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起信第六

[日期:2010-1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圓淨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起信第六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為宗要。三法具足,決定千修千生,萬修萬生。倘信而不願,即如不信。願而無信,即如不願。行而不猛,即如不行。其實行不猛由願不切,願不切由信不真,歸根難在難生正信。信果然真,願自能切,願果然切,行自能猛。便決定得生淨土,決定得見彌陀,曠大劫來生死業根,決定從此永斷。這一念真信所關係的,豈同等閒。經說:信為手,入寶山自在能取,無手不能取。大智度論說:有信清淨,能入佛法,無信不能入。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昔王仲回問楊無為:「如何念佛得無間斷」。曰:「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回欣躍而去。未幾得生,還來致謝。所以未能頓悟的人,只當深植信根,不驚不動,因信起修,終必有成功之一日。

卻是淨土法門這般廣大,他的修法又極簡易,因此非宿有淨土善根的,便難諦信無疑。雖經本師諸佛交相勸信,而世之疑者還是很多。不但世智凡情難信,即深通宗教的知識猶或疑之。不但知識難信,即已證真諦業盡情空之聲聞緣覺猶或疑之。不但小聖難信,即權位菩薩猶或疑之。那法身大士雖能諦信,也還不能窮源徹底呢。實因這個法門,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全體是佛的境界,甚深難測,唯佛與佛才能究竟。那權位菩薩,尚不能全知,怎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斷。

再看佛在世時有文殊普賢,佛入滅後有馬鳴龍樹,以及此土有智者永明,都曾發願往生淨土,難道他們都是鈍根?世尊在大寶積經中,勸父王淨飯,並六萬釋種,都生淨土,難道他們都是凡器?我們能於此法深生信心,便是以凡夫心,投佛覺海,潛通佛智,暗合妙道。雖是具縛凡夫,種性已超二乘之上了。要知道釋迦世尊的梵音聲相,決無誑語。彌陀如來的大慈悲心,決無虛願。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見佛往生之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響必應聲,影必隨形。因不虛棄,果無浪得。這是不待問佛,就能自信得過的。

諸位啊,人間的富貴,百歲便空無了。天上的繁華,千年便止歇了。卻是一入西方極樂世界,便有無量的壽命。那往生之法,又只憑一句阿彌陀佛。你想,世間有這樣極便宜好事,卻不肯幹,又到那裏去著鐵鞋而問至道。古德說:聞佛法難,真信更難。今能發心念佛,就要把這善根時刻增長,不可自己哄了自己。必須實心去念,不可有名無實才好。

【書籍目錄】
第1頁:印光法師 序 第2頁:范古農居士 序
第3頁:宗史第一 第4頁:讚揚第二
第5頁:抉擇第三 第6頁:理事第四
第7頁:依正第五 第8頁:起信第六
第9頁:發願第七 第10頁:行持第八
第11頁:勸進第九 第12頁:發心第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