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的定義,不止於愛瑪仕、路易威登與Gucci,一口飯其實已足夠算是榮華。 穿在身上的不算甚麼,不要再浪費了,希望同情的慨嘆不要離開,花花世界叫人在幸福中失落,還是捉緊種種隱藏在生活中的奢侈吧!! 以 下 是 一 些 反 映 現 實 生 活 另 一 面 的 圖 片: |
|
簡介:這就是生活在貧困山區的父子,他們一生別無所求。只求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也許一輩子他們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他們沒上過樓梯,沒打過「的士」,沒進過電影院,可就是樸實勤勞的人們一代代的供養著我們,皇天后土無以回報。而我們又是怎樣對待他們的呢?
|
簡介:城管走後,哭泣的賣紅薯老人。這個在街上賣紅薯老人的三輪車鏈條被城管人員剪斷,前輪鋼絲被城管踩斷。城管幹完就走了,他靠著牆哭泣。好心的路人紛紛向老人施出援手,大家幫他把錢收到懷裡。中國人是很好面子的,這個草民也有面子。他現在不能要面子了,老淚縱橫,必是傷心到了絕地。因為,他得吃飯,他是個老人,所以他做不了民工,他也沒力氣去偷搶,他是個男人,所以他當不了妓女,賣不了淫,他也得活呀!!!你不讓他賣東西也許是對的,那你給他指條活路呀!!!關注社會最貧困人群的生計問題,是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侯了!
|
簡介:再看看我們偉大的城管。矛盾的激化在於兩方面:生計和規則。城管摳打無辜人民,使之致殘是對的嗎?難道不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嗎?我們只是個下下草民,沒有什麼說話的份量以給這些受不平對待的人一個公道,但只希望能引起廣大朋友的關注!
|
簡介:(內蒙古赤峰市新華街菜市場) 塞外的春天乍暖還寒。4月的一個早晨,天空飄灑著紛紛揚揚的雪花。一個中年男子的菜攤車上坐著一個小男孩,孩子用給菜保溫的被子圍著,父親不時用手給兒子掖掖被子。作者說:"在陰暗的背景和漫天飛舞的雪花的襯托下,兒子稚嫩紅潤的小臉與父親飽經滄桑的臉形成對比,父子倆面對生活的艱辛相依為命,特別是父親使勁發出叫賣聲時,臉部表情感人力度之大,使人看後心靈為之震顫。"
|
簡介:〈拾荒者〉當先輩完成自己的使命,光榮退休後,還不得不這樣的去謀生,難道我們只對他們的子女進行指責就夠了嗎?這張照片的另一個題目你知道是什麼嗎?對,是:母親是這樣老去的。
|
簡介:〈同在一片天空下〉當有人看到這張照片時問到:「他們的孩子長大後又是一種什麼的景象」時,不知道他是否明白:這個問題我能回答出來麼?同樣,你能回答出來嗎?
|
簡介:最震撼的吶喊你聽到了嗎?難道僅僅是同情、難過........?
|
簡介:〈爺爺哭了〉當那麼多的孩子高興地呼喊:我們終於可以讀書了。可爺爺卻哭了的時候,2003年終於使中國的教育收費問題如同火山般爆發了出來,我們終於知道,原來在我們中國還有那麼多因繳不起學費而上不了學的孩童。「義務」教育竟然是「貽誤」教育!好可怕啊。
|
簡介:一位老教授手舉木牌獨自上街遊行,抗議中國教育收費。這樣的無聲抗議,引起的就只是旁的人一目注意?
|
簡介:〈農家子弟的午餐〉我突然想到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吃「乙菜」的場面,為什麼那麼多年過去了,還有這麼多孩子重複著當年父輩的苦難生活?
|
簡介:他的名字叫王致中,17歲,以背煤為生。一筐煤40公斤,從煤坑內向上爬100米,然後再走1000米山路,為的是掙1元人民幣。 看到這裡,你會發覺自己穿暖吃夠的同時,有些人還在追求最基本的物質需求。 |
|
簡介:當《縴夫的愛》再次唱起時,真正的縴夫的未來就是這樣展現在mm的面前,哥哥還能夠岸上走嗎?在我們中國,文學與與現實的差距竟然是如此之大。
|
簡介:當代的礦工冒著生命的危險在礦洞工作,極辛勤的勞動令他手腳皮膚都破損了,而為的只是賺到少量的報酬以度三餐。
|
簡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媽"。窮困孩子的一生難道都被命運注定了嗎?
|
簡介:在你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有人卻連一雙廉價的腳子也買不起。
|
簡介:他們看著自己的屋子,"高樓大廈"在他們腦海中,忽然變成一個美麗的傳說。
|
簡介:這位小朋友這次是第一次看見照相機、也是第一次拍照,所以拍起照來難免變得拘謹。
|
簡介:他們說:"給我一個溫暖的家,只要能擋風遮雨,不必太豪華"。
|
簡介:這個是他們吃飯的地方,你看過嗎?"。
|
簡介:圖中的孩子叫曹會龍,八歲,貴州省峨嘎村小學學生。他說:「我最想要的是一個布書包。」 原因:他沒有回答,只是微笑。會龍沒有布書包,為了拍照他向同學借來一個。他自己的書包是一個四百克洗衣粉塑料包裝袋。 曹會龍的一天:六時起床,吃早飯,八月至二月吃粟米或三月至七月吃薯仔 ( 小孩一般一頓吃十個薯仔,成年女性十五至二十個,成年男性二、三十個),做家務,回到只有一個課室的學校,午飯吃粟米或薯仔,照料家裡的兩條牛、三頭豬和十八隻雞 (他對家裡有甚麼瞭如指掌),跟小朋友追逐或玩其它遊戲,八點晚飯吃粟米或薯仔,偶爾還有紅豆,然後上床睡覺。 |
簡介:他們只能在讀書的時候才能發現,只有文字沒有富貴或貧窮的界限,從文字中,他們找到他們心目中的"烏托邦"。
|
簡介:在這間"學校"裡,他們埋首苦讀,因為他們知道,一切都得來不易。
|
簡介:朋友們,我們應馬上對他們作出幫助,哪怕只是一種微小助力,他們也會對你作出衷心的感激。 |
簡介:在他們面上,偶爾也會出現久違的微笑。 |
|
簡介:深夜,一個9歲的小女孩在夜市為食客拉小提琴,養活一家人。 |
簡介:流浪的老人。 |
簡介:吸毒者。 |
簡介:除夕之夜,睡在深圳街頭的老人。 |
簡介:為了生存!他們要用這樣的方式活下去。 |
簡介:母親,這就是我們的母親! |
簡介:父親的懷抱——他們看到了什麼?是光明嗎?是希望嗎?要完全消除貧窮那是不可能的,可是也沒有一個人是生下來就必定要去承受這種生存方式。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應該給每一個人以機會,改變自身環境的機會,能夠離開無知,貧窮的境遇。 |
簡介:我們的生活被太多欺騙蒙蔽了,以至於缺少了真愛與關懷。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街邊的乞討,都是有組織的集團操縱。為此,人們真正忽略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事實上,這是人性虛偽的一面嗎?真是令人悲哀! |
簡介:暖氣?想不通的是,陽光燦爛的今天,還竟有這麼多的悲涼? |
簡介:我的家,我的車,我的工作室。請大家關注弱勢群體:) |
簡介:同病相憐——到底是誰在幫助窮人? |
簡介:圖中的小朋友說:"給點吃的吧!" |
簡介:他們在午睡。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麼現實的,若是要感慨,那值得感慨的也就太多了。但終究誰也做不了誰的救世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行之心之所安",也就足夠了。 |
簡介:圖中的小朋友說:"我好餓"。人民的貧究不是一二日所能解決的,我們國家所能做的就是在全國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來反貪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我國現在所面臨的形勢嚴重的貪污問題,而只是用幾個有數的貪官來擺擺場是不夠的。 |
簡介:他太餓,偷了一塊麵包。賣麵包的老闆,都是人啊,他們有必要做得這樣過份嗎?同情心何在? |
簡介:這是一家北京貧困人家。現在的貧富差距是值得一提。貧困的人們難道就不值得大家的關注嗎?人人平等~~而同在一片天空中~為何所受到的待遇卻如此讓人難以置疑?我們現在得高度重視這些社會低層人士。不然社會將會失去平衡~~~當我看完這張照片後我的心已酸、淚已掉,為什麼?因為我是人~還算有點同情心。但在很多方面我顯得是心有而力不足,這些是需要人民政府的重視才會得以緩和的。 |
簡介:這位先生辛苦了一天。 他雖是個老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他的秋褲早就沒有鬆緊帶了,上面還有許多「通氣孔」。他現在正在查鈔票的手指上佈滿老繭,可他並不欠誰的。他每當深夜回家,看到破窗內隱隱亮光,知道親人在等他,幸福之感盈溢。每當帶回一點點最廉價的小禮物,看見孩子歡呼雀躍,那是何等的快樂!他不會說什麼文鄒鄒的詞,但他知道,他真的不羨慕你,他可憐你。 。 |
簡介:為了生活,即使是一坐山也可拉得動。 |
簡介:這裡是一個貧困家庭的家。許多人看了後,都無言以對。 |
簡介:這家人在做飯。奶奶在負責煮,孫子們也在幫忙,用的是非常古老的煮食工具,這些工具對現代人來說根本是一堆垃圾,但對他們來說卻非常新奇。因為這些工具正在做他們夢寐以求的"飯"。他們的要求就是這麼多。 |
簡介:下雪了。各位悲痛、悲憤、憐憫、悲憫、震動、觸動等等。。。。。。都是因為各位做在房間裡,有電腦,還能上網,剛吃過飯,或者邊上網邊吃著零食。。。。呵呵,說不定在搞網戀,看美女。。。說不定您窗外就有人在忍受飢餓,寒冷,對於明天怎麼活,還不是很清楚。滿腦想的是,今晚在哪睡,到哪能弄點吃的。。。。。相信這些您窗戶外邊的人要是看了以上照片,就不會悲痛、悲憤、憐憫、悲憫、震動、觸動等等了。。。。 |
簡介:雨人。為甚麼沒人給他一把雨傘?! |
簡介:這幅圖片大家都叫它做:"雨中曲"。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在飛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越來越富足,我們、我們後代生活的越來越輕鬆。我們把人類從在與大自然幾千年的鬥爭裡,只用了二三百年就解放出來,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虛無與空虛,於是我們扔掉以前所有的價值觀,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模式來尋找和建立新的存在與意義;可是在我們、我們的後代的生命歷程中,能留下些感觸和印跡的人和事越來越少;我們生活在信息垃圾裡,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只有經歷了生活中的苦難,或真正理解了別人生活的苦難,才能更深入認識到生命本質的意義,和自我的存在,掌握正確的生活方式。 |
簡介:這是一對貧苦的盲人夫婦,也許今天有人好心地給了他們幾個饅頭,但明天呢?明天誰來幫助他們? |
簡介:這個人只想要回他一年的工錢而已,卻被打得頭破血流。他應該找誰幫助他? |
戰爭令貧困國家的人民雪上加霜。以下的圖片,只想令大家知道戰爭的真實一面。
|
簡介:這個女人無助地保護著她的孩子,在戰火之下,人類可以做的只有這麼多嗎? |
簡介:這張攝於2003年12月27日的照片中,一名伊朗人抱著在巴姆地震中死去的兩個兒子的屍體,走向墓地。這幅照片獲得了2004年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突發新聞單幅照片二等獎。 |
簡介:這張卡羅琳拍攝的照片顯示的是2003年8月13日,由於在說什麼控制的區域無法找到食物,數千名利比裡亞人從利比裡亞反說什麼武裝控制的布什羅德島取得食物後穿越沼澤地返回。 |
簡介:這是2003年3月31日,為美聯社工作的法國攝影師讓-馬克.布瑞在伊拉克納傑夫附近戰俘營內拍攝的照片,畫面為鐵絲網後一名頭被面罩蒙住的伊拉克男子在安慰自己4歲的兒子。這張照片在2004年2月13日揭曉的2004年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中獲得年度大獎,同時還獲得新聞人物單幅照片一等獎。 |
簡介: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經過一場激戰後的街道,彈殼遍地。 |
簡介:一名利比里亞士兵在他從蒙羅維亞前線救回的重傷的同伴旁失聲痛哭。 |
簡介:戰爭意味著死亡,而人面對死亡難免會悲傷,即使是看似堅強的軍人。 |
簡介:失去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