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和尚對大眾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才有言語,便是揀擇,是明白。我不在明白裡,你們還護惜我嗎?」
有個僧人說:「既然不在明白裡,還護惜個什麼?」
趙州說:「我也不知。」
僧人說:「你既然不知道,為什麼又說自己不在明白裡呢?」
趙州說:「問事即得,禮拜了退。」
雪竇頌此公案說:
至道無難,言端語端。一有多種,二無兩般。天際日上月下,檻前山深水寒。骷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銷未乾。難難!揀擇明白君自看。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三祖《信心銘》中的話:「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這一席話,可謂說盡禪宗大意。這是禪的根本法則。「揀擇」,即分別。語言文字也是揀擇,是一種分別知識。所以趙州說他「不在明白裡」,即對世界無是非、無分別。問話的禪僧也不簡單,反問他:「你不明白、無所知,那怎麼還跟我們說法呢?」趙州只得說:「我也不知。」禪僧又抓住了話頭,因為所謂「不知」與「知」相對待,也是一種分別知識,所以又問:「你既不知,為什麼卻說不在明白裡?」趙州只得說:「因為有人問起,所以不能不說。」
怎麼又有一有多種、二無兩般?古人道,不要揀擇,打成一片,依舊山是山,水是水,長是長,短是短,一是一,二是二,天是天,地是地。有時喚天作地,有時喚地作天,有時喚山不是山,喚水不是水。風來樹動,浪起船高,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秋有序,萬物自然。你不必去分別什麼,一切皆是眼前景,自自然然,你與它打成一片,直化入其中去。天上日上時月便下,秋天山深時水便寒。頭頭是道,物物皆真。此時你心境俱忘,泯然平懷,不要說美,不要說醜,甚至不要用眼睛去看,自是好一片風景,好一個人生。
下面幾則公案,意思與此一般。
有僧問香嚴:「如何是道?」
香嚴說:「枯木裡龍吟。」
又問:「如何是道中人?」
香嚴說:「骷髏裡眼睛。」
這僧後來問石霜:「如何是枯木裡龍吟?」
石霜說:「猶帶喜在。」
又問:「如何是骷髏裡眼睛?」
石霜說:「猶帶識在。」
這僧又問曹山:「如何是枯木裡龍吟?」
曹山說:「血脈不斷。」
又問:「如何是骷髏裡眼睛?」
曹山說:「乾不盡。」
又問:「什麼人聽到?」
曹山說:「普天之下無一人不聞。」
又問:「不知道龍吟的是什麼章句?」
曹山說:「不知道是什麼章句,只是聞者盡喪。」當時有頌說:
枯木龍吟真見道,骷髏無識眼初明。
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哪辨濁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