿彌陀佛本願展開念佛思想,從龍樹到天親、到曇鸞、到道綽、到善導,法義是一味的,一脈相承,這個叫傳承。你沒有得到法的精神實質,不能叫傳承。
基督教
昨天,我們順便到基督教堂參觀了一下,瞭解一下其他宗教弘法的狀況。
他們叫「布教」,人很多,他們每天都要講經說法。我們沒做到,差人家太多!去聽講經佈道的,多數是年輕人。他們的方法,也有可取之處:講的人,講得很生動,有感情,有感染力。講完一段,就唱歌,能攝受人心。我們佛教,應該汲取不同的弘化方便,廣度眾生。
謹慎你的腳步
教堂裏有一句話,我看見,也有感觸。是這樣寫的:「走進主的聖殿,當謹慎你的腳步。」意思是說:來到教堂裏邊,你的腳步要放輕,要謹慎。深入地講:你接觸了主的教導,捧讀《聖經》,你要謹慎自己的心,謹慎自己的行為。
當然,這是基督教的一句話,來到我們佛門中,可以勸誡大家:進入佛法門中,當謹慎你的言語,你不要隨便亂講,你要謹慎你的腳步,不要東差西差,犯下謗法之重罪而不知道。
我們往往以自己的心誤解、曲解佛教,然後還懷著飽滿的熱情去弘法,結果呢,破壞了佛 法。所以,一定要謹慎,聽到人家講的,我不知道,不要草率、急躁地發表意見。孔子講:「於己不知,蓋闕如也。」自己不知道的,不要隨便發言。人家講的,自 己不能認同,可以依據佛經探討一下啊。再說,我們沒有智慧,也不要去鑒別,我老實念佛,千穩萬當!再錯,念佛不會錯!你抓住這一點,就叫正法眼藏,你得到 了!
不要說各位,就是現在有一些報刊雜誌,甚至佛教的專門期刊雜誌所寫的那一些文章,誤導眾生之處太多。
自誤誤人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
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
這裏又說特別法門。怎麼「大不相同」?通途法門若不斷惑證真,不能解脫。
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
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弘法利生者,不勝其多。
淨土法門,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一樣。但是,古代、近代,包括現在,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他就依一般法門的特點,來議論淨土法。由這一點,自己失誤,也使人家得不到利益,叫「自誤誤人」。
為什麼「自誤誤人」呢?他借普通法門來衡量淨土特別法門,必然覺得說:「哪裡有那麼容易?哪裡有那麼簡單?就可以到淨土去?」所以,不敢信受佛力,不敢仰 仗阿彌陀佛大慈願力、專稱名號到西方,這樣,決定雜行雜修,或者修其它法門,自己往生不定,六道輪轉,這叫「自誤」;自己這樣受損失,又把這種觀點告訴人 家,叫「誤人」,人家在念佛,他跑去說:「那麼簡單就能往生?光念佛怎麼行啊?還要念五堂功課,還要念咒,還要念經。光念佛,也要達到一定的功夫!」人家 聽了他的話,就有了恐怖,雖然念佛,心中疑惑不安,本來想專修,聽他一講,就去雜行雜修了,所以叫「由茲自誤誤人」。但是他自己覺察不到,還認為自己在弘法利生,說:「我在弘揚佛法啊!我教人家修戒定慧呀!這不是佛講的嗎?我這不是在弘揚佛法嗎?」
誤人了,還以為在利人,壞法了,還以為在弘法,就因為用自力修行法門而評論他力淨土法門。
我們今天,這樣的人也不少。我們能相信他講的話,是因為我們自己也跟他是一樣的根機。
含混籠統
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
開頭錯在哪個地方呢?在於不能夠明察佛力和自力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哪一個難、哪一個易。佛力其大無邊,自力呢?自力無力。哪一個難呢?自力難如登天,佛力易如反掌。口稱名號,多容易呀?
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仗自力之法門,
而欲評論,致有此失。
淨土法門是仗佛力,他把這個法門強行地引用自力法門,來比較,動不動就跟你講戒定慧,戒定慧是通途自力法門,淨土法門是信願念佛、仗佛力的特別法門啊!你 說「念佛,沒有斷煩惱、沒有戒定慧,怎麼可以往生?」這樣的想法,叫「硬引仗自力之法門」,去評仗佛力法門,所以就有這種損失了。這就是法門的判教、界限 不明白,就在那裏含混籠統。
佛力不可思議
使知佛力不可思議,
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為並論,
則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為烏有。
假使他知道佛力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四個字,我們經常在嘴邊講,到底是什麼含義呢?不可思、不可議,任何人念佛,都可以往生,超過你的思議境界。
我們凡夫就有這種思議境界:「這樣才可以往生……那樣不能往生!出家、有智慧、有修行、精進勇猛、達到某種程度,可以往生,不這樣不能往生!」這叫「思議」,是你的思惟,是你口中的議論。
那麼,佛力呢?「不可思議」。像《觀經》下輩下品,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一生沒有做 過一件好事、沒有去過一次寺院、沒有念過一聲佛號,到臨死才遇見人家跟他講淨土念佛法門,他還不知道怎麼念,「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 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見金蓮花,猶如日輪,現其人前。」莊嚴地往生了。論其罪過,一生五逆十惡;論 其修行,臨終念佛不知道怎麼念,四大分離,痛苦逼身,怎麼可以呢?不過念了十聲,但卻往生極樂淨土,所以叫不可思議。使得必墮地獄的人,必生西方淨土,叫 做佛力不可思議。
功不抵過
如果知道佛力不可思議,「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為並論」,「具」是具足,「縛」是纏縛,種種的煩惱惑業捆綁我們,叫「具縛凡夫」。你哪有力量呢?修持就沒有力量了,跟佛力怎麼能相比呢?
所以,我們說「捨自力,取佛力」,其實沒有捨,自力本來沒有力量,是自己硬以為有力 量,不捨得捨。如果認識到沒有力量,哪有捨呢?不僅沒有力量──從修持解脫來講,沒有力量;從造罪墮落來講,力量還很大!所以,道綽禪師講:「若論起惡造 罪,何異暴風馳雨?」我們的心念,如果講起惡造罪,比刮大風、下大雨還要厲害,這樣的力量,當然引導我們六道輪迴。這個你不捨,對你有什麼好處啊?捨掉!
其實我們是窮光蛋,彌陀幫我們來還債,「把你的債務給我吧,我幫你還!」你還不捨得!我們欠了眾生無量無邊的業債,阿彌陀佛說:「我來為你還吧,你仰仗我的力量,所有罪障,我來為你消除,所有業債,我來為你償還!」你還不幹!「我拜懺、我修行,我慢慢還。」
你今日的修行,抵不上今日的造罪,今日的功德,抵不上今日的罪過。你今天修行了, 是,做了一點善事,拿一百塊,到寺院裏去供養佈施了,但是今天可能傷了好幾條命,生命是無價的,你那一百塊就能買這幾條命嗎?被你吃的魚就答應啦?「你那 一百塊,還是賣魚賣蝦賺的錢,殺了我們、賣了我們賺的錢,又拿去做功德,就這樣就可以了事啦?」不可能的!有為有漏法,使得我們在生死大海當中不得出離, 所以,功不抵過。在世間過一天,罪業就累加一天,年齡越大,罪業越深重。
我們想一想,今天的修行,能不能消得掉今天的罪過啊?你今天起了幾個善念?起了幾個惡念?你的善念,還是分別法,不能達到三輪體空。就是你純善無惡,也只是人天之果,所謂「三世怨」,功不抵過。
如果能瞭解這一點── 佛力與凡夫修持之力,不可相與並論,我們就沒有疑惑佛的心了,就會老實念佛。
消業往生
念佛法門,乃佛法之特別法門。
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
為什麼特別?就是仗佛的大慈悲力。仗佛的大慈悲力有什麼好處?可以「帶業往生」,「業」就是罪業。印光大師在這裏又加了一個說明:
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
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業帶到西方去。
有人理解說:「把罪業帶到西方。」不是那個意思。「帶業往生」的意思是:現在在此土,還是煩惱沒有斷,所謂「未斷惑業」,這樣的人就能往生,不需要斷惑、消除罪業,就能往生。而一到西方淨土呢,無業可帶。
印光大師曾經打了一個比喻:「吾人罪業,如空中片雪,彌陀慈悲,如大冶洪爐。」我們的罪業,像空中的一片雪花,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就像煉鋼廠的大鋼爐一樣,那個溫度多高啊?一片雪花,碰到鋼爐,馬上就溶化掉了。
我們一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罪業沒有啦!怎麼帶得去呢?如果把罪業帶去,那西方就成為三惡道了,還能叫淨土嗎?
所以,善導大師講「消業往生」,《觀經》裏邊講:「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念佛,罪業消掉啦!
我們欠眾生的業債,如果不消掉,不能往生的,是名號功德力自然消除。
經中又說: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聲聲念念,「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叫消業往生。
當然,我們不需要把這個體會得多麼深刻,不管消業,不管帶業,那是阿彌陀佛的事。消業也是阿彌陀佛幫你消,帶業你也帶不動,也是他老人家帶,他一帶,就消啦!所以,不論消業,不論帶業,念佛往生!我們念佛就好啦!
不須別行懺悔
淨土法門,不須在念佛之外別行懺悔。「常行念佛常懺悔」,「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如果說另外再行懺悔,那你是不懂得淨土法門了。
全仗佛力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
為什麼超勝?就因為仗佛力呀!你要仗自力,就變得不超勝了。念佛是仗佛力,你把念佛拿來求開悟,拿來求清淨心,拿來伏住妄念,就不殊勝了!就跟一般法門差不多了!所以,在仗佛力。
仗佛力,有煩惱,也念佛。煩惱多,也念佛;煩惱少,還念佛。出家人,念佛;在家人,也念佛。任何人都可以仗佛力呀!佛是大慈大悲,沒有說:「在家人不能仗我佛力,你要達到某種程度,我的佛力才給你仗。」六字名號,任何人都可以稱,稱念者,即是仗佛慈力。
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
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
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
其他所有法門,都是仗自力。自力怎麼可以與佛力相提並論呢?修淨土法門,在這一關過不去,你淨土法門就沒有入門,這叫「最要一關」,最緊要的關口,要懂得自力跟佛力無法相比,要揀去自力,注重佛力,則往生決定。
我們講「往生」,從娑婆界,到極樂界,叫「往生」。娑婆界為什麼叫娑婆界?眾生共業所感,也就是我們的自力── 眾生共同的業力所感的地方,叫娑婆界。淨土呢?是阿彌陀佛願心莊嚴成就,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所感成,叫淨土。
我們的自力,就代表娑婆啊!佛力就是極樂啊!你想往生淨土,不捨娑婆,能到淨土嗎?
我們身體還在此世間的時候,我們從心相上講,就把自力的觀念捨掉,自然就跳到佛力那一邊了,心就已經在淨土了,怎麼不往生啊?所以叫「平生業成」。
自力,就是自己的業力,就是娑婆的代名詞,娑婆是外在環境,自力是因,感得娑婆這個五濁惡世的果報;佛力為因,就是極樂淨土的莊嚴。我們捨娑婆到極樂,誰都說:「娑婆要捨,前往極樂!」那怎麼不把自力捨掉呢?
很明顯,你要的那樣的果,必定要有這個因。「臨死了,見佛來了,那個時候才放心,才捨自力。」我們念佛,現在就捨自力,全仗佛力 。
自力是業力
大家要曉得:
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
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
說得很清楚,我們的自力,就是無始以來的業力。各位想一想,在修行的時候,你會明顯地發覺到,比如說,人家跟你吵嘴,心裏不舒服,你想忍辱,但是有一股很 大的力量,讓你忍不住,破口相罵,煩惱湧上心頭。是不是煩惱從心中湧起來啦?業力很重,修行無力,煩惱有力。體現的非常明顯的。
如果環境也好,家裏也順,就感覺不出來自己的無力,以為說「我有修行力量」,沒有的!
我們這裏也進行二十四小時念佛,如果你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念佛,你就知道後來沒有力量了,再到四十八小時,連舌頭都打轉了,口唇都發木了,都念不出來了,就想睡覺!瞌睡是煩惱啊,那煩惱很有力量,你抵擋不住。所以修行有心無力。
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
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
自然一生成辦。
如果我們自己有力,不就早已解脫了嗎?千生萬世都沒有解脫,自力沒有力呀!仗阿彌陀佛的願力,自然一生成辦,不勉強的,很自然的,這一生決定到淨土。雖然 講「一生成辦」,其實是「平生業成」,活著的時候,往生就決定了;雖然講「平生業成」,還是一生念佛,直到命終,阿彌陀佛捧金蓮花、金銀台來接我們,到淨 土去了,才最終成辦。
往生有兩次,一個是心的往生,一個是報體謝滅的時候,究竟往生。
我們在這個時候,捨掉自力,專仗佛力,專稱名號,就是往生決定了。就好像拿到了大學 錄取通知書,你就錄取了,是大學的學生了,有學號了。等我們八十歲的時候,一口氣不來,隨從佛後,到達淨土,那是第二次往生,徹底圓滿了。就好像大學通知 書雖然拿到,但是開學報到是在九月一號這一天,雖然是這一天報到,不是這一天才錄取的,通知書早就錄取了。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發給十方眾生的錄取通知書,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已經成正覺,這個就是錄取通知書,發給你了!
我們拿著這個通知書去報到。
切莫空手而回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既到寶山,切莫空手而回也。
大師婆心勸導我們說:人身很難得,佛法很難聞,這裏的佛法,指淨土的念佛法門,「寶山」就是指佛的名號,不要疏忽過去、空手而歸。你不專稱名號,而去雜行雜修,又去六道輪轉,太可惜了!
通身業力凡夫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
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
印光大師講我們是「通身業力之凡夫」,「通身」,就是從上到下,每一個毛孔、每一個細胞、每一滴血液、每一口呼吸,都是業力所構成。曇鸞祖師講「煩惱成就之凡夫」,凡夫是煩惱所做成的。
就好像一尊泥塑的像,他是泥土所構成的,你把他打成粉末,他還是泥土。
凡夫就是煩惱業力所構成的,碎成萬段,還是煩惱惡業、妄念不止,我們的思想,分分秒 秒來分析,念念都是妄念;我們的身體,也都是煩惱所成就啊!觀世音菩薩,他會有我們這樣的血肉之軀嗎?他是清淨之身、無極之體,是大願清淨業力成就,我們 卻是煩惱業力成就,所以說「通身業力凡夫」啊,還有什麼光彩?頭髮叫「煩惱絲」,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煩惱的工具,長眼睛是要看美色,長耳朵就願意聽美 聲。不好的顏色、不好的聲音會使我們起瞋恨心;美聲美色,我們聞到、見到,就起貪愛的心── 貪瞋癡,分分秒秒都這樣。
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
現生即得了生脫死,
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
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
確實如此啊!以我們現在這樣的根機、這樣的身份,除此一道,別無二道啊。所以說:「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只有這個法門,信願念佛法門,就是弘願。
好高務勝
世有好高務勝者,
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
世間有喜歡講大話,喜歡講得玄妙、高深的人,追求超過別人,他一定喜歡說自力,誇誇其談,感到光彩,「你不這樣修行,怎麼行啊?」這叫「好高務勝者」。《無量壽經》說「憍慢弊懈怠」,驕慢心,一開口就是自己這樣修、那樣修,藐視佛力,他看不到佛力。
喪心病狂
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
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並佛力亦不願受,
喪心病狂,一至於此。
探究他的心,他是什麼心呢?「我靠佛力?沒有面子!不會修行,跟老太婆一樣,不光彩!」他要顯得光彩,有修行、有面子,不願意跟老太婆平起平坐。
印光大師講:你不知道,從你生下來,媽媽就給你餵奶、做飯、洗尿布,是你的自力嗎? 是媽媽的力量;你讀書,是老師教育的力量;出門搭車,是車子的力量;你打電話,是電話的力量;你看電視,也是電視的力量。從生到死,沒有一件事不是仗人家 的力量,而不以為恥,沒有覺得可恥。如果覺得可恥,你不要搭車,專門走路,搭車多可恥啊?仗人家的力量,走路多光榮啊!我看沒有這樣的人;生下來,我媽媽 給我洗尿布,那多可恥啊!我自己洗尿布多光榮啊!做不到啊。
世間的小事都要靠人家的力量,唯獨於了生死這麼一件根本的大事,他連佛力都不願意接 受,說要靠自力修行,這樣的人,叫做「喪心病狂」,達到這樣的程度!他的心喪失掉了,迷失本心了,迷悶掉了,好像瘋狂了,得了神經病了。如果我們講哪一個 「喪心病狂」,人家一定不高興,但是依我們自己的行為來看,了生死這件大事不靠佛力,想仗自力,那,喪心病狂!
淨宗行者,所當切戒。
學淨土宗的人,切戒切戒啊!學其它法門,不談,你學禪宗,確實自力法門。淨土法門的人,一定要仗佛力!禪宗現在也沒落了,也不能靠其它的法門解脫生死了,只有六字名號一法了!所以,所有的人,都要切戒這一點。
難於登天
佛法法門無量,
無論大小權實,
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瞋癡,
令其淨盡無餘,方可了生死。
此則難於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
佛法有無量法門,但是,除了淨土念佛法門之外,都要「以戒定慧,斷貪瞋癡」,斷到什麼程度呢?「淨盡無餘」,完全掃滅乾淨,一絲一毫都不存在,到這種功 夫,才能了生死,不到這等功夫,縱然大徹大悟、來去自由,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仍然是生死凡夫。所以,按這樣的法門修行,比登天還難,凡夫怎麼登天?
「吾輩」,「我跟你們是一類的」,印光大師把他自己看作跟我們一樣平等的人,他沒有 說「我是祖師,我跟你們不一樣」,印光大師講:「我這一輩子,專念名號,阿彌陀佛垂手接引,哪怕下品下生,我都千滿萬足了。」這是印光大師自己的告白。而 我們有的人,還不滿足這一點,不願專稱名號。
所以,印光大師講:通途法門「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我們想都想不到,夢都夢不到,是難如登天。
真信切願求生西方
那麼怎麼辦呢?那佛法不靈驗了?有!佛法靈驗!在淨土門: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
講信願念佛,不是求開悟,不是求伏煩惱,不是求來生富貴。
無論功夫深淺
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
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這一段話,大家要好好體會,沒有說功夫深能往生、功夫淺不能往生,不論功夫深、功夫淺,不管功德大、功德小,因為不是靠你的功德大小往生的,也不是靠你的功夫深淺往生的,是仗佛的慈力往生的。
經典裏說:「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善導大師講:「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不是靠我們功德大小、功夫深淺,不是這樣。
坐火輪船過海
印光大師打了一個比喻:
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
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
信願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印光大師當年住在普陀山,那個時候是要乘小火輪船,印光大師就打這個比喻。
你只要願意上船。過海,是船的力量,不是你自家的本事。
你不肯上船,你不願意念佛,你不願信受佛力,那就沒辦法。
這個比喻,大家都能明瞭,是不是這樣?坐船過海是不是船的力量?你要上船!「信願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信願念佛」就是上了佛的大願船,你不信、不願、不念,當然不能上船,但肯老實念佛、願生西方,就穩坐六字名號大願船,完全是佛力,一點點都不是自己功夫。
這個比喻,是再明確不過的了,和善導大師思想完全一致。
無論業力大小
若能信佛所說之淨土法門,
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
無論業力大、業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有人講:「我念佛是念佛,但是我的業障太重了,我怕不能往生。」印光大師懇切地告訴我們:無論業力大、業力小,仗佛慈力,決定往生。
就好像我們坐船一樣,胖子,代表業力大,瘦子,代表業力小,無論胖子、瘦子,你坐船,都可以過海嘛!沒有說你胖到船拉不動,那你是什麼人物啊?你胖到萬噸 巨輪都拉不動?沒那個事!我們的業力,不可能大到說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大願船拉不動,你業力盡虛空、遍法界,阿彌陀佛叫無量光,破你的罪暗,綽綽有餘。
沙子與重石
譬如一顆沙子,入水即沉,
縱有數千萬斤石,裝於大火輪船中,
即可不沉而運於他處,以隨意使用也。
石喻眾生之業力深重,
大火輪喻彌陀之慈力廣大。
沙子很輕,代表業力小,業力小到像一粒沙子,但是放到水裏邊怎麼樣?沙子在水裏邊,它自己會過海嗎?它會沉到海底。
縱然有千萬斤的石頭,如果裝在大船上面,它也不能沉到海裏。不是石頭自己能飄到水面上,石頭能不沉水底,靠什麼力量?靠船的浮力。所以,船不僅使它不沉,而且還能運到彼岸,隨意使用。
「石頭」比喻眾生業力深重;「大火輪」比喻彌陀慈力廣大;「運到彼岸」比喻我們凡夫念佛,仗佛慈力得生淨土;「隨意使用」代表我們到淨土,任意成就佛果。在這個地方沒有用,運到對岸就有用。
知因果
末世學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淨土。
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做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
末法年代修學佛法,這兩條要注意,這兩條是重心所在,一個是要知道因果,知道因果,就知道我們業力重,要六道輪迴,知道六道輪迴,就要學淨土法門,截斷生死輪迴。所以要知因果、修淨土。
「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 什麼叫「自欺其人」呢?「我能修行!我靠自力修行能解脫!」這叫自欺;什麼叫「欺人」呢?「哎!你要好好修!你要靠自己修行解脫!」這就把人家欺騙了。自 欺欺人!「我是善人!我如果不能夠往生西方、不能夠解脫,最起碼來生也可以得一個人身,甚至可以生天。」這叫自欺,也叫欺人,你不懂得自己,起心動念無不 是業、無不是罪!你沒有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決定知道自己必然墮落、必然輪迴。
能深信因果,在世法來講,能夠謹慎自心,不敢做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有因果報應 啊!所以,我們佛法的因果觀念,如果世間人都能知道,都能信受,那世間太平太多啦!那些造作貪污、腐化、墮落、殺人等等罪業的人,都是不信因果,以為「不 貪白不貪,貪了也白貪」,以為沒有因果,以為殺人不用償命── 沒有那回事。所以要信因果,維持世道的倫常。能信因果,世界太平。
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夫,
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於惡逆者倍生憐愍
佛視眾生,猶如一子,
於善順者,固能慈育,
於惡逆者,倍生憐愍。
佛看我們眾生,就好像祂的獨生兒子。對賢善、孝順的,固然要養育,對造惡、不孝順的,心裏邊會更加痛心,更加憐愍他愚癡造罪。
各位很多是做父親、做母親的,你們的心是不是這樣?孝順的孩子固然很好,不聽話的孩子,更要格外為他操心。
佛也是這樣,佛在《涅槃經》裏講:「譬如父母,而有七子,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者,特生憐愍。如來亦爾,於諸眾生,非不平等,於罪苦者,特生憐愛。」對眾生雖然平等,但對造罪受苦的,佛特別地憐愍他,這是淨土法門的特色,所謂「本為凡夫」。
不要覺得「我造罪、我受苦、我愚癡、我不能修行,阿彌陀佛不要我」,不是的,反而把你視為掌上明珠、在外的遊子,時刻呼喚你,召喚你,殷切地期盼你,像一 個老母,站在落日的餘輝當中,倚靠在門口,望眼欲穿,說:「我的兒子啊!天快要黑了,怎麼還沒有回來呀?」
阿彌陀佛在極樂淨土向我們召喚,結果你自己往後退,「你看我沒有修好,長得又醜陋,也沒有華麗的衣服穿,也沒有受戒,還有煩惱,我這樣子,佛也要我嗎?」你不瞭解佛的一片慈心哪!自己往後退,辜負了佛心。
回心向親
子若回心向親,
親必垂慈攝受。
做兒子的造罪造業,在外邊流浪,不知回家,父母呼喚他,如果他能夠「回心向親」,說:「我錯啦!我現在要念佛求生西方!我不要再六道輪迴了,不要造罪造業 了。但是靠我自己,沒有力量,我要念佛到西方去!」這叫「回心向親」,「親」就是父母親,「親必垂慈攝受」,「垂」是從上到下。寶手常垂,攝受你,往生淨 土。
上聖下凡共由之路
此實一代時教最妙之法,
上聖下凡共由之路,
淨土念佛是最妙之法,五逆謗法回心都可以往生,上到聖人彌勒菩薩,下到凡夫,乃至五逆罪人,共同所通過的一條道路,除此一條必然的道路,絕無第二條道路,信願念佛!
大暢佛懷
遍透九界之機宜,
極暢如來之本懷。
這個法門能夠普遍適應九法界,菩薩、緣覺、聲聞,這三聖人法界,還有六凡法界,叫九法界,除了佛之外,所有一切眾生,都應當學淨土法門。
佛出世講了種種經典,根本的心懷是講什麼法門呢?就是講淨土念佛法門。所以在《觀 經》裏邊,雖然講定善、散善(十三定觀、三福、九品),定善、散善就包括八萬四千法門了,到最後怎麼樣?「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這個 時候,才大暢如來本懷,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是釋迦牟尼佛的本懷,二尊憐愍是一致的,「佛佛道同」,就體現在六字名號這個地方。
講這個法門,佛的本心才暢快,有一個眾生不能得度,佛的悲心就不暢快。
我們學習、弘揚佛法,怎麼能夠讓佛感到心裏暢快呢?你學法,讓佛的心感到不暢快,不孝順!就像兒女,讓父母的心不安樂、不歡暢,那怎麼叫孝順呢?
學淨土法門,大暢佛懷;勸人專心念佛往生西方,大暢佛懷。諸佛歡喜,諸佛護念。
你在這裏邊要搞雜行雜修,就不暢佛懷,佛就要皺眉頭,佛的心裏邊就要打一個疙瘩,佛的心裏邊就不暢快。
甚至有人講:「專念名號怎麼能往生?如果不這樣修、那樣修,怎麼能往生?」這就無異 拿一把刀,扎在阿彌陀佛的胸膛上,無疑拿一把刀,割斷了十方諸佛證誠的廣長舌啊!十方諸佛都出廣長舌說:「一切諸佛所護念,若一日、若七日,專復專,一心 不亂,專稱名號,決定往生!」你說不往生,你是何等人物啊?
所以,佛弟子要慢慢調順,仰順佛語,大暢佛懷。
太子初生
念佛法門,未斷惑業,
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
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
沒有斷煩惱,沒有斷業障,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到西方,生死全了。能夠專修念佛,像太子才生下來,他的尊貴,已經超過一切王公大臣,能到淨土,一切聲聞、菩薩都要恭敬你。
在四十八願裏有一條,叫「人天致敬願」,人、天龍八部,乃至聲聞、緣覺、菩薩都要致敬,為什麼?「太子初生」嘛!你是阿彌陀佛的獨生兒子嘛!十方諸佛護念你嘛!何以不人天致敬呢?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我們念佛人地位尊貴,是因為什麼?有一個好父親!父親尊貴,兒子也尊貴;南無阿彌陀 佛尊貴,念佛的人也尊貴。《觀經》裏邊叫做「人中芬陀利花」,善導大師讚為「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最勝人、人中稀有人、人中上上人」,釋迦牟尼佛又 說念佛人「觀世音、大勢至為其勝友」,又說念佛人「次如彌勒」,跟彌勒菩薩平等,又說念佛人「則我善親友」,「是我的好親友」,你看,何等的尊貴!都是因 為念佛的緣故,名號尊貴的緣故。
印光大師在這裏比喻說「太子初生」,太子生下來,將來一定要做皇帝的;我們念佛,將來一定要成佛的。
太子能做皇帝,不是他自己的修行,是因為他父親是皇帝,他繼承王位;「群臣」是什麼意思呢?王公大臣,最高的是宰相,宰相是自己慢慢努力爭取來的,考功名,一步一步往上升,代表自力法門,很困難。太子做皇帝,很容易,今天是太子,來日就是皇帝,很容易。
所以,自力修行的菩薩,見到淨土念佛的行者,一定合掌,「太子墮地了。」
既往生已,惑業自斷,定補佛位;
猶如太子長大,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也。
沒往生、在這個地方念佛,就是「太子初生」,不是往生之後才成為太子;往生以後,惑業自然了斷,候補佛位,喻為「太子長大」,太子長大就要一統天下,就可以於三千大千世界度化眾生。
有人講:「菩薩還向我們念佛人合掌致敬啊?」確實如此!《無量壽經》裏講:「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為 得大利。」一個失大利,一個得大利,失大利的人不要向得大利的人合掌恭敬啊?自力修行的菩薩,他如果懷疑淨土念佛法門,那當然要向我們致敬啊。十方諸佛都 護念你,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你,種性不一樣,法門不一樣。
但是,我們不能說「我高一級了!菩薩向我致敬了。」不是這個意思。真正是菩薩,沒有 不學這個法門的,菩薩嘛,智慧開悟了,他就知道這個法門尊貴啦!龍樹菩薩、天親菩薩、華嚴海會的諸大菩薩,哪一個不念佛?普賢菩薩帶領四十二位華嚴海眾, 統統念佛往生西方,菩薩沒有不念佛的。
極生信願
於此法門,極生信願,專精修行,
則無盡煩惱,不難頓斷;
無量法門,自然證入。
對淨土法門「極生信願」,信要信到極點,願要願到極點,什麼叫「極生信願」呢?比如有人說:「我一天要念三萬句,才能往生。」那麼,不到三萬,就不能往 生?他的信願有沒有到極點哪?沒有哇!相信造罪臨終之機一聲念佛,乃至張口念不出來、腦子裏邊知道有佛,也能往生,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到極點的了。
一聲、一念,也得往生!這叫「極生信願」── 信到極處。
在《無量壽經》裏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個叫「極生信願」,「乃至一念」決定往生!
這個地方要說明一下法然上人的一句話:「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信佛要信到什麼程度呢?要相信一念也能往生,「信取一念往生」。念佛應該怎麼做呢?「一念往生?我念了一句,就不用念了。」── 那不叫念佛!念佛要「勤一生多念」,一輩子念佛。也就是說,相信一聲之處可以往生,然而應該一輩子念佛。
有的人,「應該一輩子念佛」,他就不敢相信一聲能往生;有的人說:「一聲也往生,何必一輩子念佛?」這兩種人,都不是真念佛人。
真念佛人,信:一聲往生;行:一生稱念。不矛盾。
那麼,對淨土法門「極生信願,專精修行」,「極生信願」就是相信一念也能往生,一聲之處,往生不空,「專精修行」,就是一輩子念佛,老實念佛,不換題目,這兩個不能偏。
「則無盡煩惱,不難頓斷」,因為念佛決定往生,一往生,煩惱自然頓時就了斷了。雖然無盡的煩惱,很容易了斷!到達淨土,就完全斷了。
「無量法門,自然證入」,不用你費心費勁,自然就證悟了。這就是四弘誓願哪!四弘誓願說「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你靠自力,要到什麼時候?如果依淨土法門,怎麼樣?「無盡煩惱不難頓斷,無量法門自然證入」。
若操左券
其圓成無上佛道,
度脫無邊眾生,
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
「圓成無上佛道」,所謂「佛道無上誓願成」;「度脫無邊眾生」,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叫「四弘誓願」,又叫做「發菩提心」。
那淨土呢,只要信願念佛,就是發菩提心,這四種,自然就有了,不是說另外再發菩提心。
「若操左券而取故物」,「券」就 是過去存放物品的收據,分成左右兩邊,左邊這部分,你拿著,右邊這部分,寄存處留著。領取物品的時候,就把你的左券拿來一核對,兩邊一對,對上了,東西是 你的,拿走。這叫「若操左券而取故物」。六字名號就是「左券」,佛果就是「故物」,就是佛早就成就好,給你的,你拿六字名號去兌現,一到極樂世界,怎麼 樣?三明六通自然具足,佛果就顯現了。六字名號是「左券」,「左券」裏邊就有佛果。
愚人
世有愚人,知見狹劣,
謂己功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
世間有愚癡的人,他怎麼愚癡呢?你聽他講,還蠻有道理的,其實很愚癡,知見非常狹隘、非常卑劣,不敢發大心,不敢望大果,他認為:「我念佛也沒什麼功夫, 煩惱重得不得了,功夫成片?一片也沒有,三分鐘、五分鐘也沒成片,不僅功夫淺薄,業力還很深厚,我怎麼能夠往生呢?」
在座的各位,有沒有這樣的心啊?
可能現在沒有了,以前一定有。聽了幾天之後,慢慢沒有了。
以前,我們都這樣認為。「功夫這麼淺,業障這麼深,怎麼能夠往生?」這個叫做「知見狹劣」,你沒有見到廣大的佛法。
不可以尋常教理批判
念佛一法,徹上徹下,即權即實,即漸即頓,
不可以尋常教理批判。
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種性,
皆須修習(此徹上徹下之謂也)。
這一段是說念佛法門的殊勝,「徹上」,「徹」是貫徹,「上」是上根利智,一直通到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再上,就成佛果了,所以上到等覺菩薩;「徹下」貫徹到 下劣卑賤之機,一直到阿鼻種性,「阿鼻」是地獄的名稱,叫阿鼻地獄,最具苦惱、罪大深重的地獄,造作五逆謗法重罪的人,要墮落阿鼻地獄,像這樣的眾生,也 可以修學,所以叫「徹上徹下」。
「即權即實」,「權」是指權教,方便權假,「實」是指實教,真實之教。念佛法門很難以 一般權、實法門來判斷,因為,從教理上來講,它不尚談玄妙,總是從事相上發揮得多,好像是方便權教,但是,它本質的利益卻是頓超極速,是真實的佛法,所以 叫「即權即實」。從事相上來講,類似於權教,本質來說,是實教。
「即漸即頓」,「漸」是指漸教,「頓」是指頓教。像禪宗說「見性成佛」,屬於頓。淨土門念佛呢,看上去似漸,因為根機不是那種頓悟的根機,可是,它不是一般所講的「漸」、「頓」,漸根也可以修學,頓根也可以修學。
「不可以尋常教理批判」,不能拿 一般的教理來批評、判斷,一般的教理呢,我們中國所謂「宗門」、「教下」,「宗門」就是禪宗,「教下」就是天臺、華嚴等,天臺宗有「藏、通、別、圓」,是 有次第的。這些教理總的來說有一個特點,上根利智、善能修學的人,就能得佛法利益,下根劣智、不善修學的人,得利益就淺薄,這是一般的教理。
下根
但淨土法門不這樣。
如來為眾生說法,
唯欲令眾生了生脫死耳。
其餘法門,上根則即生可了,
下根則累劫尚難得了。
佛出世為眾生講法的目的,是讓眾生了生脫死。了生脫死的法門很多,淨土法門以外的法門,上根利智即生可了;下根淺識之人,累劫多生也不能得了。我們看到經 典裏邊,釋迦佛講法的時候,往往一堂法座下來,多少多少萬、多少多少億證得阿羅漢、證得法眼淨、證得無生法忍,古德講,這些人都不是真實凡夫,這些人都是 權化,都是輔佐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早已成就聖果。像舍利弗、文殊菩薩都已成就佛果,都屬於倒駕慈航的法身菩薩,顯現給我們看,當時在法座上 得證聖果,並不是真實凡夫所修證成的。
正法時代如此,像法時代能夠當生成就、能夠證悟聖果的,也都是乘願再來的聖者,都是久有善根、在聖道門修行當中屬於再來人。真實凡夫修行成就的,那就極為希有難得。
像六祖大師,他不識字,他聽人家一念《金剛經》「因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我們念了一百遍、一萬遍,還聽法師講解,也開悟不了。講的法師也沒有開悟。
像我們這樣的實凡夫,靠聖道法門,累劫多生不能了脫生死。
不論何種根性
唯此一法,不論何種根性,
皆於現生往生西方,則生死即了。
唯有念佛法門,不管什麼根性,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識字、會讀經也好,不識字、不會讀經也好,愚癡老太婆也好,乃至弱智之人,講話也不周全,人家看不起他,像這樣的根機,也可以得利益。
行善的根機、造惡的根機,「不論任何根性」,這已經講得很清楚,再明白不過的,所以說這個法門廣大無礙。
都能夠於現生往生西方,不用等到來生,當生成就。
頓獲大益
如此直捷,何可名之為漸?
這樣直捷的法門,怎麼能叫漸教呢?所謂「漸」就是慢慢、慢慢地修行,最後達到解脫生死,一生不行,再來一生,生生世世。淨土法門,不論任何人,上根、下根,你只要念佛,當生成就。
有很多念佛往生的實例,有的是三年,有的三個月,有的三天,有的臨終十聲一聲,頓超輪迴,往生淨土。像這樣直捷殊勝的法門,怎麼能叫做漸法呢?
雖有其機,不如尋常圓頓之機,有似乎漸,
而其法門威力,如來誓願,
令此等劣機,頓獲大益。
雖然有的人的根機不像學聖道門那些圓頓之機,一聞就能了悟。我們去聽講那些玄妙的實相、佛性等,根機似乎很漸,聽了半天也聽不懂,叫漸機了。但是,由法門的威力,我們選準了念佛法門,執行下去,就能得到法門的威力。
法門為什麼有這樣的威力?就是阿彌陀如來真實不虛的本願,能讓這些看上去好像是下等、漸機的人,能夠快速獲得真實利益,「頓獲大益」,不是小益,如果成阿羅漢,那就是小的利益了。「大益」就是直證無生法忍、直趣佛果,同證無量光壽。
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處
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處。
這樣的利益,全在仰仗阿彌陀佛大慈誓願力。靠我們薄地凡夫、具縛凡夫,無邊罪業,十聲、數聲念佛,怎麼可以有這麼殊勝的證果呢?以我們自己的修行,不可能!完全在佛力這一邊。所以學淨土宗的人要明瞭。
真念佛人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
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
但只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統統包括在六字名號裏面。
有人很難理解這一點,「那麼多教法,怎麼能在六字名號裏?」
佛法,剛才說了,是了生脫死用的,如果你要學學問、文章,那六字名號裏邊好像也沒有 那麼豐富啊── 那個叫文字知解。一切經典,是引導我們解脫生死,不是給我們做文化、學問、知識的。那麼,了生脫死最殊勝的法門,就是淨土念佛法門,其它經典所詮釋的三 學、六度、四攝、四弘誓願,八萬四千法門,沒有跑出六字之外。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如來,因地法藏菩薩,他的修行,有沒有修六度?法藏菩薩不修六度能行 嗎?「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這是經中說的;有沒有修三學?當然包括,所以,種種法門法藏菩薩完全修學,從初發心,一直到無上佛果,修學成就之後,把 從這些法門所得到的利益,都收攝在六字名號裏邊,豈不是六字名號包括一大藏教、包括一切行法、包括一切陀羅尼?
有一部《佛說阿彌陀根本秘密神咒經》,說:「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切陀羅尼、一切行法、一切經教、一切佛法僧三寶、十方三世佛,種種法門都在六字名號裏邊。
這樣的法門,由於太高超了,所以說「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他真的是教理通達了,明悟自心了,「通宗」,指宗門,我們中國講的禪宗,「通教」指教下,大開圓解。如果確實通達教理,而且有證悟,他就知道:念佛這一法,是最高超殊勝的,他就可以真念佛。
所以,學講經並不難,你能念佛,就尊貴稀有。念佛人稱為「人中希有人,人中妙好人,人中最上人」。
但是,我們也不是通宗通教的人哪!這個法門還有一個特點,另一種人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說什麼也不清楚,講波羅蜜,也不懂,講種種修行,一個也修不來。像這樣的人,他只要張口會說話,就可以念佛,也可以作真念佛之人。因為這種人,他有「機的深信」,他就能老實念佛。
我們所到各處,所見到尊貴的念佛人,不是有文化的,都是那些沒有文化的老太婆,確確實實是真念佛人。
我說我就喜歡老太婆,到哪裡去都喜歡老太婆,為什麼呢?她真能念佛。有些人自己覺得有智慧、學問,那,你跟他講,就廢老勁了,你東講,他西辯,他就是沒有了生死的心,也不來學習老實念佛。
我在廣州遇見一位居士,她不會普通話,只會廣東話,是偶然的因緣,陪一個人來見我, 準備要走的,聽說講念佛,她也來聽聽,她就問我:「師父,人家念《大悲咒》,我就眉頭皺,人家都會,我不會呀!像我這樣念佛,能不能往生?」她就問這個問 題。人家翻譯給我聽的。我也沒有多講話,告訴她:「你只要專門念佛,決定往生!」她馬上就下來禮拜,說:「那就太好了!有這一句話就好了,就可以了。」然 後她就給兒子打電話,說要留下來聽經。我就在那裏講,我講的是普通話,也沒有翻譯,因為在座的都能聽懂。她在角落裏,聽得很認真,一邊聽,一邊念佛,一天 下來,也沒提問。我只覺得奇怪:我講話,也沒有翻譯,她能聽懂嗎?我就請翻譯問她:「老菩薩,我所講的,你聽得懂嗎?」她說:「聽得懂。」「你怎麼聽得 懂?我講的什麼?」她說:「法師,你講的話我雖然不能全聽懂,但我聽到的都是一句,叫我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就叫我念佛。」所以,我太佩服她了,真的她會聽 經!我們很多人來聽,繞了很多圈子,他聽不到這個宗旨,這不叫善於聞法,這是法不入心。老居士坐旁邊,她不用耳朵來聽那個文字,她就說:就是一向專念! 「那知道了為什麼還坐這裏呢?」「我坐這裏是敬法、重法。這個法門能讓我解脫。我雖然文字聽不懂,也坐在這個地方。」連續兩天都這樣。第二天下午,我又單 獨為她一個人比較詳細地講解一下,請人翻譯,她高興得不得了,一定要拜我作師父,我說:「我這個師父,也沒有什麼光彩,皈依證都不能發給你。」我就拿一個 小紙片寫著:某某人,法名叫什麼。她把這小紙片,真的是頂戴受持,「這是我最好的皈依證了。」
這個老太婆,她就是當下聞到,當下信受,能作真念佛人。
我們昨天去莊河,也見到一些老人,確實是真念佛人。
法然上人就是這樣,每每見到愚癡無智之者來問往生之道,一定跟他講「往生決定」,令其歡喜,一向念佛;如果碰到自以為有智慧、有學問、能修行的人,談完之後,上人都要搖搖頭,「這樣的人,往生危險。」
法然上人有一句話,很有啟發性,說:「聖道門者,極智慧離生死;淨土門者,還愚癡生極樂。」來到淨土門,不是說「我有智慧」,而是「還愚癡」,像印光大師在這裏講的「一無所知、一無所能」,認識到自己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你就會老實念佛。
法然上人還有這麼一句話:「欲學淨土門之人,縱使能學一代之教,亦成一文不知之身, 莫現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釋迦牟尼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你都能修學,來到淨土門應該怎麼樣呢?不要說「我有智慧,我禪淨雙修」,沒這個觀點。應該成為一 個字不識的人一樣,不要顯示自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而是成為愚癡者而念佛。
法然上人說自己:「我法然是黑白不辯之童子,善惡不分之愚人。釋迦勸『念佛必往 生』,彌陀言『稱名必來迎』,唯知此一事,餘者皆不知也。」他說:「我法然是連黑顏色、白顏色都分不清的、幼小的兒童,是連善惡都分不清的一個愚癡的人, 但是,只相信一件事:釋迦牟尼佛講『稱念名號,一定往生』,阿彌陀佛說『稱念我名,一定來迎』,我只相信這一件事,其它的都不知道了。」其它的都不知道 嗎?上人讀遍大藏經,讀過五遍,人稱「智慧第一」,種種法門都修學。
那我們呢?反而認為自己知道得很多,心不老實!
印光大師在這裏說:
去此兩種,則真不真,
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
除了頂上根的和頂下根的──印光大師老講「愚不可及」,你別看他愚癡,但是你還不如他,叫「愚不可及」,你自以為聰明智慧,你不願老實念佛,你趕不上他!他雖然愚,將來到淨土成佛;你雖然聰明,結果呢?沒有得到往生淨土的利益,聰明反被聰明誤。
印光大師講:除了這兩種人之外,你是不是真念佛人,就在於是不是依照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善導大師等歷代祖師的教導,你能依據教導,仍然可以做真念佛人。
我們俗話講:「滿桶水不蕩,半桶水晃蕩。」往往我們不甘心做一個真念佛人,想同龍 樹、天親一樣,又沒那個智慧,升也升不上去。升不上去,你降下來吧,跟老太婆一樣,站在同一行列,站在同一起跑線,坐在同一個念佛堂念佛,不是很好嗎?他 又降不下來,不願意向老太婆學習,覺得自己丟了面子,沒有智慧,很可恥,所以,就不能稱為真念佛人。
別無有能
佛法浩瀚,
薄地凡夫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者,
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外,
別無有能滿其所願者。
佛法像大海一樣廣闊無邊,浩瀚無際,想以我們現在薄地凡夫的身份,今生就要了脫生死,除了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外,修別的法門,沒有能滿你的願的。
世間學佛者之通病
世有多少聰明特達之士,
專以研究大乘經論為志事。
而於此最簡便、最圓頓之法,
反淺近視之,而不肯修。
世間有多少聰明人,專門研究大乘經典,研究《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等等,作為他一生的目的,好像「我弘揚佛法,作為我的事業,作 為我的志向。」對於念佛這最簡單,同時最圓頓的法門,他反而看不起,認為是淺近之法,不肯修學,「哪有像我這樣研讀大乘經典?」
這個,都是口上說飽,腹中空空,所謂「口中說食,不能管飽」,講那些大乘經典的境界,那是佛菩薩的境界啊!你說得天花亂墜,你也沒有得到。不如老實念佛啊!
蓋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
而不詳思佛力之叵測,
以故棄佛力而仗自力,
自負為大通家,
這種人平生幽深玄妙的道理講得很多,經書讀得很熟,自己講得很滑口,感到好像說起來過癮,但是,不詳細思維阿彌陀佛大誓願力不可測度,因此,就在那裏研究 理性,想開悟,追求微妙、圓融的境界,放棄淨土念佛法門,仗自力修行,覺得自己了不起,是個大通家,「你說什麼我都懂,淨土門我也知道,密宗我也懂,禪 宗、天臺、華嚴講起來都清楚!」
聰明人就幹這個事,其實聰明反被聰明誤。老太婆不會幹這個事,那叫「因禍得福」。
卒致只得其名,罕得其實;
反遜愚夫愚婦、無知無識者,
橫超三界,高登九蓮;
致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淪莫出,
豈不大可哀哉!
此世間學佛者之通病。
只是得到一個「大通家」的名稱,而沒有得到真實了生脫死的果實,徒得一世虛名,而廢棄了往生的利益。反而不如愚夫愚婦、無知無識的人,仰仗佛力,橫超三 界,高登九品之蓮。研究了那麼多大乘經論,甚至舉辦了很多法座,人家都很恭維他,到哪裡去都很有名氣,結果反而不如一個老實巴交念佛往生淨土的人,最後落 在六道輪迴,這不是非常值得悲哀的一件事情嗎?這是世間學佛的人的通病。
大家普遍都犯這個毛病。我們講,老實念佛不容易啊!老實念佛,平淡無奇,不求玄妙,這樣的人,不是久有善根,實在難以做到。總是要找一點花樣、找一點門 道、找一點新奇、找一點奇巧,顯示我比人家要高超,「你看,你也念佛,我也念佛,但是我開悟了。」或者說「我會讀經了」,或者說「我除淨土法門之外,別的 也懂啦」……
文字相不能解決真實的生死大事。印光大師經常勸解說:「寶此一行」、「以此名號作為本命元辰」,作為我們的命根子!
讀到這樣的開示,瞭解自己的根機,你就會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就不會好高務勝,就會老實念佛,得念佛大利益。
特設此特別法門
佛之慈悲誓願,
正為未斷惑者無由了生死,
特設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之特別法門,
這是講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他的慈悲誓願,是為什麼樣的人呢?「本為凡夫」,為了凡夫罪惡根機,「正為未斷惑者」, 即凡夫、惡人── 淨土門講的惡人,不是指殺人放火的人,是指我們內心深處罪業的本性,所謂「貪瞋癡煩惑眾生」、「罪惡生死凡夫」,稱作「惡人」──「未斷惑者無由了生 死」,沒有斷盡煩惱,不能修戒定慧斷惑證真,不能仗自力了生死。這樣的惡人,是阿彌陀佛本願所要救度的主要對象,佛才為你開特別法門。「特設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之特別法門」,特別就特別在這個地方,因為我們的心性等同於佛。「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佛把我們的心性 ──一切眾生所共具的佛性完全顯發出來,攝在六字名號裏邊,惠賜給我們,我們自然就可以開發佛性。
就好像磁鐵吸鐵釘,磁鐵本身也是鐵,不過構成它的原子是有序化的排列,而鐵釘的原子是雜亂無章的,但是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由於有相同的成分,鐵釘和磁鐵才能相應。鐵釘被磁鐵磁化,本身也會有磁性,也可以吸鐵。
我們就好像是鐵釘,心裏面是紊亂的,佛性沒有開發,佛就好像一塊大磁鐵,佛性開發了,有大的吸引力,他才能吸引眾生。我們被他吸引,當下佛性也能開發,「眾生心性與佛無二」,淨土宗念佛才可以往生,念佛,佛的名號就是大吸鐵石,來吸你,你被他吸著,就要去往生啦!
有心念佛皆能往生
俾凡有心者能修,
凡具信願念佛者,皆能往生。
你不想修,那沒辦法,你只要願意念佛。念佛的修行是無修而修。
聖道門所講的「無修而修」是開悟之後,識得自性,乘性而修,以性起修,叫「無修而修」,悟得真如法理了。
淨土門的修行呢,口稱名號就叫「無修而修」。曇鸞祖師在《往生論註》裏邊說:「不行 而行,名如實修行。」說起來有一點玄妙,還是打比喻。就像坐船一樣,乘客沒有行,但是船在往前行,船的行就成為乘客的行,叫「不行而行」,是不是?你不 行,但是船在行。坐車也一樣,坐飛機也一樣。這叫「如實」,你跟船是一樣的,一點也不差,跟火車、飛機是一樣的,一點也不慢。
我們現在念佛呢,叫「如實修行相應」。在《往生論》裏邊,天親菩薩講:「稱彼如來 名,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什麼叫「如實修行相應」?就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仰仗佛力。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即是其行。」我們沒有什麼修 行,講起來就是口稱名號,算不上什麼修行啊。何況念佛的人心中完全靠佛力,根本不覺得說是我的功夫、功德,沒有這樣的觀念──「不行」;雖然「不行」, 「而行」,叫「自然之所牽,往生安樂國」,這個叫「如實修行」。
我們雖然是卑劣凡夫,能夠這樣念佛,就叫「全修即性」、「全事即理」、「無修而修」,當然,不是講的那麼玄妙才可以往生的,是大家知道念佛就能往生。
有的人念佛,或者是執著自己的定散二善迴向,就是有為、有漏、有造作,有修行之相,不名「如實修行」。
有心願念佛,都能念佛;願往生,都得往生。《往生論註》講:「願往生者,皆得往 生。」又說:「但以信佛因緣,乘彼願力,即得往生彼清淨土。」只要信佛的願力,相信佛,乘佛的願力就能往生。又說:「彼佛國土名字可作佛事。有人但聞極樂 國土名字,剋念願生,亦得往生。」聽說極樂世界叫「極樂」,我就想往生,「剋念」是真實願往生,那麼怎麼樣?就能往生!極樂世界的名字就能度眾生,阿彌陀 佛的名號就能度眾生,這個怎麼可以思議呢?
何可自暴自棄
五逆十惡,將墮地獄,
遇善知識,教以念佛,
或滿十聲,或止數聲,
隨即命終,尚得往生。
《觀經》所說,何可不信?
印光大師在這裏指出《觀經》下下品佛親口所講的,五逆十惡的眾生,一輩子造罪造業,一直到「將墮地獄」── 我們各位,你還沒有五逆十惡嗎?還沒到他那個時候啊!你的罪不如他重,你的時間比他還寬裕,他將墮地獄,我們現在還沒有將墮地獄吧── 到那個時候,危機的關頭,千鈞一髮的時刻,他怎麼會去說「我要好好修!」怎麼修啊?「遇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或 者滿了十聲,或者不滿十聲,七聲,五聲,三聲,一聲,念完了當下命終,怎麼樣?即得往生!像這樣的人尚且往生,《觀經》是佛親口講的,你怎麼不能相信呢?
底下,印光大師來比較:
彼尚往生,
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功夫,
較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
何可自暴自棄,
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
這麼一個惡劣的根機── 沒有比他更差的了 ──他都能往生,那我們怎麼不能往生呢?《無量壽經》裏邊講:「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 皆可得度。」萬年之後的滅法眾生,壽命只有十歲,煩惱重到什麼程度呢?看見今天的念佛人,那我們各位就像佛一樣的精進有修行了,就這麼大的差別!但是,那 個時候的眾生遇見《無量壽經》念佛法門,「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他們尚且可以往生,我們今天各位,經常參加念佛堂念佛,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我們念佛不往生嗎?那個時候,眾生「戒定慧」三個字都聽不到,一尊佛像見不到,一個僧人見不到,一座寺院見不到,佛法都滅掉了,他的善根福德跟各位比,差 多少?他都能往生,那我們怎麼不往生呢?
他能往生的原因在哪裡呀?在仗佛力呀!你不仗佛力,生在這個時代也不能往生;他能仗佛力,生在萬年法滅的時代也往生。所以,關鍵在這個地方。
印光大師講:像這樣的人,尚且往生,何況我們呢?有什麼必要擔心自己功夫淺薄、罪業 深重呢?雖然有罪業,雖然少功夫,你比較那個五逆十惡、十聲數聲,比他還強多了吧!要高超很多倍吧!怎麼可以自己放棄呢?自己不尊重自己呢?「我往生無份 就算了。我殺豬宰羊又吃肉,又喝酒,我念佛哪能往生?」很多人就抱了這種下賤卑劣的心,不來念佛。他如果知道五逆十惡的人佛都慈悲攝取,他就要回心念佛 了,就不會認為「我這樣不夠往生資格」了。
佛說:「你可以往生!」
你說:「我不夠往生!」
十劫以來,我們都這樣跟佛拉鋸。佛說「你夠啊!」你說「我不夠啊!」拉了十個大劫了,十個大劫以來,你沒有聽佛一句話,請你這一輩子聽一次吧!你就信一次吧!
絕對有好處啊!
你沒有聽,十個大劫就沒有去啊!
佛說:「我要救你,你是十方眾生之一,我的功德為你圓滿完成了,你罪過再重,我不嫌棄,念佛一定往生!」
你說:「我不行啊!罪業太深,功夫太淺啦!」
往後退了一次又一次。這一次,再也不能錯過了!
所以,印光大師特別慈悲,他的話有時候講得有點重,但是,心太慈悲了。比如說前面講「喪心病狂,以至於此」,又說「非愚即狂」、「自暴自棄」,真是恨鐵不成鋼啊!千佛授手── 千佛萬佛都伸手出來,都伸出廣長舌來證誠說:「念佛決定往生!」都來拉你一把,你都往後縮!這一次,不能漏過!
難信之法
如來稱此法門為難信之法者,
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
為什麼叫「難信之法」呢?就在這個地方。下手很容易,不像坐禪,有的坐了幾年,還是在那裏打瞌睡,摸不到門路。別的法門下手都不容易。淨土法門怎麼下手容易呢?你長了一張嘴,就可以念,你會念佛、願往生,你就能往生!「下手易,成功高」啊;「用力少,得效速」, 我們每天不過隨份隨力、隨忙隨閒念了幾句佛,你說「我一句不念」,那也未免太沒有願往生的心了。和別的法門比,我們這個法門最省力,幾乎不用什麼力!就是 念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要講用力,可能參加一個佛七,喉嚨念得有點沙啞,但是,所得到的效果特別的迅速。用力這麼少,你口都不願意 動,把飯送到你旁邊,媽媽把奶都伸到你嘴邊,你口都不願意張一下,那就沒辦法了。把六字名號遞到你嘴邊,讓你張口念一下,你連這一點小力氣都不願意出,那 就沒辦法了。「用力少,得效速」,你只要張口念一句佛號,當下具足無上功德,所以說「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其圓頓、直接、廣大、簡易,
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
非宿有善根,絕難信受奉行也。
「圓頓」,這個法門圓滿、圓融,一念之間滿足功德大寶海,一點一滴都不缺少;什麼叫圓融?所有的法門都攝在六字名號當中,不需要念佛之外別求他法── 圓融無礙,士農工商,毫無限制,出家在家,無有簡別,智愚善惡,不加分別,圓融無礙。
別的法門就不是這麼圓融無礙了。有的出家人能修,在家人不能修;有的有智慧、識字的能修,無智慧、不識字的不能修;有的身體健康、有資財佈施能修,有的身體不健康 ──比如說拜懺、朝山,到處跑廟,得了腰間盤突出的人,走路都不能走,他就不能朝山了,拜懺也拜不下來了;說去行佈施,沒錢的人就佈施不了了──別的法門不夠圓融。
有的法門一定要在禪堂裏打坐,淨心才能修;淨土法門,大街上都可以念佛。有的法門人 多、場合不便;淨土法門,坐在公共汽車上,心裏念佛,誰也不能障礙你。有的法門沒有經典指導就不能修學、沒有明眼善知識就不能修學;淨土法門,你不懂一個 字、不看一本經、沒有一個人告訴你,你心裏默念佛,決定往生。別的法門,比如說,經典都給收掉了,那你修不了;淨土法門,經典可以收掉,六字名號收得掉 嗎?我們在心裏面念。像文化大革命那個時期,那時候不能念佛啊,我所知道的一些老和尚,被迫還俗參加生產隊勞動,表面不能念,心裏念,你沒辦法吧!所以叫 「圓融無礙」。對事相、對境界、對時間、對根機都沒有選擇,別的法門就沒有這個優點。
「直接」,當下得利益!有人講 「達到功夫成片再得利益」,那就不直接了。當下念佛,當下得益,「速滿足功德大寶海」,快速啊。等你三請四邀,達到什麼功夫,哪裡直接呢?所以,善導大師 在《觀經四帖疏》中說:「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當下念佛,當下被佛的光明攝取,被佛所保護,當下六字名號功德被我所擁有,經典裏講:「其有得聞, 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又說:「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當下立即得到往生。龍樹 菩薩講:「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佛,稱名自歸,即入必定,決定往生。」當即進入必定不退轉,不用等待第二念,更不用說等待臨終、來生。哪一個法門有這 樣直接?
「廣大」,任何眾生都包括在內。「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沒有一個不包含在彌陀的誓願之內。
「簡易」,簡單、容易。學淨土法門,不要搞得複雜,簡而又簡,易而又易,你就得到法門 的精髓了。如果搞得很複雜── 有一位蓮友告訴我淨空老法師講了一句話,我聽了蠻有道理:「不老實的人,念阿彌陀佛名號之外,還要念《無量壽經》,再不老實,就要念《淨土五經》,再不老 實,往生可能就有危險了。」老實的人就念一句佛號。這也很明顯啊,把三藏十二部無量法門歸到念佛一法,所謂「定散二善」,慢慢調化,方便進入真實,簡而又 簡,易而又易,平實貼切,老實念佛,一句名號念到底,行住坐臥,沒有障礙。
善導大師說:「一向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 業。」起念就念阿彌陀佛,叫「念念不捨」,走路也念,住家也念,時間長也可以,時間短也行,叫「不問時節久近」,稱念彌陀名號,決定往生,才叫「正定之 業」。如果念佛念了一輩子,往生不定,那怎麼叫正定之業啊?一聲之處,當知往生決定。
「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哪一 個法門有這樣的利益?如果不是久有善根的人,他就很難信受奉行。有的人聽到這個法門,他嚇住了,「這麼簡單?」嚇住了,他就逃跑,跑到外面去,不來聽了。 「為失大利」啊!釋迦牟尼佛在講《法華經》的時候,五千比丘退席而去── 增上慢者,他不能相信,說:「聲聞、緣覺可以成佛?哪裡有這回事?我已經得了涅槃果啦!」他退出去了。釋迦牟尼佛怎麼說呢?這些增上慢比丘,退出道場也很 好,現在留下來這些大眾,都是善根成熟的,都是能夠接受真實佛法的。那麼這樣,釋迦牟尼佛就可以敞開本懷來談了。所以《法華經》講「依佛威神」,他們離 開,不是他們自己有這個力量,還是佛的威神。
我們淨土宗念佛法門,依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威神力,有的人就退出去了,因為善根沒有成熟,善根沒有成熟的人聽到之後呢,他就害怕。
龍樹菩薩在經典裏講:不退轉法門於何地說?說:「此殊勝、無我、無相、無退轉法門, 要在初地以上菩薩中說。」如果不在初地以上菩薩中說,凡夫一聽到之後,「所有善根悉皆斷滅」。他聽到「無我、無相」,那還用修行哪?他害怕了,沒有著落 了,所有善根全部破壞。所以,對善根沒有成熟的,要謹慎,不為他講。
見到佛的救度光明
我們淨土法門,今天在座的各位,好幾天來一直聽聞不斷的,乃是善根成熟之輩。你聽得有味道、有法喜,有的老居士跟我說:「師父,我聽你講的,心裏豁亮多 了。」我說:「對了,你就看懂了《阿彌陀經》講的『無量光』了,你是以身證明了佛所講的不假。『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佛菩薩以眾生心而為 道場,佛的光明照在你心裏邊,你才能講出這句話,說『我心裏豁亮多了』!」
那些不瞭解這個法門的人,他們能講出這句話嗎?他們心裏邊還是一團漆黑呀。「不達到一定的修行程度,怎麼可以往生?」還在那裏惶恐不安,佛的無量光,他閉著眼睛不看,所以,佛講是「無眼人、無耳人」,佛的無量光明見不到,佛的本願名號聽不到,佛的悲切召喚聽不到。
而雖然是一個人背駝、眼花、面皺的老太婆,但是心裏面充滿了佛的光明,她是「人中芬陀利花」,讚歎她,護念她,她往生成佛有份。你雖然長得年輕漂亮,你雖然讀了很多經典,你不瞭解阿彌陀佛救度的誓願,你不瞭解念佛成佛的真實宗旨,危險!
但是在世間,人們都看不起老太婆,「你看,某某人,他很有智慧,很會講經……」很會講經有什麼難?講經不難,老實念佛才難,難能可貴!會查字典、會找資料,再加膽子大,誰都會講。如果能老實念這句佛,你就不簡單,就不容易。
我出家不久,有位蓮友跟我講:「師父啊,你給我講《阿彌陀經》。」
我說:「我不會。」
他說:「《阿彌陀經》怎麼不會?在家居士都會講。你又有文化,又是出家人,怎麼不會講?」
我說:「我不會。因為有四個字我講不來,『一心不亂』講不來。」
你做不到,不知道什麼叫一心不亂,坐在講臺上跟人家講這樣一心不亂、那樣一心不亂,人家問你:「師父,你達到沒有?」如何回答呀?光嘴上講不管用啊,佛法,落實在自己的心中,你就可以出去跟人家講。
雖然是老太婆,他心中體會到彌陀的慈悲,見到了佛的救度光明,就可以講這句話,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我老太婆也能往生。」她講出來就是真語者、實語者,你講出來,就沒有力量,就是背誦經文。
救度的法門
聖道門的修行,最起碼,三歸五戒,一層一層地往上進步,首先以善人作為基本要求,然後鼓勵惡人改惡向善,附帶地涉及惡人。
淨土門不是這樣,以惡人為標準,像「五逆謗法」這樣的根機都能救度,附帶地,把所有的善人都救起來,因為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打一個比喻,就好像我們在游泳館裏游泳,游泳館裏游泳,是以「善人為本」,哪種善人呢?會游泳的,參加比賽的。游得最快的,金牌,第二名,銀牌,第三名,銅牌,依次往下降。因為這個地方,不存在生命的危險。
如果是茫茫大水一片,眾生落在水中。我們是選擇會游泳的先救呢,還是選擇不會游泳的 先救呢?一定是選擇不會游泳的,看著看著就要埋沒在水中的人,來救他。這個叫做「惡機為本」,「惡機」就是不會修行、煩惱厚重的人,這個能救得起來,那 麼,其他的都能救得起來了。所以,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直透阿鼻地獄種性,「度盡阿鼻苦眾生」,佛在經中是這樣講的。
再打一個比喻,就好像一個懸崖,有人掉下去了,懸崖多高呢?兩百丈。有的人落在五十丈的地方,有的人落在一百丈的地方,有的人落在一百五十丈,有的人落在兩百丈的地方,爬不上來。如果要救這些人,從上面放一條繩子下去,繩子要放多長啊?
到底兒唄!對啦!最少要放兩百丈對不對?如果只放一百五十丈,那麼,底下的人,看著上面的人被救上去,他就著急了。如果以最底下的人為標準,放兩百丈,是不是兩百丈的、一百五十丈的、一百丈的、五十丈深的統統能救得起來?是不是這個道理?
阿彌陀佛本願就是如此。祂以五逆十惡的眾生──沉在最底下的,兩百丈的地方,以這樣的眾生為對象,發起超世的悲願。這樣的眾生能救得起來,那麼,不至於五逆十惡的,自然也都統統救得起來。所以,阿彌陀佛當初發願的時候,以這樣的眾生為對象、為目標,這個叫特別法門。
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唯有淨土法門,
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
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既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
凡情聖見,二皆不生。
乃千穩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
時當末法,捨此無術矣。
只有淨土法門──印光大師很強調信願,是對當時那些念佛不求往生、不信西方淨土、不願往生西方的人講的。我們現在的各位,信願已經有了,那剩下就是一向念 佛了。真信,真的相信「我念佛一定往生」,不是半信半不信,好像能往生,又好像不能;切願,切實願意往生,不是半願半不願、可生可不生,而是非往生不可! 所謂「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可仗佛慈力」,這樣就是仗佛慈力。
那麼,往生之後,「入佛境界,同佛受用」, 佛是三明六通,你也三明六通,跟佛是一樣的,一樣成佛啦。佛能怎樣度眾生,你也怎樣度眾生。凡情聖見,二皆不生,什麼凡夫啦,什麼聖人哪,在我們此土, 「凡情」就是凡夫的情,「聖見」就是認為某種人是聖、某種人是凡,凡和聖判為兩途。一到淨土,皆是「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所謂佛、菩薩、阿羅漢,都是 「因順餘方,故有其名」,隨順其他國土的風俗,像在我們娑婆國土,講「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乘,到淨土也這樣講,其實個個都具有佛的神通道 力,不過沒有佛的稱號,是等待哪一個世界的佛涅槃了,就去候補佛位,所以,「皆是一生補處」,有的顯現為聲聞相,有的顯現為菩薩相,本質來講,與佛共同受 用。
所以,這個法門是「千穩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沒有比這講的更明瞭、更讓人安心的了。「千穩萬當」,哪有不穩當的呢?說「專念佛就能往生?恐怕不穩當吧?」你專靠佛力還怕不穩當?那怎麼能穩當?
就像坐船一樣,單坐一條大船就能過海,「我怕不穩當,我要搭一張小筏子,用幾根毛 竹,幾根蘆葦,編一張小筏子,綁在大船的後面,然後自己坐在小筏子上面,大船往前跑,我也跟著跑,大船萬一不行,我還有小筏子。」很多人都這樣想的,一方 面靠佛力,一方面又靠我的定散二善迴向,「定散二善」修行的就是一張小蘆葦筏子,所謂「迴向」就是用繩子綁在阿彌陀佛大願船上,自己的重心在小筏子上面, 「萬一大船不行,我還有一條蘆葦筏。」大船都不行了,你的蘆葦筏還起作用嗎?所以,趕緊把蘆葦筏棄掉,上大船!上六字名號「專修專念」的大船,這叫「一向 專稱」。
定散二善即善導大師所說的要門,要門的行者就像我剛才所舉的比喻一樣,他沒有乘上六字名號大願船,心裏七上八下,在旁邊以定善、散善,種種修行來補充,來插助,以為這樣更有把握。這叫「凡心測佛智」。
乘上願船的人,哪一個不放心啊?
在我們末法時期,捨掉這一個法門,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最上法門
念佛往生一法,
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
實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
不可以簡便易行,視作等閒。
不能說這個法門很簡單、很容易,把它看扁了、看窄了、看差了、看低等了。正因為簡單容易,所以才殊勝啊,如果弄得很複雜,就不殊勝了。
像我們坐船過海,如果坐一艘小木船,你上去以後,說不定還要幫忙划槳。如果是坐現在的大遊船,你上去,根本不用你幫忙。就乘客來講,坐木船就不穩當,坐大船就穩當,就簡單容易。簡單容易是因為它現代化很發達。
六字名號之所以簡單容易,是因為彌陀誓願不可思議,所以,「為極惡最下之人,說極善最上之法」,越容易反而越殊勝。
我們家裏都有洗衣機。洗衣機比較差的是半自動,好一點的是全自動。哪一種洗衣機好?全自動的好吧。如果人家送給你一台洗衣機,你說:「全自動的這麼簡單易行,這個我就看不起,我要一台半自動、不簡單的。」那這個人就顛倒了。
我們六字名號就是個全自動,你只要口稱六字名號,剩下的事由佛來辦,不用你操心,全 自動!「自然之所牽」,所以說:「念佛者,我所做也,往生者,佛所做也。」我們就是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怎樣往生、怎樣度眾生、怎樣斷 煩惱、怎樣修行,不用你考慮,一到淨土,自然明瞭,自然證悟。
印光大師在這裏講:「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其他的就是第二、第三了。「第一」也是唯一,對我們來講是唯一了,對於聖人根機,說不定不是唯一,「我還可以修別的法門!」我們不行啊。對我們,不僅是第一,也是唯一。而且是「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一切菩薩最終成佛,必定要迴向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快速成佛。
印光大師又講,這個法門是:「十方眾生捨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度群萌。」如果捨了這個法門,你不能圓滿佛道,為什麼呢?因為佛是要廣度一切眾生啊,你把念佛法門捨掉,怎麼能廣度一切眾生啊?你必定是大悲不圓滿,一定沒有成佛。
可見得這個法門,是成始成終,大總持法門。
真信切願念佛求生
吾人欲了生死,
實不在多,
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我們要了生死,確實不在於多,東抓西抓,不是這樣,你只要抓住一條,只要「真信、切願、念佛」。相信念佛一定往生,這叫「真信」,並不是在心中打一個問 號。什麼叫「切願」?既然念佛一定往生,我就真實發願往生,並不是說今天想往生,明天不想往生。一發起切願,直到臨終不改變。這叫「真信切願」 什麼叫「執持名號」?也是一樣的。既有真信切願,一定一生念佛到底,你這樣決定就滿足了,「念佛求生西方足矣」!已經足夠了,了生死綽綽有餘了,並不再要 讀多少經論,要學多少法門啊!
縱饒讀盡大藏,
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
你縱然把大藏經讀遍了,不過是為了達成這件事情。
那我們就更加「佔便宜」了,我們沒有把大藏經讀遍,我們也來到這個法門,豈不是更加殊勝,更加得到便宜和好處了嗎?
有人繞了很多彎,把大藏讀遍了,像法然上人,大藏經讀完五遍,才找到念佛的法門。我們跟他比呀,更覺得榮幸,占了便宜!一遍都沒有讀,就來到念佛法門了,你不是更佔便宜了嗎?是不是?
有人說「我不識字」,不識字,恭喜你,占了大便宜。識字,識字的人也沒有吃虧,也占了同樣的便宜。所以,不管識字不識字,有修行沒有修行。
像各位在家,那跟出家的比,你佔便宜了,你在家就遇到念佛法門了,用不著等到出家才 遇到。當然,我們出家了,我不覺得吃虧了,我覺得很佔便宜,沒有白出家;如果不出家,遇不到這個法門。眾生根機、根性各不一樣嘛。我就喜歡過出家生活,有 的人喜歡過在家生活,這個各依你的根性。
我出家不久,有些同事就問我:「你真有毅力呀,你怎麼捨得把世間的一切都扔掉?我真佩服你。」
我說:「錯啦。我真佩服你!」
他說:「你怎麼佩服我?」
我說:「你才不簡單哪!在這個紅塵世界裏邊,我一天都過不下去,你還搞得周旋有餘,領導、同事、妻子、兒女、油鹽漿醋,安排得井井有條,你真不簡單,我就做不來。」
佛告訴我們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在家的人,困難、煩惱更多。孩子要上學,你要為他掙錢,你要為他找後門兒;孩子要工作,你也要為他找後門兒;孩子要娶媳婦,也要為他操心;還要陪人喝酒,還要低三下四給人送禮。你看,我說:「你不簡單。」
我們出家沒這些事情啊,我們很容易呀。對不對?住在寺院裏邊,清淨的山林,還有那不停息的佛號,多麼好,太容易啦!
所以,這個是根性不一樣,並不是說哪一個比哪一個高級。喜歡出家的人,在家就過不了 日子;喜歡在家的人,叫他出家,「哎,不行不行,我要回去。」所以,如果真有能力,你出家可以過,在家也能過,在家能過,出家也能過。那就說你這個人有兩 下子。但是,有的人就不行,我們也都不是這樣的根機。是過去的業力推動,根性所推動。這個顯不出哪一個比哪一個高明,說你識得幾個字,比別人高明,那談不 上,是過去的業力,推動今生的果報。
那我們這樣的眾生呢,「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萬修萬人去
只要能深信,
只要能發願,
只要能念佛,
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
故曰:萬修萬人去。
你看多麼簡單!講得太簡單了。「只要能深信」,相信念佛往生,「只要能發願」,發願往生,「只要能念佛」!「萬修萬人去」怎麼解釋呢?就這麼簡單!
在座的各位哪一個不能相信呢?不能相信是你不願意相信,佛講的話還不能相信啊?
我們說「這是一尊佛像」,誰都可以相信,三歲小孩也能這樣相信,大學教授還是這樣相信,他們兩個的信心,有沒有深淺的差別啊?沒有!這個叫「如是我聞」,如是說,如是教,如是信,如是作。
「念佛往生」,三歲的兒童聽到了不懷疑,八十歲的教授聽到了不懷疑,是一樣的。這個叫「深信」,已經沒有深淺、次第的差別了。有深有淺,不叫「深信」。
比如說,我們的住持是傳明法師,「我深信這一位是傳明法師!」會不會講這句話?如果 講這句話,可能心中在懷疑,「到底是不是傳明法師?」一般所理解的「深信」,好像還有「淺信」,事實上沒有深淺。噢,一介紹,「這是傳明法師。」「傳明法 師,阿彌陀佛!」這就沒有深和淺,我這樣信,旁邊的人聽到了,也這樣相信。這叫「深信」。
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在家、出家、凡夫、聖人聽到了,統統這樣相信。如果你的腦子裏面打一個彎,說「這樣就能往生嗎?」出故障了!有障礙了!
「只要能深信,只要能發願,只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在座各位,能不能做得到?(「能。」)
萬眾一心,萬口齊音,簡直就好像十方諸佛同出廣長舌相一樣。
所以叫「萬修萬人去」。
用力少而得效速
唯淨土一法,
最易修持,
最易成就。
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
這也是拿淨土法門和別的法門比較。有人說:「你們學淨土法門,就想貪便宜!」我們可以響亮地、毫不含糊地告訴他:「我們就是要貪阿彌陀佛的便宜。」你不願意貪這個便宜,恭喜你,在這個世界,多多去……底下不好意思講。
好像貪便宜不光彩。我看貪便宜不一定不光彩,看你貪哪一個的便宜。貪世間的便宜,貪閻羅王的便宜不光彩,貪六字名號的便宜,是「人中芬陀利花」呀!是「觀 世音菩薩的勝友」啊!怎麼不光彩呀?十方諸佛都歡喜你呀,誘導你呀!所以極樂世界的名字叫「極樂」啊!為什麼目的?就是要你「貪」這個「極樂」、「貪」這 個便宜啊!
這麼簡易殊勝的法門,你都不接受,你這個人,叫做便宜都不會貪,太愚癡了!
風帆揚於順水
餘門學道,
似蟻子上於高山;
念佛往生,
如風帆揚於順水。
其他的法門要修道,就好像螞蟻要上到高山頂上,怎麼能上得去?螞蟻爬來爬去,一會兒一根樹枝擋住了,一會兒一條溪流擋住了,好不容易爬到高處,它還以為到山頂了,其實是一個小石頭的頂上,螞蟻哪裡知道什麼叫大山的頂啊?
「蟻子上於高山」,是自力,很困難,障礙重重,方向不明。
那麼,如果念佛往生呢,「風帆揚於順水」,祖師很會比喻,像你坐船,順風,而且是順水,這就很快了,不用一點兒力氣。
順誰的風啊?順阿彌陀佛的大悲風;乘誰的船哪?乘阿彌陀佛的大悲船;順什麼水呀?順十方諸佛護念的法水。統統把你往極樂世界引導,怎麼不往生啊?
五逆十惡皆能往生
淨土法門,若信得及,
五逆十惡,皆能往生。
淨土法門就怕你信不及、你不能相信,如果真能相信,五逆十惡的人都能往生,簡單乾脆。
在座各位能不能信得及?
五逆十惡能往生,我們不能往生?
五逆十惡能往生,不是靠他五逆十惡去往生,是念佛往生!
有人往往在那裏講:「師父啊,吃素能不能往生啊?師父啊,吃肉能往生嗎?」就在那裏講吃素、吃肉!我就講:「吃肉不能往生,吃素也不能往生,念佛往生!」扯什麼吃素吃肉呢?吃素念佛能往生,吃素不念佛不能往生;吃肉不念佛下地獄,吃肉念佛到極樂。
很簡單,這叫「一向專念」。
很簡單的事,我們往往搞得複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這樣來想。有人講「持戒往生」啊, 「破戒往生」啊,不是持戒往生,更不是破戒往生,是念佛往生!這個叫「一向專念」。有人講「善人往生」啊,「惡人往生」啊,不是善人惡人,是念佛人往生。 善人要念佛,惡人也要念佛,所以,大家把方向把握得準確,人家東講西講,就不會動搖你的心了,因為我們是念佛往生嘛。
若信得及
淨土法門,但恐信不及,
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
最平常最高深
淨土法門,
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
若非宿具善根,實難深生正信。
極樂之嘉賓
果能生死心切,
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
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什麼是生死心切?有的人念佛,老說等到臨終,「哎呀,我到臨死的時候往生。」
生死心切的意思:現在我就要把往生決定下來!這樣的人叫生死心切。臨終,誰等得及?什麼時候叫臨終?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哪一時,哪一分,哪一秒?臨終是個虛假的觀念哪!
分分秒秒的當下就是臨終啊!你知道你哪一分、哪一秒死啊?
佛法講「人生無常」、「人命在呼吸之間」,當下即是臨終,你能這樣體悟、這樣思維:我今天就要把生死大事解決!我這口氣念佛,就要能往生決定!
佛也是站在這個角度發的本願。這一句名號,當在就能讓你了生脫死。不是等到你臨終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這句名號才起作用,現在就能相信,不起一念疑惑之心,「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我們在此世間,頂多幾十年的光陰,幾十年和過去無量劫來比,簡直是彈指一揮間。
阿彌陀佛已經把你當作座上嘉賓了,已經是往生有份了。念佛人就這樣,只怕你信不及。
太子墮地貴壓群臣
能於此法,深生信心,
則雖具縛凡夫,
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
喻如太子墮地,貴壓群臣。
這個法門,如果能生信心的話,雖然是凡夫,已經超過聲聞、緣覺了,已經進入菩薩位了,不用發菩提心也是菩薩位了,所以叫「凡夫菩薩格」。
印光大師比喻說像太子生下來,就超過一切大臣。張口一句佛名,是名真佛弟子,就能紹隆佛種,決定成就佛道── 就這麼殊勝。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
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有的人說:「我這輩子不能往生,下輩子做人還差不多。」印光大師這句話,驚醒了我們的迷夢: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要困難!
大家知道為什麼嗎?為什麼往生極樂這麼容易,而做人還那麼困難呢?
因為我們想來生做人,是靠自力。靠自力,你五戒不能做到,你來生做人沒份啦!你想一想,五戒做到沒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能做到啊?如果做不到,你靠自力來生做人沒份!
往生西方呢,雖然做不到,靠佛力!很容易。
所以,大家算盤撥一撥。「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你不要指望說「我不生西方,將來可以做人」你必然要墮落三惡道。這也是勸我們要深信因果。
「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你就是在此土成了阿羅漢,解脫生死了,你的利益也趕不上往生西方。
一正一反,差別這麼大,稍微有一點智慧的人,稍微知道一點好歹的人,哪一個不念佛求生西方啊?
不念佛求生西方的人,叫做不知好歹,又叫做忘恩負義!
自己先能出生死
欲利他,先須能自利;
若非自己先能出生死,
何能度彼生死眾生?
自己在苦海中未能出,
何能遍救苦海之人?
想要利益人家呢,先要自己得到利益,自己兜裏沒有錢,還說:「我幫助你幾個錢。」你拿什麼幫助人家?
你還在苦海裏邊掙扎呢,還想救人家,那怎麼行呢?
這個意思是說,我們先到西方成佛,回頭再來度眾生,那個時候,你叫做乘願再來的大菩 薩,分身無數,遍十方剎,廣度眾生,普利有情。神通道力怎麼可比呀?你真想度眾生,就趕快去成佛。你不趕快往生成佛,我看你不是想度眾生,你就是想給眾生 添麻煩、惹煩惱,一定是這樣子的。家眷、親友,彼此惡業相牽纏,恩怨相酬相報,哪裡還能度眾生呢?趕緊到西方去!
不愁佛不會說法度眾生
求生西方,方能弘法利生,任運度眾,自在無礙。
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會說法度眾生;
如神龍一滴水,遍灑天下。
這句話太好了!我們要把握方向,人生的根本目的要把握住!我們這一輩子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成佛,成佛就是要往生。「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會說法度眾生。」
「我先學講經吧,我學度眾生吧。」你暫時放旁邊,你能成佛,不怕你不會講經說法度眾生,就怕不成佛啊。
所以,辦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急事先辦,先到西方成佛是急事,講經說法度眾生可以暫緩,回來再說。
「神龍一滴水」是哪一滴水呢?就是六字名號,六字名號廣度一切眾生,叫做「遍灑天下」,你能嘗到這滴水,也能往生成佛,你就可以靠這個法門,同時開顯出無量方便引導的法門,廣度一切眾生。
起信即生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苦海茫茫,無有邊際,回頭就是岸!怎麼叫回頭?仰靠佛力!
因為我們一直在搞自力嘛,回轉過來向佛力,叫「回頭是岸」。當然「回頭是岸」有很多解釋了,你一直在搞五欲之樂,要回轉過來求解脫等等。
「樂邦有路」,「樂邦」就是極樂國土,什麼是「路」?「起信即生」,你能相信佛的本願,你能相信「稱念名號必定往生」,當下就得到往生。不要再說「我還要念十萬遍,念到功夫成片之後再往生」,祖師告訴我們說「當下成就」!
這句話不是叫你不念佛啊,我們還要在這裏反復說明,「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
當信念佛
當信求生,決定現生得生;
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
我們應當相信:求生淨土,決定今生可以往生!現生得利益往生;念佛,一定能夠蒙受佛的慈悲攝取。
何若立往西方
雖有珠海金山,不如坐進此道;
縱令封禪拜國,何若立往西方?
這是勸我們不要貪圖世間的榮華富貴。你修行將來做一個皇帝,將來做一個國主,將來做一個大富翁,都不值得。
不念彌陀更念誰
如來拯濟無方,廣度眾生當度我;
吾輩竛竮無寄,不念彌陀更念誰?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沒有障礙,要廣度一切眾生,決定不會把我一個人漏在外面。像我們這樣的人,在三惡道漂流,沒有歸家,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又念哪一個呢?只有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大慈悲父。
故鄉風月有誰爭
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
這都非常好啊!我們應當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告訴我們:「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客路溪山」,旅途當中的山水、風景,任那些人去愛慕,娑婆世界的一切榮華富貴,就是「客路溪山」,都是旅行路邊的風景。我們要回家啊!不能在路邊看風景,忘記回家啦!
我們到哪裡去呢?「自是不歸歸便得」,是你自己不想回家,如果想回家,自然就能回家了──想念佛往生,就能往生啊!
「故鄉風月有誰爭」,極樂國土的 七寶池、八功德水有哪一個和你爭呢?你能去,我就不能去了嗎?各個有份!不用爭。如果上火車,人多,位子少,大家都要爭位子了,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位子, 哪一個要爭呢?不用爭了,對號入座啊。同樣的道理,到極樂淨土,人人有份,你有份,我也有份,你不要看我往生,心裏不服氣,你也有份啊,就怕你不去。
莫訝一稱超十地
莫訝一稱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三乘。
不要聽說這個法門,就驚訝得眼睛睜大了,「有這麼回事嗎?」
驚訝什麼?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就超過了十地菩薩修行的功德。
各位,如果不是這幾天一直聽到現在,陡然聽到這句話,只怕不敢相信。說「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超過了十地菩薩」,誰不驚訝啊?印光大師說:你不要驚訝,你要知道,六字名號裏邊,包括了聲聞、緣覺、菩薩乘,是佛果。道理在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