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僧問巴陵:「如何是提婆宗?」
巴陵說:「銀碗裡盛雪。」
第十五祖提婆尊者,本是外道。因為見到第十四祖龍樹時,投一針於盛滿了水的缽裡,不發一言,得到了龍樹的器重。
《楞伽經》上說:「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馬祖說:「凡有言句,是提婆宗。」
都是對提婆以針投缽宗風的解釋。
後來雲門文偃說:「馬大師的話太妙了,只是無人問究它。」
有個僧人便問:「什麼是提婆宗?」
雲門便說:「九十六種外道中,你是最劣的一種。」
這個僧人執著於言句,當然最下劣。
巴陵是雲門的法嗣,跟隨雲門座下多年,深得雲門三昧。
他承繼雲門時,不說多少領悟的話,只將三句上達雲門:
如何是通?明眼人落井。
如何是吹毛劍?珊瑚枝枝撐著月。
如何是提婆宗?銀碗裡盛雪。
雲門聽了很高與,說:「他日我忌辰時,不要作齋會,只要向弟子們宣示這三句話,就足夠報我的恩了。」
這銀碗裡盛雪等話,出語典雅,落處孤峻,雖然難懂,卻皆有出處,又使人脫離思議名相的束縛,真可謂不露鋒芒,卻有陷虎之機。可以八面受敵。
後來雪竇頌此公案說:
老新開,端的別,解道「銀碗裡盛雪」。九十六個應自知,不知卻問天邊月。提婆宗,提婆宗,赤幡之下起清風。
赤幡說的是提婆的事情。
西天議論佛法前,要先撞鐘擊鼓,然後才開始議論。
當時外道捷足先登,把鐘鼓都封存了起來,想借此取得霸主的地位。
提婆知道了佛法有難,就運起神通,登樓撞鐘。
外道問:「樓上撞鐘的是誰?」
提婆說:「天。」
外道又問:「天是誰?」
提婆說:「我。」
「我是誰?」
「你。」
「你是誰?」
「狗。」
「狗是誰?」
「你。」
這樣往返回答了七次,外道終於服輸,打開了鐘樓的門。
於是提婆從樓上拿著赤幡旗下來。
外道又說:「你為什麼不靠後?」
提婆說:「你為什麼不近前?」
外道又說:「你是賤人。」
提婆說:「你是良人。」
提婆以無礙辯才,折服了外道。
外道要斬首謝罪。提婆說:「不必了。」只是令他們削髮歸入自己的門下,於是提婆宗門大興。
佛法冷處冷如冰雪,細處細如米末,深處佛眼也難窺,密處天魔也不識。明白了「佛語心為宗」,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即可勘破巴陵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