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難
一難--生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七月三十日寅時誕生於福建省泉州府衙門內,那時他的父親在泉州府做官。他墮地後為一肉球,母大駭慟,以為今後沒有生兒子的希望,遂一氣壅死。家裏的人束手無策,問了許多飽經世變的老者,也都莫明其妙。大家認為這個怪胎,是不祥之兆。第二天準備把這個肉球丟棄了去。正在這個當兒,來了一個賣藥的老頭子,把肉球一刀破開來,是一個肥胖的男孩。大家哀痛之餘,不禁喜出望外,由庶母王氏撫育,然而生母命歸黃泉,一去不能覆返了。假如當年不是菩薩化身為賣藥的老頭兒,那有今日旋幹轉坤興亡繼絕的老和尚呢?這是老和尚的第一難。
二難--饑寒雪掩
老和尚是在清咸豐八年(一八五四年,十九歲)離家逃至福州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光陰過得真快,老和尚割愛辭親,不覺轉瞬就是二十多年。自忖道業沒有成就,終日隨風飄蕩,心生慚愧,於是發心禮五台山,以報父母劬勞之恩。清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四十三歲)七月初一日由浙江省普陀山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當時附香者,有遍真、秋凝、山遐、覺乘四位禪人。渡海後,每日行路不多,中間曾停湖州、蘇州、常州等處,四人都中途退轉,老和尚獨自向前拜去,至南京禮牛頭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獅子山寺過年。次年由獅子山起香,從蘇北入河南省,經鳳陽、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陽白馬寺,曉行夜宿,風雨晦明,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薩聖號,苦樂饑飽,毫不縈念。十二月至黃河鐵卸渡,過光武陵,初一住店,初二渡河,泊岸,天已晚,不敢行,四無人煙,僅路旁有一擺小攤的茅棚,也沒有人居住。老和尚就此歇足,趺坐而坐。夜來大雪漫漫,寒氣襲人。次晨舉目一望,已化為琉璃世界,雪深數尺,無路可行,過往無人,更不知去向。茅棚沒有遮欄,老和尚初則枯坐念佛,饑寒交迫,繼則蜷伏一角。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饑,奄奄一息,而正念不忘。一日、二日、三日,如是雪,如是寒,如是饑,漸漸入到昏迷狀態。初六午後雪止,稍微看見太陽影子,但已病倒不能興起。初七日來一乞丐,見老和尚病臥在雪堆中,不會說話,知道是凍傷了,將雪撥開,用圍棚的草烤火煮黃米粥,老和尚吃後,暖氣複生,不然,就會凍死雪中。這是老和尚的第二難。
三難--痢疾待斃
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四十五歲)正月初二日老和尚由洪福寺起拜香,抵懷慶府,城內小南海不許掛單留宿,不得已出城外宿路邊。是夜腹痛極劇烈,初四早繼續拜行,晚發冷病。初五起痢疾,每日仍勉強拜行。到十三日抵黃沙嶺,山頂只一破廟,沒有遮蔽,至此已不能行,歇下,不進飲食,日夜瀉數十次,起動無力,又無過往行人,只有暝目待斃而已。十五深夜見西邊牆下有人燃火,初疑心是匪徒,仔細一看,原來是文吉,心中大喜,呼文先生,文吉執火來照,對老和尚說:『大師父你怎麽還在這裏?』老和尚將經過情形一一告訴文吉。當晚文吉坐在老和尚身邊,又拿來一杯水給他吃,十六日文吉又將老和尚身上污穢衣服予以換洗,並給藥一杯。十七日病退,食黃米粥二碗,大汗,內外輕快,十八日病勢減輕不少。老和尚謝謝文吉說:『兩次危險,都蒙先生救濟,感恩不盡。』文吉說:『這是小事,不必掛齒!我看你從去臘到今,拜路不多,不知那年可拜到。你的身體又不好,決難進行,不必定拜,朝禮也是一樣。』老和尚答:『你的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見母親,母為生我而死,父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辭官,而短命,昊天罔極,耿耿此心,已經數十年了。特此發願朝山,求菩薩加被,願我父母脫苦,早生淨土。任憑百難當前,非到聖境,死也不敢退願。』文吉說:『你誠孝心堅固,也算難得,我今回五台,也沒有甚麽急事,我願代你負行李,伴送行程,你只管前拜,輕累許多,心不二念。』老和尚說:『倘能這樣,你的功德無量,等我拜到五台,願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證菩提。一半奉送給你,以酬報救助之恩,好不好?』文吉說:『不敢當,你是孝思,我是順便,不必表謝。』文吉照應四日,病已大退。這是文殊菩薩第二次顯現,探視老和尚的心和救護老和尚的難。
四難--口流鮮血
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正月十九日老和尚扶病由黃沙嶺破廟中起香,一路荷物作食,都由文吉負擔,老和尚妄想頓息,外無物累,內無妄念,病一天好一天,體一天強一天,自晨至暮,可拜行四十五里,毫不感覺痛苦。三月底到太谷縣離相寺,見知客禮畢。那知客看見文吉就問老和尚說:『這位是你什麽人?』老和尚據實以告。知客厲聲說:『出門行腳,不達時務,這幾年北地饑荒,朝什麽山?甚麽大老官要人服侍?要想享福,何必出門?你見有什麽寺門,留俗人掛單?』老和尚當下聽其呵責,不敢回聲,只好認錯告辭。知客說:『豈有此理!由你自便,誰叫你來?』老和尚聽到話頭不對,就轉過話說:『這位文先生請到客店住,我在這裏打擾一單何如?』知客說:『那是可以的。』文吉說:『這裏距離五台山不遠,我先回去,你慢慢來,你的行李不久有人代你送上山的。』老和尚苦留不得。文吉去後,知客改顔悅色,和氣送單,到竈房熱坑上泡茶,親自做面,陪吃。老和尚看見這種前倨後恭舉動,心中頗為奇怪,又顧左右無人,乃問知客:『此間常住多少眾?』知客答:『我在外江多年,回來住持,連年歲荒,僅留得我一個人,食糧也盡於此。剛才舉動,是遊戲耳,幸勿見怪。』當時老和尚十分難過,啼笑皆非,勉強吃了半碗麵,就告辭到街上旅店裏找文吉,遍找無著。時四月十八,月明如晝,老和尚想追上文吉,於是星夜向太原府拜香前進,心急如火。次日腦熱,鼻孔流血不止。二十日到黃土溝白雲寺,知客見老和尚口流鮮血,不准掛單,在外勉強過一夜,廿一早進太原城,到極樂寺,飽受責駡,不掛單,二十二早出城禮拜,北門外遇見一位青年僧,名文賢,見老和尚近前招呼,接過拜橙行李,休息十日,病漸痊愈,身體康復,繼續拜香。這是老和尚的第四難。
五難--失足墮水
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至二十年(一八九四年)老和尚在九華山翠峰茅蓬,研究經教。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五十六歲)揚州高旻寺住持月朗法師到九華山,說高旻寺有朱施主法事,連舊日四七,共打十二個七,希望老和尚赴高旻參加。老和尚應允,下山後至大通荻港,沿江行,遇水漲,過渡,舟子索錢六枚,老和尚身無半文,舟子徑鼓棹去。老和尚不得已行行復行行,忽失足墮水,浮沈一晝夜,流至釆石磯附近,被打漁的人網起來,喚寶積寺的僧人認領,那位僧人是老和尚在赤山同住過的,一見大驚,急招進寺救蘇,時為六月二十八日。這是老和尚的第五難。
六難--大病頓發
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五十八歲)十一月間大病頓發,不能拜佛,漸漸沈重,只能臥,不能坐,服藥也沒有效。那時大眾都以為他不會好,乃把他遷進如意寮,承阿育王寺首座顯親法師,監院宗亮法師,與盧姑娘等多方施救,費財費力,病還是不得減退。老和尚自以為世緣將盡,聽其自然,但燃指不成,心生焦急。過數日有八個人入寮告知十七日為燃指日期,老和尚堅請參加,首座等都不贊許,恐生命危險。老和尚不覺淚如泉湧,說:『生死誰能免?我想報母恩,發願燃指,倘因病中止,生又何益?』宗亮監院時年才廿一歲,聽到老和尚悲聲,感到老和尚的孝心,不禁也流淚說:『你不要煩惱,我助你成就,明日齋歸我請,我先為你佈置,好不好?』老和尚感謝不已。十七日早宗亮法師請他的師弟宗信法師幫老和尚燃指,由好幾個人輪流扶上大殿,禮佛,經過種種儀節禮誦,以及大眾念懺悔文。老和尚一心念佛,超度慈母,初尚覺痛苦,繼而心漸清定,終則智覺朗然。念至『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全身八萬四千毛孔,一齊豎起。那時,指已燃畢,老和尚自己起立禮佛,不用人扶,也不知道自己有病,於是步行酬謝大眾,回寮,眾都驚歎希有。
七難--索斷浸水
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六十三歲)老和尚抵峨嵋山,登金頂,觀佛光,與雞足山的佛光相同,夜看萬盞明燈,與在五台山拜智慧燈無異。至錫瓦殿,禮真應老和尚,他是全山的領袖,宗門的大匠,時年七十多歲,相聚數日,暢敘極歡。下山後循洗象池,大峨寺,長老坪,毗盧殿,峨嵋縣,峽江縣抵銀村,過流沙河。適逢水漲,從早到午候船來,老和尚讓戒塵法師先上船,遞上行李,老和尚正想登船,繩索忽斷,水流又急。老和尚以右手攀船弦,船小人多,稍側就會傾覆,老和尚不敢動,從流而下,浸在水中,至暮,船泊岸,眾才把老和尚牽上,衣褲盡濕,兩足都被小石割破。
八難--險遭剖腹
清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年,六十六歲)老和尚到仰光(緬甸首都),遊大金塔,參觀各聖境,取道檳榔嶼(馬來西亞)返國,船到埠,因船中有患疫病而死的旅客,於是懸旗『打限』,就是要全船的人,在遠處山上受檢驗後才准登岸。全船旅客約一千餘人,上山後,一任日曬夜雨,毫無遮蓋,每日發米一小碗,蘿蔔兩個,自己煮食,醫生每日來看二次,一星期後人去一半,十日人都去盡,獨留老和尚一人,那時老和尚心極焦急,病益加重,形容淒苦,漸漸不能進飲食,到第十八日醫生來,令移一淨室,無人居,當下老和尚心甚歡喜,一會兒有一位老人來巡視。老和尚問他的籍貫,知道是泉州人。他歎氣說:『這個屋子是住將要死的病人,以為剖腹的準備。』老和尚說明要去極樂寺,那老人動念說:『我拿藥給你吃。』煎來神浀茶一碗,吃了兩天好些。老人又說:『醫生來,你聽我咳聲,就起來振作精神,醫生拿藥給你,你不要吃。』醫生來,果如所言,迫令吃藥開水,不吃不行。醫生走了,老人來問是否吃了藥,老和尚如實以告,老人驚說:『難活了,明天就有人來剖腹,我給藥你吃,望佛祖保佑你。』第二天早上,老人又來,見老和尚坐在地上,睜眼不能見人,老人把他抱起,見滿地是血,老人又拿藥來吃下,急為老和尚換衣,將地洗淨。歎氣說:『別人吃了昨天的藥水,不等斷氣就開刀了,你不該死,佛祖有靈。九點鐘,醫生來剖你的腹,我作咳聲,你裝神氣些。』九時醫生果來,見到老和尚用手指一指,笑笑而去。老人說:『他笑你不該死。』老和尚拜託老人送些錢給醫生,放他出去。於是把在仰光高居士給他的供養取得四十元給醫生,二十元給老人,以謝照顧之恩。老人說:『我不要你的錢,今天的醫生是紅毛人,不可以說,明日是吉冷人,可以講。』是晚,老人來說,已經和番人講好送二十四元,明天就可放行。次早醫生來,看畢,喚船過海,老人扶老和尚上船,雇小車送至廣福宮。一場災難,始告度過。
九難--全身枯木
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六十八歲)在曼谷(泰國首都)入定九日,出定後雙腳麻痹,初隻行動有礙,後來全身好像枯木一樣,不能執箸,食要人喂,護法聘中西醫診治,針灸服藥都沒有效果,口不能言,目不能見,群醫束手,但老和尚身心清淨,並不感覺痛苦,一切事都放下了,只有一事老和尚放不下,什麽事呢?就是請購藏經及修建雞足山殿閣的捐款匯票縫在衣領內,沒有人知道:老和尚口不能言、手不能寫,萬一化身時,一火燒去,這事因果如何能負?思深淚下,默祈迦葉尊者加被。那時有一位妙圓師,是從前在終南山同住的,見老和尚下淚,口微動,即近前湊耳傾聽。老和尚請妙圓師取茶禱迦葉,服下心內清涼,即入夢。見一老僧好像迦葉一樣,坐在老和尚身邊,用手摩老和尚的頭。說:『比丘!衣缽誡不離身,汝不須憂,只要用衣缽作枕頭就好了。』老和尚聽畢,即自取衣缽作枕,回頭已不見尊者,通身汗下,當下說不出的無限悅樂。等到舌根漸漸圓轉,請妙圓師到華陀前求藥方,只開了木櫛夜明砂二味,服後眼能看見,口也能說。再求一方,僅赤小豆一味,用豆煮粥充飲食,不准吃雜物,吃了兩天頭略能動,再求還是赤小豆。從此以豆為食,大小便通,污穢好像黑漆一樣,漸漸知道痛癢能夠起來行走。先後二十餘日,這次的災難,才算脫身。
十難--遭匪毒打
老和尚自六十八歲(一九○七年)那年災難脫離後,一直到一九五一年一百十一歲,都很平安地弘法利生建寺。不幸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春,在雲門開戒期間,忽來百餘人,除搜檢全寺外,又將老和尚禁閉一室,絕飲食,大小便不許外出,日夜一燈黯然。好像坐在地獄裏一樣。過三日有大漢十人入室,逼老和尚交出黃金白銀槍械。老和尚說沒有,竟被毒打,先用木棒,繼用鐵棍,打至頭面血流,肋骨折斷,隨打隨問,老和尚已趺坐入定,金木交下,撲撲有聲。是日連打四次,擲之蹼地,眾以為老和尚死了,呼嘯而去。深夜侍者又將老和尚扶坐於榻上。又過一日,眾聽說老和尚沒有死,又復入室,見老和尚端坐入定如故,益怒,拖下地,用大木棍毒打,十餘眾以皮鞋蹴踏,五竅流血,倒臥地上。以為必死無疑,又呼嘯而去。侍者復抱老和尚安坐榻上,過五日老和尚漸漸作吉祥臥下(如佛涅槃像)經一晝夜,全無靜動,侍者用草試鼻孔,也不動搖,但體溫尚存,容顔如生,經過二十四小時始微微呻吟,扶他起坐,侍者告以入定及臥睡時間,老和尚告知侍者神遊兜率天聽法事。經過這幾日,眾看見老和尚行動奇特,疑畏漸生,互相耳語,有一名好像是頭目問左右的僧人說:『那老傢伙為什麽打不死的?』僧人答:『老和尚為眾生受苦,為你們消災,打不死的,久後你們自然知道。』那頭目聽到這個話,非常害怕,從此不敢再向老和尚施楚毒。這是老和尚度他時期最大的一場災難。
四十八奇
一奇--觀音送子
老和尚俗姓蕭,梁武帝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湖南湘鄉,父親名叫玉堂,母親姓顏。清道光初年(一八二一年),父親是科舉出身,分發到永春,佐治州事,父母年逾四十,常以無子為慮。讀書人總以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母親信仰觀音菩薩,一天赴城外觀音寺祈子,見寺宇殘破,及東關橋樑失修,發願興建。回家後夫妻同夢一長鬚著青袍的老人,頭頂觀音跨虎而來,躍臥榻上,醒後互相驚告,遂有娠,次年父調佐泉州府,母懷胎十月,生下一肉球,剖出即今日的老和尚。
二奇--物大如山
清咸豐元年(一八四七年,十二歲)二月,老和尚的父親因事赴台灣,攜帶老和尚行,初乘小洋船,由廈門出發,忽於茫茫大海中,現出一怪物,體大如山,高出海面數尺,全船的人都合掌念觀世音菩薩,船行約半小時,始見這個大怪物現出魚尾形,其長不知若干裏,而全船的人安然無恙。
三奇--歡喜法器
清咸豐二年(一八四八年,十三歲)老和尚跟隨乃父送祖母生母的靈柩,回湖南省湘鄉安葬,請僧人到家裏做佛事,老和尚看見三寶的法器,生歡喜心。家中藏有佛經,初看香山傳、觀音菩薩成道等書,熏染根深。八月又跟隨乃叔進香南嶽,遍遊各寺院,流連不願回家,好像有夙緣一樣。
四奇--結婚無染
清咸豐六年(一八五二年,十七歲)老和尚在家讀道書三年,深感道家的學說,不是究竟,終日如坐針氈。於是假裝安心助理家務,以博叔父的歡心,而鬆懈叔父的防範。一日乘叔父外出,乃打包向南嶽逃去,歧路多,半路被截回,並送至泉州。乃父加以禁錮,並和兩位未婚妻田譚二氏舉行婚禮。老和尚結婚後,雖屬同房,不但沒有和田譚二位新娘發生肉體上關係,而且天天向二位新娘說佛法,二氏也能領悟,不覺竟成了閨中淨侶。
五奇--岩洞生活
清咸豐九年(一八五五年,二十歲)老和尚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法名演徹,又名古岩,字德清,他的父親常常派人四出尋找,他不敢露面,隱山後岩洞中,禮萬佛懺,有時遇見虎狼,也不畏懼。如是三年,他的父親因獨生兒子失蹤,心灰意冷,乃告老還鄉,鼓山職事來山洞告知其事,並說:『苦行固是好事,但必須福慧雙修,你的父親既然回去了,可不必匿避,還是出來回山任職,給大眾服一點務吧!』因此老和尚就出洞回山,任職四年,自水頭、園頭、行堂、典坐等苦行事,中間曾派充撫事,沒有就;寺中常住時有單襯,也不領受,每日只吃粥一碗,而體力強健。山中有古月禪師,在眾中算是苦行第一,老和尚常常請教他。後來想想,以為任職多年,對於修持不無少礙,又想從前玄奘法師赴印度求學,十年前先習印度方言,日行百里,又復試驗絕食,先由一日起竟能絕食若干日,以防沙漠荒磧,連水草都會絕跡。古德苦行可以效法。於是辭去鼓山職事,盡散衣物,僅攜一衲,一褲,一履,一蓑衣,一蒲團,復向後山中作岩洞生活。如是又過三年,吃的是松毛和青草,喝的是岩泉澗水,日子久了,褲子鞋子都已破敝,只有一件衲衣蔽體,頭上束金剛圈,鬚髮長盈尺,雙目炯炯有神光,人見了以為是妖怪,恐怖不敢近前,老和尚也不同人談話。初一二年常常看見勝境,老和尚毫不動心,不以為異,一心觀照及念佛,處在深山大澤中虎狼不侵,蛇蟲不損,不受人憐,不食人間煙火。真有『幕天席地,萬物皆備於我』的境界。老和尚心中歡悅,自以為是四禪天的人。古人說:『一缽輕萬鐘。』老和尚並一缽都沒有。無掛無礙,自自在在。因此胸境灑脫,體力一天比一天強壯,耳聰目明,健步如飛,自問也不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三年更進一步隨心所欲,隨意所之,有山可住,有草可食。是年老和尚才三十歲,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
六奇--剃髮沐浴
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三十一歲)老和尚一日行至溫州某山,棲息岩中,有一位禪人來洞岩訪問,說:『久聞高行,特求開示。』老和尚被那禪人一問,深深地感覺慚惶,很謙虛回答他說:『智識愚昧,又少參學,望上座慈悲指示。』禪人問:『你如是行徑,究竟有多少年?』老和尚詳細告訴幾年來的經過。禪人說:『我也少有參學,說不出什麽來,你可到天台華頂龍泉庵,請問融鏡老法師,他是天台山第一個有道德的和尚,必能饒益你。』老和尚聽到這句指示,即直上華頂,到茅庵外,見一僧,即問老法師在家沒有?那僧人答:『補衣的就是。』老和尚向前頂禮,法師全不顧視。老和尚說:『學人特來親近老法師,望慈悲開示。』法師顧視良久開口問:『你是僧呢?是道呢?還是在家人呢?』答:『僧』。問:『受戒沒有?』答:『已受具戒』。問:『你這般行徑,有多少時候?』老和尚略說經過。問:『誰教你這樣做的?』答:『因見古人每多苦行成道,因此想學。』問:『你知道古人持身,還知道古人持心麼?看你所作所為,近似外道,不是正路,枉用了十年功夫。岩棲穀飲,壽命縱有萬年,也不過是如楞嚴經上所講的十種仙之一,去道尚遠。即進一步證到初果,也不過是一個自了漢而已。若菩薩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度度人,出世間不離世間法,你勉強絕人間煙火,連褲子都不穿,未免標奇立異,又何怪工夫不能成片呢?』老和尚被法師痛處一錐,直透到底,復頂禮求開示。法師說:『我教你,若聽,就在這裏住。不聽,任你他去。』答:『特來親近,怎敢不聽?』法師即贈以衫褲衣履,令剃髮沐浴,作事,並教看『拖死屍是誰』的話頭。老和尚一一聽從,並試吃粥吃飯,學天台教觀,從此老和尚又是一個新生命。
七奇--裸女相就
清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三十八歲)老和尚自寧波至杭州途中,那時正逢三伏天氣,船小人多,與青年婦女臥鋪相連。夜閒人靜,大家都睡得很熟,有一女子撫摩老和尚的下體,驚醒,見那女子卸衣裸體相就,老和尚不敢作聲,急起趺坐,持咒,該女也不敢動。假若當時失了覺照,那就沒有今日的老和尚了。
八奇--代送行李
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四十五歲)五月初在途中拜香,後面來一輛馬車,緩行不越前,老和尚察覺後讓路,車中官人下車問:『大師在路拜什麽?』老和尚告知朝五台,報親恩。官人也是湖南人,暢談很歡喜。官人說:『我現在住峨口白雲寺,是你朝台必經之地,你的行李,我代你送去。』老和尚深為感謝,又落得每日輕鬆拜香,別無負累。五月甲旬拜到白雲寺,代送行李的人就是該營營官。見老和尚到,歡迎至營部,休息三日,告辭,繼續起香,五月底到顯通寺,兵器已將行李送來。
九奇--忽見光明
清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五十六歲)老和尚自六月二十八日墮水得救後,口鼻大小便諸孔流血,在寶積寺住了幾天徑赴高旻,知事僧見他容顔憔瘁,問有病沒有?答:『沒有。』晉謁月朗和尚要求在堂中打七,但月朗和尚要給他的職務。高旻家風嚴峻,如請職事拒不就,就視為慢眾,要表堂,打香板,老和尚既不允就職事,只好順受表堂,打香板,一聲不響,也不說明墮水事,於是病益加劇,流血不止,小便滴精。在禪堂中晝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這樣經過二十多天,一切病不覺頓愈。過幾日釆石磯住持德岸送衣物來供,見老和尚容光煥發,非常高興,乃將老和尚墮水的事告知大眾,無不欽歎,禪堂內職務不派老和尚輪值,以便修行。從此老和尚萬念頓息,工天『落堂』,晝夜如一,行動如飛。一天,夜放晚香時,開眼一看,忽見大光明好像白晝一樣,內外洞澈,隔牆見香燈師小解,又見西單師在圊中,遠及河中行船,兩岸樹木形形色色,都能了見,那時才打三板。次日詢問香燈師和西單師,果然不錯,但老和尚不以為異。至臘月第八個七第三晚,六枝香開靜時,護七例衝開水,將水濺在老和尚手上,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大夢初醒。老和尚自念出家漂泊數十年,在黃河茅棚被個俗漢一問,不知水是什麽?假若當時踏翻鍋竈,看文吉有什麽話可說?這次倘不墮水大病,不遇順攝逆攝,知識教化,那就會錯過一生,怎能有今朝?老和尚自念至此,即說一偈曰: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
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又偈曰: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
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十奇--金龍現形
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五十八歲)老和尚往寧波阿育王寺禮舍利,每日從三板起,至晚間開大靜,除殿堂外不用蒲團,展大具,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禪坐中,似夢非夢,見空中金龍一條。飛落舍利殿前天池內,長數丈,金光晃耀,老和尚騎上龍脊,即騰空至一處、山水秀麗,花木清幽,樓閣宮殿,莊嚴奇妙,看見親母在樓閣上瞻眺。老和尚即大叫母親,請你騎龍上來到西方去,龍下降,夢也驚醒,覺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老和尚平生夢見母親,就只此一次。
十一奇--夜半棺動
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六十二歲)老和尚自從五十一歲到宜興,禮仁智和尚,修顯親寺(密祖出家處)在江浙一帶住了十年,又想再朝五台,先到鎮江楊州朝雲台山,入山東朝東嶽泰山,東趨牢山,訪那羅延窟(憨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禮孔廟孔陵。在西行路上,夜宿一破廟,空無一物,只有一口破棺材,棺蓋是向上仰起來的,知道棺內沒有死屍,於是就睡在棺蓋上。到了半夜,棺內大動幾次,忽有人說話,『我要出來。』老和尚問他是人還是鬼?答:『是人。』問:『是什麽人?』答:『是討飯的。』老和尚乃笑起,讓他出,狀醜如鬼。問老和尚是什麽人?答:『是和尚。』討飯的大怒,說和尚壓在他頭上,幾至用武。老和尚說:『我坐在棺蓋上,你動都不能動,還講打麽?』那討飯的不敢再說,自往小便後還回棺內睡。
十二奇--途遇洋兵
老和尚行年六十一歲,正逢庚子義和團之亂,義和團在山東各縣時常作亂。老和尚再度朝五台。路經山東遇一洋兵,以槍相向,問:『怕死不?』老和尚答:『倘該死汝手,任便。』洋兵見老和尚神色不動,說:『好的,你去。』老和尚遂趕赴五台,鄉人都嘖嘖稱奇。
十三奇--祈雨息災
庚子年五月,義和團的亂,一天厲害一天,以『扶清滅洋』為號召,殺日本使館書記及德國公使,皇太后暗中縱容,至五月十七日竟下詔向各國宣戰,京中大亂。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八國聯軍陷北京,皇太后和光緒帝向西逃難,時王公大臣有的住在龍泉寺,請老和尚一併西行護駕,在兵荒馬亂中,日夜趕程,艱苦萬狀,行抵達阜平縣,才聽到甘肅巡撫岑春暄出兵勤王,帝後大喜,出長城,進山西雁門關,那裏有一所雲門寺,寺內住一老僧年已一百二十四歲,帝賜黃綾及建牌坊。又西行到平陽,遍地饑荒,當地老百姓煮芋葉薯葉給帝後吃,帝後認為味很美。到西安,岑春暄請老和尚在臥龍寺祈禱雨雪息災,佛事圓滿後,雨雪交加,饑饉之災漸息。老和尚以帝後駐西安,囂煩日甚,乃秘密潛至終南山結茅,改號『虛雲』以避熟人的耳目。
十四奇--煮芋入定
清光緒二十七年(一九○一年,六十二歲)隆冬,萬山積雪,嚴寒徹骨,老和尚獨居茅蓬中,身心清淨,一天煮芋鍋中,跏趺坐等待芋熟,不覺入定,到第二年正月,山中鄰棚復成師等久不見老和尚的面,乃來茅蓬賀年,見棚外虎跡遍滿,無人足跡,進茅蓬見老和尚入定,乃以磬開靜。問:『老和尚已吃飯沒有?』答:『沒有,正在煮芋,大概已經熟了。』打開鍋蓋一看,黴高寸許。復成師驚訝說:『你一定就是半月了。』相與烹雪煮芋飽食大笑而去。
十五奇--雄雞皈戒
清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年,六十四歲)老和尚在昆明府福興寺閉關,有一迎祥寺僧人叩關,說寺中有放生雄雞一隻,體肥碩,極兇惡好鬥,群雞都被傷冠羽。老和尚聞言即取雞來說三皈五戒,且教令念佛。不久,雞性轉變,不復好鬥,時作『佛佛佛』的聲音,獨棲樹上,不傷蟲,不給不食,一聞鐘磬即隨眾上殿,課畢,仍棲樹上。如此經過二年,一日晚課後,站立舉首,張翅三扇,作念佛狀、立化,數日不變,老和尚令人用龕埋葬,並作了一篇銘文:
好鬥成性此雞雄,傷冠拔羽血流紅。
知畏奉戒狂心歇,素食孤棲不害蟲。
兩目瞻仰黃金相,念佛喔喔何從容?
旋繞三撲奄然化, 眾生與佛將毋同。
十六奇--力移巨石
清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年,六十五歲)老和尚出關後,住雞足山缽盂庵,以便挽救滇中僧眾,恢復迦葉道場。那缽盂庵自清嘉慶後就沒有人敢住,因為大門外右邊有一巨石,白虎不祥。老和尚擬就白虎巨石處鑿一放生池,雇工斫之不碎,挖開土方察看,找不到石根。石高九尺四寸,寬七尺六寸,頂平可跏趺坐。招包工議定向左邊移遠二十八丈,來工人百余名,拼力三天,無法動,工人不顧都散去。老和尚祈禱伽藍,諷誦佛咒,率領僧人十餘,不費吹灰之力,即將該石移向所指定的左方。哄動觀眾,驚為神助,眾稱該石為『雲移石』,士大夫題詠該石者頗多,老和尚也有詩紀此事。
其一:
嵯峨怪石挺奇蹤, 苔蘚猶存太古封。
天未補完留待我, 雲看變化欲從龍。
移山敢笑愚公拙, 聽法疑曾虎阜逢。
自此八風吹不動, 淩霄長伴兩三松。
其二:
缽盂峰擁梵王宮, 金色頭陀舊有淙。
訪道敢辭來萬里, 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嶺石痕留蘚, 月朗池魚影戲松。
俯瞰九州島塵外物, 天風吹送數聲鐘。
十七奇--路逢知己
老和尚自力移缽盂庵門前巨石後,己博得大眾的信仰,於是展開修寺的工作,獨往騰沖募化,留戒塵師在寺料理內務。由下關至永昌,過和木樹,這條路有數百里長,粗犖難行,官民從來不曾修理過。據當地土人說:『有一位外省來的僧人,自己發心苦行修路,不捐募,任來往的人助火食。數十年來,沒有退變。因此這條路已修通了十分之九。蒲漂人感念他的德行,想修孔雀明王寺供養他,他不願意,只顧修路。』老和尚聽到這句話,認為奇怪,循路前進,將近黃昏,那僧人荷鋤攜畚將歸。上前問訊,那僧人瞠目不理睬,老和尚也不顧,跟隨到寺,見他放下鋤頭,上蒲團結跏趺坐,老和尚參禮,他不看,不語。老和尚也向他對坐。第二天早晨,那僧人做飯,老和尚給他燒火,飯熟,也不招呼,各自取缽盛食,吃完了,那僧人荷鋤,老和尚負箕,共同搬石挖泥鋪沙,共同起止。如是十餘日,彼此未曾開口說話。有一天晚上月明如晝,老和尚在寺外大石上趺坐,夜深未進寺,那僧人輕步至老和尚後背,大喝說:『在這裏做什麽?』老和尚微開兩眼緩聲合應,『看月』。那僧人說:『月在何處?』老和尚答:『大好霞光』。那僧人說:『徒多魚目真難辨,休認虹霓是彩霞。』老和尚說:『光含萬象無今古,不屬陰陽絕障遮。』那僧人握著老和尚的手大笑說:『深夜請回休息。』第二天暢敘甚歡,那僧人自說是湘潭人,名禪修,少出家,二十四歲在金山禪堂得個休歇處,後朝山到西藏,由緬甸回國,見這條路崎嶇,人馬可憐,因感持地藏王菩薩往行,發心獨修這條路。數十年來,不曾遇見知己,現年八十三歲了。今日有緣,才傾吐這一段因緣。老和尚也把自己出家的因緣告知那僧人,第二天早飯後彼此大笑而別。
十八奇--祭品旋空
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六十八歲)春正月,老和尚由北京運龍藏返雞足山,先至滬,經廈門,忽接鼓山來電,說妙蓮老人正月在龜山圓寂,廈門諸山長老僧眾都到鼓山參加老人荼毗禮,靈塔移設鼓山下院,籌備善後一切事宜。妙老是老和尚的剃度師,老和尚自從披剃後,就流蕩四方,從未奉侍,而且數十年來未通音訊。今遇這最後因緣,自然要兼程上山,料理龕塔,分光舍利。當龕塔工竣後,大雨滂沱,半月不停,大眾都以為憂。老和尚虔心祈禱菩薩加被,妙老顯聖。四月初八菩薩戒畢,天放晴,初九大晴,是日官紳士庶來山者絡繹不絕。初十入塔時天坪祭齋百桌,大眾誦經,上供畢,念《變食真言》時,忽一陣旋風,將祭品,旋於空中,靈龕頂一道霞光,直貫塔頂,大眾齊心讚歎。禮畢,又大雨如注。妙老靈骨以一半入塔,一半運南洋極樂寺供養,當妙老骨灰南行至檳榔嶼時,觀音亭及大眾迎靈者數千人,當念經畢,念《變食真言》時,又忽起旋風,將萬花吹散,靈翕頂湧白光,直透二里外的塔頂。這就是老和尚報師恩而妙老顯聖的奇事。經云:『密行難思議』。的確不錯。
十九奇--哄動暹京
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老和尚料理妙老身後事畢,轉船赴暹羅(泰國),住龍泉寺,一日趺坐,一定九日,哄動暹京,自國王大臣以及男女善信,都來羅拜。出定後,國王請至宮中誦經,百般供養,肅誠皈依,官紳士庶皈依數者千人。
二十奇--老龍迎經
清宣統元年(一九○九年,七十歲)老和尚起運藏經,經騰沖,下關各鎮,多承地方迎接,在路上數十日人馬平安,獨由下關進大理時,忽雷電交作,洱海波騰,雲氣變幻,景色萬千,又不下雨。到寺門,行迎經大典,安妥,乃大雨滂沱,次日天仍大放晴,大眾都說,這是洱海老龍來迎經藏。
二十一奇--黃牛皈依
老和尚運經到騰沖寓萬壽寺時,正在與提督張松林坐談的時候,忽一黃牛奔至座前,跪下,雙目流淚,隨後牛主楊勝昌率領多人到寺,要將牛牽回屠殺。老和尚向牛說:『汝想逃生須皈依三寶。』牛點頭,老和尚即說三皈依,令牛起立,馴服好像人一樣。老和尚拿錢給牛主抵牛命,牛主不受,大為感動,發心皈依,誓改行業,並吃長素。
二十二奇--片言息兵
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七十二歲)雲南省賓川縣知縣張某,長沙人,精明強幹。賓川縣盜賊很多,張知縣加以窮治,殺戮甚眾,愈殺而盜焰愈熾,且結成會黨,士紳為保家起見,也掛名會籍求免,張知縣不顧一切,加以嚴懲。雞足山僧人也有加入會黨的,遭張知縣捕去數十人,獨對老和尚恭敬備至。辛亥革命事起,賓川縣會黨首先回應,攻縣署,張知縣雖無外援,明知必死,然仍堅守。老和尚看見這種情況,乃下山赴縣府。眾見老和尚來,說:『張知縣罪大惡極,請誘他出來殺之,以平眾憤。』老和尚答:『好好。』復向群眾的魁首說:『殺張某是極容易的事,但邊地謠傳,大事未定,你們圍城殺官,倘有一枝救兵來,怎麽得了?』大家以為老和尚的話是對的,圍遂解。張去縣,而滇省已獨立,蔡鍔任滇省都督,張知縣的兒子任外交司長。事後,張知縣以函告老和尚說:『公非獨救吾生,且造福賓川。不然,殺父之仇,吾子能不報嗎?』又民國成立,西藏王公活佛,恃險遠不肯易幟,中央命滇省出兵兩師加以討伐,以殷叔桓為總司令,前鋒已達賓川。老和尚以邊釁一啟,禍無寧日,於是前赴大理,拜訪殷總司令,說:『藏人素來信佛法,何不派一位明佛理的人去遊說,豈不是不戰而勝嗎?』殷以為然,乃請老和尚為宣慰法師。老和尚說:『我是漢人,往恐無功,麗川有一位喇嘛東保,臘高有德,藏人敬信,曾授四寶法王,請他去,事必有成。』殷遂備文派員陪老和尚晉謁東保。保以衰老辭。老和尚說:『趙爾豐用兵之禍,藏人至今寒心。公寧惜三寸舌而殘數千萬人民生命財產嗎?』保立起謝說:『我去我去。』保受命,以老僧法悟副之,入藏,要約而還,滇遂罷兵。
二十三奇--說服根源
辛亥革命,清帝遜位,各省逐僧毀寺,風動一時,那時滇省掌握新軍兵柄者是協統李根源,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將親督兵赴諸山逐僧拆寺,又忖老和尚是一個窮和尚,怎麽這樣得民心?其中必有怪事,於是指名遞捕。各寺僧人逃避一空,雞足山中老和尚所住持之寺內有僧百餘人,個個惶恐,有勸老和尚暫避者。老和尚說:『你們想離開就離開,如屬業報,避也避不了,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過數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駐軍悉檀寺,毀金頂雞足大王銅像,及佛殿、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乃獨自下山,到軍門,持名剌見李根源,守兵及閽者認識老和尚,叫他趕快逃走,不肯通報。老和尚不顧一切,徑入,見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布政使趙藩坐在殿內,老和尚向前敬禮,李不顧。趙藩與老和尚是舊交,問老和尚到這裏來有什麽事?老和尚敬禮詳述一切。時根源怒形於色,厲聲問曰:『佛教何用有何益?』老和尚答:『聖人設教,總以濟世利民,語其初機,則為善去惡。從古政教並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寧,而天下太平。』根源面色稍改,又問曰:『要這泥塑木雕作麼?空費錢財。』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無敬畏,無惡不作,無作不惡,禍亂以成。即以世俗說,尼山塑聖,丁蘭刻木,中國各宗族祠堂,以及東西各國之銅像等,亦不過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議。說到究竟,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根源面略現笑容,叫左右拿茶點來。又問:『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許多怪事,實在是國家的廢物。』答:『和尚是通稱,有聖凡之別,不能因見少數不肖僧,而遂罪及全僧,豈因一二不肖秀才而罵孔子,就是你今天統領兵器,雖然軍紀嚴明,但你能保證一一如你的正直麼?海不棄魚蝦,所以為大。佛法以性為海,無所不容,僧秉佛化,護持三寶,潛移默化,其用彌張,不一定全是廢物。』根源聽了這一段話,更覺歡喜,再談一會兒笑逐顔開,一會兒俯首向老和尚致敬。於是同進晚齋、秉燭深談,由因果分明,說到業網交織。由業果因緣,說到世界相續,眾生相續,言愈暢而理愈深。根源有時用溫言接應老和尚,有時以容貌禮敬老和尚,不覺喟然太息說:『佛法廣大如此,我已殺僧毀寺,罪業深重,奈何?奈何?』老和尚說:『這是一時的風氣,不是你一個人的過,只要以後極力保護,那就功德莫大。』根源極為歡喜,即移住祝聖寺,跟隨老和尚雜處眾僧中,蔬食數日,到八月四日山中忽大現金光,自山頂到山麓,草木都成黃金色。相傳山中有三種光。一是佛光二是銀光三是金光。佛光連年都有,銀光和金光,自開山以來只見過幾次。根源更為感動,執弟子禮,請老和尚為雞足山總主持,乃引兵去。
二十四奇--八哥念佛
一九一二年(民國初年,七十三歲)老和尚在雲南組織佛教分會,是年在佛教會中有鄉人送來一個八哥鳥放生,該鳥已能說話,老和尚說皈依後教他念佛,即不吃葷,非常馴良,自知出入,日常念佛及觀音菩薩聖號,從未間斷。一日忽被老鷹掠去,飛在空中還是念佛。八哥鳥雖是異類,但能盡此報身,生死之際,不舍念佛,為什麽我們人還不如鳥呢?
二十五奇--冤鬼受戒
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七十六歲)舉行春戒,期滿後,鄧川縣有一位姓丁的紳士,是清朝的孝廉,只生一女,年十八,尚未出閣。一日,忽然不省人事,全家倉惶,不知怎樣才好。醒來後即變作男子聲,指父大罵:『你丁某,恃勢誣我是土匪,以致喪失了我的生命。我是大理西川人,名字叫作董占彪。你還記得嗎?今在閻王前告准,要報八年之仇。』說畢,持刀逐父,丁大駭,避匿他處,不敢歸家。鬼每日必來,鬼來時女就變形態,鬧得全家不安。時雞足山派素琴、素值二僧往鄧川辦事,過丁家,看見鬼附女身,兇惡可怕,就對鬼說:『勸你不要這樣,令地方不安。』鬼說:『你們出家人不要多事。』僧說:『本來不與我們相干,但我們的師父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愈結愈深,何時得了?』鬼稍稍想了一想,問:『你們的師父是誰?』僧答:『祝聖寺虛雲老和尚。』鬼說:『我也聞名,但沒有見過,肯與我受戒嗎?』僧答:『大慈大悲,度一切苦危,怎麽不肯呢?』二僧勸鬼,令丁姓出錢超度,可以麼?鬼答:『丁某傷天害命,我不要他的錢。』僧說:『今地方送你些錢,可以嗎?』鬼又作恨聲說:『此仇不報,我恨難平,待我去問過大王,你們明日在這裏等我。』鬼去,女子起立,含羞入室。第二天早上鬼先來,僧後到,鬼責僧失信,僧告知因公耽誤。鬼說:『我問過大王,說祝聖寺是個好道場,准我去,但要你們親自護送。』於是地方紳士十餘人隨同二僧到祝聖寺,向老和尚談說是事,次日設壇為之念經說戒,從此安靜。
二十六奇--舉石離地
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七十八歲)春由觀音亭起運玉佛,雇用工人八名,說明送到雞足山,酬費若干。所經山嶺崎嶇,走了幾十天到野人山,八名工人疑心玉佛中藏有金珠鈔票,乃置佛地上不肯擡走,聲言要加價數倍。老和尚溫言勸勉,工人更聲勢洶洶,強蠻不可理喻。老和尚瞥見道旁有一巨石,重約數百斤,笑問工人說:『這個巨石和玉佛那一種重些?』工人答:『那石重,大約比玉佛重兩三倍。』工人說畢,老和尚用兩手舉石離地尺許,工人咋舌,不敢多說,並婉謝曰:『老和尚是活佛。』工人擡玉佛至山,老和尚厚厚賞賜。老和尚本無此舉巨石之力,這次似有神助。
二十七奇--招安滇匪
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七十九歲)滇督唐繼堯備書令賓川縣知事入山迎請老和尚赴昆明,是時四境不安,道途艱險,縣知事請老和尚乘輿並派兵護送,老和尚謝卻,率徒修圓同行,一笠一蒲一鏟一藤架步行而往。經楚雄遇匪,搜出唐繼堯的信,威嚇拷打。老和尚說:『不必打,請見你的總司令。』匪徒即拿見其首領楊天福、吳學顯。一見面大喝說:『你是什麽人?』答:『雞足山和尚。』問:『什麽名字?』答:『虛雲。』問:『進省做什麽?』答:『做佛事。』問:『做佛事為什麼?』答:『為人民祈消災難。』問:『唐繼堯是個土匪,你為什麽去幫忙他?他是壞人,你和他往來,也是壞人。』答:『你說壞人,也是難說。』問:『何以難說?』答:『往好處說,人人都是好人。往壞處說,個個都是壞人。』問:『這話是怎樣講?』答:『假使你和唐兩位,都是為國為民,福國福民,乃至你們部下,個個都如此,豈不是個個都是好人?從壞處說,你說唐是壞人,唐說你是壞人,各有成見,如同水火,兵連禍結,害盡人民,豈不是個個都壞?老百姓從左是盜,從右是匪,你們想想可憐不可憐?』楊吳兩首領聽了老和尚一番話,不覺大笑。吳說:『你說的話不錯,但是怎麽樣才好?』答:『依我說,你們不要打,請你們招安。』吳說:『難道叫我投降嗎?』答:『不是這樣說,我說招安者,因為你們都是賢才,是招國家之賢士以安地方也。只要你們不存私見,安民救國,豈不是好?』吳問:『招安的手續向什麽地方辦理?』答:『當然向唐辦理。』吳說:『向唐就不幹,他殺了我許多人,關禁我許多人,現正要向他報復,怎麽可向他投降?豈有此理?』老和尚說:『你不要誤會,我說向唐辦理是有理由的。因為唐是現在中央委派的官吏,事權在手,將來你是中央委派的官吏,事權也在手。唐殺了你許多人,我這回去做佛事,就是超度士兵亡魂。至於關起你的人,我要請他大赦的。假如你不聽我勸,古今戰爭,勝敗難說,你與唐各有各的力量,究竟你比唐總要差些,他有人有財有補充,有中央力量。我今日不是向你招安,路過此地,總算有緣,為國息爭,為民安樂,方外人不惜饒舌。聽與不聽,還是你們自己斟酌。』楊吳等聽了這一番話,大為感動,反托老和尚做代表。老和尚說:『代表不敢當,請你們提出條件,我有機會,當向唐說。』楊吳審議再三,提出六條:一、在招安前先放回我們的人。二、不得把我們的兵解散。三、不得將我們的職權取消。四、我們隊伍歸我們管。五、過去兩家戰爭事不得追究。六、招安後彼此兵丁不得有兩樣待遇。老和尚說:『這樣的條件,想不成問題。等到和唐商量後當有公事給你們,和派員和你們接洽。』吳說:『煩勞老師父,事若辦好,我們感謝!』老和尚說:『不必言謝,我是順便經過的』。第二天出營盤,約半里,忽見數人跪在地上,叩頭如搗,連呼請菩薩恕我們。老和尚一看,才知道是昨天毆打他的兵士,老和尚不但不生氣,反多方慰勞,並勸他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些兵士都感激涕零而去。老和尚到了昆明後,將路上遇見楊吳的經過,詳細告訴唐,並請唐做三件事:(一)於道場起經之日,全市禁屠。(二)大赦牢獄。(三)賑濟難民。唐聽說,當下大喜,即日辦理招安及其它各事,於是地方免遭兵禍,楊吳二人被委為大隊長,始終不變。
二十八奇--燭開蓮花
老和尚在昆明法會開始時,唐繼堯遵照老和尚的意見,禁屠及大赦,是日全堂各壇蠟燭盡開燈花,如蓮花狀,霞彩奪目。隨緣的善男信女,都來圍聚觀看。法會經四十九日圓滿,送聖時,空中現出幢幡寶蓋,飄漾雲中,全城民眾,羅拜於地。唐大生信心,闔府皈依。
二十九奇--雙鵝繞佛
一九二○年(民國九年,八十二歲)張拙仙居士以雌雄二鵝送至昆明雲棲寺放生,請說皈依,二鵝俯首靜聽,至說戒畢,舉首作歡喜狀,從是日起,二鵝常隨人上殿。人念誦,鵝即視聽。人繞佛,鵝隨繞佛,經久不變,人人都歡喜這一對鵝。經過三年,一日,雌鵝在大殿門前旋繞三轉,舉首望佛蛻去,毛形不萎,葬以木盒。其雄鵝鳴聲不止,意如戀慕,過數日不洗澡,不食飯,也在殿前站立觀佛,張翅一扇化去,也葬以小棺,雙鵝共造一塚。
三十奇--途拾金玉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八十二歲)春,因唐繼堯聽老和尚之勸告,將滇督職位讓給顧品珍。自二月起天雨不止,城內可行舟,顧品珍命士兵每日在城樓放大炮轟天,意思是想藉火力以去天上陰霾,可是毫無效果。至七月後,又大旱數月,河內揚塵。這種水旱情形,向為滇省所未見。秋間熱毒蒸騰,喉疫大作,死人數千。時老和尚住華亭寺(後改雲棲寺)遭這樣的凶歲,修建道場事暫緩進行。一日早老和尚進城,午後回山,中途在樹底下歇涼,拾一包裹,打開一看,內有金玉釧金玉環表等物,滇幣八千元,法國幣萬餘元。老和尚復將各物包好,坐在樹下等失主來取,將近黃昏,而離寺尚遠,乃將物帶走,等明日再來,將到山下,渡海時忽見一女子跳下海,老和尚見義勇為,即下水救護,女不肯,力牽之上岸,女尋死,強伴之到寺,拿衣給她換,拿飯給她吃,勸慰頗久,女方說:『我姓朱,長沙人,生長雲南,年十八,父在城內福春街開藥行,只生我一人,因孫師長到家求婚,自稱沒有太太,父母信以為真。過門後,方知道有元配,受騙,而元室兇惡,屢遭毒打,翁姑調解不開,父母又怕孫師長的權勢,至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因此帶了些金銀首飾逃出,想赴雞足山投奔虛雲老和尚出家,因為不認識路,走了兩天,在路上又怕有人來追,不知不覺將包裹遺失,今非死不可。』老和尚問她遺失了什麼物件,所答和老和尚所拾得者相同,於是令法師為該女說皈依,並通知朱孫兩家翁姑親戚等數十人來寺和解,說皈依,其夫及大婦跪在佛前,立誓懺悔前非,相抱大哭,在寺數日,男女老少都皈依三寶受戒而去。
三十一奇--設壇求雪
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八十三歲)滇省自顧品珍接掌督軍後,連年災荒,人民病苦,死亡無算,自將領以至士民,無不思念唐繼堯的恩德,大家議定迎唐回任。唐接受眾意返任後即親到雲棲寺,請老和尚禱雨,設壇三日雨大降,但喉疫還是不能止息。唐又說:『聞雪能止喉病,現在是暮春,怎麽能得雪呢?』老和尚說:『我來設壇,你竭誠求之。』唐應允,齋戒,過一日雪下盈尺,喉疫頓止,大家都說佛法不可思議。
三十二奇--火生蓮花
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八十四歲)修七眾海會塔,當挖土建築的時候,去土一丈多深,發現一棺,上面寫了嘉靖四年瀋陽李太夫人,開棺取出屍體,面目如生,老和尚頗以為異,用火焚化,火中燒出蓮花形,化畢,將骨灰送入女居士塔。
三十三奇--禪人自化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八十五歲)修理雲棲寺全山祖塔及七佛塔,共十六座,修全寺佛像,五百羅漢,勝因寺大殿,鑄大銅佛三尊,修西方殿,塑三聖像等事,春戒期間老和尚請具行禪人尊證,比丘戒過,禪人即告假住下院,至三月廿九日午餐後,往勝因寺大殿後曬坪內,自取禾稈數把,披袈娑跏趺坐,左手執引磬,右手敲木魚,面向西念佛,自放火,寺中數十人,沒有一人知道,牆外人見內放大火光,進看不見禪人,至殿後見趺坐灰上不動,衣物如故,只有木魚磬柄燒成灰。老和尚請財政廳長王竹村,水利局長張拙仙,料理禪人後事,張王見這樣奇怪的事,即報告唐繼堯,唐率全家觀看,巍然近前,至身取引磬,忽爾禪人全身倒下,成一堆骨灰。
三十四奇--枯梅開花
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八十七歲)春,老和尚在雲棲寺傳戒,十方緇素雲集,大德阿闍黎正登千花台,代佛宣揚菩薩心地戒本,殿前老梅枯枝忽生白蓮花數十朵,大如盂,微妙香潔,須如張寶蓋,大家正在驚奇,更看前後菜園,所有青菜盡放青蓮花,每花中心好像立一佛像。事屬稀有,張拙仙居士曾有詩記其事:
華亭千歲劫如灰,雲瑞重逢五色開。
苦菜遍呈青玉佛,枯梅欣湧白蓮台。
法筵優缽諸天雨,道樹菩提自性栽。
正聽闍黎宣戒本, 一花復現一如來。
三十五奇--鐵樹開花
一九三○年(民國十九年,九十一歲)老和尚已在福建鼓山任住持一年,諸事整理,略為就緒,春戒期,請文質和尚為羯磨,正為眾講梵網經時,方丈丹墀舊有鳳尾鐵樹二株,古德相傳,一為閩王所植,一為聖箭祖師手植,都是唐代物,已過千年了。這種植物最難長大,極耐久,每年生長二片葉而已。現在這兩株樹都有一丈多高,從來沒有開過花。在戒期中忽花開滿樹,遠近的民眾都來觀看,絡繹於途,老和尚曾作一偈以志奇:
優曇缽羅非凡品,隨佛示應現金花。
世間彩鳳稱祥瑞,現則吉祥喜可嘉。
茲山丈室兩鐵樹,人言此卉向無葩。
定是主林神擁護,故將仁壽放流霞。
按老和尚於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為募雲棲寺聖像款,至香港,時陳銘樞主粵,派員接至廣州,仕頤養院,同遊白雲山能仁寺。陳擬請老和尚住曹溪南華,未允,轉福州,回鼓山講經,圓滿後赴寧波阿育王寺拜舍利,再朝普陀,至滬住香山庵龍光寺。十八年正月由滬回鼓山,海軍部長兼福建省主席楊樹莊和前主席方聲濤率官紳留老和尚住持鼓山。老和尚以鼓山係他薙染初地,緬懷祖德,義不容辭,遂就任。十九年(一九三○年)秋九月回滇,將雲棲寺交給定安和尚,自己仍返鼓山。
三十六奇--龍王求戒
一九三二年(民國二十一年,九十三歲)春,老和尚在鼓山傳戒,忽來一老者,鬚髮皓白,容貌清奇,一直進入方丈室,跪在老和尚面前求戒,問其姓名,答:『姓楊,閩南台橋人。』有一位新戒子法名妙宗,也是南台人,從來就沒有看過這位老頭兒。到菩薩戒畢,給牒後那老人不見蹤跡。等到妙宗回南台,至龍王庵見坐像,儼然就是同戒的老人,且戒牒還握在神像手中。當時哄動南台,都說是龍王向老和尚求戒。
三十七奇--雄鵝立化
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九十四歲)春,日軍佔領山海關,人心思動,十九路軍在福建舉事,全省寺廟一律禁止留單,以免匪徒匿跡。只有鼓山還准留海單,於是各方雲水僧人湧集至鼓山約一千五百人之多,齋糧極形困難,幸尚能維持一粥一飯。六月放生園落成,鄭琴樵居士送鵝一群來,其中有一隻雄鵝特別奇怪,體重十六斤多,一聽到木魚聲即張翅引吭,抱入佛堂,則鎮日視佛。如是經過一個多月,乃立化於佛前。鄭居士認為奇怪,請用僧例付荼毗,火化時沒有異味,因築一萬牲坑葬鵝骨灰。這裏有一件奇事要附帶說明的,就是這放生園為異牛祠故址。怎樣叫做異牛祠呢?只要看陳寶琛太傅做的記文就可明白。放生園記虛雲方丈,建放生園成:予曰:『此異牛祠故址也。』憶左文襄公(宗棠)督閩時,有奔牛入署,跪堂下不起,召寺僧奇量,令善畜之。越十八年,督師至閩,遣沈道應奎往視之,已斃矣。追述其皈依後異跡,寺僧就其瘞處,立異牛祠焉。今又將五十年,此鼓山放生一故實也。予所親見者,故及之。癸酉夏閏五月聽水居士陳寶琛記。時年八十有六。此外又書一聯如下:
誦蓮池大師文,與世同修淨土懺。
感湘陰相國事, 鼓山曾見異牛祠。
三十八奇--夢見六祖
一九三四年(民國二十三年,九十五歲)二月,有一天晚上老和尚於趺坐中,似夢非夢之際,見六祖大師到,對老和尚說:『時候到了,你應當回去。』第二天早晨告訴弟子觀本說:『我的世緣恐不久了,昨晚夢見六祖召我回去。』觀本師以語相慰。至四月間,一夕三夢,都是六祖催老和尚回去,不久,廣東官紳護法禮請電至,老和尚以六祖道場也有繼憨山重修的必要,於是決計赴嶺南,重興六祖道場曹溪南華寺。
三十九奇--虎伏階下
一九三四年(民國二十三年)老和尚到曹溪,冬,諸護法堅請傳戒,見殿宇倒塌,房屋破壞,只得蓋搭葵蓬竹屋以住眾,各方來客達數百人,粵韶官紳眷屬多來隨喜,皈依老和尚者甚眾,冬月十七日結壇正殿,入夜說菩薩戒時,江孔殷之子叔穎站立在藏經樓上,首先發見曹溪門外有兩道電光,近前一看,是一頭大虎,大眾譁然,兵士正擬發槍射擊,老和尚驟至喝止,大虎即馴伏階下,老和尚給他說三皈依,囑他隱深山,不可隨便外出,更不要傷人,虎頗有領悟,三叩首而去,回視猶戀戀不捨。以後每年必出巡一二次,山豬野獸絕跡。偶聞虎嘯聲,老和尚即出廟,好好安慰他,遣他去。老和尚說三皈後並說一偈:
虎識皈依佛,正性無兩樣。
人心與畜心,同一光明藏。
四十奇--枯柏生枝
一九三五年(民國二十四年,九十六歲)春,老和尚應香港東華三院請,建水陸道場,壇設東蓮覺苑,法會圓滿後轉鼓山,辭職,由圓瑛法師繼任住持。辭職後回南華,先培修祖殿,建觀音堂,及寮房等工程。冬月戒期,四方來者數百人,自明代憨山清公而後,冷落數百年的祖庭,忽欣欣有朝氣,而寺後伏虎亭之北,卓錫泉之南,九龍泉畔,有參天老柏三株,都是宋代古樹,其中一株上端已枯折,其餘二株杈枝搖落。在戒期中忽發生新枝嫩葉,次第向榮。從前唐玄奘赴印度取經,靈岩石的古松,枝枝西向。等玄奘回來的時候,枝枝又東回。門弟子歡欣鼓舞說:『教主快回國了。』大家都往西迎接,玄奘果歸。遂叫這株松為摩頂松。這枯柏生枝的瑞應,也和摩頂松相仿佛。
四十一奇--野狐解脫
一九三六年(民國二十七年,九十七歲)老和尚在南華放春期戒壇畢,曹溪駐防軍第十團團長林國賡送來毛澤光潤白狐一頭,對老和尚說:『這狐來歷頗奇,初於廣州白雲山被打獵的人所捕獲,後來廣州拆城,開馬路,該狐從城垣逃出,又被捕,友人以四十元買得,本想煮食充補品,因見那狐雙目炯炯有光,且解人意,不忍殺,送至廣州動物園中。後友人因事繫獄,案久不決,會有扶鸞的人,友人的妻即叩問吉凶,臨壇還沒開口而乩動,所示恰中其隱,判是囚該狐的報應。並示知南華寺現有高僧主化,宜速將狐送往放生,訟事才可解。友人的妻閱示甚駭,急設法贖狐,請我帶來寺中,皈依三寶。』老和尚聽到這一段話,就為狐說三皈五戒法,縱之後山林叢中,該狐自受戒後即不吃肉,肚子餓了就回寺求食。一日修寺工匠,戲以肉塊摻在花餌中,狐怒目睨工匠,好像怪他們相欺,遂逃去,數日不來廟。一天被鄉人所逐,猱升十餘丈高的樹嶺,抱枝長叫,老和尚出而探視,一見老和尚即急趨下樹,躍攬衣袂。老和尚帶狐回寺,置一木柙以安狐居,間或出柙盤桓寺中,不再棲林中。又一日蔣介石到寺,衛士十餘人隨行,至曹溪山門口,見白狐,衛士擬開槍,蔣制止,狐搖首掉尾導蔣前行,至大殿中即飛跑至方丈室,銜老和尚衣下樓,與蔣會晤,具說因緣,彼此大笑。狐每見老和尚趺坐,即伏在禪榻上,見老和尚閉目坐久,有時以前足捋老和尚的須為戲。老和尚打開眼睛一看,每說:『你有靈性,不要太野,更不可出山門外與店家小兒女嬉。』又一天不知怎樣被車轍轢至重傷,匍匐不能起,老和尚來探視,還勉強掙扎,以傷示老人。老和尚知道狐傷不可治,因憐憫它的痛苦,乃開示說。『這個皮袋,無足留戀,汝須放下,懺悔過去的宿業。一念之差,墮於異類,復遭惡報,遭此痛苦,現在宿業報滿,願汝一心念佛,速得解脫。』狐似會意,點首者再,呃逆三聲而逝。
四十二奇--神改河流
一九三六年(民國二十七年)春,老和尚修理各殿宇,陸續有成。當時的國府主席林森,司法院長居正,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蔣介石)先後到南華,林居二人願助重建大殿,蔣願助重鑿新河。因曹溪河流距離寺前計一百四十丈,年久失修,砂石沖積,水路改向北流。直射寺門,在地理上叫做反弓格。老和尚乃勘定水線,改築新河,填平舊河,全程計八百四十多丈,需用工人三千名,所費甚巨,蔣介石既慷慨佈施,當即動工。不料七月二十夜,雷雨大作,終霄如萬馬奔騰。第二天清早,水漲堤平,衝開新河,一如所定界線,舊河已為砂石淤塞,且湧起數尺,反成寺前一字案,這是神改河流的奇跡。
四十三奇--樹神求戒
一九四二年(民國三十一年,一百有三歲)春戒期間,忽有行者來求授比丘戒。問他姓什麼?答姓張。問他什麽地方的人,答曲江人。問他多少歲,答現年三十四歲。問他有沒有剃度,答沒有。問他有沒有三衣缽具,答也沒有。老和尚鑒其誠心,乃賜法名曰常辱。沒有進戒堂以前,服役甚勤,每日打掃全寺院道廊廡不少懈,而性緘默,不與眾言笑。進了戒堂以後,學戒也事事如律。等到三壇戒滿,梵網戒畢,那人忽然不見,袈裟戒具統統留在戒堂。第二年春戒期將到,那人忽來入夢,索領去年戒牒。老和尚責問他到什麼地方去了。答沒有去什麼地方。問現在住在什麼地方?答與土地同居。老和尚夢醒後記其事,知追老樟樹神來求戒,於是在頭山門樟樹下土地壇設供一堂,將原戒牒焚而歸之。真是至誠感神,不可思議。觀本法師曾有頌記其事:「是鬼神村,是破窺墮。道無古今,只是這個。胎卵濕化,地水風火。弱肉強食,因因果果。放下屠刀,無爾無我。各遂其生,有何不可。大道無朕,螟蛉蜾嬴。大同不同,一場摩羅。」按明萬曆庚子年憨山清公入住曹溪,當時尚有不法僧招集四方亡命,盤據山中,屠沽淫賭,到後來憨山圓寂,即不可收拾。民國甲戌李漢魂迎請老和尚重興南華,老和尚看見這般情況,狼藉葷穢,發誓要加以廓清。於是准古規,葷酒不許入山門之例,嚴申告誡,派方外人以糾繩。請地方官以厲禁,並在樟樹下建土地祠加以鎮壓,如是數年,群情始戢,惡風乃革。
四十四奇--山蜂傾巢
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一百有五歲)夏,南華建水陸道場,請老和尚由雲門回寺主持佛事。前一月,山蜂傾巢而來,大如拇指,先在法堂左右廊各營一巢,形狀好像大殿的燈籠,其組織工致,又好像圖案水波紋,萬千重叠,無絲毫出入,且具四色,極其美觀。後又在曹溪門外大樹上結一巢,更大。那一群蜂不螫人,紀律嚴明。那時,四眾雲集,都說是神蜂來朝。老和尚由雲門到南華後親往巡視,首座觀本,知客惟因,居士岑學呂、林遠凡、李執中等隨行。老和尚看了很久,對大眾說:『這是人頭蜂,平時棲止在深山石岩中,都市裡是不易見到的。現在到這裏來,恐怕有什麽不吉之事發生。』是夜老和尚告知岑居士說:『四方蜂動,這裏將被兵禍,不過沒有什麼大礙。假如有事的話,我會派人來接你,不必擔憂。』道場圓滿後,老和尚回雲門,至臘月十二日日寇陷曲江,十八日土匪劫南華,匪徒運財物出寺後不及半小時,由雲門派來接岑居士的僧人已接踵而至。老和尚有先見之明,於此可見一斑。
四十五奇--黑龍附身
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春戒期間有黑龍怪乞求授幽冥戒。故事是這樣的,初,江西南昌徐氏女,深閏待字,清江縣有一位醫生名叫謝雙湖,年五十餘歲,無子,想娶徐氏女為妻,該女聽說雙湖信奉佛教,就願意嫁他,結婚的晚上,該女被怪物纏繞,不能與新郎同床。因為該女年方及笄時,忽有怪物附身,向女求愛,女堅決拒絕,怪物緊纏女身,以鼻出水,嬲女幾至死,自是時來時去,雙湖並不知情。結婚後女將這種情形告知雙湖,也無可如何。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該女投清江縣清淨庵,削髮為尼,法名演慧,而怪物往來如故,她的師父常開師告訴她說:『聽說虛雲老和尚主化嶺南,是當代的一位大德,你何不去求他?』該女遂於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春,由雙湖伴來南華乞戒。一日過堂繞佛,該女忽暈倒於地,久久方蘇,既得戒,怪物告女說:『汝今得戒,我已不能奈何汝,自今以後,只有天天追隨汝以等待你犯戒。否則,汝當代我一同乞戒。』女答:『乞戒須姓名容像,汝來去無蹤,又無姓氏,怎麼能得戒?』怪物說:『我名黑龍江,容像請你代我畫一張。』女答:『我不識字,也不會畫,怎麼辦呢?』怪物說:『那很容易,你只要拿起筆就可畫。』女依照怪物的話去做,垂首好像睡覺一樣,一會兒畫成,龍頭人身,鱗角齊備,由女抱之跪在老和尚面前說幽冥戒,患始絕。後將該像供南華供德堂,日寇至,始被焚去。
四十六奇--巨掌伸入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一百有六歲)春,老和尚又往南華傳戒,雲門寺住有二僧,一名古根,一名傳真,同居一寮房,古根因小病,不赴夜堂念佛,傳真也懶去。一會兒房門開,一巨掌伸入,幾塞戶,有一黑影執傳真擲去,責他說:『菩薩開道場,成就你們,汝今懶惰不出坡,不上課,不知慚愧,該打』,擊其臀部十數回,古根驚醒,見一黑影瞥然而去。大眾集合起來看傳真被打處,黑瘀浮腫,醫治月餘才康復,皮肉盡脫。當鬼打傳真後之第二晚,有一僧係軍籍出身,善技擊,攜一鐵棒,臥傳真床上,片刻黑影又來,僧想起來搏鬥,但全身如被縛不能動,只聽到黑影說:『你存心不良,既出家為佛弟子,當去軍人習氣,我今不打汝,讓汝自己懺悔。如果再不改過自新,以後要重重懲罰你。』黑影去後,該僧飛遁,不敢做聲。四月間,老和尚自南華回雲門,夜深趺坐間,見一青袍白須老翁致敬說:『弟子住在山後,已經數百年了,師往南華,弟子也恰好外出,孫輩不肖,擾及清眾,已責誡他們了,今天特來向師謝罪。』老和尚答:『你們既然形成異類,就要彼此相安不必多現。』老翁謝去,後不敢擾。
四十七奇--緋桃璀璨
一九四六年(民國三十五年,一百有七歲)七月七日為抗戰一周年紀念日,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寺院誦經,追薦陣亡將士及死難人民。粵省佛教會推派代表赴雲門迎接老和尚蒞臨主法,省主席羅卓英也派員齎函勸駕。老和尚慨然隨順,冒暑前往。九月十七日在淨慧寺建水陸道場七晝夜,結壇時緋桃一株,忽然花開滿枝,璀璨耀目,十多天都不謝,觀者塞途。胡毅生居士有詩記其事:
法會儼未散,緋桃花滿枝。
如何黃落後,倏變豔陽時。
卉木尚靈感,幽冥從可知。
該林久蕪穢,何日與加持。
四十八奇--死而復蘇
一九五一年(民國四十年,一百十二歲)春戒期中,有人擾劫雲門,老和尚被毒打,三月初三日病重時,趺坐入定,閉目不視,不言,不食,不飲水,只有侍者法雲、寬純,日夜看護,端坐九日,十一日漸倒下,作吉祥臥,侍者以燈草試鼻官,氣已絕,診左右手脈也已停止,但顔色如常,體尚溫。十二日早微聞呻吟,旋開目,侍者告訴所經過的時間。老和尚說:『我覺才數分鐘而已。』即命侍者法雲快快為我執筆記事,但不可輕對人說,致啟疑謗。老和尚吩咐畢,即從容說其經過。說:『我剛才夢至兜率內院莊嚴瑰麗,非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講的人很多,其中有十多人是認識的,例如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鏡法師,歧山恒志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都在座,我合掌致敬,他們指示我坐在東邊頭序第三空位。阿難尊者當維那,我坐在靠近,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沒有聽完,彌勒指我說:「你回去。」我說:「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了」。彌勒說:「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並示一偈:
識智何分,波水一個。
莫昧瓶盆,金無厚薄。
性量三三,麻繩蝸角。
疑成弓影,病惟去惑。
凡身夢宅,幻無所著。
知幻則離,離幻即覺。
大覺圓明,鏡鑒森羅。
空花凡聖,善惡安樂。
悲願度生,夢境斯作。
劫業當頭,警惕普覺。
苦海慈航,毋生退卻。
蓮開泥水,端坐佛陀。
以下選有很多句,記不清了。此外還有開示,現在不說。』老和尚死而復蘇後,不久即被迎赴北京。