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葉青霖 -- 心塵泊岸

葉青霖 -- 心塵泊岸

[日期:2012-05-04]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圖/葉青霖

  葉青霖,攝影師,藝員廖安麗的夫婿。
  
  一家四口最近從澳洲回流香港,結束太空人生涯。
  
  心靈,從外在的尋覓,歸依自性的和樂。
  
  這位曾經日吸兩包煙、賽車、喝酒、愛夜生活、花弗貪玩、
  
  女友換畫無數的浪子,心塵泊岸,滿臉清淨平和謙遜。
  
  去年,葉青霖出版了散文攝影集「心塵泊岸」。
  
  「我嘗試通過攝影轉達一個訊息:人的痛苦來自太多的追求與慾望,而事實上,在我們的週圍,已經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例如大自然的景致,只是我們沒有留意。我又想到,光是拍下大自然的美,這本書不會有很多人垂青,所以找來港姐李姍姍。我又擔心讀者不懂較深入的欣賞照片,所以打算配上文字,試找林燕妮執筆,剛好她禪修完畢,我們很有共識,一說即合。」
  
  為了拍攝這輯照片,李姍姍先後飛去澳洲兩次。照片出來後,葉青霖先挑選及組織內容,再向林燕妮述說照片的故事,以及他想表達的意思。「林燕妮寫得太好了,好得令我覺得圖片配不上文字的美,所以後來要補拍部份照片,這也是李姍姍要再飛澳洲的原因。」
  
  「心塵泊岸」出版後,捷成洋行在大陸多個城市舉行「心塵泊岸廿二載攝影歷程」,葉青霖巡迴各地,與大家分享他的攝影經驗與心得,特別指出攝影如何影響他的人生觀。
  
  「其實攝影與做人有很多共通點。攝影是一瞬即逝,看到照片時,那個影象已經過去了,不復存在,再拍同樣的是不可能的。做人又何嘗不是?一剎那過去了就是過去了,每一個剎那都不外是假象而已,又何必那麼執著?」
  
  信佛因緣
  
  信佛是因為爸爸在九四年患肝癌,發現時已經是末期。他的佛教徒朋友開解葉爸爸,說死亡並不可怕,只不過是移民或者是搬家而已,這個房子(身驅)殘舊成危樓了,所以要換新房子。葉爸爸很接受,往生的時候很安樂。肝癌的晚期是挺痛苦的,但是葉爸爸說疼痛時聽得見佛號,投入地跟著唸,感覺舒服得多,連止痛藥也不用吃。
  
  「在他生命最後的兩個星期,我讀佛經給他聽,都是關於輪迴、中陰身等等,讓他知道去路,不用害怕,也教弟妹不要哭。他往生後,志蓮淨苑做法事,師父提議我們做子女的,吃四十九天素迴向亡父,結果從那時開始,我一直持素。」
  
  葉青霖當初學佛時,聽到的佛法都在講死亡。雖然他並不抗拒這兩個字,但不明白為甚麼佛教這麼重視死亡?「現在我明白了,我們要先認識死亡,才不會害怕死亡。一般人就是害怕死亡,才會做出種種愚蠢的事。」這位攝影家感覺裡的佛教,並非一些崇拜偶像、迷信的東西,而是自然定律,不論有沒有佛法,宇宙都是如此運作。「佛法是二千多年前悉達多太子覺悟,他看透了宇宙的自然運行之法,教我們不要逆自然之道而行。」
  
  同樣的道理,他也不以為佛教五戒是規條,而是本來就不應該做的事。「人類現在有那麼多的煩惱,是自我中心膨脹得厲害,要超越大自然,才引起那麼多疾病、痛苦。」
  
  把握當下
  
  曾經有記者問葉青霖,會不會後悔以前的行為作風?「我說不會,以前縱使做了錯事,我也汲取了教訓。要不是曾經犯錯,又怎會學到東西?過去了的,用不著怪責,最重要是把握當下。」
  
  把握當下,葉青霖講得出,做得到。話說他很嚮往出家人的生活,聽說澳洲南天寺首次舉辦短期出家,著實興奮。可是,短期出家那段時間,剛好他的弟弟在維也納首次參加一項國際性的表演,兩件事正好撞期,魚與熊掌,如何決擇?
  
  「弟弟的演出,機會難得,我想還是先去維也納,下一次再參加短期出家吧。」主意已定,葉青霖去南天寺拜水懺,有位信眾問師父,何時再辦短期出家?師父說,「學佛就是把握當下,今次的短期出家還未舉行,已經問下一次何時辦,我怎麼知道?」「我聽了這話,馬上改變主意,取消機票,參加短期出家。」
  
  葉青霖鼓勵大家深思一個問題:假如你只有六個月壽命,你會做些甚麼?「思考這個問題是很有用的,一個人若只餘下六個月壽命,他會不會再執著現在擁有的東西?有人說,他會寫作。那為甚麼現在不開始寫作?忙的話,也可以分配時間。若換了只剩下半年生命,時間的分配肯定不一樣。」把握當下,如此而已。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